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实用土单验方
11494600000011

第11章 消食药

凡功能消化食积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称消导药或助消化药。

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纳谷运化。如果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每致饮食停滞,出现各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症。消食药功能消食化积,有的药物还有健脾开胃作用,可以达到消除宿食积滞及其所引起的各种症候的目的,促使脾胃功能恢复,故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消食药,主要适用于食积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泄泻或便秘等症。

本类药物的使用,常根据不同病情而配伍其它药物同用。如脾胃虚弱者,可配健胃补脾药;脾胃有寒者,可配温中暖胃药;湿浊内阻者,可配芳香化湿药;气滞者,可配理气药;便秘者,可配通便药;若积滞化热,则当又配合苦寒清热药同用。

消食药大都性味甘平或甘温,归脾胃经。

消食药应用注意事项:

1.食积停滞有上、中、下之分,病在上脘恶心欲吐,可用涌吐药以吐之;停积在下大便秘结,可用泻下药以导之;惟在中焦,脘腹胀闷,嗳气吞酸,不思饮食者则以消导药治之。

2.消食药均能消食化积,然性能又有不同,应根据不同症状和原因,选择恰当药物治疗。一般食积停滞,常用山楂、六曲;症情较重者宜用鸡内金,轻者多用麦芽、谷芽等。又如油腻肉积宜用山楂;米面食积宜用麦芽。至于食积腹,又当用焦山楂;兼见气滞,当用莱菔子等。

3.食积停滞,如兼脾胃虚弱,纳呆泄泻,可配健脾药同用;气滞胀闷,可配理气药同用;恶心呕吐,可配和胃降逆药同用;便秘,可配泻下药同用。

4.凡授乳妇女应用消食药须忌用麦芽、六曲;服人参时忌用莱菔子。

山楂

“来源”蔷薇科乔木或大灌木山里红、山楂或野山楂的成熟果实。

“别名”映山红果,山里,红鼠查子、山里红果、山里果子、映山红果、海红。

“处方用名”焦山楂、山楂炭、焦楂肉、生山楂、生楂肉、蜜炙山楂炭。

“用法用量”常用量:10~1.克,大剂量3.克。

“产地采收”全国各地均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以个大、皮红、肉厚、核少者为佳,切片,干燥。

“炮制研究”山楂有生用、炒用和炒炭用。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炒山楂长于消食化积,焦山楂长于消食止泻,山楂炭性收涩,有止血止泻功效。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用于食积停滞,产后瘀阻腹痛、痛经、经闭等。主要应用于:山楂味酸而甘,消食力佳,为消化食积停滞常用要药,尤能消化油腻肉积,常与麦芽、六曲等配伍应用;用治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常与当归、川芎、益母草等配伍。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慎服,生者不宜多食。

“现代研究”北山楂含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黄酮酸、内酯、糖及甙类等。野山楂含柠檬酸、山楂酸、鞣质、皂角、果酸、维生。。等。山楂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所含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所含多种有机酸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使肉食易被消化。山楂又有收缩子宫、强心、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对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山楂中含有的黄酮类,三帖类及丰富的维生素C、钾等物质,可软化并扩张动脉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血管弹性,增加心脏收缩力,能改善心脏活力,降低血压、血脂,利尿镇静,对老年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都有明显疗效。一些研究还证明,山楂中大量含有的维生素C能阻断癌性N-亚硝基的产生,并减少自由基的形成,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对于宫颈癌的抑制率达到70%,还可用于食道癌、胃癌、肠癌、膀胱癌的辅助治疗。山楂含有的牡荆素,也是一种有抗癌作用的物质。

“常用单方”

“方一”

组成:生山楂15克

“用法”先水煎1次饮服,药渣泡茶饮用,每天1剂。

“功能主治”消痰化浊,活血化瘀。主治高脂血症。

“来源”张赛璐,山楂治疗高脂血症,浙江中医杂志,1993.28(9):402

“方二”

组成:生山楂60克,茶叶5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功能主治”消积导滞。主治痢疾。

“来源”杜俊宝,山楂临床应用一得,浙江中医杂志,1992.27(5):234

“方三”

组成:鲜山楂数枚(视疮面面积而定)

“用法”隔陶瓦片置煤炉上烘烤至熟。去皮、核,取山楂肉敷于疮面,用纱布包扎。每天一次,七天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愈。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愈疮。主治冻疮。

“来源”杨秀华,鲜山楂外敷治疗冻疮,湖北中医杂志,2000.22(4):15

“方四”

组成:鲜山楂300克

“用法”山楂研为细末备用。患者先用温水洗面,毛巾揩干。取备用山楂粉5克,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薄薄覆盖于面部,保留1小时,早晚各一次。敷上药糊后,可配合手法按摩以助药力吸收,60次为一个疗程。

“功能主治”调和气血。主治黄褐斑。

“疗效”治疗12例,痊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

“来源”王亮平,山楂粉外敷治疗黄褐斑12例,湖北中医杂志,1994.16(5)47.神曲

“来源”本品为采用杏仁泥、赤小豆、辣蓼草、青蒿、面粉、苍耳草等药末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或为面粉和其它药物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本品原主产于福建,现各地均能生产,而制法规格稍有出入;大致以大量麦粉、麸皮与杏仁泥、赤小豆粉,以及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自然汁,混合拌匀,使不干不湿,做成小块。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别名”六神曲。

“处方用名”焦六曲、六曲(炒至外黑内呈老黄者应用)、生六曲(未经炒者)。

“用法用量”常用量:10~15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本品原主产于福建,现各地均能生产,为不规则的碎块,表面焦褐色,具有香气。

“炮制研究”神曲有生用或炒焦用。炒焦后能增强其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的作用;生用尚有发散走表的作用,可用于感冒食滞。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和胃消食。用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消化不良及泄泻等症。主要应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症,常与山楂、麦芽等配伍应用;此外,丸剂中有矿石药品难以消化吸收者,可用六曲糊丸以助消化。

注意事项:胃火盛者慎服。

“现代研究”本品含酵母菌、酶类、维生素B复合体、麦角固醇、挥发油、甙类等。本品有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组成:病毒唑、神曲

“用法”所有病例均按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并根据病情、脱水程度、有否发热或酸中毒等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病毒唑10~15mg/kg/d,分1~2次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神曲0.5~1块/天,经过研末锅炒(和盐少许)后,分次煎服至愈。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抗病毒。主治婴幼儿秋冬季腹泻。

“疗效”共治疗95例,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6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

“来源”陈民理,病毒唑加制神曲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100例疗效分析,福建医药杂志,1999;21(3):81

“方二”

组成:葛根30克、神曲10克、防风10克

“用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每剂分3次,趁热服下后盖被取微汗为佳。病情严重者,每日可服2~3剂。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疏散风邪。主治本方适于四时感冒初起,病情较轻,且以有身痛、项强、头胀、头重者为宜。如属重感冒者,则非此方的适应症。

“疗效”对四时感冒初起疗效显著,一般服一到二剂均获良效。

“来源”黄景贤,葛神汤,广西中医药,2004.27(2):40.

麦芽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颖果,经发芽后,低温干燥而得。

“别名”大麦毛、大麦芽、大麦糵、麦糵、大麦毛、大麦芽。

“处方用名”炒麦芽、焦麦芽、生麦芽。

“用法用量”常用量:10~15克,大剂量可用30~120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全国各地均产。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

“炮制研究”麦芽有生用、炒用和炒焦用。生用兼可疏肝;炒用偏于消食,并能回乳;炒焦用偏于止泻。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和中,回乳。用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及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乳汁郁积,乳房胀痛等症。麦芽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尤能消米面食积;主要应用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可与山楂、六曲等配伍;如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宜与白术、党参等补气健脾药同用;至于消化不良症情较轻者,可单用本品煎服;或炒焦,研细末,用开水调服。对断乳及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等症,麦芽有回乳之功,凡妇人在婴儿断奶时,可用生麦芽二两,加水煎服;如因乳汁郁积引起乳房胀痛,则用量必须加倍,可收退乳消胀之效。

注意事项:妇女在哺乳期内不宜服用,以免引起乳汁减少。

“现代研究”麦芽的主要成分有:淀粉酶、转化糖酶、维生素B族、维生素C、脂肪、软磷脂、糊精、葡萄糖及大麦芽碱等。麦芽油是许多营养品的重要组成成分,有提高人体耐力、体力、精力的功效。麦芽油中含有一种叫二十八(烷)醇的物质,研究表明,二十八(烷)醇能将食物储存的能量转化为生物能,从而加强肌肉的力量、耐力和活力。二十八(烷)醇还能提高服用者的生育力和精子产量。麦芽油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抗氧化活性,所以被誉为天然维生素E。

“常用单方”

“方一”

组成:生麦芽30克,酒蒸大黄40克(儿童用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功能主治”清化湿热,利胆退黄。主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疗效”治疗11例,有效率80%,服药期间有一定的便溏反应。

“来源”黎镜,大黄麦芽汤治肝炎,浙江中医杂志,1985.(5):224

“方二”

组成:生麦芽30克,生猪胰150克

“用法”加水1000~1200毫升,煎成600~800毫升,当茶温服,每次200毫升,渴时即服。

“功能主治”滋阴液,助运化。主治糖尿病。

“疗效”治疗2例,皆有良效。

“来源”王建中,糖尿病治验2例,吉林中医药杂志,1985(3):27

“方三”

组成:生麦芽125克

“用法”取上药,微火炒黄,置锅内,加水800m1,煎至400m1,过滤取汁;再加水600m1,煎至400m1.将两次药液混合为1天量,分3次温服。

“功能主治”回乳。主治哺乳期妇女欲断奶。

“疗效”共治疗11例,多数2剂获效。

“来源”贾名川,中医杂志,1964.(2):29

谷芽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颖果,经发芽后,低温干燥而得。

“别名”蘖米、谷蘖、稻蘖。

“处方用名”生谷芽、炒谷芽、谷芽、长须谷芽、香谷芽、炙谷芽、焦谷芽、稻芽、香稻芽。

“用法用量”常用量:10~15克,大剂可用至30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我国各地均产,但以南方早稻谷加工者为好,随时可以制备,生用或炒用。炒至深黄色称炒谷芽,炒至焦黄色称焦谷芽。

“炮制研究”谷芽有生用和炒用。生用养胃作用好,用于胃中气阴不足;炒用消食力强,用于食积、泄泻。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消化不良、脘闷腹胀及脾胃虚弱、食欲减退等症。谷芽具消食和胃之功,其作用较麦芽、山楂、六曲等较为缓和,故能促进消化而不伤胃气。在脾胃虚弱、纳谷不香的情况下,每与补气健脾之品如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同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淀粉酶、维生素B族、蛋白质、脂肪等,有助消化作用。但其淀粉酶含量较麦芽低,故消化淀粉类食物作用弱于麦芽。煎煮或炒谷芽能降低其消食效力。

“常用单方”

“方一”

组成:谷芽50克

“用法”取上药,蒸露,代茶饮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主治病后脾虚,症见食少便溏,周身乏力。

“来源”录自《中华药海》

莱菔子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

“别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

“处方用名”莱菔子、萝卜子、炒莱菔子。

“用法用量”常用量:10~15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我国各地均产。以身干、粒大饱满、不泛油、无杂质者为佳。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炮制研究”莱菔子有生用和炒用。生用长于祛痰;炒后药性缓和,有香气,可避免生品服后恶心的副作用,长于消食除胀。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降气祛痰。用于食积气滞、嗳气吞酸、脘腹胀满、咳喘痰多。主要应用于:食积所致的胃脘胀满、嗳气吞酸、腹痛等症状,多与六曲、山楂同用,如保和丸。本品炒用有降气祛痰的作用,适用于久咳痰喘实证,常与白芥子、苏子同用,如三子养亲汤。

注意事项:莱菔子可降气行滞消食,能耗气伤正。凡正气虚损、气虚下陷、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毒副作用”生用对心脏有轻微毒性,并可引起恶心。

“现代研究”分析,莱菔子含挥发油和脂肪油,挥发油中含α-、β-己烯醛和β-、γ-己烯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芥子酸甘油酯等,尚含莱菔素、莱菔甙。因此,莱菔子具有抗细菌及抗真菌作用,它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百日咳、黄疸、细菌性痢疾以及真菌引起的皮肤疾患。

“常用单方”

“方一”

组成:莱菔子15克,决明子15克

“用法”泡水代茶饮。

“功能主治”平肝降气。主治高血压。

“疗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余例,收到良好效果。

“来源”张明,莱菔子降压、止呃功效著,中医杂志,1998,39(8):455

“方二”

组成:莱菔子150克

“用法”莱菔子洗净泥土晾干,研为细末,过筛装瓶备用。3岁以下者,每天2.5克,8小时冲服一次;4~7岁,每天4~6克,12小时冲服一次;8岁以上者,每天6~10克,12小时冲服一次。佐白糖适量调服。

“功能主治”降气润肠通便。主治便秘(实秘)。

“来源”蓝莉,单味莱菔子治疗便秘效好,新中医,1996(7):50

“方三”

组成:莱菔子10克

“用法”炒熟后一次服下。

“功能主治”行气利水。主治排尿功能障碍。

“来源”郭奕文,莱菔子临床应用一得,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3(2):109

“方四”

组成:生莱菔子30~50克

“用法”捣为细末,制成莱菔子散,空腹服下取吐。

“功能主治”降气化痰。主治癫狂、痰饮、眩晕、噎膈等见痰涎雍盛之症。

“来源”王海斌,生莱菔子临床应用举隅,四川中医,1999,17(2)15.鸡内金

“来源”本品为脊椎动物雉科家鸡的砂囊角质内膜。俗称鸡肫皮。

“别名”鸡肫皮,鸡肫内黄皮、鸡肫皮、鸡黄皮、鸡食皮、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

“处方用名”鸡内金、炙内金。

“用法用量”常用量:3~10克,研粉吞服每次1.5~3克;或入丸、散。

“产地采收”全国各地均产,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以干燥、完整、个大、色黄者为佳。

“炮制研究”鸡内金有生用、炒用与醋炙用。生用长于攻积,通淋化石;炒用健脾消积的作用增强,用于消化不良,食积不化及小儿疳积等证。醋用有疏肝健脾作用,多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等证。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消食健脾,涩精止遗,化结石。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及小儿疳积、遗精、遗尿、胆结石等。主要应用于:消食积,与山楂、六曲、麦芽等品配伍。如遇脾胃虚弱、脾胃不振者,宜与补气健脾药如白术、党参、山药、扁豆等同用。用于遗精、遗尿等症。

注意事项:脾虚无积滞者慎服。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鸡内金主要含有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等成分。有增加胃液分泌量和胃肠消化能力,加快胃的排空速率等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组成:按疣的大小剪下一块

“用法”先以温水浸泡疣部5~15分钟,使疣部角质层软化,然后常规消毒。取鲜鸡内金洗净,按疣的大小剪下一块,以内层紧贴疣部,用胶布固定4~12小时取下。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主治寻常疣。

“来源”涂子龙,鲜鸡内金外敷治疗寻常疣,湖南科技报,1983年9月6日

“方二”

组成:鸡内金适量

“用法”鸡内金烘干后研成细末,用玻璃瓶装好备用。使用时,将15克鸡内金粉倒入杯中,冲300毫升开水,15分钟后即可服用。早晨空腹1次服完,然后慢跑步,以助结石排出。

“功能主治”软坚排石。主治多发性肾结石。

“疗效”治疗一例,服药5天后排出砂石5枚,继服10天后,又排出若干小砂粒,用药15天后,经X线摄片复查,右肾肾盂未见结石。随访5年,未见复发。

“来源”蒋改苏,鸡内金治疗多发性肾结石,湖南中医杂志,1986.(3):25

“方三”

组成:鸡内金适量

“用法”取鸡内金,焙干,研细末备用。每次10克,饭前1小时用温开水冲服,每天3次。

“功能主治”消积化石。主治胃石症(因食黑枣所致)。

“疗效”治疗31例,均愈

“来源”张晓文,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2(6):9

“方四”

组成:鸡内金

“用法”鸡内金烧灰存性,涂于溃疡面,每日3次。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敛疮生肌、解毒。主治口疮。

“疗效”全部病例涂药2~4次痛即止,3~10日溃疡面消失。

“来源”孙爱芹,鸡内金灰外敷治口疮,中国民间疗法,2002.10(5):25.

“方五”

组成:鸡内金适量

“用法”鸡内金适量,鲜品先切成小块,晾干后再在瓦上焙黄,研细末。年龄6个月以内者每次服0.5克,日3次;6~12个月者每次服1克,日3次;12~18个月者每次服1.5克,日3次。2周为一疗程,2周后休息1天,再服1个疗程。另将鸡内金细末装纱布袋,年龄6个月以内每袋装1克,6~12个月装2克,12.18个月装3克,将药袋固定在神阙穴上,3天换一次,2周1疗程。

“功能主治”鸡内金健脾和胃消食,关元穴培元固本,和胃理肠。主治婴幼儿慢性腹泻。

“疗效”治疗36例,总有效率94.4℅。

“来源”高广英,鸡内金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36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10):14.

鸡矢藤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全草及根。

“别名”斑鸠饭、女青、主屎藤、却节、臭藤根、牛皮冻、臭藤、毛葫芦、甜藤、五香藤、臭狗藤、香藤、母狗藤、鸡矢藤。

“处方用名”鸡矢藤。

“用法用量”常用量:9~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60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分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地。以身干、色黄绿、叶满、无杂质、臭气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酸,平。入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脘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鸡矢藤甙、鸡矢藤次甙、车叶草甙等,此外还含有生物碱、挥发油等。本品叶或根的蒸馏液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还能镇静、抗惊厥、解痉和降压。

“常用单方”

“方一”

组成:鸡矢藤叶或嫩芽适量

“用法”用上药擦患处,每次5分钟,每天2~3次。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

“疗效”治疗神经性皮炎11例,治愈8例,好转3例;治疗湿疹5例,皮肤瘙痒10例,均获治愈。

“来源”新医药通讯,1972.(1):37

“方二”

组成:鲜鸡矢藤全草750克

“用法”采鲜鸡矢藤全草750克洗净,加清水120.m1(或取干鸡矢藤500克,加清水130.m1浸泡2.min)煎3.min,取汁擦洗患处,严重~中度者早晚1次,轻度者每日1次,每次洗10~15分钟,5天1疗程,用药前先用温水肥皂清洗全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主治疥疮。

“疗效”共治疗82例,全部治愈。

“来源”丘惠连,鸡矢藤治疗疥疮82例,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6):960.

“方三”

组成:鲜鸡矢藤100克

“用法”鸡矢藤洗净,加水300m1,加盖,煮沸,然后文火煮10分钟,加入豆腐200克,再文火煮10分钟,去药渣,即可食用。食用方法吃豆腐喝汤,分早、晚各1剂,饭后半小时食用。儿童药量酌减。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补脾益气、泻火解毒。主治麦粒肿。

“疗效”25例病人均痊愈。

“来源”郑苍贫,鸡矢藤煮豆腐治疗麦粒肿,中国乡村医药,1997;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