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类学的世纪坦言
11468800000003

第3章 序

从1999年开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徐杰舜教授主持之下,开辟了一个《人类学学者访谈录》的专栏。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努力,徐先生和他的同事们访问了二十多位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人类学工作者,并以详实长篇幅刊登于专栏中。由于我一直是学报的忠实读者,所以几乎所有的访谈录都浏览阅读过,觉得很有意思,增加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行内故事,因此也常常对这些访谈录有先睹为快的感觉。如今,徐教授将这三十多篇访谈录编汇出版为《人类学的世纪坦言》一书,让更多的读者能阅读到学者们的“坦言”,实在是很值得庆贺的事。徐先生来信要我为本书写序,我也就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徐杰舜教授与他的同事们访问的学者们在年龄上包括了老中青三代,所以在时间上代表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记忆;在区域空间分布上除去有台港的学者外,也包括北中南各地区的人类学工作者,所以代表了我国不同地区、受不同训练背景学者的经验。在单一访问时也许并没有真正很有计划的谈话原则,但是集结编辑成书后却似乎已构成了一部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口述历史”,虽说少了较早期学者的访谈,却也代表较近代的发展过程。从我个人的观点看,这部非正式的口述史最少展示了下面几项意义:

一、记录了中国学者进入人类学领域的转折过程与经历。

二、显示了学者们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努力。

三、说明了中国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与建构的情况。

四、展示出人类学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努力。

五、阐述了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互动的态势。

六、显示了中国人类学在不同地区发展的趋向。

七、凸显中国人类学者与国际人类学交流的状况。

八、展现中国人类学者对全体人类未来的关怀。

由于有上述这几点很值得重视的意义,所以这本集三代中国人类学者的访谈口述史的出版确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刘,取名为《人类学的世纪坦言》,更是十分贴切。我们从这些坦率诚恳、翔实道出我国人类学发展的种种情境、意见、观点与评论中既可看到人类学在中国百年发展的成果,也可窥见新世纪人类学在国境内发展的前景。我个人作为中国人类学工作者的一分子,当然乐于为本书写序谨为推介。

李亦园

写于台北南港中研院研究室

200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