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四十四章
“原文”一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去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
原宪又问道:“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算得上仁吗?”孔子说:“可以算得上难能可贵了,至于是否仁,那我就不能由此断定了。”
“原文”二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他的安逸的家室生活,就不配称作读书人。”
“原文”三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
孔子说:“如果国家政治清明,就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就行为正直,言语谨慎。”
“原文”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定有好言语,可是有好言语的人不一定就有道德。仁人必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仁德。”
“原文”五
南宫适问孔子曰:“羿善射,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
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擅长水战,但都不得好死。禹和稷亲自下地种庄稼,他们都得到了天下。”孔子对这话没有回答。
南宫适退出去后,孔子说道:“这个人可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确是个崇尚道德的人呀!”
“原文”六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可能有不仁义的人啊,不会有小人而仁义的。”
“原文”七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让他勤苦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原文”八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
孔子说:“郑国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法令,由裨谌起草,经过世叔提意见,然后由外交官子羽进行修改,最后由子产进行文字上的修饰完成。”
“原文”九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兰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
有人问孔子,子产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是个宽厚慈爱的人。”
又问到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嘛!他嘛!”
又问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的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终身吃粗粮,但到死他也没有怨恨的话。”
“原文”十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在贫穷中没有怨恨,很难做到;在富贵时不骄傲,这容易做到。”
“原文”十一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如果让他做晋国大夫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才力有余,但不能让他做滕国、薛国的大夫。”
“原文”十二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智慧过人,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无畏,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养来增加其文采,这样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又说:“现在的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只要能做到看见财利就考虑到道义,遇到危险肯献出生命,长期过穷困日子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原文”十三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他老先生不说、不笑、不取,这是真的吗?”
公明贾回答说:“那是告诉你的人说得过分了。他老人家是该说话时才说,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反感他笑;该取的时候才取,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原文”十四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日不要君,吾不信也。”
“译文”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着他的封地防城向鲁君请求立他的子弟为鲁国的卿大夫,尽管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是不相信的。”
“原文”十五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不正派,齐桓公正派,不诡诈。”
“原文”十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家臣召忽因此自杀以殉,公子纠的另一家臣管仲没有跟着去死。”子路接着又说:“管仲该不算仁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共商会盟,并不依仗武力,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管仲的仁了!这就是管仲的仁了!”
“原文”十七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他的主人公子纠,他不但不为公子纠去死,反而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老百姓到今天还享受着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会披散着头发、衣襟朝左边开像落后的民族那样了。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一样守着小节小信,自杀于沟渠中还没人知道吗?”
“原文”十八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由于公叔文子的推荐与文子一样升为卫国的大臣。孔子听说这事后,说:“公叔文子真可以谥号作‘文’了。”
“原文”十九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译文”
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昏庸无道,季康子问道:“既然这样,为什么卫灵公还没有败亡呢?”孔子说:“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有祝鮀管理祭礼,有王孙贾统领军队。像这样,他怎么会败亡呢?”
“原文”二十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说起话来大言不惭,那么他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原文”二十一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庄重地沐浴斋戒后上朝廷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三位大夫报告吧!”
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
孔子于是又去向三位大夫报告了,三家大夫都不同意出兵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啊。”
“原文”二十二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文”
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直言规劝他。”
“原文”二十三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原文”二十四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译文”
孔子说:“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而学。”
“原文”二十五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译文”
蘧伯玉派一个使者去孔子那里拜访。孔子让他坐下问道:“近年来他老先生在做什么呀?”使者回答说:“他老先生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还没能做到。”
使者告辞出去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真是一位好使者!”
“原文”二十六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方面的政事。”
曾子说:“君子所思考的问题应不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原文”二十七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自己说过的话超过了自己所做的为耻辱。”
“原文”二十八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
……
孔子说:“君子遵循的三个原则,我一条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这恰好是先生对自己的描述呀。”
“原文”二十九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译文”
子贡议论他人。孔子对他说:“赐呵,你就那么好吗?对这些情况,我就没有这种闲功夫。”
“原文”三十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原文”三十一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译文”
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不随便地推测别人不诚实,但是面对欺诈或不诚实时,能及时察觉,这种人是贤人啊!”
“原文”三十二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你为什么总是这样匆匆忙忙地到处游说呢?这不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吧?”孔子说:“我不敢显示口才呵,只是讨厌那种顽固不化的人。”
“原文”三十三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
孔子说:“对千里马的赞扬不仅是它的力气,值得赞扬的是它的品德。”
“原文”三十四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拿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拿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拿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文”三十五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
孔子感慨道:“没有人了解我呵!”子贡说:“为什么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我学习一些普通的知识,渐渐透彻地领会了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原文”三十六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氏面前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并说:“季孙氏他老先生听信谗言已经对子路有怀疑了,但我的力量还能使季孙氏杀了公伯寮,把他的尸体拿到街头示众。”
孔子说:“我的主张如果能实现,这是命;我的主张如果将废弃,那也是命。公伯寮怎么抗得过天命呵!”
“原文”三十七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译文”
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的社会现实而去隐居,次一等的避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居住,再次一等的避开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等的避开听人的恶言恶语。”
孔子说:“这样做的人已经有七个了。”
“原文”三十八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译文”
子路在石门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进城的时候,守门人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的?”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的。”守门人说:“就是那位明知道做不到却硬要做的人吗?”
“原文”三十九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则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天正在击磬,有个挑着草筐的刚好从门前走过,他说道:“这人击磬,有心思呀!”过了一会儿又说:“见识鄙俗呀,从硁硁的声音中听出来!他好像在说没有人了解我,没有了解我就独善其身罢了。这好比过河,水深索性穿着衣服走过去,水浅就提着衣裳蹚过去。”
孔子说:“真坚决啊!我没有办法说服他。”
“原文”四十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吾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译文”
子张说:“《尚书》里说:‘殷高宗守孝,三年不议政。’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一定高宗是这样,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继位的君主就不问政事,朝廷百官都各理自己的事务且听命于宰相,这种状况需要三年。”
“原文”四十一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译文”
孔子说:“在高位的人能遵循礼法,那么百姓就容易役使了。”
“原文”四十二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使自己修身养性恭敬谦逊。”
子路说:“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让自己修身养性使亲朋好友安乐。”
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身养性来使所有的百姓安乐。修身养性来使所有的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难做到呢!”
“原文”四十三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译文”
原壤两腿八字一样叉开坐着等孔子。孔了说:“你年幼时不懂礼节,长大了毫无成就,老了还不死,这真是个害人精!”说着用他的拐杖敲击原壤的小腿。
“原文”四十四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译文”
阙党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说:“这孩子是一个求上进的吗?”孔子说:“我看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看到他和长辈长者并肩而行。这童子并不是一个求上进的人,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