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家庭实用医疗保健营养全书
11469300000042

第42章 特殊作业环境与营养——开一个好“偏方”(7)

④密闭环境。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分为通风管航行及密闭航行两种。通风管航行时可将外界空气送入各舱室,在密闭航行时潜艇处于完全密闭状态,这时舱室得不到新鲜的空气,而人体代谢、设备运转以及食物烹调又不断产生各种气体成分。据初步统计约有100多种成分污染空气,如cO2、cO、NH3、NO2、SO2等,虽然浓度较低,但长期作用会对人体代谢产生影响。

⑤电离辐射。为了使舰艇能在海上较长时间航行,出现了核动力舰艇。该动力虽可使舰艇续航力增加,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核放射防护的问题。在建造时核动力舰艇都有完备的防护设备,使核辐射剂量控制在不致引起辐射损伤的范围内。而与常规动力的舰艇比较,人体总是受到小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作用下,机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代谢受到影响。

⑥高温。在现代舰船上大都有空调设备,使居住舱等舱室温度可维持在较舒适的环境。然而机舱、厨房等产热设备集中的舱室,舱内温度可达40℃~45℃。在高温环境中未习服的人们,可丧失较多的水、矿物质、维生素及含氮物质,习服后这些物质可减少排出。此外,在一些工作岗位上还可受到微波、磁场等影响,这些环境条件也会影响到机体的营养素代谢。

上面提到的这些环境条件,有的在陆地上也能遇到。但在陆地上人们只在工作环境中遇到,离开了工作环境也就离开了这些环境条件,是间断地受到环境影响;而航海时这些因素是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体,这是在营养保证时要特别注意的。

(2)劳动因素

在现代轮船和舰艇上,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及武器装备的使用,脑力劳动将不断增加。轮船和舰艇航行时,人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否则可能出现机器故障或严重事故,尤其是在恶劣气候条件及潜艇水下航行时,这时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能出现应激状态而对物质代谢产生影响。

(3)食品供应、贮存及烹调的特点

当轮船或舰艇出海时,食品来源主要是出海前贮存于轮船或舰艇上的各种食物。若航行时间较长时,则要补充食物。轮船可在航线上的海港补充,而舰艇主要靠补给船补给。舰船上包括补给船上的食品库、冷库的体积都是有限的,所以主要贮存体积小又耐贮存的食物,大大限制了食物品种。有人提出供给海军食品时,所需贮存空间与受水兵喜爱程度同样重要。另外,在轮船和舰艇上厨房设备一般都较陆地上简陋,特别在潜艇水下航行时为避免产生更多的有害气体,许多烹调方法都不能实施。这些因素使供给膳食比较单调,对航海人员的食欲有一定的影响。

2、航海因素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1)热能代谢

在舰艇或轮船上由于活动场地小,航海时活动量较码头上减少,可使航海人员热能消耗量减少;但航海时多种环境因素如高温、寒冷、小剂量电离辐射、振动以及精神紧张等影响,可使航海人员的热能消耗量增加。有人报道,水面舰艇人员28名平均年龄24岁(19~30岁),在码头上测定的基础代谢值为0.16兆焦耳;基本上为同一批人,饮食状况未改变,在舰艇上测定的基础代谢值为0.17兆焦耳,比在码头上高5%~9%,而且年龄大者增加较多,认为这是由于在舰艇上肌肉及精神紧张引起的。有人观察到,在振动作用下,随着振动的频率增加,氧耗量呈直线增加,这是由于人可借助自主或不自主的肌肉用力来调节姿势,以减低振动作用。另一报告指出,潜艇艇员航行前后基础代谢值有变化。航行前基础代谢值为6.17兆焦耳,航行时环境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为41%一75%,在航行结束后3天基础代谢值为7.25兆焦耳,较航行而增加了11.8%。在舰船航行早期可出现热能负平衡,如有人调查在航行的早期,5人中有3人出现热能负平衡。航海时摇摆、噪声、振动、密闭环境以及休息不好等原因,使人食欲下降,致使营养素摄入量减少,若有晕船呕吐等可使摄入量进一步减少,致使体重下降。长期航行人们逐渐适应环境时,可增加摄入量达到热能平衡,体重可维持恒定。我国海员热量摄入量平均每日为13.15兆焦耳,而热能消耗与此相近。各国舰艇人员热能消耗量在12.47兆焦耳~14.63兆焦耳范围内。

(2)三大营养素

①蛋白质。高温、前庭器官受刺激、小剂量电离辐射或精神紧张都会引起蛋白质代谢的变化。主要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氮排出量增加,蛋白质消耗较多,蛋白质需要量相应增加。小剂量电离辐射使一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增加,如将大白鼠置于小剂量电离辐射环境中45天,在照射25天后血浆中甲硫氨酸、赖氨酸含量较照射前下降。在含10%酪蛋白的饲料中,加入0.6%甲硫氨酸、0.9%赖氨酸,可使大白鼠生长良好。人的前庭器官受刺激后,血中尿素明显增多。血中游离氨基酸也增加,主要是非必需氨基酸增加。其中参与转氨过程的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谷氨酸及丙氨酸都增加,有运动病综合征者总氮排出量、尿素、氨等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另有报告在85分贝(A)等效声压级环境中工作7小时后,与在无噪声环境中工作7小时比较,血清总蛋白增加1.7%,两者有显着差异。还有人调查了两组工人,他们摄入热量与消耗能量都相近,抽烟频度相近,不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患,只是一组工作于88分贝一107分贝(A)等效声压级的机械噪声环境中,另一组工作于无任何机械噪声的环境中,发现长期噪声作用使人们血清中γ-球蛋白明显升高。总的说来,在航海条件下蛋白质需要量增加。蛋白质占热量来源15%~18%较好,在小剂量电离辐射环境下,应注意供给优质蛋白质。

②脂肪。一般说来摇摆及高温环境使人们厌恶脂肪,使脂肪摄入量减少。观察长期航行对脂质代谢影响的结果表明,21一28岁的海员在长期航行后血清胆固醇明显增加,α-脂蛋白含量下降,β-脂蛋白含量增加,总脂无明显变化。美国曾调查1017名年龄为19.5~43岁的潜艇人员发现,与年龄相似的其他人群比较,潜艇人员的体质在正常值高限;血清胆固醇与在潜艇的服役期呈正相关。在85分贝(A)环境中工作7小时,使人血清中总胆固醇增加2.1%,与在无噪声条件下工作比较有显着差异。长期工作于88分贝~107分贝(A)等效声压级的机械噪声环境中,人的血清游离胆固醇含量较无噪声环境工作者明显增加。

③碳水化合物。在对58名弹道导弹舰队中有5次以上潜艇航行经历的潜艇艇员进行糖代谢实验中发现,有55%的人有某种糖代谢缺陷。在给100克葡萄糖后,1小时与2小时血糖含量明显高于非潜艇艇员,2小时后血清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非潜艇艇员,可能是由于运动减少所致。

(3)维生素

有报告指出,在前庭器官受刺激晕船时,血中维生素B6含量与尿中4一吡哆酸排出量减少。不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可增加对晕船的敏感性,给含有吡哆醇的维生素制剂可作为预防前庭功能紊乱的卫生学措施。给含有维生素B6及硫胺素的制剂。对防治晕船也有良好的效果。噪声对维生素代谢也有影响,如在110分贝噪声环境中3小时,尿中硫胺素、烟酸和维生素B6排出减少。在观察28名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员在航行68天期间抗坏血酸营养状况时发现,航行后期艇员血浆抗坏血酸含量明显低于航行前及航行后38天测定值。参加潜艇航行次数多者血浆抗坏血酸减少明显,并提出每天应补充抗坏血酸。另有学者报告,观察40名船员在不同纬度航行6个月,未补给抗坏血酸的船员体内抗坏血酸下降到原水平的56%;若每天补给抗坏血酸100毫克,在整个航行期间抗坏血酸的营养状况都很好。因而提出只要是长期航行,抗坏血酸的适宜供给量为200毫克。对我国船员调查的结果与上相近,在低纬度区域航行,除抗坏血酸不足外,核黄素也不足。核潜艇航行68天期间,在航行后期艇员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较航行前明显下降,在检查的30名艇员中有10名艇员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低于正常值。

(4)矿物质

人们在85分贝(A)条件下工作7小时,红细胞中镁含量减少1.5%,钠减少6.3%,而血清中镁含量增加2.4%,尿中镁排出量增加15%,与在非噪声条件下工作时有显着差异。当核潜艇长期在水下航行时环境中co2浓度升高以及无阳光导致维生素D合成减少,使尿中钙的排出量很快就降到航行前的50%水平。

3、航海人员营养素供给量

(1)热量

随着舰艇上设备日益机械化、自动化,船员与舰艇人员的热能消耗逐渐下降,热量供给量也在下降。如英国皇家海军在18世纪供给舰艇人员热量20兆焦耳,现在降为12兆~16兆焦耳。我国船员在134天航行中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热量13.13兆焦耳,可以满足消耗的需要。日本船员规定每人每天供给热量为12.79兆焦耳,而劳动协约法规定为15兆焦耳。英国调查结果船员的热量供给量为15.48兆焦耳。各国舰艇人员热量供给量12.5516.73兆焦耳之间,在北极地区航行时热量供给量18.83兆焦耳。

(2)三大营养素

我国船员蛋白质供给量为90克,略高于成年人的标准。脂肪供给量约为120克。日本船员法规定蛋白质供给量为110克,脂肪为69克。日本劳动协约法规定蛋白质供给量为99克,脂肪99克。英国船员蛋白质供给量为147克~157克,脂肪为127克。各国船员供给三大营养素占总热量的比例,蛋白质为11%~15%,脂肪为20%~35%,碳水化合物为50%~69%。各国脂肪人员蛋白质供给量为90克一160克,按每千克体重计算为不低于1.5克,脂肪供给量为90克~224克。三大营养素占总热量的比例为蛋白质12%~14%,脂肪26%~45%,碳水化合物为41%~62%。

(3)维生素与矿物质

由于航海环境中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多种维生素消耗量增加,因此应注意供给充足的维生素,特别在低纬度区域航行或长期航行中要增加水溶性维生素的供给量。根据各国调查结果,各种维生素供给量,维生素A750~1000微克视黄醇当量;硫胺素及核黄素供给量依供给热量计算,即每供给热量4.184兆焦耳应供给硫胺素及棱黄素各0.5毫克~0.8毫克;抗坏血酸为100毫克~150毫克;潜艇长期在水下航行时,要补给维生素D。矿物质供给量与成年人一样,但在低纬度地区航行时,要注意钾、钠、钙、镁等是否能满足消耗的需要。必要时可通过供给饮料来补给这些矿物质,以满足消耗的需要。

4、航海食品:保鲜及多样化

如上所述,航海时大多数的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贮存、烹调条件又受到许多限制,这对做好航海时的营养保障带来许多困难。翻开世界航海史就可发现,在早期探险航海时,因受到当时食品加工技术的限制。只能携带谷类与腌肉食品出海,缺乏新鲜的果蔬而致许多水手死于可怕的坏血病。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类型的食品都加入到航海食品的行列,使得航海食品有了很大的改进。航海食品既要营养丰富能满足舰船人员消耗的需要,又要体积小、耐贮存,尽可能多样化,口味能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航海食品主要包括新鲜食物,和经加工的冷冻食物、干燥食物以及罐头食品等。新鲜食物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但新鲜食物因体积大及大多数不易保存,只能少量携带出海。新鲜食物主要包括谷类、蔬菜及水果等。所有装船的新鲜食物都应是无腐烂变质、质量好、有良好的包装,并应存放于符合要求的各类食品库中。如上食品宜存放于低于15℃、相对湿度为70%~80%库内,水果与蔬菜应放于2℃~10℃冷藏库内。为延长新鲜水果、蔬菜保存期已有一些保鲜方法,如调节贮存空间的气体成分,可增加C02浓度、减少O2的浓度,以抑制代谢及微生物的生长,或是在3℃冷藏库内定期供给2.0ppm一2.5ppm的臭氧以防生霉,这些方法都有较满意的效果。还有人提出可在舰船上采用水栽法来种植一些新鲜果蔬。我国许多舰船在海上航行期间,自行生产绿豆芽、黄豆芽等以补充新鲜蔬菜的不足。

干燥食品由于去除了大部分的水分因而易保存,很早就被应用于航海。干燥食品加工方法有热烘或晒干和冷冻干燥两种。热烘干或晒干食品中许多营养素经加热或紫外线作用而破坏,而且风味不尽人意。但有些热干燥食品有其独特的风味为人们喜爱,而且因制作方便,加工成本较低,一直为人们所用。现在用于航海的干燥食品是人们通常所使用的食物,如干菜、干果、菌藻类及干水产品等。另一种新的干燥食品即冷冻干燥食品,已应用于航海。这种食品是在冷冻冬件下升华干燥的,各种营养素及食物的风味都保存得很好。冷冻干燥的蔬菜经加水复原后,色、香、味均接近新鲜蔬菜。含脂肪量低的动物性食物,如虾类经冻干后也能长期保持原有的风味。干燥食品可以压缩成块状保存,使体积明显减少,这对食品库的有限空间特别有利。干燥食品极易吸收周围环境的水分,因而要有良好的包装,可用密封的厚塑料薄膜、复合薄膜或金属盒。这种包装还可避免周围的一些气味及对干燥食品口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