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16000000061

第61章 火车挂钩的发明

詹天佑(1861—1919年),中国铁路专家。安徽婺源人(今属江西),出生于广东南海。他从小对机器有浓厚兴趣,聪明好学,12岁时,以中国第一批官费留学生的身份被派送到美国留学,在美国学习10年。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回国后,他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掠夺,蔑视和欺凌,十分气愤。他决心不依靠外国人,要以自己的技术为国效力,把我国的铁路修好。1903年清政府要修筑由高碑店直达西陵的新易铁路。詹天佑和他的工程人员在严冬季节施工,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任务,从而鼓舞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修筑铁路的信心和勇气。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筑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在修建中,他领导工程人员实地测线勘查,因地制宜,创造了“竖井施工法”开挖隧道,并运用“之字形线路”,减少工程量,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省工程费用28万两银子。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詹天佑从事铁路建设30多年,几乎没有一天离开铁路。原来的车厢与车厢连接,是插板式的,每个车厢两端都装有插板,当两车厢要连接时,插板上下相插,然后在插板中间的圆孔内再插进一个一端带帽的圆轴,当车厢间要解开时,再拔出圆轴。这种办法都要人工操作,很危险又非常麻烦,还很慢。詹天佑下决心要发明一种东西替换它。有一天,他见到两个人练拳,各自握拳你来我去,有时握拳,有时张开,詹天佑看得着迷,从中受到了启发。他仿着手半握拳的样子,两支手相扣一起,中间装一个插销,自动插上,就这样发明了火车挂钩。为纪念他的发明。有的国家把火车挂钩叫詹天佑。世界各国至今还在使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