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生活:平淡是真的115个点滴(感悟系列)
11495400000070

第70章 美国孩子们的班干部

文/薛涌

让孩子自己组织自己,自己评价自己,这是培养未来有责任感公民的明智之举。

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了,班里的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她不时回来讲讲,令我想起了我同龄时的小学生活,也得以把中美的小学做了一番对比。

我们小时候,从一年级起就有班干部,全是老师指定的。老实说,我班里的几个班干部确实属于好孩子,功课特别出色,不能说老师偏心。中学时更明显,选班干部的标准主要还是“听话”,而且班干部和一般同学之间隔阂不少。

女儿在美国上学,从来没有听说有班干部。第一年上学前班,老师给全班同学分配任务:有的是把门人,即孩子们列队进教室时,把门打开,等全班进去后再关上;有的是领队,走在第一个,引导全班进入教室。可想而知,孩子们都想当领队,不想当把门人。不过,这些角色,从来是每个人轮流,绝对平等,目的是教育孩子,每个人都要给大家服务,对别人都应该尽责任。这大概也是培养集体精神的第一步吧。

女儿上二年级后,班里照样没有学生干部。不过人是权力动物,从小就希望当头头,支配别人。上午有一个20分钟的课问休息时间,整个年级的孩子在游乐场自由活动,小小的权力角逐就从这里开始了。

女儿班上的一位叫阿利克斯的男孩,组织起一个“虫子俱乐部”。女儿喜欢自然,赶快去参加。结果她发现,阿利克斯把自己封为“老板”,另一个女孩子是“副老板”,还有一个是“老板助理”,她则是个“普通雇员”。女儿对此并不太介意,跟着玩了不少时间。

俱乐部有种种规矩,比如新成员要考试,即抓一个小虫子,还要好好照顾,不能让它有任何伤害等。时间久了,女儿觉得自己总听人指挥,有些不耐烦,就决定退出,发起了一个“自然俱乐部”,马上招来2个小朋友加入。这次她可神气了,她当“老板”,她的好朋友尼克当“副老板”,另外一个叫奥莉维娅的女孩儿当“老板助理”。

当我听说奥莉维娅加入时,心里多少有些吃惊。这孩子我知道,非常聪明,是个典型的孩子王,什么事情都要按自己的主意办,从来不甘居人下,她怎么可能安心当“老板助理”呢?果然,几天后,俱乐部中的权力发生了变化。女儿作为“老板”,定下了规矩,要根据“工作成绩”确定职位。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捡树叶。那个奥莉维娅特别机灵,马上捡了许多,比尼克的成绩好。女儿找到尼克,问是否应该让奥莉维娅当“副老板”,他当“老板助理”。尼克无话可说,只好同意了。不过过了几天,尼克宣布退出,自己另立一个“快乐俱乐部”,女儿还答应去参加。

这个小小的游乐场,不知有多少这样的俱乐部。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有限,不能什么俱乐部都参加,所以俱乐部之间就要竞争。你想当头,就得发起一个俱乐部,并把持俱乐部的领导权。同时,你要能吸引人来参加。如果最后成了光杆司令,俱乐部就失败了。可想而知,成为领袖要有几个条件:第一,你自己要比较有人气,人家愿意和你玩儿;第二,你发起的俱乐部要比较有意思,能够吸引人;第三,你要比较能干,会管理,能服人。那个奥莉维娅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女儿说,她常常带一些小东西分给小朋友,而且主意特别多,许多孩子都喜欢和她玩。另外,我们还参加了包括她父母在内的家长俱乐部,大家凑在一起,当着孩子的面夸奖孩子做的好事。奥莉维亚的母亲讲起自己的女儿来说:“一次,奥莉维亚组织一个音乐剧,在开始时,她特地停下录音机里的音乐,问大家是否都能跟上,这显示了她对别人的关心,显示了她的领袖才能。”

我当时听到“领袖才能”一词时心里一惊:7岁这么点儿一个孩子谈什么领袖能力?但再一观察学校游乐场上的情况,实际上许多孩子都在为确立自己的领袖位置而努力。他们都懂得,自己是不是领袖,不在于老师怎么评价,而在于自己的小伙伴们是否认同。一个领袖,必须能照顾他人的利益,给大家带来福利。连奥莉维亚的母亲这样的家长,平时也潜移默化地鼓励这样的行为。

我们要培养未来有责任感的公民,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组织自己,自己评价自己。毕竟,孩子不能一辈子都听家长和老师的。他们长大成人后,应该是一个独立思想的公民,为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