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九天宫决
11477800000123

第123章 五年之后

华夏历一〇一一年,元月二十,寒风凛冽,阴云密布。经过一天跋涉,终于来到北华峰山脚。我驻足仰望,但见山势磅礴,犹如波涛起伏,一条天阶石道,盘蛇蜿蜒,直达云雾深处。沿路攀登,历经艰险,上至山腰,两边高峰耸峙,气势逼人,中间一线天险,万夫莫开。再行一里地,山势骤然开阔,一座雄伟壮丽的宫廷居于平坦的高岗上。冰天雪地你,高楼大殿朦朦胧胧;云蒸雾绕间,红墙金瓦忽隐忽现。让人不禁以为误访了天上宫阙。

整座宫廷呈蜂窝状,由七个等边六角形的内廷组合而成,远远望去犹如一朵怒放的六瓣莲花,占地总面积达九平方里(【注】:按小说,约一平方公里)。我不由得感慨,这教廷发展确可称为日新月异。九年以前,四大教廷不过几百人,占地规模还不到如今一角。五年以前,四大教廷学员已经上千,占地规模已有如今一格;而如今学员更是超过三千,地方七倍于五年前,甚至比三十年前令人神往的华山最鼎盛的时期还要庞大了。

站在这苍茫的天地中,站在这壮丽的教廷前,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我十五岁了,不知不觉,我天莱已经十五岁了,但如今依然一事无成。

假如没有五年前那事件,如今的我或许已经真业大成,虽说不上天赋绝伦,但也亦算出类拔萃,然后会按照长辈的指引,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成长为华山新一代的师父;但这已是不可能了。如今的我犹如脱缰的野马,狂奔在一片从亘古无人的荒原之上。师父说,有些事要放下来,人才会成长起来。我说,正是因为从未放弃心中执念,我才能走到这一步。师父轻轻摇头注视着我。我首次在他给我的目光中读出了怜悯。

他平静地说:“那是因为你没得选。但现在为师,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师父说,最清楚你弱点的人,是击败你的对手。只有你认清自己的弱点,你才能蜕变重生。然后他拿出两样东西,一封给安德尊总教官关于我的介绍信,以及一把随他多年的古朴的木剑。他说,这把木剑就当为师对你心中执着的支持,为师期待你这次能作出正确的抉择。

我收起东西,叩谢师父,随即连夜离开。当我跨出摩天崖大门时,我知道再选择一次,我依然不变。是的,既然不变,那我还茫然什么呢?回过神来,凛风骤起,小雪飘落,而我手持木剑,傲立寒霜,遥视教廷。

最让人感到恐惧的,是未知。而既然我相信,结果还是一样,又何必徘徊犹豫?拍落肩膀上的霜雪,我昂首阔步向前。

……

想学艺习武,在中原最常见的途径有两种,分别是进入门派拜师,以及进入武院学习。华山、玄黄、空明便是华夏三大门派。一入门派深似海,一生终属江湖人。无论以后是否出师,在何地做何事,始终是该门派弟子,要时刻注意维护本门利益,随时准备接受本门委派任务。若是门派面临大灾大难,更不允许袖手旁观,否则就是背叛师门,欺师灭祖,不但为世人所不齿,甚至可能触犯《刑法》。

与之相对的则是武院。华夏有四大武院,分别是帝国武院、流沙武院、巫峡武院和浮云武院。武院形制与书院相似,学者称为学员,教者称为教官。学员无常师,分级而学,学而优则仕;教官无常徒,分科而教,教而优则迁。学员一旦毕业,跟武院再无瓜葛。教官一旦离职,亦不复称武院人。毕业学员飞黄腾达后帮助学员回馈武院,是人情;但不帮忙不回馈,却是道理。没人会指责什么,或者能指责什么。

咋一看,武院与门派竞争看似处于劣势,其实经过分析完全不然。要想进入大的门派,尤其是三大门派,特别讲究关系和机缘,要么是本派收容的可怜孤儿,要么是本派弟子的亲友子侄,要么得到达官贵人的郑重举荐,否则寻常百姓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那种因为天赋异禀而纳入门下之人,无论对师父还是对弟子而言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与之相对的,考取武院则尤其四大武院,并无诸多限制,不论参试者贫富贵贱关系几何,只要也只有通过考核,方能进入武院学习。所以,三大门派在人才资源争夺上就输了四大武院一大截,此其一;其二,天才大部分都是高傲的,倘若同时被同等级的门派和武院相中,他们往往会更青睐于毕业后了无羁绊的武院;其三,武院的治学模式更为标准高效,毕业弟子更符合用人者品味。

但门派模式也有其巨大的优势,最重要的就是背景非常深厚。由于从门派走出的所有人终身为门徒,所以要想完全覆灭某个门派极难做到,因为得罪的可能是来自于多个方面的强人。而且除非连同这些从门派走出散布于整个天下的强人同时消灭,否则难保这些强人不会动用自身资源,重新建立门派,甚至为之复仇。这又导致另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华夏各个门派普遍非常长远,像华山这种上千年历史的并不罕见。就算是王八活了千岁,也会被愚昧的人们当作神明。一个活了千岁的普通门派,更将蜚声天下。因此普遍而言,同级的武院其名声远不如门派响亮,同级的门派弟子也瞧不起同级的武院学员。

这两种模式可谓泾渭分明,各有特色;但华山教廷却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因为它属于两者的混合。从教学制度来看,它跟武院一样;但从身份束缚来看,它又与门派无二。教廷的所有教官均来自华山毕业的弟子,教廷所有学员直到死亡依然是教廷的人,除非被逐出师门。这也是教廷近年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

无论门派或者武院想要发展,就必须争取各种支持,尤其是朝廷的支持。但是尽管朝廷对各大门派一直非常倚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发展武院的明显偏好,毕竟武院再强也是完全受控的,而门派再弱也不完全受控。

而教廷则得天独厚,在获得历届毕业学员巨额资助的同时,也能获得来自朝廷的大力支持。据说如今华山十大天才弟子,教廷独占七人。由于教廷迅速崛起,四大教廷的总教官安德尊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甚至能比肩华山掌门琴之弦。四大教廷各主教官的地位也直逼三峰宗主。

当然这也和五年前那场变故有关。那场变故中,东西两峰损失最为惨重。东华峰本就人丁凋零,无奈师叔的得意弟子萧朱和文斌均没于此役,如今连我在内只剩下三名弟子;西华峰同样惨烈,除翠玉外当年十二岁以下弟子全部死了,而且随着大师姐慕青出走,如今只剩下紫鸢等十三人。南华峰也死了二十几名弟子,但本来那里弟子就不少加上近年新收的,如今也有三百六十几人。

至于北华峰,其死亡的绝对数量是最多的,但是相对于其庞大的基数完全可以忽视。当然这事对北华峰有额外影响,先后有三十几名国子廷的年幼学员集体退学,但影响非常有限。怕死的权贵子弟退缩了,自然有不怕死的平民子弟顶上来。

不过,这又导致新的改变:国子廷申请资格的变革。由于招募不到足够的国籍子弟,国子廷申请资格改为向副门级以上官员子弟,或累计纳税十万两以上巨贾子弟,每人限推荐一名。朝廷副门级,在地方相当于副镇曹,为一镇之副手。这可一下子把原先苛刻的申请资格降低了几个档次,在整个华夏掀起一阵申请风暴,几乎每名副门级以上官员都提出了推荐申请。

而巨贾更是喜出望外,纷纷踊跃纳税以获得申请资格。华夏虽不像前朝那样抑商,但商人的地位也没高到哪里去。按照普遍看法,国士军工农商,商人依然排最末。这种地位平时看不出来,但一旦遭遇大灾大难,就会很明显。这么说倘若一座城池,被久围而不投降,那么死的首先便是商人,因为他们太肥,杀了可以分给很多贫苦农民吃。

常言道,危机危机,危难中往往包含着机遇,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一旦把握住了,那么危难的压迫力将转变为推行变革的动力,一些平时无法通过的非常举措,却可以在危机中全面开展。

安德尊就是那样有魄力的人。他以国子廷申请资格的变革为先导,对整个教廷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保证在极速扩张规模的同时,还能选拔出优秀的学员,聘任到出色的教师,他采取宽进严出、排位淘汰的制度。具体而言,就是降低选录学员、聘任教官的标准,以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学源、教源。于此同时,对所有学员的学习成绩、教官的教授质量进行评分排位,每年淘汰掉榜单最后一批人员。这就像给每人的屁股后面点了一把火,逼着他们不断往前狂奔。

于是乎,四大教廷不但挺过了艰难时刻,更是迎来了盛况空前的天才时代。至今为止,华山这辈尚存弟子毕业八人,北华峰占了一半;元业以上弟子二十一人,北华峰占了三分二;真业以上弟子四十八人,北华峰占了四分三。

所以,师父让我到这里再次历练自己。走到那堵高大的宫门前,我扫了一眼两边对联的文字,不禁精神为之一振,忍不住铿锵有力地高声读出来:

青春需发奋,风翔九天凌绝顶;

少年当图强,鹏程万里游太虚。

横批:大展宏图

读完后,我心底暗暗喝声采:这副对联写得如此励志激昂,配合这龙飞凤舞的书法,堪称一绝。也不知道竟是何人所作,进去得好好打听一番。刚想到这里,却听得身后一声惊叫:“天莱?”

回身一看,雪地之上,站着个身形魁伟的人物,年约二十几岁,身穿灰色布袍,虽显破旧却十分整洁,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面,颇有风雷之色,顾盼之际,极具威势。可我思索半响,却想不起认识这号人物。

我只好客气地抱拳相问:“请问学长,我们认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