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无疑是一个失败者。
在美国有两句名言,一句是“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另一句是“全世界的公民:不要问美国愿为你们做些什么,而应问我们在一起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这两句话皆出自约翰·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而这场演说也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就职演说。时至今日,仍有许多美国的电视台把几十年前的录像带拿出来,一遍一遍地播放肯尼迪的这次演说。肯尼迪高大英俊的形象、富有磁性的嗓音、潇洒自如的动作、慷慨激昂的演说内容都已经成为经典,载入了史册。
一次演讲像一首乐曲,不仅要有动人的旋律,还要有富有诗意的词,只有演讲内容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心,才会感染聆听你演讲的每一个人。
一项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卓越的领袖人物总是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对于理想、道德、未来的认识和看法,这样的领袖自然会成为其拥护者的代言人。作为一项重要条件,出众的演讲能力是这些人所必备的。拥有出色口才的人,能将其拥护者的观念予以准确表达。罗斯福、戴高乐、甘地、基辛格、丘吉尔等政治家们,无一不是以其出众的演讲才能享誉世界。罗斯福的“炉边谈话”,让美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而戴高乐的“救国演讲”则让许多法国的高级将领甘心投身于他的麾下,接受指挥,同心协力,光复法国。
事实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许多美好蓝图和完美规划,往往并非是领导者的独创,而是集体的智慧和思想的结晶。作为卓越的领导者,往往能够以自己出色的口才为工具,吸引并感染其拥护者,使他们愿意贡献出自己的所有能量。当然也有这样一些领导,平日里言语不多,可是一到会场,便如脱胎换骨一般,立即进入角色,不但言语犀利,切中要害,而且能够利用敏捷的思维、幽默的语言,活跃现场,使整个团队为之一振,爆发出巨大的精神能量。一位企业家说:“倘若不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又怎么可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远大理想呢?”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场景:开会的时候,领导在上面铿锵有力地发言,底下的人却是千姿百态,有人打瞌睡、有人玩手机,还有人交头接耳。有时候,领导会刻意提醒,但是没过多久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听众自身的素质是要思考的一个方面,但是讲话者讲话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打动人心同样值得探究。
要想让自己的演讲打动人心,就要做到“四变”:复杂的语言简单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书面语言口语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要想让听众跟随演讲的内容产生情绪上的变化,还要做到“四以”:
首先,要以情动人。如果一个演讲者的表情呆滞,那么他所面对的听众则会冷若冰霜,即便是演讲期间有几次零零散散的掌声,那也是出于礼貌。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如果演讲者的语言能够像流水一样,时而绵延弯曲、时而奔腾入海,听众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呢?所以以情动人,才能获得富有感情的掌声。
其次,要以诚感人。每个人都喜欢听情真意切的话,这样才能产生共鸣。如果演讲的内容空洞、荒谬,语言风格矫揉造作,听众就会打心眼里感到乏味。空洞的话语像一座纸糊的城墙,风一刮就倒。那些云里雾里,不着边际的话,只会被台下的听众拒于千里之外。只有真挚的表情和诚恳敦厚的话语才会触及人的内心深处。
再次,要以理服人。让人信服不是吹胡子瞪眼,不是说大话压人,更不是拍桌子。要想让别人信服于你,只能以理服人。演讲的时候,遇到有歧义的地方,要运用科学依据,说理透彻,思维缜密,并且让别人相信这是经过无数次调研得出来的结果,这样才会使人信服。
最后,要以事省人。演讲的目的是让听众通过你的一席话,点燃心中的火把,从中获得感悟。演讲过程中要穿插一些生动典型的故事,人们不爱听大道理,说故事有助于听众从中悟出真理、领悟真谛。要知道,主动获取比被动机械给予所达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演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生活中的人一生当中都免不了在公众场合讲几句话,要想打动听众,迎接他们的欢呼,就要谨遵上面几种方法,这样的演讲才是成功的演讲。
【总统修型课】怎样说出有影响力的语言
1.注意词汇音节的搭配,演讲时尽量用双音节的词。古汉语之所以难懂,是因为广泛地运用了单音节词。口语注重的是用声音快速明了地表达意思,所以尽量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比如说“我第一次工作”就比“我初次工作”听上去浅显易懂。
2.切忌将书面语运用在演讲当中。演讲时多用通俗的“大白话”,这样其实并不会贬低你的学识。《诗论》中强调:“最富于自然的语言便是口语。”多用一些俚语、谚语,应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不仅通俗易懂,还能让你的演讲丰富多彩,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