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8近距空空导弹基本达到了第3代近距空空导弹的水平。不但为中国空军提供了有力的主战武器装备,并且通过该导弹的发展也让我国相关部门积累了现代空空导弹的发展经验,在中国近距空空导弹的发展中启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研制背景
在二十世纪中叶争夺东南沿海制空权的空战中,国民党空军首次使用美国的提供的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有数枚没有爆炸坠落在大陆沿海地区,有关部门利用缴获的这些残骸开始仿制自己的空空导弹,但由于技术薄弱,未能取得实质的进展。苏联知道我国相关研究后,向我国索取部分实物,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R-13空空导弹,1962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米格-21F-13型歼击机及配套的R-13型空空导弹,并将前者赋予编号62式歼击机,后来改名为歼-7,后者则命名为霹雳2型空空导弹。
这是我国第一种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在此之前,1958年我国已经从苏联引进了R-5型空空导弹,命名为霹雳1空空导弹,由于采用了雷达驾束制导方式,性能较低,在霹雳-2型引进之后就被替代。尽管霹雳-2的研制比较顺利,1967年后就完成了各种状态下的试射试验,但由于文革的干扰,到1970年才被批准定型投产,并且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仍旧是我国空空导弹武器的主力。
20世纪60年代中叶,我国开始研制歼-8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根据霹雳2相关性能不足的缺点,我国在其基础上研制了霹雳3型空空导弹。与霹雳2型相比,其增大了导引头作用距离,改善了对目标的截获和跟踪距离,增大了升力面积,从而提高了制导精度,增加了升力面积,提高了平衡攻角,改善高空空气稀薄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此外还改进了战斗部威力,以增加对高速目标的攻击能力。
1966年首批霹雳3导弹完成试制,1969年开始进行试射,但由于引信不可靠等问题到1974年才在歼-7型歼击机上试射取得成功。1979年由歼-8型歼击机进行单、双发试验也圆满成功,同年国家批准霹雳-3型空空导弹设计定型。不过由于该导弹已经明显落后,已经没有批量生产的价值,所以我国继续研制比其先进的霹雳5乙型空空导弹,并利用其技术来改进霹雳-2型空空导弹。形成20世纪80年代我国空军的主要机载武器系列。
20世纪80年代,我国空军以苏联米格-23战斗机为目标研制歼-8B型战斗机,该机的重点是改善中低空格斗性能,因此需要一种性能较好的空空导弹与之相配合,同时该导弹还可以用来改进现役战斗机,以对付机动性能提高后的米格-23型歼击机如米格-23MLD。然而霹雳-5乙的拖延、霹雳-6的下马表明,我国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这样的空空导弹还力不从心。因此中国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引进技术,以降低研制新型空空导弹的难度显然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经过对比,我国选择了以色列的怪蛇-3空空导弹,该导弹是由以色列拉斐尔设计局研制。1958年以色列开始研制第一代空空导弹谢里夫-1型,其性能相当于AIM-9B,1963年研制成功,但由于应该导弹抗干扰能力差,攻击能力也不强,所以1962年,以色列又开始研制其改进型谢里夫-2,其相当于AIM-9D。该导弹采用较为先进的比例制导方式,对付机动目标的性能较好,经过实战表明谢里夫-2的性能完全可以与AIM-9D相当。尽管其重量和价格都高于AIM-9D,以色列空军为支持国产武器的装备发展,仍旧批量采购了谢里夫-2导弹。根据谢里夫-1/2的实战经验,拉斐尔设计局开始研制新型空空导弹,最初命名为谢里夫-3,后来改名为怪蛇-3空空导弹。该弹于1975年开始设计,1977年开始工程研制,1981年首次在巴黎航展上公开亮相,并且参加了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在空战中痛击当时我国主要作战对象米格-23,这也是我国决定引进此型导弹的重要原因。
怪蛇-3空空导弹总体性能优于美国的AIM-9L空空导弹,所以我国不但大量采购怪蛇-3,还引进了技术自行生产,编号为霹雳8.根据报道怪蛇-3的国产化工作由我国洛阳光电发展中心完成,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完成国产化导弹的试制,并批量装备部队。该导弹的引进不但缩短了我国空战兵器与国外的差距,亦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关键的锑化铟器件的国产化。该器件具备灵敏度高等优点,是中波段红外器件中应用较广的一种,不单是在制导方面,在热成像等领域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歼10型歼击机研制的深入,需要配套的武器装备。另外我国在引进苏-27型歼击机的同时也大量引进了R-73型空空导弹,为避免对国外空空导弹的过分依赖,我国结合霹雳8的使用经验对其进行了改进,以做为新机的配套。其中比较成功的改进就是多元红外制导替代了原来的单元红外制导系统。所谓多元红外制导就是将4个探测器阵列以线型或者矩形的方式安装,借助扫描对光能进行调制,其优点是不但可以实现全波探测,还可以大面积消除背景的干扰,特别是可以消除红外干扰机、红外干扰弹的干扰信号。就其技术水平来说已经优于进口的R-73空空导弹采用的双元红外探测器阵列。改进后的霹雳8不但做为歼-10的近距空战武器,也已经整合到歼-11型飞机上面去,成为新型空空导弹服役前重要的过渡武器。
存在的不足
霹雳8虽然性能较好,但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重量较大,其重量达到120公斤,不但远远高于AIM-9L的90公斤,也高于R-73的105公斤,可以说是现役最重的近距空空导弹,衍生的问题就是载机适应能力较差。我国在引进怪蛇-3之初进行载机测试时,就感觉歼-7重量偏轻,挂上导弹后,重心后移,发射时冲击力大,飞行员难以控制,因此当时批量生产的歼7II型飞机实际上难以挂载此型霹雳8.
这之后出现的第一种可以挂载此型导弹居然是歼-7的对地攻击型号-歼-7H。歼-7H加固了机翼,并且在机头增加100多公斤的配重才解决重心后移的问题。虽然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也付出了歼击机性能下降的代价,给人得不偿失的感觉。这样霹雳8在诞生之初似乎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能够挂载的歼-8B因为机载雷达及火控系统的原因,还未能大量生产,而批量生产的歼7II系列却不能挂载。
因此为解决歼-7挂载霹雳8的问题,成都飞机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合作,研制成功了歼-7E型飞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双三角翼替代原来的三角翼,从而解决了歼-7系列挂载霹雳8需要机头配重的问题,并且双三角翼的带来的提高升力系数、增加机翼面积等优点也提高了歼-7系列的机动性能,因此该机是歼-7系列中比较成功的改进型号。不过歼-7E只是解决了能否挂载霹雳8导弹的问题,由于歼-7系列空间有限,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只能采用较为简单的测距雷达,缺乏具备搜索能力的PD雷达和头盔瞄准具,因此难以支持霹雳8先进的攻击模式如发射后锁定、离轴发射、随动发射等,所以对于歼-7E来说,霹雳8只是一枚增加攻击距离的霹雳5,这对于导弹本身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在本世纪初配备有神鹰-80小型PD雷达和头盔瞄准具及数据链的歼-7G型飞机服役,才真正充分发挥出霹雳8的作战能力。
引进外援
20世纪80年代,我国空军以苏联米格-23战斗机为目标研制歼-8B型战斗机,该机的重点是改善中低空格斗性能,因此需要一种性能较好的空空导弹与之相配合,同时该导弹还可以用来改进现役战斗机,以对付机动性能提高后的米格-23型歼击机如米格-23MLD。然而霹雳-5乙的拖延、霹雳-6的下马表明,我国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这样的空空导弹还力不从心。因此中国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引进技术,以降低研制新型空空导弹的难度显然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经过对比,我国选择了以色列的怪蛇-3空空导弹,该导弹是由以色列拉斐尔设计局研制。1958年以色列开始研制第一代空空导弹谢里夫-1型,其性能相当于AIM-9B,1963年研制成功,但由于应该导弹抗干扰能力差,攻击能力也不强,所以1962年,以色列又开始研制其改进型谢里夫-2,其相当于AIM-9D。该导弹采用较为先进的比例制导方式,对付机动目标的性能较好,经过实战表明谢里夫-2的性能完全可以与AIM-9D相当。尽管其重量和价格都高于AIM-9D,以色列空军为支持国产武器的装备发展,仍旧批量采购了谢里夫-2导弹。根据谢里夫-1/2的实战经验,拉斐尔设计局开始研制新型空空导弹,最初命名为谢里夫-3,后来改名为怪蛇-3空空导弹。该弹于1975年开始设计,1977年开始工程研制,1981年首次在巴黎航展上公开亮相,并且参加了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在空战中痛击当时我国主要作战对象米格-23,这也是我国决定引进此型导弹的重要原因。
除了重量因素外,霹雳-8的血统也令其处境尴尬。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军火出口市场包括巴基斯坦及部分阿拉伯空军,对于这此国家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一样有犹太血统的武器的,这样我国向这些国家出口歼击机的时候,就会面临可以出口的霹雳-5乙别客户看不上,性能较好的霹雳-8客户又不愿意采购的困境。如果配套国外的机载武器,不但会增加国产歼击机的采购成本,让部分利润流失,还会造成对国外武器装备的依赖。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国在霹雳-8的基础上研制了霹雳-9型系列空空导弹,该导弹实际上利用霹雳-8的技术,采用了双三角翼及矩形尾翼研制而成的,主要用于出口。其中霹雳-9C型采用了多元红外制导和数字技术,不但用于国产歼击机的配套,还发展了地空导弹型号,为国产空空导弹的系列化发展积累了经验。不过霹雳-9和霹雳-8一样,重量和价格都偏高,因此着眼为部队大量装备及出口的歼-7B配套,我国将霹雳-8的技术如锑化铟器件移植到霹雳-5乙技术上面,研制成功霹雳-5E空空导弹。其性能已经可以和美国的AIM-9L相比,为歼-7B系列提供了升级换代的武器。进入新世纪随着JF-17飞机的量产,我国在霹雳-5E的基础上为其研制了霹雳-5E-2型空空导弹作为配套武器装备,其采用了双元双色红外导引头、激光近炸引信等先进技术,提高了整体性能,不便可以用于出口,亦可以用于部队现役二代歼击机的配套。
PL-9C近距格斗空空导弹采用了双三角全动前翼和多元红外制导技术。经过升级后的霹雳-5-2延续了霹雳-5系列在新世纪的使用寿命。进入新世纪随着技术进步,新型战机升力系数和翼荷载都得以大幅降低,因此为采用瞬盘战术打下了技术基础。瞬盘可以让战机得到更大盘旋角度,可以迅速将机头指向目标,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歼十型战机在与苏-27SK对抗中,可以率先锁定目标,但由于瞬盘,推力低于阻力,战机能量消耗较大。战机在格斗过程中为减少能量的消耗,需要更先进的武器能将目标尽快纳入攻击范围,这也是为什么进入新世纪后会出现先进近距空空导弹发展的热潮。
增加导弹攻击范围显然需要更灵敏的热成像器件及推力矢量等先进技术,这些同时也构成了新世纪近距空空导弹的特征。相比之下霹雳-8就有点相形见绌了,所以尽管歼十机动性能较好,但霹雳-8的性能并不能足以支持这种性能的发挥。因此我国空军需要一种新型武器来支持新型战斗机的新战术及战法。
排名及评估
美国最新AIM-9X理论上可以跟踪上升段的弹道导弹,据称离轴角可以达到60度。俄罗斯R-73空空导弹是俄空军现役主力近距空空导弹,其最新改进型据称射程能达到30公里,离轴角达到60度。
AIM-9X导弹发射后180度转向击落F-4靶机,AIM-9X几乎不可摆脱。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相关部门就开展了红外成像器件的研制,相继研制了128元线列和256X256锑化铟阵列器件,并进行了对空中目标的搜索与跟踪试验,为在新世纪进行先进近距空空导弹打下了基础。根据外电报道,我国在新世纪已经开展了相关型号的研制,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看到新型空空导弹的身影,那时霹雳-8也将功成身退,不过其为国产空空导弹发展做出的贡献将为我们所铭记。
霹雳-8最小射程500米,最大射程15公里,最大使用高度20公里,最大速度2.5马赫,最大过载35g,导引头最大离轴发射角20度;引信采用发动雷达加触发式,作用距离7~10米;破片式弹头铸有2500颗钢珠,杀伤半径13米,重11公斤;全弹重120公斤,弹长3米,弹径157毫米,翼展0.86米,是世界上出色的第三代红外格斗导弹。被军方称为八号弹的PL-8,以操作简单、维护简易、性能优异、可靠实用而获得好评。20世纪90年代初在消化PL-8技术的基础上,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推出了试验用的PL-8H护卫舰舰载型导弹,后来又研制出改良型导弹PL-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