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长天一色共秋水
11514700000048

第48章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出典”

《论语·八佾》。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相传曾问礼于老子,又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曾在鲁国为官,但仕途不顺。之后,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可惜都不曾获得重用。于是孔子返回家乡,将他满腔的政治理想抱负投入在整理古籍经典与讲学。孔子讲学不倦,重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他的思想学说虽曾遭遇秦始皇焚书坑儒,然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学派。孔子身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政治家,他的学说至今仍对中华文化发挥深远的影响。明朝时明世宗谥孔子为“至圣先师孔子”,后世奉为至圣先师。公元1952年由专家换算历书推算孔子诞辰为9月28日,将此日订为孔子诞辰。

《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生平与弟子、时人之间的对话,也包括弟子之间的对话,由孔子门下弟子辑录。汉初原有鲁论、齐论、古论共三论,可惜齐论与古论早已佚失,只剩鲁论流传至后代,宋朝时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宋太宗时的宰相赵普据说只读过《论语》,但却能辅助宋太祖“半部论语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的价值不但跨越时代,也超越东西方的界限,其内容共二十篇,记载了孔子的名言懿行,经过弟子的谨慎编排而具备一贯性,其脉络从头到尾相呼应。今天当我们观赏好莱坞的电影时,竟能听见西方的银幕巨星在片中引用孔子的名言,更可看出《论语》智慧的普世通行,历久弥新。

“故事”

我们是讲究“忍”的民族,老祖宗不就再三告诫,要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成就大事。为了加强说服力,还举出秦末“圯上老人”训练张良的例子,因为张良能忍气吞声为老人穿鞋三次,终于获得《黄石公兵书》而雄霸天下。由此证明想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先学会忍。

然而,“忍”字心头一把刀,受尽委屈耻辱而能强忍下来,若非麻木不仁失去知觉,就是算计时机有所企图,但前者居多,后者终究寥寥可数。我们常听到的座右铭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忍小愤而就大谋”(宋·苏轼《留侯论》),都是中国人的立身哲学。但忍到极点,竟发明出“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诡异的逻辑,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还有什么“别人打你右脸颊耳光,最好再把左脸凑过去供他泄恨”等怪理论,殊不知一味地相让忍耐,别人还以为你好欺负呢!所谓“姑息养奸”正是如此。

长期在压力下生活的人,应要鼓励他们适时适地的释放压力。报纸社会版所报道手刃亲夫的柔弱女子,大多是长期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一旦忍到极限,往往就成为一件怵目惊心的社会案件。所以,凡“忍人之所不能忍”者,往往会成为“狠人之所不能狠”者。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当一个人讲出这句话时,表示他的忍耐功夫已达极限,这时应适时宣泄情绪,身心才能保持健康。

穷不一定思变,应该是思富思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