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生活: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
11467800000026

第26章 做个环境友好型低碳小公民(6)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提倡简朴和节俭的生活模式尤其重要。因为,就客观条件而言,我国人均消费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任凭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一味发展,我们将很难找到足够的资源来满足这种无休止的欲望,届时将不但对我国而且对全球的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

2.反对崇尚物质的生活模式,提倡“崇俭”的中华民族的美德

着名思想家老子就认为他自己在道德上有“三宝”,“俭”就是其中之一。翻开中国的历史就能发现,历代统治者正是因为不知节俭,才招致国破身亡的后果。例如,齐宣王的“田裂”、楚灵王的“章华宫”、秦始皇的“阿房宫”、隋炀帝的“迷宫”等,都是封建帝王骄奢淫逸生活的例证。因此,历代思想家都希望君王能节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贪得无厌的欲望,希望他们具有适度消费的道德行为,有节制地役使和剥削人民。孔子在答齐景公问政时,就直接指出“政在节财”(《孔子世家》,《史记》卷四十七)。在这里已经把节约人、财、物上升到国策的高度,能否“崇俭”已成为政治是否清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节约”不仅有利于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而且也早已被历代有识之士所赞赏,“崇俭”思想凝固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三国时的着名政治家诸葛亮一生都很简朴,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儿子:“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宋代司马光针对当时奢侈的流俗,告诫儿子司马康:“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日‘侈,恶之大也’。”(《训俭示康》)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勤俭建国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它不但对形成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有好处,而且对于克制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模式,反对高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节约符合人类的长远目标,节约不能仅仅被看做是一种经济要求,还应该将其视为一种生态要求。尽管地球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资源,但人类只有珍惜它,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

3.打造节约生活

节约型公民是积极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带头实施节约生活方式的主体。通过这些公民影响并带动其他公民选择节约生活方式,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的行列里。中国逾八成家庭主张绿色消费。2009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全国妇联15日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乡家庭崇尚绿色环保,积极参与节能减碳环保行动。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家庭(82·2%)主张“爱家庭,绿色消费共创好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购买环保家电、食用绿色有机食品、少用塑料袋、使用无磷洗衣粉的家庭比例分别为88·2%、50%、34·9%、39·8%、45·8%、43·3%和36·3%,有六成家庭愿意成为“环保志愿者”。调查报告认为,这些都表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广大家庭,成为家庭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自觉追求。据了解,“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由全国妇联宣传部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组织开展,调查在北京、广东、山东、浙江、河南、黑龙江、湖北、贵州、内蒙古、宁夏10个省区市展开。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通过选择节约生活来参与环保。

(1)节水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洗澡、洗衣服……但地球上的水有97%是海水,只有3%是淡水,而这为数极少的淡水中50%以上是冰,可以直接利用的江、河、湖、泊水等仅占地球全部水量的0·003%左右。维系我们生命的淡水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打个比方,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其中淡水只有1汤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只有1滴水。而我国又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因此,我们更应该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节约用水。

(2)节电

电荒已经成为时下中国人生活中最流行的词汇。据中国电监会的监测,2004年电荒席卷了国内21个省、直辖市,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缺口达2000万~3000万千瓦。据统计,2005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24个省、直辖市拉闸限电。

节约用电是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我国的发电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炭是有限的。按现在消耗速度计算,全球的煤炭将在250年内用尽。

节约用电可以减少酸雨。煤炭等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会形成酸雨,它强烈地腐蚀建筑物,使土壤、水质酸化,粮食减产,草木鱼虾死亡,我国每年因酸雨污染造成的损失达200亿元左右。

节约用电能够减缓地球变暖。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积聚在地面,像玻璃罩子一样阻断地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气候变得异常,发生干旱或洪涝,还会使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海拔较低的国家和岛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在空气中形成悬浮颗粒物,当这种颗粒物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据调查,我国城市家庭的平均待机能耗同样不小。科技人员在测试中发现,家电待机时产生的能耗,占了家庭用电总量的10%,相当于这些家庭每天都在使用着一盏15~30瓦的长明灯,待机能耗最厉害的家电是音响,一天在10瓦以上。待机能耗就像血吸虫一样吸食着电费和能源,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环保压力。

(3)节纸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节约用纸,使用再生纸。造纸需要大量木材,全国每年造纸消耗木材100万立方米,在造纸的过程中还会排出大量废水,污染河水,它所造成的污染占整个水域污染的30%以上。而再生纸是用回收的废纸生产的,一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再生纸,可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垃圾填埋空间,还可以节约50%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所以使用再生纸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4)少用一次性制品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一次性用品,如快餐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圆珠笔、塑料袋、塑料保鲜膜、纸尿布、一次性照相机等,这些一次性用品用完就扔,浪费了很多资源,又增加了大量的垃圾。我国仅塑料年度废弃量就达100多万吨。如北京市平均每人每天扔掉一个塑料袋,一天就要扔掉9·4吨聚乙烯膜,仅原料就扔掉近4万元,所以应该提倡尽量多用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

(5)减少固体废弃物

减少固体废弃物有助于减少抛向自然界的废物,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产生固体废弃物的渠道和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循环使用。在居住社区内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并对其进行分类处理中,居民参与是最有效的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大部分废弃物可以被工业部门重新使用以生产新的产品,另外一些则可通过燃烧而产生新的能量。因此,可以通过对居民的教育,在居住社区内对金属、塑料和纸张进行分类收集,推动材料与资源的循环使用。

发展新型生态文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回顾我国生态文化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到,生态文化并没有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每一次进步而得到繁荣和发展,相反,生态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在不断地扩大距离。特别是在近代的欧洲产业化革命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急功近利,以为人类有能力征服大自然,战胜大自然,被自然赐赋的财富所陶醉,冲昏了头脑。生态文化意识在人们的心目中淡化了、空白了,无节制地、超量地向大自然索取,结果是严重地打破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破坏了生态的平衡,在胜利的喜悦中,不知不觉、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背离自然规律和环境法则的道路,陷入了“开发—破坏一浪费一污染”的恶性循环圈。目前人们面临的全球性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洪水泛滥等,就是佐证。

落后的生态文化,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化,对环境污染、破坏后果不能完全清醒地认识,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极易产生牺牲环境利益加速经济发展的心理。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还把“浓烟滚滚”、“马达轰鸣”视为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文明的象征加以歌颂,甚至在我国提出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20多年里,仍然有以牺牲十分的环境代价,去换取一分经济利益的惨例。

在社会发展到经济生活空前繁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历史已不再允许我们将生态文化断裂或落后的生态文化进一步延续下去了。我们应当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提高生态文化的品位。让人们从耳闻目睹到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中,感受到自身生存的危机,增强人们的紧迫感,从而大力发展优秀的生态文化,树立一种新的社会经济价值观。不要污染、不要破坏,呼唤新的、社会的、高尚的环境道德观念,规范和调整整个社会成员的环境行为,提倡高尚的生态文化。

发达国家一两百年才能达到的工业文明发展成果,中国只用了20余年就实现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当严峻。在发展压力大、人口仍将继续增长的基本国情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显得非常迫切了。缺乏文化支持的政治口号,不可能持续长久,因此,加强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文化的建设刻不容缓。世界环境友好型社会文明的兴起,为中华文化复兴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抓住人类文明转型的机遇,发展新型生态文化,倡导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把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和社会是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可以说是我国政府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文化理念的又一创举。

美国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经验

1.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引领绿色消费

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强国,美国不仅在工业、农业、宇航、金融、通讯、医药等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在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技术、管理、资金、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期,美国环保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15%之间,与同时期的美国其他工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1997年,美国环保产业包括11万个企业,雇佣130万员工,其总产值约为1810亿美元,环保产业的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领先于造纸、石油和航天工业。

近年来,美国的绿色技术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绿色技术与产品的全球市场总额已超过2500亿美元。目前,以占领世界绿色产品市场为目的、争夺绿色技术制高点为中心的国际竞争已悄然开始。例如,在无氟制冷剂技术上,美国和欧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了在绿色技术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在绿色产业中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新材料,使其逐渐变成了一个高科技行业。

而“安全、节能、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食品”大量问世。此外,“绿色电视机”、“绿色电冰箱”、“绿色电脑”等也相继研制成功。继绿色技术开发和“绿色产品”生产之后,在包装和营销行业,绿色环保概念也正在被广泛地采纳。绿色包装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包装的使用和处理方面,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由于纸袋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并重新返回自然循环,目前国际商界流行一种被称为“绿色包装”的纸包装。美国纸板包装协会正以数百万美元的广告费推行纸包装。麦当劳改用可再循环使用的纸来包装汉堡包,可口可乐公司率先在全球推广可以再循环利用的容器。

“绿色商标”代表着安全、无公害,因而最近标有“绿色商标”的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绿色商标”是现代商品营销中新的竞争要素。因此,企业竞相生产“绿色产品”,争创“绿色商标”,成为“绿色企业”。3M公司采取先入为主的办法,在20世纪70年代成立的“污染防范项目”已经为3M公司节约了800万美元,成为世界绿色形象的领头羊。在美国,被人们称为“生态服装”的图案、色彩和文字极富特色与寓意。用珍稀动物作图案,以花草树木为色调,甚至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写在服装上,如“我爱大自然”等来直接表达消费者的心声。因此,各种“绿色广告”应运而生,不少着名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纷纷利用“绿色商品”大做“绿色广告”,不少新兴的中小企业也竞相强化自己的“绿色企业”形象,以谋求飞跃发展。

随着绿色技术的运用,绿色产品的开发生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以“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绿色消费正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出现变化,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据有关资料统计,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在欧美市场上,40%的人更喜欢购买绿色商品,其中贴有绿色标志的商品在市场上更是备受青睐。为此,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生产企业颁布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证书,如ISO14000系列认证,美国的“EPA标志”越来越被企业认可。企业通过获得环境认证来证明其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全部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对企业而言,绿色标志可谓绿色产品的身份证,是企业获得政府支持、获取消费者信任、顺利开展绿色营销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