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本草纲目)
11493600000106

第106章 鲫鱼

别名鲋鱼。

《本草纲目》记载

合五味煮食,主虚羸。

释名

据说鲫鱼出行时,一个跟着一个,以相即也,所以叫作鲫;因为相依附,所以又叫作鲋鱼。

集解

鲫鱼,所有湖泽都有,形状像小鲤鱼,色黑而体肥,肚子大,脊背隆起。大的可达三四斤重。这种鱼喜欢偎于泥,不食杂物,所以能够补胃。冬天的鲫鱼肉厚子多,味道特别鲜美。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青林湖的鲫鱼,长二尺,特别肥美,食用可以避寒暑。东方朔《神异经》中也记载:南方湖中多鲫鱼,长数尺。《吕氏春秋》中说,鱼类中的美味要属洞庭湖中的鲋鱼。由此来看,鲫鱼成为上等佳肴的说法自古就有。

鲫鱼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鲫鱼做成汤可以治疗胃口不好、食欲不振,调理五脏。与白矾烧研后饮服,治疗肠风血痢。与绿矾煅研后饮服,治反胃。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蛋白质、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钙、磷、铁等。

健康效果

鲫鱼所含的蛋白质质优、齐全、易于消化吸收,常食可增强抗病能力,健脾利湿,和中开胃,具有较强的滋补作用,尤适宜老年人和身体虚弱者食用。

自然配方名称制作方法清蒸鲫鱼鲫鱼去鳞和内脏,洗净,加入调味品,放在锅上蒸熟即可。经常食用有滋补功效。尤适宜久病初愈的人滋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