书城励志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
11525100000022

第22章 你在做什么

有一个外国少年,父亲是一个工匠,家境贫困。父母为了能让他有事做,便把他安排进了朋友的作坊里干活。可是他干起活来总是心不在焉,常常由于出神而把活做错,为此他没少受人训斥。

一次作坊主也就是父亲的朋友来看大家干活的情况,他看到这个少年怔怔然的样子,便走过去问:“孩子,你在做什么呢?”

少年一惊,忙回答说:“我在给您干活呢!”

作坊主又问:“那你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事呢?”

少年看他和蔼可亲,便说:“我在想一道数学题的解法,我最喜欢数学了!”

作坊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孩子,做你想做的事,不要有什么顾虑!”

少年如梦方醒,很快便离开了作坊,从此开始了求学之路。后来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就是高斯。

做你想做的事,成功也许会来得更快些。而总是让那些想法徘徊于头脑里,许多美好的梦想就会胎死腹中。所以常问问自己你在做什么,是不是心中所想,也许就会改变你一生的际遇!

你想砍砍树

一群学生去老师家做客,大家在一起热烈地聊天,忽然,老师提出要做个测试,大家顿时都来了兴致。老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较细,你会砍哪一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大家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也不值钱!”

老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大家,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学生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老师目光闪烁着,大家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多,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学生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都中空了,更没有用!”老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大家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老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老师,您问来问去的,导致我们一会儿砍杨树,一会儿砍红松,选择总是随着您的条件增多而变化,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老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可一时又抓不住什么。老师看着他们们说:“刚才听你们纵论天下之事,似乎无所不在话下。可是,当你们踏上社会之后,当许多事摆在眼前,你们便只顾着去做那些事,往往于各种变数中淡忘了初衷,所以也就常常会做些没有意义的事。一个人,只有在心中先有了目标,先有了目的,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所迷惑,才不能偏离正轨。这就是我的测试,也是我想要告诉你们的!”

常常回顾心中最初的梦想,才能不在岁月匆忙中迷失方向。是的,如果没有目标或者忘了动机和起因,即使走得再远,也是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