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11490100000083

第83章 什么是旁白

旁白,亦称画外音。最初只是以剧作家的口吻,对剧中的人物、事件加以介绍与评说,以帮助观众迅疾进入剧情。后来,剧中人也常以旁白的方式,抒发感情、发表意见,使观众与剧中人产生直接的感情交流。无论是剧作家的旁白,还是剧中人的旁白,均来自画外,它的听者只能是观众,而不是剧中的任何人物。

众多的连续剧每集开头总会有旁白将前几集的内容进行扼要的介绍,唤起观众的回忆,顺利地进入该集的规定情景。即是中途起看的观众,由于听了旁白的扼要介绍,也能了解剧情的进展情况和剧中的人物关系。如电视连续剧《血疑》、《命运》、《死亡档案》等,情节性较强,人物关系也颇为复杂,如果漏看一集就很难接着往下看。《命运》中两个姑娘阴错阳差认错父亲的情节,倘若不在开头交待清楚,以后的情节发展也就难以展开,更不用说中途起看的观众了,肯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而现在《命运》采用了画外旁白介绍,反反复复交待清楚两位姑娘的出身秘密,就是为了让观众能顺利地跟着下集的剧情发展而开始欣赏。又如像《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样人物个性很强的电视剧,每集开头的旁白除了对上几集内容作扼要介绍外,还对人物的思想成长与变化作适当的评论,这无疑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益于观众对剧中人思想成长过程的总体了解。《卡尔·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则以马克思本人的画外旁白介绍他的经历,陈述他的观点。由于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枯燥的政治经济学、哲学在剧中也变得极其有味。而且让马克思直接与观众“对话”,使一个伟大的人物显得非常亲切、随和,由此也能使作品更富革命的激情和普通的人情味。

出现在剧情发展中间的画外旁白,除了对必要的关键细节与新出现的人物作介绍外,主要是对剧中的人物、事物进行评述,画龙点睛,点出人物的心理状态,道出人物的“潜台词”,帮助观众认清事物的实质。《新星》电视剧中的主要人物顾荣,他每天早晨要在县城大街上漫步一圈。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也是他自以为是一县之主,旁人奈何不得他的自负表现。当他在大街上踱着方步,悠然自得地走着时,画外旁白用挪榆的口吻对他的自负心理作了揭示,使观众对此人的品行、思想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段顾荣漫步的镜头如果没有这段旁白的补充,恐怕就难以达到如此透彻地揭示出人物心理的目的了。对主角李向南,该剧的旁白也不护短,该说的还是要说。例如李向南率县委一班人马下乡视察,当他与干部小胡发生矛盾时,他便故意当着众人的面要给省委书记挂长途电话,以此来回敬刚才小胡出于忌妒心理给顾荣所打的电话。他的这一举动未免操之过急,一失去大将风度。一个县委书记竟与一个普通干部比试谁的后台硬。这时画外旁白以诙谐的语言批评了这位年轻县委书记的狭隘心理。这样的画外旁白不仅没有损害李向南的形象,相反使他显得更可爱些、更真实些。

画外旁白有时又如音乐中抒情性乐段,对剧中人或剧中事,抒发一段议论,既是替剧中人渲泄情感,也是代表观众抒发观感。例如《命运》电视剧中,检察官吉野信人由于一场大火,造成妻子失去记忆而重新嫁人,女儿被别人错领。当这一家三口重新相遇到一起时,只有吉野信人知道他们原是夫妻与父女的关系,可是他又不能说出真相,只能把这个秘密暂时埋在心里。三双对视的眼睛,只有他的眼里含着痛苦。这时画外旁白不失时机地出现,替吉野信人诉述内心的痛苦,也代表观众对这一家人受命运摆布而不能团聚,发出由衷的叹息。

画外旁自在电视剧中的用途多种多样,但作为手段乃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如果喧宾夺主,滥用旁白,旁白也就失去了“点睛”

的作用。旁白的语言也需精心构思,既要有生活气息,也要有启迪人的哲理性,只有让观众听清、听懂,又感到亲切自然,旁白才能发挥它的特殊效用——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