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以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还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若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就很容易外感。在起居方面,除要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努力实践下述养生措施:
1.冬季穿衣要重视“衣服气候”
所谓“衣服气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温度大约在零摄氏度左右,而衣服里层与皮肤问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在人体皮肤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体维持恒定的温度。
具体措施是: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老化,血管收缩较差,加上代谢水平低,以质轻又暖和为宜。青年人代谢能力强,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健全,对寒冷的刺激,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则不同,其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低,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捂得过厚,以免出汗过多影响健康。
2.冬季戴帽有讲究
寒冬,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据医学科研人员测试,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4℃时占60%,-15℃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俗话所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冬季戴帽应特别注重帽子能护住耳朵。儿童宜选购尖角簸箕帽、平顶流苏童帽、大腊帽(抹虎帽)等;成人宜选用针织毛线帽,如风雪帽、围衣帽或蓓蕾帽、博士帽等。若天气太冷可选购棉绒帽、罗宋帽(壶套式)、长毛绒遮耳帽或美式圆沿、土耳其式羊绒帽;至于在高寒酷冷的地区,皮帽就成了人们外出的亲密伴侣,若能带上一顶貂、旱獭、猸、狐、羊剪绒软皮帽,就会使您自觉头身皆暖、精神愉悦。
女性戴一顶式样别致的女帽,不仅可御寒保暖,而且还可和服装相配,成为增加女性风采的一种装饰。女性戴帽子要注意,帽子应与外套、围巾、手套及其他服装饰件相配,使之在颜色、式样、风格上浑然一体,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男外,还应注意和自己的年龄特点相配,年轻妇女不要戴形状复杂的帽子,而应戴小小的运动帽和帽沿向后卷的帽子。而年龄大者则宜戴深色帽或帽沿朝下的帽子,且帽子上的装饰不宜多。
除此以外,选择帽子,还要注意帽沿和帽顶必须与脸型、身材相配,如长脸型的人宜戴宽边帽,身材较矮的人不宜戴一顶大帽子等。
3.寒风凛冽选围巾
在寒冷的冬季,不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儿童、年轻的小伙还是漂亮的姑娘,出门围上一条围巾,既有防风御寒之效,又能给他们增添一种美的风彩。
目前的围巾图案大致可分为传统图案和现代各种对称、不对称几何图案两大类。一般说来,穿较严肃的服装时宜配传统图案的围巾,穿流行服装时,则以配现代图案的围巾为住。气质文静者选用典雅的小花纹围巾为好,性格活泼者配上大花型围巾尤为合适。
此外,选择围巾还要考虑到身材,若是身材修长不够丰满,宜选质地稍具膨松感和丰厚性大花型图案的围巾,采用对称悬垂搭前胸围系法较好。若你仅因肩窄瘦削而稍有逊色,那么选配小花朵型、格局简朴、色彩稍微别致的围巾为宜。
从颜色上说,少女可以大红为主色调,中年妇女可以紫酱红色为主色调,男性可以中浅咖啡等中暖色为主色调。这里要说明一点,戴围巾时,不要采用连脖子带嘴一块: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实则于健康不利。因为围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纺毛线织成,纤维极易脱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尘、病菌和不常洗涤,所以,在围巾接触人的口鼻时,脱落的纤维、灰尘、病菌很容易随呼吸进入体内,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4、寒冬脚的保健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因此,脚的皮温最低,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0C。
祖国医学认为,足部受寒邪,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胃脘捕、腹泻、行经腹痛、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尤其是脚还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问的神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脚部受凉,会引起粘膜的毛细血管收缩,造成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
由上可知,人们必须重视在寒冬对脚的保健,具体措施是:冬季鞋袜的尺寸要稍大些,脚与鞋之间应有空隙,也就是利用空气的隔热作用,增强保暖性。鞋底要适当增厚,因为鞋底厚则鞋的防寒性能好。在冰天雪地里工作的人,应穿带毛的高腰皮鞋或长筒皮靴。对于好生冻疮的人应及早穿棉鞋,有脚汗的人宜选用透气较好的棉鞋和棉线袜。当袜子和鞋垫汗湿后,要及时烤干,棉鞋内也应常烘晒。鞋袜干燥,方能保持保暖性。
5.冬季勤开窗有利身体健康
寒凝大地,冷气袭人,有些人为了防寒保暖,不注意打开门窗,致使室内长期得不到更新换气。有些家庭为了节煤,甚至把煤炉也搬进了卧室,一边取暖,一边做饭,炒菜,这种做法很不好。
空气,眼睛看不见,手摸不着,来去无踪影,可它却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人可三日不食,却不能一刻无空气。人体日夜不息地与环境空气进行对流交换,吐故纳新,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室外空气容量大,流动快,又受阳光中紫外线消毒、花卉树木的净化,所以清新宜人,而室内空气却因人体汗液蒸发,废物排放,油烟等搅得混浊。
据调查资料,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一般在1小时后,方可消失,有的飘浮长达30余小时,如果常开门窗换气,则污浊空气可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光线和干燥,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与繁殖。有报告说,一个成年人每小时的呼吸过程中,大约要呼出20mL的二氧化碳,假设有两人在一间6m2房间从事轻度劳动,将门窗紧闭,不与外界通风,那么,8小时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就会达到足以致命的地步。
冬季,有许多疾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如流感,流脑等疾病的病原体,大都寄生于人的鼻咽部和呼吸道粘膜上,当人们咳嗽时,打喷嚏、说笑时,病毒、病菌则随飞沫到空气中,健康人频频吸入带病毒,带病菌的空气后,很容易被染病。
所以,从卫生角度来说,冷天还是应该定时开窗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这对在密闭的会议室里开长会,并且吸烟的人又很多时,尤应注意。
另一方面,开窗可使阳光照进室内,借紫外线杀菌。
具体办法是,应轮换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由于冷空气比热空气重,故宜将进风口置于低处,出风口置于稍高处。为此,北边窗户高度应比南边窗户高度略低一些,这样有利于空气的对流交换。而对那些自然通风条件差的房间,可用电风扇机械通风。
6.冬季室内温湿度保持多少合适
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若大大超过这个温度会使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心烦,令人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变化,引起疾病。尤其是在北方,冬天用火炉烧煤取暖的房间,温度过高时,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
若室内温度过低,会使人体散热过快,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常常令人感到寒冷,缩手缩脚。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颤;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甚至引起关节炎病等。至于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室内湿度过高,人体散热就比较困难,当室内温度过高时,就会令人憋闷难耐。室内温度低时,湿度高于80%,会使人体散热过快,增加寒冷感。时间长了,会引起关节炎病等。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的呼吸道干涩难受,造成口干舌燥。室内正常湿度一般以30~70%之间为宜,一般北方地区冬季降水量少,风多风大,气温干燥,室内湿度也较低。特别是冬天烧炉子、暖气取暖,室内空气更是干燥,人们常常需在炉子上放置水壶,让壶内的水蒸腾,向室内排放蒸汽,或向地面喷洒水,使水蒸发,增加空气湿度。
7.不要蒙头睡觉
冷天,不少人因为怕冷,睡觉时头也缩进了被窝里,这种蒙头睡觉的习惯很不好。这是因为蒙头睡觉,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就变得混浊不堪。这样,人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8.不要夜间憋尿
冬天夜长,有些人就寝后因怕冷而长时间憋尿。而憋尿对身体有害。
原因是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及各种有毒代谢物质。尿液在体内积存时间过长,这些有毒物质对机体就可能产生有害影响,并可能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经常憋尿,还可能导致尿痛、尿血和漏尿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女性,其尿道短而宽,尿道括约肌功能较弱。此外,膀胱与输尿管交界部位“活瓣”作用也弱,憋尿会使膀胱内尿液聚升而返流至肾脏,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畏寒、发热、尿急、尿痛、腰部疼痛、倦怠乏力等等。
9.冬季电冰箱不宜停用
一些人认为冬季气温低,食物不必存放在冰箱里,可实际上,一天中,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较大,放在外面的食物容易失去水分而变得干燥,所以保鲜程度差,但若把食物放在冰箱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有鉴于此,为了身体健康,还是不停用电冰箱为好。
10.要注意节制性生活
中医养生学还特别强调冬季要节制性生活,如明代养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并引《五经通义》说:“冬至后阳气始萌,阴阳交精,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古人还主张房事应“春一、夏二、秋一、冬无”,这充分说明古人认识到,冬节房事,固护阴精,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黄帝内经》里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亦说明了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