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11490100000096

第96章 电视和报刊相比的长与短

电视没有排字、印刷和发行过程,不受或少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所要报道的事件一经发生,其真实形象和现场情景,通过电波瞬息间就能使“相距千万里”,如同“近在咫尺”,和观众紧密联系起来,传播信息迅速及时。

人类以前传播速度最快的是骤马;在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

上,至今仍然屹立着座唐烽火台,当年为传信报管燃起的狼烟,堪称是最早的“无线电”。然而传播速度岂能与广播电视相比呢?

由远推近,可以说,在广播电视诞生之前,任何印刷传播工具,都是凭借交通网发行的,都是有限的发行。以报纸为例,它是“线行发行网”,自报社印刷厂送到订户,少则数小时,多则数日,边疆偏远地区则更晚,受着时问的限制,如果向国外发行,需经新闻检查,因而叉受到人为的限制。

而广播电视则是“立体发行网”,是广泛的、全面的、不凭借交通工具的。人们称当今社会是“情报化的社会”,而在传播情报的媒介中,广播电视是最迅速及时的。只要在榭盖范围内据有接收工具,它们是。无孔不入”的。电波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即每秒可绕地球七周半。这样,电视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把图像和声音传播到天南海北,千家万户。借助录像磁带的电子新闻采访和地面卫星站,意味着记者到达后,就可以及时发出消息,同时被亿万观众接收,甚至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即可收看。1963年11月22日中午1点30分,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34分时,新闻采访车的电报已发出,9分钟以后,哥伦比亚公司的电视新闻就播出。其神速是报刊无法比拟的。

世界各民族的思想、文化、贸易交流,自古有之。自从有了广播电视以后,这种交流无论从速度、深度、广度各方面看,都十倍、百倍于以往,成为国际交流的有力桥梁。以往世界运动会在某地举行,观众不过数十万数百万,现在通过人造卫星进行电视实况转播,观众动辄上亿,是以往不能想象的。

当今世界,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闻传播工具都有了显着变化,特别是电视,后来居上,英姿勃发。如果说,第二次大战前,人们获得消息,主要靠报纸;二次大战期间靠报纸和广播电台;那么,大战以后,特别是有了卫星转播以后,电视跃居翘楚,正在或者将要成为获得消息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电视高度普及的国家,它在舆论界中更是举足轻重。

以美国为例,电视成了垄断财团内部争夺总统宝座的重要决斗场,也是历届总统利用它抬高身价的场所。继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之后,肯尼迪认为,电视是他接触人民的一种极重要的工具,经常在白宫接待三大电视网记者,模仿30年代罗斯福通过广播发表着名的“炉边谈话”,而坐在他最喜爱的摇椅上通过电视发表所谓“椅上谈话”,以回答形式说明政策和计划等问题。约翰逊在就任总统的24小时内就授意拍摄一部关于他生平的电视片。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抵达北京和华盛顿的时间都安排在晚上,就是为了在收看的黄金时间里使尽可能多的电视观众看到他。福特上台后,美刊说他立即开始了“闪电式的电视活动”,“美化他自己的政治形象,推销他的经济计划”,还说,“电视在福特同民主党控制的国会进行斗争以通过其提案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卡特任总统期间利用电视进行活动更为人们所熟知,在我国中央台通过卫星收录的国际新闻中就经常出现。而1980年10月29日卡特、里根的电视辩论,则成为他们竞选总统成败利钝关键性的一幕。

“电视把政府搬进了餐室”,一位法国部长在戴高乐当总统的年月中这样说过。戴高乐当然想使他的意图深入到法国每个餐室中去。他任总统时,每晚8点的新闻都是从他那天的活动开始的。

在他执政的那个时期—正值电视在欧洲真正发展的时候—他把“法国广播电视局”置于严密控制之下。同样,蓬皮杜总统对电视的作用也有着充分的估计。他曾在1970年9月说:“作为‘法国广播电视局’的一名新闻工作人员,与其他地方的新闻工作人员是不同的。不论人们是否喜欢,‘法国广播电视局’是法国的代言人。写新闻报道的人得时刻牢记着,你不是代表你自己,而是代表你的国家和政府在讲话。”可见,他们把电视看得何等重要,控制得又是何等严密,并且电视时效快的优势发挥得又是多么充分啊!

电视与报刊比较,尚有它的短处—过眼过耳不留,缺乏记录性;看时缺乏选择;报道缺乏深度性等等。电视要发挥“快”的优势,避免这世短处,首先舜从节日|殳置卜人手,着眼于帙,增加新闻节目的比重。电视不能象报纸那样一天发布一次新闻,它应该频繁往复,随时报告新消息。在报道方法、内容和形式上应当快、短、重、多,应当少用总结式多用进行式,多搞连续报道。一次时间不宜太长,每天既有新鲜的东西,又有较为重要的新闻的重复内容,就能兼顾快速发布、传递新闻和使人留下印象两个方面。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中心电视台每天总共制作两个半小时的新闻节目,多次播出。日本广播协会东京广播中心每天播15次电视新闻,每次内容多是新旧搭配,美国三大电视网和各地电视台每天播放五六次新闻节目,还有全四次简短的“最新消息”。

现在,我国中央台每天有半小时的新闻节目,遇有重大新闻,随时插播。特别是从1980年4月1日开始,又通过卫星接收了英国维斯新闻社和美英合办的合众一独立电视新闻社的国际新闻,并同时增加口播新华社编发的国际要闻简讯,大大增强了国际新闻的时效并丰富了内容。以里根遇刺为例,事件发生在1981年3月30日当地时间下午2点多,31日晚间中央电视台就播出了这一事件的实况,比报纸早了一天。由于我们和美国时差是12小时,接到新闻正是北京时间凌晨2时多,如果我们早晨有电视新闻节目,时效就显得更为强烈了。

充分发挥电视传播迅速及时的功能,扬长避短,大力提高电视新闻的时效是广大电视观众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