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庄人生
11516900000034

第34章 人心与人欲(13)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导杀伯仁案”的来由,教训不在于王导,而在于像周凯一样的人。王导当然无过错,错在周凯自己找死。

周凯因乖巧而丧生。

我们当然要做顾和。而周凯竟然还敢试探顾和的斤两,可见他确实不知道自己的斤两!

顾和不但不吃周凯那一套,而且不吃王导那一套。王导是贤相也好,权臣也好,跟他没关系。他做官也就是有碗饭吃,跟做农民、商人没区别。

有了这种心态,才能把官做好。做官是他的工作,他当然要把工作做好。

做人方面,顾和也很高明。他根本不理一切试探。

不是要你从容应对试探,而是要你根本不理一切试探。

试探之后,即是陷阱。

你不看他的眼睛,他的眼神就毒不到你。当然,你看他的眼睛又何妨!不过是一双死鱼眼,你清清亮亮的眼睛还怕他吗?

你不与他说话,他话里的针就刺不到你。当然,你与他说话又何妨!不过是一根针,你让他刺空气去!

周凯问得蠢,他问顾和:你的心里都装了些什么呀?

顾和回答得绝,他说:我的心里装的东西深不可测!

顾和让周凯明白:你想干什么我都知道,我知道的却非你所想。

一句话就把周凯挡回去了。

试探之所以是试,就是要你接招。你不接招,他的一切高明手段必然落空,便无麻烦。

当然,接招又何妨。智者最大的招数就是“无”,让对方的针刺空气去。

魔鬼对耶稣说——

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从圣城的殿顶上)。

耶稣说——

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知其母,又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老子·五十二章》

天下有个开始,世界有个起源,那就是道,道是天下万物的母亲。既然知道了这个母亲,就应该知道她的儿子,那就是人。人是大道的儿子。既然知道我们是大道的儿子,就应该紧紧守住我们盼母亲。这样就终生都没有售处。讲具体点,你要闭上你的嘴,关上你的门,不用那么累。如果你狮子大张口,一定要想办成所谓的大事,那么到死都没人救得了你。看见细微,才叫有眼力。坚守不去伤害的原则,才叫有能力。你要用你获得的大道回归正途,也就是回归自然,不要自己给自己惹祸,这就叫抓住了常有之道,可得解脱。

“天下母”,天下万物的母亲,指道。

“不殆”,没有危害。

“兑”,嘴巴。

“济其事”,想办成他的事。“济”,成功。

“明”,好眼力。

“柔”,不逞强,甘愿为下,甘愿孤独。此处指不去伤害。

“用其光”,用你的大道。光,智慧,指大道。

“明”,光明世界,指本来宇宙,天堂,也可解释为自然。

“袭常”,抓住、获得常道。袭不是袭击,也不是承袭,指迅速抓住。

老子这章主要讲要封闭自己,才能接通黑暗之光,进入大道。不要太全开放自己,否则就是为别人献祭。

不必理会别人的话中玄机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老子·四十九章》

讲信用的人我相信他,不讲信用的人我也相信他。老子这话是说:根本不用管对方是什么人,我一概相信。这是一种“把死马当活马医”的高妙办法。

洪炎《山中闻杜鹃》:“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销歇。绿阴初不待薰风,啼鸟区区自流血。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很妙:“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杜鹃杜鹃,你自己要回去也没有回去的地方,又何必声声叫唤、说那么多话让我伤感呢?

说是伤感,其实是犬烦。杜鹃鸟天天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其实它能归到哪里去呢?最可笑的是它还劝人“不如归去”!岂不讨人厌?

好比一个在外面跑的行人,他心里还有微弱的希望,自己也还知道家乡的方向,因此他还能继续走下去。但这时他碰到一个疯子对他说:

“你应该去那里。”还指给他看。

或说:“你应该回去。”还做恳劝状。

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当然是要毫不理会,走自己的路。

有人要问:“你怎么知道那人是不是疯子?”

回答是:“正因为我不能确定他是不是疯子,所以我不能理他。”

没有人不被试探的。

你无论走到哪里,到处可见试探你的人。他们想从你身上套东西,语言闪烁,又不时透露出“机会”与“希望”让你钻。

当然不要理会他。

我们尤其不要理会那些充满玄机的话。

有话请直接说。

凡是听到太深奥的话你就不要听,并且说:“对不起,你说的我听不懂。”走开,离去,最好永远不要再相见。

有的人自以为说话很妙,处处充满玄机。碰到这种情况你不必理会,他的玄机、他设的局自然失效。

一切机巧全然无用,从现在开始,你要用最没有技巧的方式活着。

魔鬼说——

说话是获取人灵魂的简便方法。情场浪子几句话就让小女孩上钩,政客用一番富有激情的演讲就让人上当。当然,必要时要伴以眼泪,或“坦诚而爽朗的笑声”。

天使说——

我们说话不是为了说服谁,甚至不是为了沟通,我们说话是为了向可以说得上话的人倾诉。在另一个时候,比如春天,我们用歌声代替歌声说话。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也,歙歙焉。

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老子·四十九章》

圣人没有心。不是没有心,而是以百姓的心为心,想人所想。善人我也善待他,不善的人我也善待他,就得到了善。讲信用的人我相信他,不讲信用的人我也相信他,就得到了信。圣人处大下,不敢不害怕。圣人治天下,反倒不害怕了,只是一个求清静。人个个都有私心,专注于自己的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唉,圣人引导他们回归自然,乃至清静无为,就像对小孩子一样。

“心”,思想。

“圣人无心”,圣人没有思想,也没有智慧,有的只是一片自由状态与自然状态。

“百姓心”,即常人心,即做人求虚荣,做事求成功等种种贪婪欲望。

“怵怵”,音chu,害怕。

“浑其心”,淡其心。“浑”,浑沌,即清静无为的自然状态。

“注其耳目”,关注自身感受,指身陷小我,不能自拔。

“孩之”,把他当小孩。孩,动词,以之为孩。

老子这段话主要讲圣人与常人之间是个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圣人引导常人,回归自然,投身大道。圣人想获得引导常人的资格,就要包容。常人有心(有私心)、常人不善、常人不信(不讲信用)、常人只管自个,这些人性不好的一面圣人统统包容。

不是改正他,而是包容他。

好比江河不会把地面清洗干净再流过去,而是什么地方都流。

鱼不可脱于渊。

自己解套

——《庄子·口箧》

人生的麻烦,全是各种礼俗搞的。杜甫诗云:“先王设网罟,作法害残生”,就是此意。人必须反叛世俗才能快意人生,否则必作茧自缚,玩火自焚。庄子说:“包不可脱于渊”,就是讲人不可自失本性。

有多少人,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就是禽兽行为了。

很多人自以为是正人君子,其实是禽兽、有的人一生是从禽兽到圣人,行的人一生是从圣人到禽兽。凡此种种,皆是虚妄。你要做男盗女娼,就好好地做男盗女娼,反正“盗亦有道”,反正“笑贫不笑娼”,娟与盗并不是最畜生的一种活法,最畜生的活法是满仁义道德的那种人。咱不玩那一套。不好玩。

最近我看了一本知青小说《狼性高原》,里面对当时情况的揭露让人触目惊心。几万知青被赶到青海高原,任那些头头们宰割。指导员在麦地里作践女知青,连长夜袭洞房,师长将看得上的姑娘唤来房中任意凌辱,等等,这些畜生都是满口仁义道德,却丧尽了天良、

有多虚伪,就有多残酷。

中国的这种传统由来久矣,源于人性古来即有的堕落,原不关提倡“仁义”的孔子什么事,不关儒家什么事。“儒教”是西方学者炮制的一门宗教,根本不存在;“礼教”是“五四”革命家臆想的一种传统,也根本不仔在。只有儒家与儒学是真实的。

我们与其清算传统,不如清算自己的人性。

在每个人的内心,魔鬼在蠢蠢欲动……

这个魔鬼就叫“自以为是”。

人闲品

行事之情而忘其身。

相忘于江湖

——《庄子·人间世》

江湖很大,一条鱼可以与另一条鱼水不相逢。同样的,大道宽广,人与人可以互不伤害,各自前行。不要强迫走在一起,不要牵挂。忘掉他是纪念他的最好方式。

人之所患,在于老是忘不了自己,同时对别人耿耿于怀。

那种时刻忘不了自己的人,将迷失自己。

永远对别人耿耿于怀的人,将受伤害更深。

人不忘掉自己是很麻烦的,容易养成一种坏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人都应该围着他转,一切事情都应该为他服务。这显然不可能,为什么不忘掉自己轻松生活?

忘掉自己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一、忘掉自己的能力。

这一层最重要,以为自己很有能力,就会去搞很多事,以致收不了场,以致累死。庄子说:“能者多劳,智者多忧”,就是这个意思。庄子又说“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也是此意。

二、忘掉自己的身份。

人一旦戴上各种高帽子,就想在各种场合证明它,结果弄得自己很狼狈。我有个朋友,自认为很有钱,其实他远不是那种富甲一方、甚至富可敌国的大富翁,只是一般的有钱人而已,结果他写了一本教人怎样致富的书,被圈里朋友嘲笑不已,书也不好卖,富人俱乐部也不会因此而吸纳他,真是贻笑大方。

三、忘掉自己的不快。

人都有烦恼,你越烦恼,烦恼就越大;忘掉烦恼,烦恼就变小了,甚至没有了。

有的人活得一生倒霉,并不是社会对他不公,而是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不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把屠刀就是自己心中的阴影,它是最锋利的刀,把一个人很轻易废掉,杀人不见血。

由此推断,我们应该忘掉自己的一切,这样才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比如,男人应该忘掉他的旧情人,女人应该忘掉她的旧相好,才不会被往事折磨,才能有更大的幸福。

有的人生活离不开一个记事本,上面把一整天、甚至整月、一整年的计划都安排好了,每天只做计划内的事,处处忘不了自己的事,时时刻刻忘不了自己的人,结果把自己变成机器,一点儿都不爽。

忘了自己才能得到自己。

得到自己后,又要忘掉自己,不能有所保留。人心里一多事,就会烦乱,什么也办不好,应如老子所言“虚其心,果实腹”,这样才是自然的人,自由的人,才能逍遥游。

庄子讲了一个“断脚圣人”的寓言。

鲁国有一个被砍断一只脚的人叫王骀,跟他学的人和孔子的弟子一样多。

孔子的学生常季问孔子:“王骀站不能给人以教诲,坐不能议论大事,跟他学的人空虚而来,满载而归,好奇怪啊,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他是圣人,学识和品行都高于我,我将拜他为师,我要引导天下人去跟他学。”

常季说:“王骀是怎样运用心智的呢?”

孔子说:“他只求自由,忘心而忘形,忘形而忘情。在忘情的浑同境界之中,看自己断了一只脚就像失落了一块泥土,超尘绝垢,大家都乐意跟从他。”

好一句“看自己的脚就像石头”,这样就无得无失,能与自己心平气和地做朋友。

庄子说:“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讲的就是一定要忘记该忘记的所有事。江湖很大,一条鱼可以与另一条鱼永不相逢。同样,大道宽广,人与人可以互不伤害,各自前行。不要强迫走在一起,不要牵挂。忘掉他是纪念他的最好方式。

这样,我们既忘了自己,也忘了别人,可以轻轻松松,重获自由。

一定要与有些人绝交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

——《老子·十九章》

拒绝圣人,抛弃智慧,人就会获利百倍。连圣人与智慧都要弃绝,何况常人!只有舍得放弃,才有收获。绝交一些人,才能交往另一些人。不绝交无法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人。

东汉管宁和华歆两人在园子里锄菜,忽然从地里锄到了一片金子。管宁只管锄地,看到金子就跟石头瓦片没什么区别。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扔了。

他们又曾经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门外有人坐着豪华马车经过,管宁读书就读书,根本不为之所动,华歆却放下书到门口看。

管宁就拿刀把席子割开,表示了自己对华歆的轻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绝交是人的一大美德。

一定要与有的人绝交。不绝交不足以理清恩怨向前走。世路多荆棘,世人多险恶,与其与虎狼为伴,不如与虎狼绝交,走自己的路。

其实,绝交亦是宽恕与包容。

绝交仅仅是不来往,并没有要去攻击对方,甚至击倒对方。刚才我说“与虎狼绝交”,不说“猎杀虎狼”,就是此意。虽是猎人,也不能剥夺虎狼的生存权。一所以你不能灭他,并且你未必灭得了他,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离开。

这不是一般的离开,而是绝交。

一走开就永远不再走到一起。

你绝交一些人,才能交往另一些人。不绝交则无法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人

如果你绝交的足你最好的朋友,并且你知道与他绝交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了,那怎么办?

答案是:依然要绝交。

不绝交不足以成就自己。

不绝交不足以成全对方。

记住:刘备可以暂时依附曹操,但两人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哪怕他们曾经青梅煮酒,笑谈天下英雄,依然不能朋友到底。

不能朋友到底,那就是说到底是敌人。

当然,你可以像管宁割席一样,以绝交代替对敌,便是真正爱对方,真正为对方着想了。

记住:绝交是爱。

你要是真爱自己,真爱对方,就一定要与他绝交。

与其枯藤缠树同生同死,不如砍掉那根藤,各自做一棵大树。我在《庄子改变一生心态》中已细释庄子为什么要说人应“相忘于江湖”,有心的朋友可以互参。

魔鬼说——

朋友是拿来背叛的,当没有了利用价值,就贱卖了吧。如果他不肯借钱给我,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人越坏,事业就干得越大,钱就越多。

天使说——

朋友可以绝交,不可以欺骗。小房间里结下的友谊,大饭店都装不下。事业不怕做不大,就怕做不好。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以为义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十九章》

让圣人绝迹,抛弃一切智慧,人类就会获利百倍。不要那仁义,人类就会恢复本性,自然而然就讲孝道,并有慈爱的心。不要那机巧与名利,形形色色的强盗就会自行消失。我这三句话写下来可能还不够,所以我让这三句话都有所归属,它们都只是一个意思:要让你的本性现出来,要让你的真心不散失,私心要少,欲望更不能多。

“绝”,绝交,不要。

“弃”,抛弃,放弃。

“见”,通现。

“素”,没染过的素帛,比喻本性。

“抱”,抱紧,不散失。

“朴”,没经过砍伐修剪的自然状态下的树木,比喻人的真心。

老子这段话重点是“绝圣弃智”,天下都是圣人搞砸的,都是智慧惹的祸。非与圣人绝交不可,非与智慧绝缘不可,人再不回到本来面目,将会自厌而死。

放过别人,回归自身

死缠烂打,不如恩怨两清。

老子说:“万物归焉,而弗为主。”

这句话就是说一切归向自身,同时又不占有。越不占有,拥有越多。

《圣经》上耶稣说:“他不竞争,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是这样的,当万物归向我们自身时,应当让它们静静地穿过我们的身体去该去的地方,不要拦阻,不要挽留,就像草原不在黑夜挽留羊群一样。

死缠烂打,不如恩怨两清。

你要放过别人,回归自身。其实“放过别人”这说法也不对,你不是上帝,无法做到放不放过某人。恐怕真实情况是别人不放过你。

明白这一点,你会悚然一惧,反省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