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11473600000002

第2章 我们不过是借一段生命(2)

其实,我们的衰老往往都是从心态的衰老开始的,有多少年轻的体魄,却配着一颗衰老的心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除了我们内心的畏惧;没有什么可以羁绊我们精进的步伐,除了我们心中的倦怠……光阴荏苒,我们不妨卸下心头的那些担忧和踟蹰,轻装前行。每天,我们都会看到生活为我们准备的不同风景,嗅见生命呼出的每一丝清新空气。

没有时间老,每一秒钟都可能创造奇迹,每一天都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不必伤春悲秋,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即使万木凋零,我们也依然能够看到满眼的青翠。

人在灯光里数钱,灯光数着人的流年

我们在灯光下数着钱

灯光在数着我们的皱纹与白发

——吴再《数数》

传说,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他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心生豪迈,得意地问一旁的慧林禅师:“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的,有多少只船?”慧林禅师淡淡地回答:“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争名,一只夺利。”

乾隆皇帝看到的是自己统治下国泰民安、百舸争流的繁华;而慧林禅师却一眼看穿,不过是一些争名夺利的心在奔波、劳累罢了。这是因为双方身份的不同,更是因为各自境界的差异。乾隆皇帝虽然贵为人君,坐拥天下,却依然看不破:再繁华的外衣,也改变不了枯朽干瘪的内里。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川流不息的船只上的商贾们,无外乎白天往返于各个港口,买卖货物,晚上回到家里挑灯、算账、数钱而已。然而,这江上的流水、夜里的灯光,却在数着他们宝贵的流年。这只夺利之船,究竟会把他们载往何方?

另一只争名之船,同样害人不浅。

智岩禅师出家之前曾是一位军人。一天,一位从前的战友到智岩禅师隐居的山林里找他。这位战友,此时已和当初的智岩禅师一样,官拜郎将。

他一见禅师,就说道:“你发狂了吗?怎么住到这种地方来?”

智岩回答:“我以前发狂,现在醒了;而你的狂病,却正在发作!”

那人不信道:“真好笑!我怎么会发狂?”

智岩说:“你沉湎声色,贪慕荣华,陷于轮回生死之中,不能自拔,还说自己没有发狂?”

战友听完,若有所悟。

我们常会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桥段:主人公搭救了一位达官贵人,贵人想报以重金或官爵,主人公却辞而不受,旁边人就议论道:“呆子!有钱有官都不要,那你要什么呀?”是呀,名利都不要,我们还应该要什么呢?难道,我们应该效仿“发狂”的智岩禅师,去山里隐居不成?

当然不是!在佛家看来,红尘即是道场,世间即为禅房。不能在尘世里参悟,去深山中一样不得解脱。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是停一停数钱的双手,闭一闭盯着虚名的眼睛,安安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真实、灵动的生命和家人朋友亲切温暖的目光。争名、夺利,本不正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快乐,让亲友更加幸福吗?缘何为了数钱而忘记抚摸父母鬓角的白发,为了争名而忘记端详镜中自己或年轻或成熟的鲜活脸庞?

流年似水,东逝不回;岁月匆匆,十年如梦。民间有首《莲花落》的歌词写得好:“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七十不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梦里面……”再琢磨琢磨,这仅余的二十五年里,还要花去大半的时间吃饭、赶路、生病、闲聊……剩下真正属于自己和亲友的年岁,屈指可数。若不用这屈指可数的年岁,去做些开心的事,享受恬淡的日子,岂不可惜?

唐代著名诗人李涉,在行旅迁谪途中,经过一座寺院,与寺里和尚闲谈半日,受僧人点拨开悟,写了一首《题鹤林寺僧舍》,也许能给只知道数钱的人们一点启示: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韶华易逝,若只是昏沉度日、醉梦不知,岂不太浪费了?不如学学李渉,偷半天的时光,留给自己或家人。于闲适之中,闻闻佛香禅趣,听听爱人低语,才不枉这匆匆流年。

莫把前路当绝路,不让往事成心事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宋·灵云志勤禅师《开悟诗》

时光犹如刀光剑影,瞬息间摧落了花叶,可谁认识那舞剑的剑客呢?当冬去春来,树上又抽出新的枝条,再见桃花遍山,才发现即使是那被时光带走的事物,一旦再遇机缘,依然可以再次光照人间。这才想起,这匆匆三十年寻找的剑客,原来是我们自己!我们庸碌,时光便摧落我们的年华;我们精进,时光便让我们尽情开花。所有的一切,都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这是一个关于三十年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三十年的祝福。三十年前,一个年轻人打算离开故乡,去寻找自己的理想。想想不可预知的未来,他有些迷茫,便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听说本族后辈前来询问即将开始的人生旅途,便写下三个字:不要怕。老族长将字条递给年轻人,温和地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这三个,未来的日子,当你遇到困惑时候,记得打开看一看,保你半生受用。”

三十年后,从前的年轻人已经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但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三十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还有另外一半族长当时没有告诉他。他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不要悔。

当年的“不要怕”激励了年轻人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虽山高路远,但他铭记族长的话,不要怕,坚持、努力、奋勇向前,一步步走过人生的崎岖坎坷,一口口尝尽生命的酸甜苦辣,终于取得一定的成就。而等他功成名就时,却也明白了成功背后的五味杂陈,老族长此时又告诉他“不要悔”,不去惋惜、不去遗憾,坦然地接受生命的馈赠。“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们要做的只是用心度过所有日子,生命自然会在最后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回答。

“前三十年不要怕,后三十年不要悔。”最平实的语言,最深刻的智慧。人生一世,谁都会有顾虑和恐惧的时候;花开一季,谁都会有来不及抓住的美丽,忍不住扼腕叹息。这些是难免的,却也是可以规避的。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才是最需要努力的,只能凭借初生牛犊的劲头什么都试一试、闯一闯,虽然难免被现实刺伤,但倘若因此就把前路当做了绝路,停下脚步,另作它寻,就很可能与成功擦肩而过;等到我们阅尽人生,渐渐体会到前半生的遗憾与失落,许多不完美的往事都会渐渐浮现在心头,变成了心事。若是此时不能拥有一颗无怨无悔的心,明白走过的都是路,唱过的都是歌,所有的经历都会成为一种结果,我们接不接受,它们都属于我们,也只属于我们;那我们只能一直纠结在这往事交织的心事里,纠结整个后半生,最后误了一生。

不怕,也不悔!只有一颗不怕不悔的心,才有一个无惧无忧的人生。

只有一生,才能解答一切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唐·寒山子《欲得安心处》

人间行脚,旅途遥遥。谁不想觅得一个长久的安身之处,诗意地栖居呢?还是寒山子命好,居然让他给找到了!据传,寒山子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受佛法点拨,便遁入寒山参禅悟道,以寒山为号。他以听松为乐、诵读黄老学说为趣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年,以致后来,他连自己的本名都忘了,又怎会记得自己是打哪来的呢?

我们常常读到的那些高僧禅师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只是纸上寥寥百字的叙述,和一点读后的感慨而已。但对他们来说,却是自身真真切切经历的生命啊!寒山子的十年对我们来说只是两个字,对他来说,却是完完整整的十个春秋!扪心自问:只身遁入深山十年,哪怕有松涛、黄老为伴,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世间之事,无非历经万劫,方见莲华。并不是这些高僧禅师偏爱山林和孤独,而是因为很多问题,真的需要用一生的光阴才能解答。否则赵州禅师也不会在八十岁时,还因为一个想不明白的问题而毅然踏上了重新行脚的旅程。

可是,对普通人来说,一生,毕竟太漫长了。有很多困惑和迷思,都是需要当下解决了,才能安心上路、继续行脚的;很少有人能够耐心地等着岁月的沉淀去完整、详尽地解答那些问题。况且我们也不可能抛下家人、朋友和房子、车子,遁入深山静悟。事实上,我们的很多烦恼正是来自与身边人的争执和与自己内心欲望的搏斗。

面对这些关于自己和别人的纠结、欲望与渴望的缠绕,我们怎么做,才能既不草草应付,又能切实地慰藉我们当下的烦恼呢?

一个年轻人和我们有着类似的困惑,他便去向佛陀请教。我们不妨来听听他们的交谈。

年轻人问:“人生在世,究竟如何才能既让别人开心,又令自己快乐,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呢?”

佛陀笑着望向他说:“在你这个年龄,能有这样的想法和愿望,已经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许多的人都还不懂得探寻幸福的真谛和秘密呢!”

年轻人虔诚地听着,脸上并未因为佛陀的称赞而露出得意之色。

佛陀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理解这句话吗?”

年轻人回答:“是不是说,在我忧虑、痛苦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心想‘事不关己’,这样痛苦就相对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得意忘形时,也把自己当成别人,心想‘那些成就是别人的’,这样狂喜和得意也会缓和一点?”

佛陀微笑着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年轻人略一沉吟,说:“嗯,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佛陀更加赞许,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

年轻人想了一会,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和隐私,不经允许的过分亲近和热心只会招来反感,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要去侵犯他人内心的幽秘之地?”

佛陀哈哈大笑:“不错,很好!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悟透,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年轻人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得到那个最核心的‘幸福’呢?”

佛陀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辞别了佛陀。

不必说,这位年轻人后来成为一位人尽皆知的智者,他最令人羡慕的就是那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让别人也跟着快乐的温暖气质。

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多么充满佛韵的四句话!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也许有的人马上就有所领悟,有的人还须时间的沉淀,也许……

但无须怀疑的是,不论我们面对的是关于自己的烦恼,还是关于他人的纠结;不管给我们启迪的是智觉圆满的佛陀,还是一位普通长者,最后能给我们完美解答的,只有时间,只有一生,只有我们自己。

届时,你也会如寒山子一样,忘却今天这参悟的“来时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