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古代数学与物理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11491400000002

第2章 数字与记数法

数字在中国的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大约6000年左右。在这之前,我们的祖先采用“结绳”、“契木”等办法来表示数的概念,实现记数,即所谓的“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的传说。其实,甲骨文中的“数”字就取自结绳的形象。这种情况在世界的其他一些民族中也有发生,有的甚至到近代还保存着结绳记数的方法。

契木或其他形式的刻划记数是数字产生的基础。当人们觉得可以通过按某种规则的刻划来表达数的时候,数字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最迟在半坡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可以称得上数字的刻划符号,如见之于半坡出土的陶片上的数目字。

历代记数符号

现代中国数字实际在唐朝以前已经形成。由于这10个字简单明了,我苗文历书内记录的汉文数字国少数民族记数时也常采用它,或者把这10个数字稍作变动。北京图书馆藏有一本苗文的历书,全部用了汉文的10个数字,并且以两个十作二十、三个十作三十。唐代还全面使用了所谓大写数字,即: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大写数字常出现于比较严肃的场合,所以后来人们把这些大写数字叫做“官文书数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