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饮食:属于你的绿色时尚新生活
11467900000014

第14章 低碳主义--节约饮食更美丽(1)

一、简约是高品味生活

简约生活不仅是低碳城市建设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更应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简约生活就是简单实用、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映衬一种高尚的人格和精神追求,是一种高品味生活。

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时代再发展,条件再优越,倡俭戒奢的要求不能变,倡俭戒奢的道理也不会变。

一个人重视简约,就更有计划、有目的、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简约可以同积极进取、自信乐观的精神紧密相连。而挥霍浪费也常常与颓废、消沉等不良情绪分不开。

可能有人认为,简约是因为经济不发达、物质不丰富,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我们清楚,中国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凸显。中国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简约,是对国家、民族和家庭负责的表现。奢侈浪费、挥霍无度是败家败国的重要原因。古今中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往往成由勤俭、败由奢侈。

当今,有少数人以奢华为时尚,以浪费为炫耀,不知简约为何物。什么顶级消费、帝王享受、豪门宴饮等刺激宣传,诱惑这些意志薄弱者,为所谓的身份而奢侈无度。这是不自信的表征。(图片-39)

有些人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及经济能力的大小来进行消费,而是脱离自身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盲目攀比,非理智地过度消费。盲目追求时尚,甚至不惜高额借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象。

也有人根本不理会所购物品的价值需要。家中的衣裙鞋袜多得一辈子也用不完,且多数可能只在购买时试穿过两三分钟。购物不是因为需要,仅是刷卡时的快感。以快买、快扔的抛弃型消费为时尚,蔑视节俭使用的美德。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消费是发展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环境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无度消费是不可持续的。要学会量地球之能力,规范自身的行为。勤俭节约,量力而行。

在今天的中国,由于经济收入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人生价值观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呈现出多样性。其中,有些人正在追求所谓的贵族生活方式。

贵族,一般的理解为其特权被法律认可,身份可以世袭。根据这两条标准,在当代中国,贵族是不存在的。然而,贵族生活方式却已经成为一些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和向往的目标。

中国不应该提倡贵族生活方式。

首先,多数中国人的收入难以支持贵族生活方式。贵族生活方式往往追求高档消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把贵族生活方式变为现实,还缺乏经济能力的支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只有对国情有清醒认识,才能理性地看待贵族生活方式。

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支持贵族生活方式。贵族生活方式要在中国盛行,必须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但中国传统文化有勤俭是美德的深厚基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思维方式,让贵族文化占据主流地位,是不合适,也是不可能的。

贵族生活方式不等于幸福生活方式。大量事实表明,简单地在贵族生活和人生幸福之间划等号,是不符合事实的。此外,人们对幸福生活有着不同理解,简约生活方式可以给人更多的精神生活空间,也是幸福感觉的主要表征。(图片-40)

在中国,简约曾经是一种体凉劳动艰辛、应对物质匮乏的生活观。简约也曾是一种渴望提高效益、追求兴业强国的生产观。今天,简约是一种时代的发展观。资源,一点一滴都浪费不起;简约,一时一刻都耽误不得。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某市政协委员提议,用民族精神鼓励消费,发动一场爱国消费运动,让每个人把自己一年的收入都花掉;有领导高呼,买房就是爱国;某市委书记到建筑工地视察,当场掏钱买下一套住宅,美名是为了拉动本市内需….

请诸君冷静一下!冷静并非拒绝消费,冷静可以减少浪费和冲动的后悔。满足基本需要应该消费。但是,满足欲望的追求,就成为地球家园的灾难,简约是一种美德,不是金融危机下的无奈。

金融危机袭来,可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减少一些二氧化碳排放,让地球稍有喘息。人类消费越多,二氧化碳排放越多,对气候的影响越大,这已成为人类共识。人类减少一点无度的资源消费吧,地球在眼巴巴地期盼。

怎样才能持续发展?有慧者讲,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西方过度消费、挥霍、贪得无厌所致。人类应该消费有度,持久富裕的秘诀是简约。这或许有合理的成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建设低碳城市,就应该树立正确的理念,认识到简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而更是一种素质、一种责任、一种公德。

简约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每一个人少用一滴水、一滴油,乘上13亿,或68亿,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是地球的一笔巨大财富。

简约,低碳城市的必由路。

二、世界粮食短缺及新类型

世界粮食现状

过去的9年中,有6年世界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粮食储备量不断减少。2008年粮食开始收获的时候,世界粮食库存量仅够维持62天,几乎接近历史最低库存记录。因此,春夏粮食价格创下了最高价的纪录。

粮食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粮食供应的情形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粮食价格飞涨将严重威胁处于混乱边缘的国家的政府。饥饿的人们买不到或种不出所需的粮食,就开始走上街头。

当一个国家的政府不能保障个人安全和粮食安全,不能提供教育和卫生保健等基本社会服务时,这个国家就失败了。失败国家常常失去对部分或全部领土的控制。当政府失去权力垄断时,法律和秩序就开始瓦解。超过某个临界点,这个国家就会变得非常危险,连粮食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救援工作也会被迫中止。比如在索马里和阿富汗,不断恶化的形势已经使粮食救援工作处于危险之中。

失败国家引起国际关注,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可能成为恐怖分子、毒品、武器和难民的滋生地,威胁着世界各地的政治稳定。索马里位列2008年失败国家名单之首,已经成为一个海盗窝子;伊拉克位列第五,是恐怖分子训练的温床;阿富汗位列第七,是世界主要的海洛因供应地;卢旺达1994年大规模种族屠杀之后,难民(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武装士兵)对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位列该名单第六)的动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图片-41)

我们的全球文明建立在一个由政治健全的国家构成的运作网络基础之上,这个网络控制传染病传播、管理国际货币体系、遏制国际恐怖主义,实现大量其他的共同目标。如果控制小儿麻痹症、SARS或禽流感等传染病的体系崩溃了,人类就将陷入困境;一旦国家失败,就没有任何人对其外部债务承担偿还责任;如果崩溃国家达到一定数量,就将威胁全球文明的稳定。

粮食短缺新类型

2007年和2008年世界粮食价格猛涨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威胁,性质与过去的粮食价格上涨截然不同,更加棘手。20世纪后半叶,粮食价格有过几次大涨。例如1972年,前苏联提前预见该国粮食减产,悄悄囤积小麦。结果,其他地方的小麦价格增加了1倍以上,稻米和玉米价格也水涨船高。不过此次和其他几次粮食价格上涨,都是由特定事件驱动的,比如前苏联干旱、印度季风季节灾害和高温造成的美国玉米减产等;而且这类价格上涨都是短暂的,通常在下一个收获季节,价格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2007年开始的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却是由趋势本身驱动的:趋势不逆转,价格就不可能下降。就粮食需求而言,这些趋势包括:全球人口每年持续增加7000万以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把食物链升级到耗用大量粮食的畜产品;美国把大量粮食用于生产燃料乙醇。

与富裕程度提高有关的额外粮食需求,在各个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印度等低收入国家,人们所需热量的60%由谷物提供,每人每天直接消耗谷物略多于0.5千克。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富裕国家,每人每天谷物消费量几乎为印度的4倍,但90%的消费量为间接消费,即用谷物饲喂动物来生产肉、奶和蛋。

随着低收入国家消费者收入提高,未来谷物潜在消费量非常巨大。但是,这种潜在消费量与汽车燃料作物的无止境需求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2008年,美国谷物产量的1/4都将用于生产汽车燃料;按目前的消费水平,这些谷物足以养活1.25亿美国人或者5亿印度人。然而,即使将美国收获的谷物全部用于生产乙醇,最多也只能满足美国汽车燃料需求的18%。生产乙醇装满一个25加仑(约95升)的SUV汽车油箱,所需的谷物就足够一个人吃上一年。

粮食经济与能源经济的合并意味着,如果谷物的粮食价值低于燃料价值,市场就会把谷物用于能源经济。这种双重需求导致汽车和人对谷物供给的激烈竞争,并引发史无前例的政治和道德问题。美国打算利用谷物生产燃料来降低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程度,这是误入歧途的做法,正在制造前所未有的全球粮食危机。(图片-42)

三、水资源短缺是最直接原因

全球变暖引起的淡水资源短缺、表土流失和温度升高(及其他影响),使全球粮食供应增长越来越难以赶上需求增长。其中,水资源普遍短缺是最直接的威胁。灌溉是最大的挑战,占用了全球淡水用量的70%。在许多国家,数以百万计的灌溉水井抽取地下水的速度超过了降雨对地下水的补充速度。结果造成组成世界一半人口的国家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这些国家中包括中国、印度和美国3个粮食生产大国。

通常,蓄水层是可以补充的,但是一些最重要的蓄水层--“化石”蓄水层,却是不可补充的。之所以称为“化石”蓄水层,是因为它们存储远古的水,并且不能被补充。美国大平原地下巨大的奥加拉拉蓄水层、沙特蓄水层和中国华北平原地下的深蓄水层都属于“化石”蓄水层,它们的枯竭就意味着无水可抽。在干旱地区,地下水枯竭也预示农业将完全终结。

华北平原的小麦产量占中国全国1/2以上,玉米产量占全国1/3,那里的地下水位下降迅速。过度抽取地下水已经耗尽了该地区浅蓄水层的大部分水,迫使打井者瞄准深蓄水层,而深蓄水层是不可补充的。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预测,如果水供需不能快速恢复平衡,“将对子孙后代造成灾难性后果”。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和灌溉水井干涸,自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23亿吨以来,中国的小麦产量已经下降了8%。同期中国水稻产量下降4010。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能很快就需要进口大量粮食。(图片-43)

印度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令人担忧。粮食消费和生存需要之间的余地更加狭小。数百万口灌溉水井几乎使印度每个邦的地下水位全部下降。弗雷德·皮尔斯在《新科学家》杂志中报道:

印度一半的传统手打井和数百万口浅层管井已经干涸,大量以此为生的人因此自杀。在印度的许多邦,大面积断电正在成为家常便饭,因为那里超过半数电量都要用于从1千米之下抽取地下水。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指出,15%的印度粮食是靠抽取地下水生产的。换句话说,1.75亿印度人所需粮食的生产用水来自灌溉水井,而这些水井会很快干涸。持续水资源供应短缺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粮食短缺和社会冲突。

四、耕地面积锐减危机,引起各国粮食争夺

第二个令人烦恼的趋势--表土流失的范围耕地,表土侵蚀速度快于新土形成速度。这层植物必需的、薄薄的营养物质,是文明的基础,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但通常只有15厘米厚。风蚀和水蚀引起的表土层流失曾经毁灭过多个早期文明。

2002年,一个联合国小组评估了莱索托的粮食形势(莱索托是一个小小的内陆国家,四周被南非环抱,人口200万)。这个小组得出的结论非常明确:“莱索托的农业濒临崩溃,作物生产不断萎缩。如果不采取措施扭转土壤侵蚀、土壤退化和土壤肥力下降的趋势,莱索托大片土地将无法进行作物生产。”

海地地处西半球,是第一批公认的失败国家之一。40年前,海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但从那以后,海地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森林和大部分表土,一半以上的粮食要依赖进口。

地球表面温度不断上升是粮食安全的第三个环境威胁,可能也是最普遍的威胁,能够影响世界各地的作物产量。世界许多国家都是在最适宜或接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植作物,哪怕生长季节的温度细微上升,都可能导致作物收成减少。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已经证实了作物生态学家的经验法则:温度相对于正常气温每上升10℃,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就会下降10%。

过去应对粮食需求不断增长的措施是,采用各种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产量。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化肥、灌溉、高产小麦及水稻品种的应用革新创造的“绿色革命”,就是最着名的案例。但这一次,许多最有效的农业技术早已投入使用,土地长期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正在缓慢降低。1950~1990年期间,世界粮食亩产量年增长率达到2%以上,超过人口增长率。但是从那以后,粮食单产年增长率降到了10%多一点。一些国家的粮食单产--包括日本和中国的水稻单产,似乎已经接近了可能的极限。

一些评论者把转基因作物当作走出困境的途径。遗憾的是,没有任何转基因作物可以使单产有令人惊喜的提高,能够与“绿色革命”期间小麦和水稻单产翻一番的情况一较高下。以后似乎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常规作物育种技术已经开发了作物单产的大部分提升潜力。(图片-44)

随着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粮食短缺的危险政治角力将开始大行其道:单个国家按照狭隘的私利行动,实际上会使更多国家的处境不断恶化。这种趋势始于2007年,当时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小麦主要出口国限制或者禁止粮食出口,希望借此保证本国粮食供应,从而降低国内粮食价格;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越南,也以同样的理由禁止稻米出口好几个月。这些举措可能保证出口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却对那些必须依赖当期世界可出口粮食余量生活的粮食进口国造成了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