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北大心理课
11473700000017

第17章 从容是一种心灵优势(2)

生是一种偶然,由父母至祖父母至高祖父母,你想,有多少偶然才能落到你头上为人。上天既然偶然生了你,所以要善待生,也就是要善待人。

——张中行(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家)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生活,过错总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一直将生活继续下去。别人总是用一种宽容心态在包容我们的过错,而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就是用同样的宽容去面对自己遇到的人和事。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如意,也难免会遇到怨恨。怨恨就像海水,喝得越多,就越觉得口渴难耐。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对待爱恨情怨,所以总感到活得很累,总有不能淡然面对的事情,其实这都是跟自己过不去。面对怨恨时,应学会忘记,淡然面对,冯友兰先生就做到了这一点。

冯友兰先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遭遇了一场浩劫。当时他年事已高,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但还是不得不面对狂热的人群对他的折磨:他曾拖着手术后的瓶子,被迫在大街上游走;他曾在天寒地冻之时仍穿着单衣,只因卧室的钥匙在别人手中;他也曾在青年人的一番折腾之后,默默地收拾满地狼藉……

然而,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冯老都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心中的痛苦是必然的,但他从来不曾记恨过谁,因为他的心中有“恕”。现实的环境,让人们变得狂热,其实狂热者的心中同样充满了痛苦,冯老敏锐地洞悉了这一点,故而,他原谅那些曾经让他受苦的人们,甚至还会为他们而难过。

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人生就像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它既种植希望和成功,也会播种仇恨,但最好不要在人生中播散这种仇恨的种子。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怀恨总是不值得的。学会忘记怨恨,淡然面对,即便他们曾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宽恕的行为一旦产生,我们的内心便会获得永远的安宁与平静,原谅别人的同时,也放过了自己。

人活在世上,生死爱恨一念间,就这么短短的一辈子,一去不会再回,究竟能容纳下多少怨恨?总把怨恨放在心头,就不会拥有快乐的生活。社会本来就复杂多变,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美好,少一点怨恨,快乐就会在心头荡漾,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幸福很多。

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入狱,被监禁长达27年。当时,白人统治者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虐待。

曼德被关押的地方有一个是罗本岛,岛上遍布岩石,到处是海豹、蛇和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平时打石头,将采石场的大石块碎成石料。有时他还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捞海带,有时也干采石灰的活儿——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在一个很大的石灰石场里,用尖镐和铁锹挖石灰石。因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3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3名狱警也能到场。随即他邀请他们起身,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宽容精神,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因此才活了下来。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常常源自痛苦与磨难,必须通过极坚韧的毅力来训练。

获释当天,他的心情平静:“当我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海阔天空来自于宽容大度,山高水长来自于淡然面对。对于不幸,与其萎靡不振,一味地怨憎,不如淡然面对,主动化解痛苦,达到一种真正的不怨恨任何人的境界。生活中,忘记怨恨,记住恩惠,不仅仅是一种美德,也是能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更愉快的秘方。

忘却过去的疼痛才能好好生活,如果我们一直怀抱仇恨而生活,只会激化矛盾,酿成大祸。只有将恨意化解,才能让紧张的气氛化作脉脉温情。大度一些,宽容一些,做到不惊不扰,才能够拥有平静而快乐的生活。

人有自由意志,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人性与兽性的争斗。即便兽性暂居上风,但终究敌不过人性,这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内心的对决始终在进行,面对兽性的暂时得逞,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用人性的慈悲之心去宽恕。

【北大心理课笔记】

无论忘记仇恨,还是关爱他人,都是我们面对人生的一种方式。人人都有不足,事事都有缺憾,但是瑕不掩瑜,只要我们忘记仇恨,不刻意追求完美,我们就能从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从而拥有更加丰富而美好的真实生活。

知道如何停止,才知道如何加速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新东方学校创始人)

从容可以把事情做得比预期的更成功。对此,俞敏洪有着切身的体会。他说:

如何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比如,你的长期目标是爬喜马拉雅山,那你的短期目标就是怎么样去完成中间的每一个步骤,直到最后爬上山顶。

如果这件事是你一辈子的目标,那你千万不要太着急去迅速完成它。中国有句话,“急事慢做”,就是说越着急的事情反而要做得越仔细、越认真,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越着急的事情你做得越快,只会适得其反。

急事其实也是大事。生命中,只有让你着急的事情才能成为大事。比如你想要拥有很高的英文水平,你每天学12个小时英语,3个月后你的英语水平的确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3个月以后你就不学了,那么再过3个月,你就会把英语全忘了。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我是学英语的,但如果我两三个月不讲英语,那我说英语的语速、思维和用词能力就会全面下降。所以,如果你想拥有一辈子不忘的英语能力,与其猛学3个月的英语,还不如每天都坚持学半个小时,慢慢地进步,这就是急事慢做。

如果是一个阶段性的短期目标,那你就可以快做。比如你要通过一门考试,这门考试有一个分数线,你只要过了这个分数线,以后就跟这个考试没有关系了,那你就完全可以拼一下命,用一个月的时间迈过这个门槛,然后跟它一辈子拜拜。我们大学有很多考试都是这样的,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每次考试前半个月开始拼命准备,然后考试过关,万岁,教科书再也不用看了。

但是如果我要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考过以后就不能再也不学了,我有很多北大同学,他们毕业的时候英文水平都很高,后来做的工作跟英文一点关系都没有,现在他们完全讲不了英语了。为什么?因为学完以后就再也不说了,只会全部忘掉。

第一,我们要分清哪些是一辈子的事情,哪些是这次干完以后就再也不用干的事情。第二,20岁到30岁之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决定自己一辈子要干什么,决定以后就要坚定地干下去,你就会像一条河流一样越流越宽阔,而千万不要想再变成另外一条河流,或者要变成一座高山。

这是我从自己的生命轨迹中体会出来的。我从当英语老师开始,然后办培训班,办学校,我变成校长,然后学校变成集团公司,我变成董事长,最后我变成上市公司老总。这些职业好像完全不相关:老师跟校长还有一点关系,但跟公司好像根本没有关系,跟上市公司更加没有关系了。我是换职业了吗?没有。我是像一条河一样,把事情越做越宽了。而我的核心还在,那就是假如有一天我一无所有了,我回过头来还一定能当一个老师,而且是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只要这个核心没变,你的路能走到多宽,都没有关系。

比如,你现在学人力资源,刚开始你可能是一个人力资源的普通员工,然后你变成人力专员,人力资源部经理,后来你变成公司总裁,最后你变成某个上市公司的老总,甚至自己创业了,创立了自己的电脑公司。像马云,他是学英文的,但他的阿里巴巴和英语没有关系,他变了吗?没有。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英文培训,他在其中不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

【北大心理课笔记】

急事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人人都想尽快把急事解决了,把自己解脱出来,于是很多人都怀有“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思想,企图走入速成的轨道。然而,到终点的人们,往往是那些有耐力、不心急、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的人。越是重要的事,越是急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