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四季养生要诀
11481100000030

第30章 防病保健

不知您注意没有,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大多数人物的病死都“巧”在晚秋和冬季。这向人们传输了一个重要信息,寒冷——是“死神”的帮手。

现代气象医学研究认为,寒冷的气候会使许多疾病都比平常更容易侵袭人体,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国外许多研究认为,冬季有80%以上的死亡率高峰与寒冷气候有关;我国的有关统计也表明,冬季有85%以上的死亡率高峰的前五天内有冷空气降温。对于心血管病来说,往往在冷空气过境后两天内死亡率达到高峰;呼吸系统疾病则在冷空气过境后3天死亡率达到高峰;脑血管病多在冷空气过境后的1天和5天各出现一个高峰。我国民间都比较重视冬至这个日子。农历上从冬至开始“数九”,它标志着寒冬来临了。据我国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反映,在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潮南下,造成骤然降温,这时往往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气候。对那些年老体弱者以及患有上述疾病的人来说,这时会感到浑身难受,并引起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民间有“冬至老人关”的说法。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冬至前后一定要加强防病保健,尽量把不利的气候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综上所述,冬天必须重视寒冷对于人的侵袭。事实证明,寒冷诱发疾病的机理是多方面的,当人体受到过度寒冷刺激后,可使热平衡系统机能发生障碍,皮肤中的感热器将冷刺激传给下丘脑,下丘脑又支配脑垂体,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寒冷对于适应能力差的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的作用更明显,寒冷使人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血压升高,这对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都是不利的。此外,寒冷易使上腹部受凉或吞咽进冷空气,易引起胃肠痉挛;寒冷能使鼻粘膜的温度及湿度均降低,粘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减少,容易患鼻炎、感冒;寒冷亦可使人体裸露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相对缓慢,皮肤受凉后水分散失较多,常使皮肤粗糙或皱裂、老化。耳、鼻、手指等远离心脏部位,血液供应不足,常发生冻疮;寒冷还可使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元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沉和血凝时间缩短等等,此时,心肌梗塞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死亡率很高。同时,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肾上腺素增加也能造成血液粘性增加和血凝时间缩短。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必须重视防病保健,具体地说,主要是以下疾病:

1.雪盲病的防治

所谓雪盲,是指“雪光性眼炎”或“雪照性眼炎”。形成的原因是:雪光明亮。当晴日阳光普照到茫茫白雪上,其折射或反射出的光亮度则更强烈。据测定:当阳光中280~320nm的中波度紫外线照射到白雪上,由其反射的光波照射到人的肉眼后,眼睛的局膜、结合膜极易招致损伤,诱发奇痒、刺疼、羞明(怕光)、流泪、眼睛充血、水肿,以致短暂视物模糊不清,这一系列症状及体征表现称为“雪盲症”。预防的办法是:当你雪后去滑雪、拍照、狩猎、远足时,宜佩戴太阳镜或有色防护眼镜,以减少雪光及阳光中紫外线对眼睛的强烈刺激。此外,雪后外出前后应服用维生素A胶丸或鱼肝油、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族药片。在食品的选择上可多食些动物肝脏、猪眼、胡萝卜、番茄、洋葱、莲子心、木耳等。

若已患有“雪盲症”,可用2%的普鲁卡因滴眼,以镇解眼疼,用考地松眼药水点眼可消除羞明、奇痒;用0.1%肾上腺素滴眼能减轻眼部充血及水肿。

2.冻疮病的防治

入冬以后,天气寒冷,不少人往往生冻疮。冻疮常常发生在手、脚、耳等部位,一般只有红、肿、痛的症状,个别严重的可能起水泡,甚至坏死。

预防的办法是:在室外锻炼或劳动时,要注意对身体的裸露部分(如手、耳)的保暖,可在皮肤上涂些油脂,以减少皮肤的散热。若是站岗值勤或野外作业,应适当增加手脚的活动,以促进血液的循环。穿鞋子不要过紧,因为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发生冻疮。若能在平时做到用冷水洗手、洗脚和洗脸,就能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不易得冻疮。

若已发生冻疮者,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用按摩法:因为按摩能促进手脚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使血不淤滞,从而加速痊愈。具体做法是:

(1)手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然后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这样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一左一右为一次)。

(2)脚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

(3)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回大腿根,一下一上为一次,共擦15~20次,然后右腿同样做15~20次。

二是用食物外敷法:

生姜15g、辣椒15g、白萝卜30g,水煎洗患处;鲜山药捣烂,涂擦于患处,干即更换;或加蓖麻子仁数粒,一同捣烂外敷更好;用醋煮热,趁热湿敷患处,每日3次。以上办法是用于冻疮初起时。

若是冻疮溃烂,可用鸡蛋黄油外涂,每日2~3次,蜂蜜60g,加入猪油15g,调匀成膏,涂敷患处,每日2~3次。

三是热洗患处:

把3g黑胡椒研成粉末后,加水适量煎煮,然后趁热洗患处。

3.嘴唇干裂的防治

冬季常在室外工作的人,口周围及嘴唇会出现干裂,或者少量出血,医学上称之为口角炎。发生的原因是由嘴唇组织的特殊性引起的。因嘴唇小半部是皮肤,大半部是粘膜组织,而粘膜的柔韧性不如皮肤,加上又很薄,所以一千就容易裂开;此外,每天嘴唇与水打交道很多,个别人还有爱舔嘴唇的习惯。水分蒸发,局部湿度就会降低,加上冬季气候干燥,故嘴唇就很容易干裂。此外,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冬季新鲜蔬菜少,很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而嘴唇粘膜细胞的健康与维生素关系密切。预防嘴唇干裂的办法是:

要多吃新鲜蔬菜,如油菜、小白菜、黄豆芽、白萝卜等;有嘴唇干裂病史者,应尽可能戴上口罩,以保持嘴唇的温度和湿度。

治疗上,口服核黄素5mg,每日3次,连续2周,一般即可治愈,局部可用1%龙胆紫涂擦,每日2次;亦可涂少许花生油或菜油。

4.皮肤瘙痒症的防治

冬天气候寒冷,机体为防止体温的散发,皮肤及皮下的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与汗腺的分泌与排泄也随之减少,加上气候干燥,寒气侵袭,因而使皮肤更加干燥粗糙,而常引起皮肤发痒,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人们在冬天里洗澡换衣的次数减少了,皮肤和内衣上的污垢增多了。增多的污垢不仅刺激皮肤,还影响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与排泄功能,从而引起皮肤的瘙痒感。原因之三是:冬天如穿过紧的毛织品和尼龙之类的织品内衣,接触皮肤后,也会导致皮肤痒感。在搞清皮肤瘙痒的原因后,就不难找出预防的措施:一是内衣裤要清洁、柔软、宽松、舒适,最好是纯棉织品。冬季使用电热毯取暖时,温度不可太高,使用时间不要过长。

二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和豆制品。饮食宜清淡,勿食辛辣食物,不饮浓茶、咖啡,戒除烟酒。

三是洗澡的水温不要过高,浸泡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洗后最好擦些润肤霜。

四是忌用手用力搔抓皮肤。皮肤干燥者睡前半小时口服一片扑尔敏或赛庚啶,日服3次鱼肝油丸,每次1粒。男性者可口服甲基睾丸素,每次5mg,每天2次;女性者可口服乙酰雌酚,每次0.5mg,每天2次。

五要局部用药:氟氢松软膏、去炎松软膏、鱼肝油软:膏、尿素软膏等皆可选用。

5.体温过低症的防治

所谓体温过低症,是指一种身体内脏器官严重失温症。今天,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低估寒冷气候的威力而致残,甚至丧命。事实证明,人体内脏器官并非只有在零下温度时才失去热量。儿童最易受到这种伤害,营养不良的老人,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慢性甲状腺炎病人,节食者和酗酒者都容易患有“体温过低症”。又如何防治呢?

一是要每餐吃饱,因为节食者和身体异常削瘦者比其他人更易患有体温过低症,冬天应随身携带一些含热量高的食物;

二是要穿着适中,许多夏季露营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体温过低症,这是由于他们露营时衣着太少。另外,头、手、腹、脚要特别注意保温。

三是要保持干燥。当水分蒸发加快时,体温下降加速,因此,冬天应尽量减少出汗和避免衣服潮湿。

四是要不喝酒。冷天饮酒能产生温暖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使血管扩张从而将身体内部血液带到皮肤表面。但是与此同时,身体内脏器官由于缺血而造成体温下降。

五是防止脱水。这一点在冬天进行体育锻炼时尤为重要。大量出汗和呼吸干燥空气会使身体失去大量水分,从而导致血液总量减少,因此,在进行室外活动前先应喝足够的水。

六是注意用药。这是由于一些药物,如降压药和治疗心脏病药,对身体应付外界气温的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冬天服用这些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

6.流脑的防治

流脑,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对15岁以下的儿童威胁更大,且起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能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脑膜炎双球菌存在于病人或健康带菌者咽喉处,由咳嗽或打喷嚏的飞沫经呼吸道吸入而传播,因为被感染者很象感冒,故常常不被注意,以至出现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皮肤粘膜可见出血点或淤斑,若不及时抓紧治疗,病原菌可随血液流入脑膜,则头痛加剧,出现喷射状呕吐、颈部强直、昏迷、抽搐,而危及生命或留后遗症。

由上可知,此病属急性传染病,一定要早预防,早治疗。办法是:

在冬季做好宣传,积极进行预防注射,增强抗病免疫力;

家庭应开窗通风,并多做日光浴,因为此病菌对日光和新鲜空气较为敏感;

在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更不要去病人家串门;

个人可以用淡盐水或食醋液冲、漱鼻咽部,亦可用稀蒜汁点鼻,就餐时可吃点生蒜;

在托儿所、中小学里,可用3%的黄连素喷喉点鼻,或含服洗必泰喉片。

7.哮喘病的防治

此病多在冬春季发作,并易复发。发作时,呼吸急促费力,不能平卧,同时,呼吸气时发出声调较高的哮呜音。引起哮喘发作的原因很多,除了遗传因素外,对某些物质的过敏以及由病毒、细菌等引起的感染,都可以诱发哮喘,尤其是严寒的冬季,容易发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更容易诱发哮喘。本病虽根治困难,但只要做好预防,发作是可以避免的。办法是:

首先要预防过敏:即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要严禁吃刺激性强和过冷、过热的食物,如烟、酒、茶、葱、蒜、辣极以及过甜、过成的食物。

其次,应防寒保暖:这是因为冬季天气多变,温差大,撮容易引起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美国科学家不久前进行过一项试验表明,人体在寒冷中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有赖于每日从饮食中所摄取的铁的多少。因此,要加强人体抗寒能力,可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和蔬菜,如瘦肉、鱼、家禽肉、豆类、叶类、蔬菜,吃肉时最好同时饮用桔汁,以增强人体对铁的吸收。

还要注意锻炼:要用冷水洗脸或擦身,以增强抗寒力。长期练气功,对预防哮喘发作和减轻发作后症状有肯定效果;

最后,要做到在哮喘症缓解期,用扶正固本法治疗,有舫止复发的作用。一般以补肾纳气、健脾化痰为主,如用蛤蚧定喘丸等。

8.脑血栓病的预防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冷空气侵袭的日子里,由于气温骤变,应当特别注意预防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原因是,在气温突降时,老年人的活动大多会有所减少,使体内血流速度迅速减慢,再加上原有的脑血管粥样硬化,血液粘稠度高等原因,易促进血栓形成而使脑血管部分阻塞,从而引起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及肢体功能不全等症状。

另外,老年人的抵抗力多较一般人为弱,气温突变常易引起感冒、腹泻等病症,而使机体疲劳、心脏功能减低,全身血容量减少,还会直接影响血流速度及血液粘稠度。

综上所述,在寒潮来临之时,老年人除了应注意保暖之外,尚须维持正常而有规律的生活,切不可因寒冷而贪眠,并最好在室内做些体育活动。若患点小病,也要积极治疗,以免因此而酿成大祸。

9.青光眼的预防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眼病,其致盲率约占盲人的20%。因为严冬和酷暑是青光眼高发季节,尤以最冷月份发病率最高,故在严寒的冬天要注意对青光眼的预防。办法是:

一是保持稳定的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分的兴奋,这是因为患者长期忧虑、惊恐、愤怒等情绪波动乃是青光眼发作的诱因。

二是起居有常、生活有节、保证充足睡眠、不在黑暗处久留、防止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升高。

三是适度参加户外的文体活动,因为这样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气的供应,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堆积,避免眼压升高。

四是禁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防止眼部瘀血。

五是保持大便通畅,忌食刺激性食物,多吃富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食物,不喝浓茶与咖啡等兴奋饮料。

10.“电热毯病”的预防

电热毯,又名电热褥,是冬季家庭理想的保暖用品。但若使用不当,会引起过敏性皮炎,特别是婴幼儿,用电热毯时间长了,还易引起脱水。

过敏性皮炎的发生,一方面是使用时电热毯持续性散:热,使人体皮肤水分被蒸发干燥;另一方面是由于热原体本身对皮肤的刺激,使某些人的皮肤过敏,瘙痒,或身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小丘疹,抓破后可出血、结痂、脱屑。这种症状大多先从人体背部开始,然后逐渐遍及全身。它往往使人瘙痒难忍,彻夜难眠,影响休息和工作。

婴幼儿脱水,是由于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水的摄入量按体重比例应高于成人,而电热毯使用过热、时间过长,会使幼儿失水过多而导致喉粘膜干燥,出现声嘶、烦躁不安等脱水症状。怎样预防这两种病呢?

一是电热毯不要与人体接触,在其上而应铺一层毛毯和被单;

二是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是睡前通电加热,上床入睡时要关掉电源。无论如何也不要通宵使用,尤其是婴幼儿。

三是有过敏反应的人尽量不要用电热毯。孩子出现脱水时,只要不发烧、不咳嗽,可先给孩子饮一杯水。若孩子仍感烦躁不安者,应送医院治疗。出现皮炎时,要停用电热毯,应口服扑尔敏、赛庚啶等药物。

四是经常使用电热毯者,应增加适量的饮水。

11.面神经麻痹症的预防

在北风怒吼、寒风刺骨的冬季,若不注意头部的保暖,或让头部长时间受到冷风的侵袭,皆易发生面神经麻痹症。所以有人大声呼吁:当心寒气吹歪了嘴!

面神经麻痹症的主要表现是:口角向右侧歪斜,眼睛闭不完全,左半边脸也比往日拉长,口水不断流出。医疗气象学家经调查研究后认为:这是患者靠窗口睡觉忘关窗户,被冷风长吹所致的“面神经麻痹症”。

人脸部的肌肉能作出喜怒惊恐等种种复杂表情,它受面神经管支配,-神经管十分细长,极易受到周围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麻痹。由于表情肌出现瘫痪状态,于是出现了上述症状。

本病经过短暂治疗后,可以恢复如初,预防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避免头部被风长时间吹刮。

12.如何避免冬雾中“杀手”的侵害

所谓冬雾中的杀手,是指酸、胺、酚、苯等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及F’S病原体,中医称之为疫疠之气,其中以F’S病原体最为主要。所有疾病的产生几乎均与它们有关,它造成人体患病的主要方式是:

第一,它们进入人体后,便寄生体内,消耗其营养,使人的身体造成内损;

第二,束缚、阻碍血液循环,造成循环不畅,而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三,产生机械性牵拉、损伤组织器官,导致发热和产生炎症。

那么,为何冬雾中带有这些杀手呢?这是由于起雾时气压低,来自各方面的污染物难消失,特别是象酸、苯、胺、酚与病原微生物等毒物滞留其中而积聚较高的浓度,它们刺激人体的某些敏感部位,引起气管炎、喉炎、结膜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对于年老体衰者,还可能危及生命。科学研究证明:云雾的组成,除水分和其他一些不具有自主运动的微生物外,主要是由F’S病源体组成。这种病源体多为细胞微生物,具有自主运动和主动感染能力。又怎样预防这些杀手呢?

一是早晨有晨练习惯的人,遇大雾时,则最好改在室内活动,以避“杀手”的侵袭;

二是在冬雾日最好戴口罩出门,以防有毒物从口鼻直入肺部进入人体;外出回家后,立即清洗脸部及暴露的肌肤;三是在云雾天要加强自我监察,注意身体的感受与反应,若有不适,及时治疗。如复方新诺明、穿心莲、麦迪霉素等抗生素均是F’S的克星。

13.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危重情况,近年来,我国气象科学研究人员和心脏病专家合作研究的结果表明:00C以下的低温气候,尤其是寒潮、强冷空气活动的日子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明显增多,所以有人称00C是心肌梗塞的气象警报。

医学研究证明:寒冷刺激一方面可使全身血管包括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心肌缺血缺氧,另一方面,机体受体温刺激,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血粘稠度增高,容易促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因为,患有冠心病的人,为了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在寒潮活动的冬季,必须加强保健,具体措施是:

首先,要注意御寒保暖,在气温骤降时少到室外活动;其次,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药物;

还有,忌暴饮暴食,不吸烟,少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节制性生活;

最后,不要忘了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14.流感病的防治

初冬时节,常常出现气候由冷转暖的现象,老百姓把它称作“小阳春”。冬季已寒而骤然转暖,就象春季已暖而骤然转寒一样,都是不正常的气候。这时,一些传染病就会流行,其中对人们威胁较大的莫过于流行性感冒,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影响健康长寿的大敌。1580年的流感大流行,曾使马德里变为荒芜人烟的地方。在意大利、西班牙也树起了几十万宗新墓碑。而1918~1920年的流感大流行,全世界不完全统计约有5.5亿人患病,2000余万人丧生,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还要多。因此,不要忽视流感。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去影剧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居室内部要经常通风,床头要摆放一小瓶薄荷油(薄荷油应该用能漏气的瓶塞盖好,让气味缓缓发散),亦可用米醋薰房间,这样,就能大大减少病毒。民间验方姜枣汤(10个大枣、5片生姜,每晚煎茶喝),可以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减少发病。此外,夜卧桑菊枕(以碎桑叶、碎菊花铺在稻壳或荞麦皮上作枕蕊),亦有驱风清头目,防治感冒的效果。

冬季除流感外,麻疹、白喉、腮腺炎等亦好发作,可采用中药预防,如大青叶、板兰根对麻疹、腮腺炎有预防作用;黄芩可以预防猩红热;兰花草、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预防白喉,这些方简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

对于冬季的一些常见病、祖国医学倡导“冬病夏治”法: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疾病发病及症状加重或缓解有一定的时间和季节规律,比如人们大都惧怕炎热的夏天,但有些人却由衷地喜欢三伏天的到来,因为他们所患的“冬病”非得“夏治”才可痊愈。而冬季对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而言则属“灾难性季节”。祖国医学认为,伏天采取贴敷法、伏针、伏炙或药物疗法是治疗肺气肿等呼吸道“冬病”的有利时机。这是因为伏天的热有温散作用,可驱除寒邪,发散风寒,同时三伏炎热之时,汗出毛孔疏松,气血旺盛,药贴敷在背部某些穴位容易被吸收,相应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动及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而起到扶正固本祛邪的作用。反之,气候寒冷时,极易外感风寒和风湿,这时,肺气肿等“冬病”便易发生,且治疗效果欠佳。

此外,一些专家认为,冬季是减肥的最佳季节。一般地说,寒冷的气候常使人食欲大增,此时若好吃懒动,则极易使人发胖。现代生理学认为,冬夏两季人体能量的平衡并无很大差异,相反,若在寒冷的空气中进行适当的锻炼,则会收到在温暖气候时难以收到的减肥效果。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200C时呼吸1小时,仅消耗热量33.5J,而在-4℃时,热量消耗则高达66.9J。营养学家亦认为,减肥者除注意锻炼外,晚餐宜少而清淡。这样,不仅可消耗摄入的过剩能量,而且还能避免人体在休息状态下,因吃得过多而发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