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482300000011

第11章 人鳄情缘

保护濒危动物不单纯是一般地保留该动物物种,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它关系到野生动物这一可再生资源的财富持续利用、对正常生态系统的维持以及各种遗传物质的长久保存,造福当今人类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张金荣是安徽省南陵县石铺镇长乐村人。1982年,他眼看着自家的一只白鹅在杨树塘里被一种叫土龙的动物叼走。后来他才知道,土龙就是扬子鳄。

1983年,县林业局向村民宣传扬子鳄和恐龙是同时代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国宝。一个大字不识的张金荣主动请缨,承担了保护扬子鳄的重任。自从接受任务以后,张金荣和老伴就在杨树塘边盖了两间房,一张床支在水面上。床上方是几块塑料布,以此遮挡风雨。

张金荣在水塘日夜观察扬子鳄的习性,他很快发现扬子鳄喜欢吃动物的内脏。于是,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提着篮子到市场上去买鸡鸭猪的心肺,然后再去河流边捕泥鳅和河蚌。天长日久,他们对扬子鳄就有了如同养育儿女般的深厚感情。张金荣叫扬子鳄们为“张龙”。每次喂食,只要他叫一声“张龙,吃饭”,扬子鳄们便陆续地浮出水面。此外,张金荣还有一种特殊的呼唤方法,那就是吧嗒嘴,唤扬子鳄上岸觅食。

张金荣夫妇的生活本就不宽裕,而扬子鳄每天两公斤的肉食彻底拖垮了他们的生活。从张金荣受国家之托护鳄至今,国家给他的酬劳由开始的一年30元涨到现在的480元,张金荣还在养路段兼了一份工,一年660元,这两项收入也远远满足不了张龙的需求。村民们都说:“他们是省嘴里的喂水里的。”食物难以为继的时候,张金荣就到乡邻家赔笑讨干肉皮。

在张金荣的精心喂养下,扬子鳄也渐渐地通了人性。一次,某电视台来杨树塘拍片子,张龙非常配合,张金荣走到哪儿,它们就跟到哪儿,并且顺从地听张金荣的口令。

1985年,林业局将1,9米长的大张龙打上印记后运到40公里以外的查林扬子鳄保护站喂养。谁也没有想到,3年后,大张龙翻山越岭回归杨树塘。5年后,张金荣在喂食时,发现了大张龙,张金荣被感动得眼泪直流。

张金荣也有很多次发财的机会,但他为了保护国宝,毅然拒绝了。1993年7月的一个夜晚,两名陌生人想用每枚350元的价格收购鳄鱼蛋,并且承诺预付2000元定金,被张金荣断然拒绝。几天后,陌生人再次光临,涨至每枚500元,张金荣气愤地将他们推出门去。

1998年的一个晚上,有人愿以100元一寸的价格买2.6米的“大个子”张龙,张金荣摇头,后涨价为1000元一寸。不认字的张金荣说:“扬子鳄是国宝。我不能知法犯法,再说不是正路上来的钱我也使不惯。”

上世纪80年代,有西方人断言:“中国没有野生扬子鳄。”根据是“中国人环保意识差,爱吃野生动物”。1998年8月,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鳄类专家约翰·森布亚那松博士来杨树塘,证实中国有否野生扬子鳄,张金荣用手划拉水面,嘴里发出“吧嗒吧嗒”声后,张龙们跃出水面。约翰对张金荣夫妇竖起了大拇指……

张金荣夫妇护鳄20余年,杨树塘的12条扬子鳄终于让西方人改口:“中国有野生扬子鳄,它们在中国一户农民家中的池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