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泪光里的微笑
11491000000072

第72章 新闻背后的秘密

作为一家晚报的记者,我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因为我需要每天四处寻找新闻素材。有时候,跑了许多天,都找不到一条有价值的线索。我已经10多天没写出一篇像样的稿子了,再这样下去,这个月不但奖金没了,连基本工资都难保证。

就在我有些失望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较好的材料,很快,我就把它写出来了。这是一篇反应我市文物保护问题的文章,我市历史悠久,古迹很多,但只有几处有旅游价值的古迹保护得较好,别的古迹基本没有进行保护,近年来这些古迹破坏严重,有些古墓甚至屡次遭到盗掘。我在文章中提出必须加大古迹保护的力度、不然没法向子孙后代交代的观点。我相信这篇稿子发出来后,一定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

我把稿子兴冲冲地拿给主任,主任看了一会,轻轻地摇了摇头,说这个稿子反映的问题很好,写得也不错,至于能不能发,还得研究研究。

研究什么?不就是你说了算吗!我心里想。

离开主任室,我非常生气,我知道这篇稿子很可能又黄了。最近我在许多大刊物发了不少文章,这让很少在别的刊物发文章的主任很不舒服,所以,对我的文章,他总是格外苛刻。

果然,第二天主任就告诉我那篇稿子不能发,我询问原因,主任有些生气地说,你只管好好写稿子就是了,至于能不能发,何必问那么多。

平时我们经常交流写作心得,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很长时间我没有跟他认真交流过,我和主任的关系也越来越僵,发的稿子也越来越少。

我知道,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然而我该怎样做才好呢?

这天,我突发奇想,你不就是嫉妒我吗,那我就表现平庸些。于是我故意写了几篇选材立意都很一般的稿件交给他。果然,主任看后,除了更改了几处明显的漏洞,竟然多数都给发了。

摸上这条规律后,我轻松了许多,我和主任的关系也渐渐恢复如初。

几个月后,主任忽然问我那篇反应文物保护问题的文章还能不能找到,我说:“找不到了,那篇臭文章,我一开始还没看出毛病来,前几天,我重新看了一遍,果然不行,干脆从电脑里删除了!”

主任尴尬地笑了笑,说:“你一定要好好找找,实在找不到就重新写一遍,我争取给你发了。”

当然,我不可能把它删了。几天后,我把那篇稿子重新交给了主任,稿子很快就一字不改地上报了!

半年后,单位人事调整,主任被调到另一个栏目,我也在主任的举荐下,当上了这个栏目的负责人。

主任临走前,我故作真诚地问:“您负责这个栏目多年,一定有很多经验和秘诀,你还是告诉我一点吧!不然出了问题,人家不说我没水平,倒要说你没选好接班人!”

主任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的水平我了解,比我强多了。但我们这个栏目确实不好弄呀!反映的问题过于肤浅,读者不喜欢,过于尖锐,政府又不答应,弄不好就会惹出麻烦。至于秘诀吗,你也许早就体会到了,从你写的那篇反应文物保护问题的稿子里也能看出来,如果还没琢磨透,就再琢磨琢磨吧!”

主人这么一说,我才知道以前应该是误解了他,但那篇稿子里能有什么秘诀呢?我考虑了许多天,也没考虑出结果来。但碍于面子,我一直没有询问主任。

这天,我正在整理主任交给我的资料,猛然看见了一份市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其中一条是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还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措施。再去看文件前面的时间,正好是在主任给我发稿的几天以前。这么说主任是看到了这个文件,才发表我那篇文章的。

很显然,这就是主任决定发这篇稿子的真正原因,所谓的秘诀也就藏在这里面。我略加思索就恍然大悟。

2040年的复活

2040年年底,以美国科学家查礼为首的科研群体终于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重大决定:首次对冷冻人体进行复活实验。

消息一公布,世界的目光全聚集到了美国。虽然当时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但疾病衰老等诸多问题依旧困扰着人类,如果实验成功,很多人就可以接受冷冻,等技术先进了再复活。有人甚至设想,一个健康人也可以对自己进行冷冻,从而使冷冻就像睡觉和冬眠那样平常,进而使人的生命无限制地延长。

查礼是人体复活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对这项技术,他已经研究了近60年,他们进行了多项科技攻关,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把冷冻人体从零下196度升高到人的正常体温,因为在解冻过程中,弄不好就会使人体细胞遭受破坏,而人体各种器官里的细胞成分和含水量都不一样,要确定一个适宜的解冻速度非常困难。

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终于研究出了激光同步分区加热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以使人体各个部位同时受热,而各个部位温度高低又可灵活掌握。这项技术他们已经在动物身上试过多次,但在人身上是否能行,他们谁也拿不准。

首个不锈钢罐从贮藏室里慢慢升上来了,钢罐里有一个健壮的冷冻人体,冷冻前,他是足球运动员,之所以被冷冻,是因为患了一种特殊的神经瘤,这种病现在已经很容易治疗了,只需用激光做个手术,然后用纳米量级的分子机器人修复部分受损的神经细胞就行了。

解冻流程是由电脑控制着的,当不锈钢罐上升到预定位置后,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就自动开始了。

查礼目不转睛地盯着解冻进程,一滴滴汗水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老脸慢慢滑落。与查礼他们同时观看这个过程的还有数十亿网民和电视观众。

解冻、回输血液、激活心肺……

当这一切终于结束,人们紧张地等待着,好久、好久,那人终于像刚睡醒一样伸了个长长的懒腰……

一直鸦雀无声的观察室里顿时沸腾了,整个世界也跟着沸腾了!

接下来的一切非常顺利,那人做完手术,回复得很快,经过多项检测,身体完全正常。

全世界人民都在热烈地谈论着这个话题……

很多人都打算对自己进行冰冻……

几天后,那人突然发烧、抽搐、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也紊乱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世界顶级的会诊群体迅速组织起来了,可他的症状实在太特殊、太复杂了,无论怎样治疗,病情依旧迅速恶化……

这可如何是好?他们想出了唯一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对他再次冰冻,等技术先进了再治疗,科学家们都希望他能同意,可是他却倔强地一再摇头,人们只能无限遗憾地看着他永远离开了世界。

科学家们希望这仅仅是特殊情况,于是又选了三个人进行复活,不过这次他们做得很秘密,想不到那些人复活后,也很快得了同样的病,科学家们只得对他们进行再次冷冻。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科学家们百思而不得其解。就在这时,查礼却顶不住了,他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

作为对人体冷冻研究奉献了一生的首席科学家,只要他同意,就可享受免费冷冻。弥留之际,助手们问他是否同意,他指了指枕在脑后的遗嘱,助手准备提前看看,他却倔强地摇了摇头。

当查礼永远闭上了双眼,助手们快速打开他的遗嘱,发现里面只有两条内容,第一条是他不接受冷冻;第二条是复活者之所以很快都患了同样的疾病,也许是因为冷冻几十年后,人体原有免疫系统无法适应新环境,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同时冷冻一块或大或小的生存空间,等被冷冻者复活后,同时激活那块空间,让他在里面生活。

如果最终没有办法让他出来,他也许只能像瓶子中的鱼一样,永远生活在那个封闭的空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