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健康卷(千万个怎样)
11458100000003

第3章 调节心态的重要方法

怎样克服感情用事的毛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遇顺心之事,心中暗喜,面露笑容,遇烦恼之事,愁眉苦脸,闷闷不乐;遇伤心之事,鼻子发酸,乃至失声啼哭,遇激愤之事,怒火冲天,怒容满面。

但是,人的感情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情绪或情感,它受理智的控制和调节,感情的表现必须符合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规范或风俗习惯。如果任凭感情自然发展和显露,不系之以理智的大绳,干出违背社会规范或风俗习惯的事来,习俗上称之友u感情用事”。

那么,如何克服感情用事的毛病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自我暗示法。人具有对自己的主观世界或心态进行知觉的能力。当人们知觉到自己属于“感情用事”时,就应当有意识地加以改正。遇到愉快或烦恼之事处于激情状态时,就应该进行自我暗示:“我有感情用事的毛病”,“不能再轻举妄动,应当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理智地对待此事”。

通过自我暗示,达到产生“压抑作用”的效果。即把不被社会允许的念头,情绪情感和冲动,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无意识中去。这是克服“感情用事”毛病的最基本方法,其它方法都只能在此基础上产生。

2.反向作用。即自我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感情冲动而有意识地做出相反方向的举动。如夫妻闹矛盾,总想发泄启己的不满情绪,或吵架或打斗,但这只能使关系越来越糟。如果相反,暂时违背心愿地对对方好一些,更关心体贴一些,对方就会改变态度,待双方冷静后,两人再沟通,不满情绪就消失了,就不致于闹到导致不必要的离婚或毒死自己的丈夫或妻子的地步。

3.宣泄作用。“自我暗示法”和“反向作用”都只是起到暂时压抑能量—情感冲动的作用,问题本身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最终解决题必须对积蓄于心中的能量予以“支出”或“释放”,寻找适当的机会,进行感情宣泄。如事后与当事人沟通,向第三者(自己信赖的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等。这样,既能克服感情用事的毛病,又能使自己的心态恢复平衡。

怎样克服懊悔情绪

人生的道路不是笔直、宽阔、平坦的。无论求学、就业、择偶、成才或是组织家庭,人们都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艰难曲折。许多人常常钻不出自我的圈子,他们为自己在曲折中的失误而产生种种懊悔。懊悔意味着人在现实中由于过去的行为而产生惰性。有人认为只要保持懊悔便可改变过去。其实,懊悔并不能改变过去,更不能创造未来,它只会给今天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过多的懊悔,还会磨灭对未来的追求。若沉溺于懊悔之中,对人的精神也是一种无形的折磨。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不要让头经常往后看,它能够使你术然若失。”懊侮、懊恼、懊丧之间往往是紧紧相连的。懊悔如果不及时控制,就会恶化成为“懊丧”。懊悔既然有以上一些害处,那么怎样来克服呢?

1.过去无法挽回。往事已成为历史,你再悔恨也不会有丝毫改变,重要的是吸取教训。

2.解决根本问题。问自己:悔恨过去是想在现在一逃避什么,然后努力去解决它。

3.自立价值观念。有许多懊恼往往是寻求别人赞许,你应该有自己的标准。

4.填写懊悔日记。详细记下每次懊悔的时间、起因及你目前想要回避的问题等等。

5.罗列错误清单。根据1至10的打分标准,标明你对每件事的懊悔程度,并将总分和你的现状加以对比,你会发现一切懊悔都是徒劳。

6.分析行为后果。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行为,不要凭直觉,要看它是否有助于你向前发展。

7.不受他人控制。明确对那些力图使你懊恼的人表示:

你不会买他们的帐。

8.试试明知故犯。故意做一些自己感到内疚的事,不必顾忌别人的意见,它将帮助你克服自己在各种环境里产生的懊悔情绪。

怎样消除工作紧张情绪

生活节奏太快,工作任务太重,易使人心情紧张,力不从心;特别是那些危险性大,或担有重大责任的职业,更会使人情绪紧张。怎样才能排除紧张情绪呢?

1.保持幽默感。幽默是人生的一种艺术,是人面向世界的一种态度,有了幽默感,任凭环境的恶劣,工作的繁重,生活的艰难都会泰然处之,不计较、不沮丧、不激动。如有的人在10年动乱中遭迫害下放劳动,就充分运用幽默的力量来有效地保护自己。

2.放松自己。工作固然要有紧张感、压力感,但也不能过度,要有紧有松。在现代社会,更要学会放松自己,在工作中见缝插针地放松身体和心情,不要老是绷着弦,最好做到内松外紧。如要完成一项任务,不要总想着完不成怎么办,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事情千好,要记住“欲速则不达”这句古话。

3.接受庇护,委托他人。在工作中除了自己努力千好以后,最好能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庇护,这样,心里比较安稳。如自己实在来不及,就实事求是地讲出来,把负责的事务委托给同事们办,这样既可调动他人的积极性,又可以减轻压力,消除紧张感。另外,还要勇敢地面向领导,见“头儿”就怕,势必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4.熟谙业务,精通技术。工作中紧张,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对业务不熟悉,生怕出事故,而产生紧张感的。我们只要了解了工作性质,掌握了工作技巧,就能轻松对待,排除紧张情绪。

5.坚持锻炼,进行按摩。身体素质差也容易在工作中产生紧张症状,会导致脉搏过快、失眠、精神不集中等。产生这些迹象时,要加以警觉,注意体育锻炼。在早晚和工间操时活动身体,在工作时,如有可能,做做自我按摩,特别是按摩头部,能有效地消除紧张症状。

6.更换职业。如果自己的生理、心理素质实在承担不了某项工作,可考虑更换一下职业。国外学者总结了10项高强度的工作,它们是:高中教师、证券经纪人、警察、记者、矿工、售货员、诉讼部门工作者、飞行制控员、见习医生、秘书、从事这些职业,要特别注意排除紧张情绪。

观看比赛时怎样消除紧张情绪

体育比赛竞争激烈,不论是临场观战,还是收看电视转播,人们都会为比赛场上的激烈抗争而喜、怒、哀、乐,激动不已。而紧张刺激或兴奋的情绪,可促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这些现象同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等发病率的增高有一定的关联。因情绪诱发的生理变化,可促使某些疾病拌发,甚至造成死亡。为此,观看比赛时,应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节方法。如:

1.呼吸调整法:当观看体育比赛感到情绪过分紧张肘,不妨做几次深呼吸,它可起到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深呼吸要缓慢、均匀、细长,呼完再吸,频率宜慢,不要屏气。

2.表情调节法:当情绪过分紧张时,可有意识地放松,面部肌肉和改变自己的姿态,不要皱眉、握拳、两手应张开,或用双手轻搓面部,使肌肉放松。对比赛的情况不满,精绪低落时,最好看看别人的笑脸,以使情绪得到调节。

3.肌肉放松法:情绪过分紧张时,常会出现颈后肌肉僵硬及双肩耸起等现象。可采用揉、捏等自我按摩手法来放松肌肉,改变精神状态,消除心理紧张。

4.握手放松法:观看比赛时,将自己的左右手拇指交叉,其余手指并拢轻轻地互握,置于体前,自然放松。这样可使全身肌肉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消除情绪紧张,保持情绪稳定。

5.自我暗示法:靠思想和语言对自己施加影响,借以控制调节情绪,提高应激能力。可采同一些具有针对性和诱导性的词语,通过多次重复默念暗示语来实现。暗示语可采用“我现在非常镇静”、“我感到很轻松”等适合自己讲话口气的肯定句。这种自我暗示是处理情绪波动的良方。

总之,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很多,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灵活选择使用。

怎样对待病人出现异常的情绪反应

一个人生了病,常常会出现异常情绪反应,尤其是住院病人,情绪反应比较显着。病人出现异常情绪反应以后,医生和家属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疏导与宽慰。

1.心境不佳、情绪不宁。生病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情绪刺激,必然形成不良的心境。心境不佳,就会看啥啥不顺眼,听啥想啥都不顺心。基于这种心境,常会出现焦虑、激怒的情绪。所以,有的病人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变得任性无常。病人的这种情绪反应,男性多表现为为一点小事吵吵嚷嚷,女性多表现为抑郁哭泣。尤其当遇到病情有变化,或需要特殊检查,或准备手术时,情绪更易激动,以致焦虑恐惧,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也有的把内心的烦躁转化为外部行动。人的情绪大多有外部表现,病人的家属及医务人员应当敏锐地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了解病人产生情绪变化的原因,把工作做到病人的心坎上。

2.孤独感。一个人生病而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住进医院病房,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病人恢复健康的希望落在医护人员身上,但医生除每天一次的查病房可以说几句一话外,护士定时打针送药,又极少言谈,这样病人自然会产生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小病室的病人,更易产生孤独感,他们盼望亲人来看望,盼望早日痊愈出院。因此,病人家属应尽可能地陪伴病人,与病人聊聊天,医护人员也应理解病人的这种心理,有空主动地找病人谈谈,打打招呼,这将会使病人得到一些宽慰。

3.焦虑恐怖。一般病人在未进医一院时,急盼人院,一旦入了院,听到病友的介绍,看到周围一些重病人的状况,往往又会产生一种恐怖感。好像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迈人了生死关头。他们在精神上十分紧张,怕痛、怕开刀、怕留后遗症、怕死亡,整天提心吊胆。他们希望对疾病作检查,又害怕检查,他们希望知道诊断结果,又不敢去看诊断结果,心一理常常矛盾重重,有些病人反复询问病情,有的虽然避病不谈,实际上却是忧心忡忡。对有这种情绪反应的病人,首先在作检查前要给予解释,说明检查的经过及可能出现的现象,其次在医疗保健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地将病情告诉病人,第三,在可能的条件下实行“工疗”,这样有利于培养自尊心,价值感,这是克服焦虑的一项良好的措施。

老年人怎样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多年来,人耳门总结出许多自我调整不良情绪的办法。现介绍几种供老同志们参考。

1.环境转移法:如果发生不愉快,比如吵架或有人悔辱你时,不一定非要论个长短,“有理也要让三分”,尽快意并现场,如禽异后,心情仍难以平静,则可以通过找朋友谈心,找同事谈论问题,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等来排遣不良情苏绪。还可以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散散心,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能旷达胸怀,欢娱身心,使你的心理状态保持平衡。

2.忘忧默想法:当遇到十分痛苦、悲伤的事情时,最好不要放不下,丢不开,耿耿于怀,而是要尽快地忘掉。因为事情既已发生,又无法挽回,想来想去又无济于事,只能伤害身体,只有淡忘,才能使你免受心理损害。

3.谈心安慰法:有些悲伤、痛苦的事使人憋在心里十分难受,这时可找个你最信赖的亲人或挚友,向他倾诉衷肠,哪怕老泪纵横也好。这一样一吐为快,所得到的不仅是安慰,还有开导和解决ii题的主意。如果不愿向他人吐露,那么,就可以用自己的理智和意志去和自己的悲伤、逆境作斗争。

怎样防止暴操易怒

发怒,人人都会有,暴躁易怒,则是不良的性格和气质的特征,暴躁易怒的人,动辄发火、伤身、害人、损物。学会制怒,是人人必须的。

怒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失去对皮下中枢的夏抑制和调节,皮下愤怒中枢(位于丘脑下部)占了统治地位,使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极不平衡状态,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副交感神经完全抑制,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胆汁增多、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刺激肝糖亢转化为葡萄糖,产生高能量以应付急变;外部表现有呼吸加快、鼻孔扩张、胸部升高、瞳孔放大、口千舌燥、汗多、全身发抖、面部变色。

怒在特殊情况下有积极意义,如面临仇敌的激愤,对违丈法犯罪者的义愤,会给人力量和勇气。但在多数场合下,怒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发怒时容易诱发胃溃疡、高血压、冠心病、肝病、脑溢血、神经衰弱等症状,盛怒之下常会昏倒,甚至“卒中而死”。发怒时,还会与人打架拼命,或毁坏财几物。

愤怒的爆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潜伏期,表现为不满、厌恶,极不愉快的情绪产生,但仍未失去理智,意志尚起作用,可以强装笑脸,抑制自己。

第二阶段是爆发期,理智失去作用,意志监督失灵,产生不可抑制的行为。

第三阶段是休克期,暴风雨般的愤怒过后,出现安静和疲劳的现象,精力衰竭厂精神篓靡伴有头痛、周身不适症状。

因此,制怒只能在第一阶段,过了第一阶段,则难以控制和调节。

那么,怎样防止暴躁易怒呢?

1.增强个性修养,养成自我克制的习惯。

易发怒自然和神经活动类型特征有关,但主要是个性品质起作用,不懂礼貌,霸道、自私的品质作风,放肆、神经质的性格类型,冲动、消极的意志品质,缺乏自控的习惯和能力等,都易发怒。

2.以达观态度对待不如意事。

人生之路,常常荆棘载途,崎岖坎坷,不如意事常八九,遭逢不幸、挫折、困难是免不了的,想开了,恼怒自会消散。

3.转发怒为发奋。

需要不能满足,人格受辱,面对官僚主义,制度极不合理等,会使人债怒,但债怒不能解决问题,不如发奋努力,立志改革。

4.运用心理卫生技术制怒。

避免—对非原则的问题,要尽力避免纠纷,远离使你动气的刺激,不与他人生闲气。

转移—转移自己的注意,寻些开心快乐的事千,使自己从愤怒中解脱出来。

压抑—有意识地压抑不愉快的意念,自己批评自己,用意识驾驭感情。

发泄—找个知己倾诉自己胸中的积愤,切勿将怒气视压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移置—将对某人的反感,愤怒情绪,移置到另一对象(如自己的物件)去发泄。

否认—把自己列人豁达大度的乐观主义者,否认自己,有任何不愉快的情绪。

让步—对方恶语中伤,自己不以牙还牙,理智地让步,防止对骂,显得自己有教养。

想象—先承认眼前的糟糕事实,然后把事情想象成本来还要糟糕,以便于自我安慰。

替代—致力于事业或爱好,鼓起满腔工作热情,替化愤怒情绪。

解离—找借口、理由来解释自已的情绪和行为,自己给自己搭下台阶,使百己恢复到原来的情绪状态。

怎样改掉爱生闷气的毛病

有些女同胞,尤其是少女,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受到委倔,都爱生闷气。一般来说,爱生闷气的女性,性格都比较一孤僻、内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类女性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因受到委屈和不顺心的事,就大吵大闹,这固然有它好的一方面。但遇事想不开,什么都埋在心里,生闷气,时间一长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应该想办法改掉这种爱生闷气的毛病才对。

1.学着超脱、大度些。为什么总爱生闷气呢?不就是心胸狭窄、遇事想不开吗?如果改变尹个自己,遇事超脱、大度些,你就不会把烦恼憋在心里了,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心怀开阔、大度了,何愁烦恼解决不了定呢!

2.把幽默引进生活。爱生闷气的人生活常常是很单调、枯燥的。把幽默引进生活,让生活中充满笑声,你就不会感到苦恼、烦闷了。笑,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通气开窍、消除一紧张和烦恼。给自己创造一个充满笑声的环境,有利于改掉一爱生闷气的毛病。具体可从两方面去做,一是同有幽默感的人多接触,从他们的幽默感中获得愉快,开阔自己的胸襟,一调整自己烦闷的心绪。二是学习幽默,用幽默的方式自讽、自乐;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性格开朗活泼,也不再一爱生闷气了。

3.一吐为快。遇到烦心的事,可找你认为可信的、又能为你解除苦恼的同事或朋友,把烦恼全讲出来,这样,可以使心情畅快,有助于清楚认识自己的苦恼,还可能在朋友的帮助下明白如何去解除苦恼。

4.训练自己积极的心理接纳。爱生闷气的人,欢不顺心的事或苦恼的事习惯于消极的心理接纳,就是说,毫不作处理地接纳下来,闷在心里。要改掉爱生闷气的毛病,就应该变消极的心理接纳为积极的心理接纳,就是遇到问题,首先要问问是否有道理,原因何在?然后,决定如何去解决。

也就是说,不要把问题先接纳下来,而是把解决问题的办法先接纳下来,这样,我们就不会因遇到不愉快而生闷气,折磨自己了。

怎样消除闷气

人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在所难免。譬如,有时会因为和周围的人冲突而大动肝火,甚而怒发冲冠,只有气发出去之后才能情绪平衡,有些时候因为冲突的客观对象不同,虽有愤怒而不得发,只好自己咽下怒气。像后者这种压抑的情绪往往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失调,以致摧患危害健康的疾病。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闷气而致病致死者颇不少见。

因此,当了气或气初来时如何消气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下八法对消气健身颇有作用,不妨一试。

1.忍气法:气如下山之猛虎,一般是忍不住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因气而骂人、打人或杀人者,这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到头来悔已晚。当怒气袭来时,首先在思想上要冷静,做出忍的抉择,同时在心里默念:“下山虎伤人”、“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为高和为贵”等警语。

那么,气虽如下山之虎,或许也能因此而消解了。

2.宏大法(容人法):当因事与人冲突,气上心来时要立即把生气的原因视为不值得计较的皮毛小事,同时自己一要想到我是有教养的,心胸是宽阔的,不能与人一般见识。

在思想上默默地树立起这样的观念:我能容得下世界,怎能容不下这点小事?宰相肚里能撑船,万事我皆能容下。

3.躲避法:无论是在单位或是在家中,人总是生活在人群中的,总会有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争吵的时候。而且在争吵时,盛怒之下,都有可能说出使人忍受不了的尖酸刻薄的话语,这就可能引起不可遏止的大怒。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托辞离开纠纷现场,以消除气源。

4.转移法:就是用一种消除愤怒的兴奋点去抑制或抵消引起愤怒的兴奋点。人遇到愤怒时,怒气的兴奋点占了主导地位,怒气横生,这时应马上想到一些平时最能使人高兴和欣慰的人或事。一想到这些,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消气兴奋点,以这个兴奋点替代那个怒气兴奋点,从而使情绪恢复平衡。

5.默诵法:即自我“叨咕”法。遇到不愉快的人或事,憋在心里易忧郁成疾,可当别人的面又不好说出,说了还会一惹出新的麻烦。为此,你可找个没人的地方自言自语地叨咕出来,什么话解恨可以说什么话,也可对你所恨人或事痛骂一顿,借以消除淤积之气。

6.对比知足消气法:在对比中达到心境平衡。如平时人们说的:“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一看,后边还有推车挑担的。”作为骑驴的我也就知足常乐了。

7.牛角尖里退缩法:大凡因事想不通,就容易钻人牛角尖里,越想越窄,越觉没有出路,憋气窝火。因此,凡事已尽到力,但仍想不通办不到时,切不可钻牛角尖,此时进则窄死,退则宽活,要退一步或退一万步想,想得开,事情便慢慢过去了,心情自然就平静了。

8.生命世事对比法:凡遇人事冲突而生气时,要迅速以气事与自己的生命进行对比,做出果断的抉择。要想到,对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有脑血管病或心胜.

病的人,切不可因一时之气气杀自身。

了解生闷气的严重后果,采取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这。

实在是爱生闷气者最重要的养身之道。

怎样排遣寂寞

心理学家认为,通常人们排遣寂寞的方法不外四种,即:逃避、反抗、忘记和面对着它。其实寂寞只可坦诚地面对它,然后把它克服,不过这需要有勇气才行。

寂寞有三种;一种是自己本身产生的;一种是不可控制的环境造成的;而另一种却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每个人都是常有的。

排遣自我产生的寂寞,只要不过于关心自己,而同时能多关心别人便可。工作是排遣寂寞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绘画、写字、搞园艺,或收集你所喜爱的各种东西。还有一种治疗寂寞的方法就是研究学问,借以产生支持愉快生活的力量。

总而言之,无论何种寂寞,也不管成因为何,只要能面对事实,设法去克服它,都有应付的方法,问题只在运用是否得当。

怎样排除焦虑症

焦虑是在面临不良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体验。因为在日常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会碰到各式各样的挫折,困难和失败,从而受到不良的刺激。通常因不良刺激的程度轻重不同,焦虑也相应有轻重之别。但这种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不是焦虑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是一种有益的保护性反应。焦虑使你设法去应付不良的处境和遭遇,从而避免了不良后果。

如担心被盗而留心提防,就会避免失窃。可见,正常的焦虑在生活里还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焦虑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所以又名焦虑型神经官能症。

它与一般的焦虑不同,它在毫无原由的情况下,或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下,而呈现出严重的焦虑不安、心惊胆战。焦虑症发病可缓可急,缓者症状常持续存在,急者症状却突来突去。主要症状表现为过分地担忧,如对身体健康、工作、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过分忧虑,也可表现为莫名其妙的惊恐,怕出事故,怕大祸临头等。患者往往是心烦意乱,烦躁不安,容易紧张不能放松,易动感情,易发脾气。许多患者在焦虑发作时常伴有躯体的种种不适感,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不适感,如心慌心、悸、面部潮红、晕厥等。此外,还可有呼吸系统的胸闷、气急,消化道系统的恶心、腹胀、便秘、腹泻;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尿急、阳萎等症状,而体格检查却未见各器官有什么病变。

焦虑症在急性发作时,患者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恐俱感,面色苍白,出冷汗,两手发抖,好像面临死亡。此时心脏剧烈地跳动,撞击胸膛,似乎要从喉头冲出,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患者感到透不过气,马上可能窒息死去。一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过后患者感到一切如常。但容易疲劳,稍一活动就感到十分困倦,休息之后也不能很好地恢复。

焦虑症是能够治好的。对焦虑症的治疗首先是考虑精神抬疗,应该尽力寻找可能引起焦虑症的内心矛盾冲突,并设法给予捎除,其次在消除精神因素的同时,合并应用抗焦虑的药物,这样可使焦虑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目前常用的抗焦虑的药物有安定,每日15-30毫克,分3次口服;利眠宁每日30-60毫克,分3次口服;安宁每日0.6-1.2克,分3次口服。此外,还有多虑平等,可选用一种。

怎样浦除抑郁情绪抑郁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或心境,轻时心情沉郁、无精打彩、落落寡欢、心灰意懒,自觉脑力迟钝、肢体乏力,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很少与人交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低,对完成工作缺乏信心,对一点困难也无法克服,因而显得十分消极和悲观,有时低头少语,有时长吁短叹,终日双眉紧锁,似有无限的忧伤,严重则表现为极度的愁闷伤感,优心忡忡,甚至终日饮泣,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患者不仅自卑自责,还会有严重的罪恶感,认为父母白白地养育了自己,真对不起父母和亲友。因此,还可能出现自我惩罚或自杀行为。

抑郁情绪状态作为一种疾病,称之为“抑郁症”。在起病早期或在尚未达到严重的时期,只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措施,就能帮助患者驱散其身上的抑郁状态。而根本不用吃药也能治好。我国清代时曾有一个县令,终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欢、食不知味、寝不安枕,一天天消瘦下去,多方求医,毫无效果。后来听说有一名医,医术高明,便前往求治。老郎中问明了病情并探过脉搏之后,一本正经地对那个县令说:你乃是“月经不调”。县令一听,啼笑皆非,拂袖而去。以后逢人便讲这件怪事,每说一回,便捧腹大笑一回。没想过到了不久,病况霍然而愈。这时县令恍然大悟,上门释谢郎中。老郎中才告诉他:“你患的是郁结的心病,要治好你的心病,还有什么比笑更好的药呢?”

要想治好抑郁症,消除抑郁情绪,就得像老郎中那样得设法使心情高兴和愉快起来。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如打乒乓球、羽毛球,或是跳舞,练健美等,在进行文体活动的过程中,会忘情地说、笑,从而使得心情逐步变得愉快起来。

2.多与其他亲友谈心,以便能在亲友面前把自己心头的积郁全部倾吐出来,使不良的抑郁情绪得以疏泄,这时就会感到精神上变得轻松偷快起来。

3.多参加班组集体活动,如参加“万米无疵布竞赛”、创全优活动等,把全副身心都集中到集体活动中去,通过活动的成功增强自己生活的信心,同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生活的动力,从而减轻情绪上的抑郁状态。

4.把生活按排得充实而丰富,不要有过多的时间呆在房里遐想,而是感到有做不完的事情。尤其在工作之余,做家务、上商店买东西,节假日里多进行野外活动,如逛公园、游泳等,晚上多看杂技、喜剧等,这样,在丰富而又充实、愉快而又豁达的生活过程中,不良的抑郁情绪逐步得以消除。

最后,在必要时也可以找精神科医生诊治,开些抗抑郁剂吃,配合以上心理治疗措施,以求彻底治好抑郁症。

怎样克服猜疑心

猜疑猜疑,一猜二疑,“疑”是建立在“猜”的基础上的,因而明显地缺乏事实根据,在许多时候也缺乏合理的思维逻辑。譬如,你见到几个同事背着你讲话,就猜疑是讲你的不足,这有什么根据呢?其实,别人背着你讲话,有时完全是无意的,有时即使是有意的,那也有多少种可能,或者事情同你无关,或者不必要让你知道,或者怕你传出去,或者出于什么别的考虑。有没有讲你的坏话呢?有可能,但只是多种可能中的一种。把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的可能作为“只能如此”来猜想,这不是缺乏根据了吗?

当然,猜疑心理的产生也有它的条件。

第一,信任度不足。恋人因故不能赴约,就猜想对方可能“变心”,别人对你不够热情,就怀疑对方对你有了看法,这些都是彼此相处缺乏信任的缘故。正因为信任不足,在心理上才会对对方产生不放心感,才会把对方的行为往坏的方面去想。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对方是你完全信得过的人,即使有人挑拨你们之间的关系,你也未必会相信,至少不会马上相信,更不要说对方一言一行的变化,就会弄得你草木皆兵了。同时,“他信”的缺乏的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看到领导对你的态度有些冷淡,就猜疑领导对你有看法,看到几个同事背着你讲话,就猜疑是讲你的坏话,你对领导和同事的不够信任,诚然不难想见,可是对你自己呢?不也有点不放心吗?如果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有足够的自信,又怎么会怀疑别人对你有看法,或讲你的坏话昵?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猜疑心理也就越难发生。

第二,思维为作茧自缚的封闭性思路所主导。这样,在心理上对猜疑就会产生一种自圆其说感。猜疑一般总是以某一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的。这种思考既从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显。最古典的例子就是《列子.说符》中“疑人偷斧”的寓言故事。写的是:有个农夫失掉了斧头,怀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了,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的儿子、走路、神色、言语和各种动作,没有那一样不像偷儿的样子,于是,观察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他原先的假想目标,断定他邻居的儿子是偷斧头的贼儿。可是,不久,他在山谷里找到了自己的斧头,再看那个邻居的儿子的竟然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任何一点也不像偷斧者了。其实,数日之隔,邻居儿子还是老样子,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那位失斧的农夫失去了他断案的假想目标罢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大都由于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丈夫怀疑妻子有了外遇,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见一封信,疑心是情书来了,闻一声笑,以为是怀春了;只要男人来访,就认为是情夫;爱人上公园就认为是赴密约。结果越想越像,越像越疑,猜疑心得了自我证实。这样,毫无事实根据的判断竟然在自我感觉中成了“铁证”。

猜疑既然是一种有害心理,那又怎样克服它呢?

首先要坚持待人以宽,这也是同志、朋友、亲人之间建立、发展友情和感情的重要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彼此的信任就不难实现。一般说来,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倒多少有些苛求。譬如,别人背着你讲话,你心里就不高兴了,换句话说,别人的交往方式,必须符合你才行,这不是有点苛求于人了吗?又譬如,领导对你有些冷淡,就往不好的方面想。换句话说,就是你要求领导的言谈举止必须始终充满热情,而不能因为情境和感情的变化而有丝毫变化,这不是也有点不合情理了吗?可见,许多猜疑正来自对别人的要求过高,过高的要求也必然妨碍你去信任别人。

其次,一旦有了猜疑,既要冷静,又不要把疑窦长期闷在心里。正如前面所说,人在猜疑的时候,容易为封闭性思维所支配。这时,自己的冷静克制绝对需要。要多设想几个对立面,只要有一个对立面突破了封闭性思路的循环圈,你的理智就可能及时得到召唤。“疑人偷斧”中的那个农夫,如果失斧以后,他能冷静地想一想,斧头会不会是自己砍柴时忘了带回家,或者挑柴时丢失在路上,从而沿途去找一找,那个险些搞僵他和邻居关系的猜疑,或许根本就不会产生了。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戮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事情顺理成章。因此当怀疑产生时,冷静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冷静思考以后,疑惑依然仍在,就不妨再观察一段时间,观察时一定要放弃原先的假想目标,客观地辨别真象。如果在观察一段时间后,疑惑仍然不能消除,那就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当然方式方法要注意。只要你诚恳相告,对方未必会认为这是你对他的不信任,相反从你的一片诚意中,他倒会进一步看到你对他的信赖,这有助于隔阂的消除。

猜疑之心不可有,是不是说人际关系中的一切怀疑都不应存在了呢?当然不是。人与人相处难免发生矛盾,你对别人的行为动机产生某种怀疑,也不能说绝对没有道理,但这种怀疑至少要受三方面的约束:第一,应力求有事实根据,第二,在得到证实之前,应予“冻结”,不使其成为彼此相处的一个障碍,第三,不以怀疑为基础,进行“合理推论”。

有了这三个限制,怀疑就不会成为瞎猜想,也不至于造成人际关系中不必要的误会乃至疙瘩。即使后来事实证明你的怀疑是对的,到那时分清是非,使矛盾得到稳妥的解决,也不是难事。

怎样克服自私心理

自私心理是一种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和集体的不健康心理。怀有自私心理的人,轻则遇事多为自己打算,很少想到别人,在与人交往中好占小便宜,自己却吃不得一星半点亏;重则遇事只想着自己,根本不顾别人,为谋取一己之私利,甚至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在与人交往中,不仅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而且千方百计要把他人和集体利益据为己有。因此,自私心重的人往往遭到同仁侧目,被人孤立。为了维护心理健康,增进心理美,青年人一定要克服自私心理。

认识自私心理的本质,是克服自私心理的前提条件。从社会发展史看,自私心理随着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的出现而出现,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是人们对财产的私人占有这种社会历史现象的心理反映。人们既然占有财产,也就必然有私心。只有当私有制被彻底消灭的那天,自私心理才有可能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对剥削阶级来说,为了维护他们的阶级特权,自私心理则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罪恶行为已经成为他们的阶级本性。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私有制已经被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已被彻底打倒,但是,反映私有制残余的私有观念以及自私心理却仍在作祟,这显然同历史的发展相矛盾,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相冲突。青年人应当树立起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念,而坚决摒弃剥削阶级自私自利的腐朽心理,不走历史的回头路。

认清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克服自私心理的关键。历史前进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因此,作为阶级社会历史陈迹的私有观念和自私心理,终将要被人民群众送进历史的垃圾堆。青年人如果能站在这样的高度看人生、看世界,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私有物无益,私心可笑的豁达心理,克服自私心理也就容易多了。

培养解放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是克服自私心理的有效途径。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着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在自己屋破受冻的时候还望像自己这样落魄的贫寒之士,都能在寒冬里住上温暖的大厦,不受冻饿之苦,清清楚楚地表达了一种无私的心理。试想,像杜甫这样一位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尚能有这样的胸襟,我们生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新中国青年,难道还不应有大公无私的胸怀吗?一个人倘能增养起大公无私的博大胸怀,就能把同志们视为骨肉同胞、手足至亲,愿意为他们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那些无用的身外之物。那种鄙陋的自私心理当然也就没有存身的余地了。

怎样克服虚荣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说,虚荣心属于人的性格方面的情感特征。同人的其它情绪的发生一样,虚荣心也取决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在许多方面因人而异。但自尊心则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所谓自尊心就是人对自己在群体中位置的估量。自尊心强的人,多要求自己在群体中处于较显要的位置,或者说、对自己的声誉、威信、受人尊重等有比较强烈的要求。自尊心弱的人则对这些都不很在乎。自尊心同虚荣心有联系,但更有区别。联系在于:虚荣心强的人一般自尊也强;区别在于: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人要求在群体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获得某种荣誉,这种自尊心本身是合理的。但是,作为虚荣心,它对于什么叫荣誉,怎样获得荣誉,或者说、什么叫自尊,怎样才能自尊,又缺乏正确的认识。

大家知道,荣誉有真假之分。真的荣誉应该具有社会意义,它同荣誉获得者的实际努力及所得的成绩相符,而假的荣誉则刚好相反。虚荣心迫求的恰恰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假的荣、誉,这正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次,荣誉的价值体现着获得者的劳动。如同劳动创造财富一样,劳动也凝铸了荣誉的价值。所以,要赢得别人的好评和尊敬,就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只有确实改变了自己的内在价值和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所得来的荣誉才有意义。而虚荣心所欲求的,则是希望不付出劳动至少是少付出劳动而获得荣誉。

从人的年龄层次来说,青年人比中年人易生虚荣心。这是因为,一则,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二则,青年人刚刚踏进社会,对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关心,所以只要我们沽染上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放松警惕,就很容易让虚荣心缠身。

有了虚荣心,怎样克服呢?

第一,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崇高,对低级庸俗的事物就不会倾注心思。一位名人说得好:“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事业。”诺贝尔奖获得者格林尼亚,少年时不求上进,很爱虚荣,受了老师的批评却不许别人说。后来,他在恋爱中受到打击后,悔悟人生,走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有一次,他的论文得到科学界很高评价,他却公开接受了一位无名小卒对他文中错误的指正。因为他懂得,科学的价值在于经得起时间和事实的检验,而不是一时的虚荣。

第二,对荣誉要有正确的认识。屈原说:“善于由外来兮,名不可虚作。”王冕诗日:“不爱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些都是告诫后人要追求真实的荣誉。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并不错;但这种尊重的基础是自己的有所作为,而决不是弄虚作假。否则,即使有了“尊重”,迟早也会向“不尊重”转化的。

第三,要有自知之明。虚荣心强的人,大多缺乏自知之一明。自知之明,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对自己的长处和能力有正确的估价,二是对自己的短处和不足也有正确的认识。过高估计长处,而实际生活中又达不到,去低估计短处,而实际生活中又难以尽免,都会产生虚荣的做法。承认自己就这么点能干,坦白自己这么些不能干,对自己的现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许多麻烦事就能避免,虚荣心的心理基础就会大大削弱。当然,承认自己的能与不能,决不是说可以安于现状,也不是说不要努力去扬长避短了。

第四,不要过多地计较别人的议论。有些青年人的虚荣做法,主要不在于对某种荣誉的争取,而在于对某种非议的避免。最明显的就是婚礼的铺张。我问过一个硬着头皮“大办”婚事的青年,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婚事铺张,我也不愿,但不这样,就要被人讲闲话,人言可畏啊!”其实,人言要分析,有对的,有错的。错误的“人言”,我们完全不必理会,即使讲得再凶,硬着头皮也就顶过去了。到头来,正确的“人言”总要占上风,那时,我们的行为就会显卜示出真正的价值,获得应有的荣誉。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这未必全对,却也揭示了相当一部分的生活真实。对虚荣心的克服,将使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你认识了实实在在的自我以后,你就会感到,自己的奋斗似乎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充实的动力。

怎样克服害羞心理

害羞是一种怕别人笑话的心理状态和表情,多见于女性。它大多表现为未说话先脸红,手足无措,话语慑懦,吞吞吐吐,遇事踌躇畏缩,唯恐当众出丑被人笑话,极怕在大庭广众之下出头露面,独立做事,成为大家的注意对象,等等,害羞的人往往怕与人交往,不愿与别人谈话,尤其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免贻笑大方。他们内心矛盾重重,十分苦闷傍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卑,意志消沉,孤僻,与人格格不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怕羞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了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予以克服。

要克服害羞的心理,首先要弄清它的起因。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害羞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随着家庭或学校等的特殊生活经历而逐渐形成的。比如有的青年人很少与异性接触,当偶尔与异性接触时,不想却受到同龄人的椰榆和嘲笑,从此产生羞怯心理,下次再与异性交往,就可能因怕再受嘲笑而精神紧张,心跳加剧、脸红发烧起来。这种经历的次数一多,就可能慢慢形成害羞的性格。对此,克服害羞心理的办法就是要“豁出去”,不怕别人的嘲弄和讥笑,号召我行我素”。人是社会的成员,每一个都要与他人交往。同异性接触完全是正当的,不可免的事情。常言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己行为正派,襟怀坦荡,又何惧那些冷言冷语?事实证明,对于那些无端的讥讽和嘲笑,你越是害怕,它对你的压力就越大,相反,你若把它看穿了,不予理睬,对你也就不会形成什么压力了,他也就不会因之而羞怯不堪了。那些嘲笑者因为没有什么窘态,笑话好看,也会因自觉没趣而销声匿迹。

其次,害羞的人往往是以自我意识来看待别人,把过低的自我估计当成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因而惶惶不安,唯恐给人留下笑柄。事实上,这大多只是一种无端的自我困扰,别人未必会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专门呆在那里看自己的笑话。因此,青年人应该提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充分相信自己,只要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就应当大胆去实践,不要前怕狼后怕虎,有过多的顾虑。即使在实践中出了差错,碰了钉子,也不必大惊小怪,自我贬低,只要认真吸取教训,避免下次重犯就是了。

再次,害羞的人在社会场合往往过多地注意自己,总是对自己的行为百般挑剔,总觉得左也不行右也不行,弄得自己手足无措。因而,在公共场合应当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他人身上,尽量避免注意自己,给泊己背上精神的包袱。这样,大庭广众之中,也就能谈吐自然,举止轻松,而不因羞怯而无地自容了。

最后,还应当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利用自己意志力量。

专门到那些自己容易害羞的场合,做那些以往容易使自己害羞的事情,到“风口浪尖上去摔打”,去磨炼。这样,时间一长,就会渐渐地养成不害羞的习惯了。“习惯成自然”,以后再遇到这种场合,也就无羞可害了。

怎样克服优柔寡断心理

优柔寡断是不良的意志品质,是同改革年代不合拍的消极心理,要想实现平生夙志的青年,必须同优柔寡断作斗争。

1.提高成就动机,以国富民强为己任:果断的品质,同人的抱负水平相关,无数革命先烈,毅然决然,献身于革命,正是出于拯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宏愿,把个人的甘苦、荣辱、生死都置之度外,就什么也不怕了。我们青年,只要认为自己的动机是纯洁而高尚的,目的是利国利民的,就应有大丈夫顶夭立地、敢做敢为的气概,解放思想,消除余悸,不理睬任何闲言碎语,一心只考虑谋“四化”大业,功过是一非尚待后人评说,这样就减少顾虑。

2.摸清情况,掌握信息:抉择靠信息,措施针对实际情况,信息谁确、及时,情况明白、清楚,行动方案才能臻于完善,预期结果才有把握,执行起来心理也踏实。因此,行动之前,先做认真、周详的调查研究,务求作出准确的判断,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若不谙行情,行动起来就如履薄冰,难免犹豫畏惧。

3.千钧一发,当断则断:军事、政治、经济,凡重大行动,行动之前,若时间尚有盈余,不宜过早决策,一定要等待最佳时机出现,无论上级怎样催促,群情如何激奋,都要沉着冷静,决不仓促上阵;若处于千钧一发,时不我待时,则必须立刻抉择,决不拖杳延误。

4.改塑片面的个性特征:人各有不同的人格特征,有的人遇事多从成功面考虑,称为“成功倾向型”,有的人遇事多从失败面着想,称为“失败倾向型”。前者失于冲动,后者谨慎有余。应彼此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冲动者需冷静些,懂慎奢官夭胆、畏断些。

怎样克服和避免嫉妒心理

所谓嫉妒,就是他人的才能、地位强于自己时引起的怨恨。嫉妒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嫉妒可以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分裂、互相攻击,嫉妒还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傲隔阂加深,产生敌意,甚至互相毁灭。典型的东方式的嫉如尤其具有“嫉贤妒能”的特点,当他人超过或强于自己时,嫉妒的心理不是使自己卧薪尝胆,奋发努力,设法赶超,而是想尽办法破坏、低毁对方,力图使对方降至和自己差不多的地位,心理才能平衡。嫉妒心理几乎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现代生活的竞争意识,又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嫉妒心理。人口增加,自然与智力空间的拥挤,人与人交往的增加,也为产生嫉妒提供了条件。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也许就会受到别人的嫉妒,而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对他人的嫉妒,并且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嫉妒是人际交往的一大危害,它不仅破坏人与人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解、信任和友爱,而且在人与人之间播下不信任、敌视和警戒,严重者妨碍着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应该在人际交往中努力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同时,也设法避免他人对自己的嫉妒。

首先我们谈谈如何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

最好的办法是只要嫉妒心理刚一滋生,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嫉妒心理的产生,一般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客观上对方在某一方面确实强于自己,二是从心理上不能容忍对方强于自己。对于这两点,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采取两种不同的对策,一是想尽办法破坏,打击对方,努力使对方居于自己的下风。采用这种对策的人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就是承认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对方,而又不能容忍这种现实存在下去,所以采取了降低对方而迁就自己低能的对策。这种对策无论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是有害的,应该坚决抛弃。

有些怀有嫉妒心理的人采取另一种对策,即依靠不断的努力想方设法超过对方,这样做不仅怀有嫉妒心理的人本身心理能够平衡,而且有助于引导竞争向健康方向发展,是应当发扬的。

克服和消除嫉妒心理,需要一个基本前提这就是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超过对方。

如果有了这种心理状态,那么不能容忍对方强于自己的嫉妒心理就会变成奋发图强的动力,而且这种能量往往十分巨大。

相反,如果不具备这个前提,嫉妒心理就有可能转变成一种罪恶感,通过各种渠道释放出来,其危害也是十分可怕的。

克服嫉妒心理的第二个办法是开阔眼界,转移注意力。

往往大多数怀有嫉妒心理的人,都是目光狭隘和短浅的,怀有嫉妒心理的人,他们心胸也是很狭小的,如果能变得豁达开朗一些,嫉妒心理就会减轻或消除。

转移注意力是消除嫉妒心理的好办法,因为人的嫉妒心理都是针对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的。如果注意的对象发生了变化,那么嫉妒心理也就会随之消失。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更换工作单位,改换生活环境,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或者索性休假,出外旅游一趟,相信祖国的秀丽山川能够排解嫉妒心理。

克服嫉妒的心理的第三种办法是寻找理由,自我平衡。

人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和低能,而现实又事与愿违,因此就引起了嫉妒。如果能够找到一些客观或主观上的理由,自己说服自己,是因为某些因素导致自己的失败,不是因为自己的低能。这样心理就会平衡,而嫉妒之火也会随之减除乃至熄灭。这种方法也是以豁达开朗为前提的。

下面我们再谈谈如何避免他人的嫉妒。

首先要注意避免引起他人的嫉妒。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当你意识到自己比别人强的时候,往往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光荣之中。即使受封轻微的嫉妒,可能还会刺激自己的优越感,不禁飘飘然。这时千万要注意,别人已经开始嫉妒你了。

如果他人对你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理,那么你就很难赢得他的好感,也无法与之友好相处了。这样会给人际交往、工作、生活都带来不良影响。

避免引起他人的嫉妒,还是要从自己做起,在工作、学习中取得成绩时,切忌趾高气昂,骄傲自大。对遇到挫折和困难的同志和朋友,要给予热情的关心和帮助。这样既帮助了他人,也防止了他人对自己的嫉妒。

此外,即使受到了嫉妒,例如受到了谣言的攻击等等,也要对受到困难和挫折的人表示安慰和帮助,不论他是否嫉妒你,而且你的态度必须诚恳真实,否则会被认为是虚情假意,会招致更厉害的嫉妒。

其次是要避开嫉妒者的锋芒。

在有些情况下,嫉妒者的情绪和行为是违背常规和道德的,甚至双方没有发生直接冲突也会有一方对另一方产生嫉妒。这不是以被嫉妒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有时仅仅是因为看你不顺眼,就使他人产生嫉妒。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嫉妒都能避免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使对方的嫉妒心理更加强化,要尽量避开嫉妒者锋芒所向,可以采取暂时不接触退让,来满足其自尊心等方法。

因为嫉妒是针对处在优越位置的人发泄,暂时不接触,可以使嫉妒者的邪火无从发泄,进而渐渐熄灭。如果实在避不开,也可以退让一下,给对方一个成功的机会。使其心理平衡,一个屡试不爽的办法是被嫉妒的人向嫉妒者公开自己的缺点,回顾自己经历的挫折,这样可以缓和对方的白卑感,使自尊心得到满足,从而起到缓解嫉妒的作用。

再次是说服、鼓励嫉妒者。

说服嫉妒者,就是要明白地指出并澄清双方之间的误会。所谓鼓励,就是要使陷人失败感而意志消沉的人重新振作精神,建立信心。

嫉妒有时是因为误会产生的,有时是因为人际关系不正常产生的。因此有必要向嫉妒者指出存在的误会。不管嫉妒者对某一事情的不满和愤怒达到何种程度,公平地进行分析和判断,都会使他心平气和的。

在进行说服时,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嫉妒者。对于他的看法。即使是片面的,荒谬的,都要认真倾听并加以适当地分析。要努力理解对方,千万不要持有嘲弄或卑视的态度。因为人在嫉妒他人的时候,精神紧张,情绪也不很冷静。如果再给他一点刺激,他可能更加激动,会认为你没有诚意,嫉妒心理可能强化成仇恨心理,也就更难说服了。

在鼓励嫉妒者时,也要认真、坦诚、热情的对待他,要客观地分析他的长处,刺激他的竞争意识,强化他的信心,并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他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总之,避免别人的嫉妒,除了自己要注意不要刺激别人外,还要注意沟通与嫉妒者之间的感情,力图赢得他们的好感,消除他们的嫉妒心理。

怎样排除畏惧

材料表明,人内心深处的恐惧有一百零一种,自旷野恐俱到幽闭恐惧。恐惧影响心血管、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恐俱而死比工作累死的人还多,恐俱的的确确是个严重的向题。

要活得有用,做一个健康的人,克服恐惧十分重要。

1.信心的力量可以压倒恐惧。我们的内心有两大力量,恐惧和信心。它们争夺对心智的控制力,但信心的力量更大。信心的力量就好像身体里的肾上腺素,可以在危机中发挥出你本有的令人惊异的潜力。恐惧之所以能打败我们,使我们不敢前进,自觉虚弱渺小,那是因为我们的心智受到了恐惧的左右。但一旦危机发现,信心就会使我们冒出一种以前一直隐藏着而没有发挥出来的超级力量,使我们做出前所未为的事来。要记住,就是没有危机,你仍具有这种潜力。你随时可以凭借这种力量,来压抑你的畏俱。这其中关键是平时的练习,练习有信心而不恐俱,直到信心的反应成为习惯。

2.正视你的畏惧,认清它的真面目,并且坚定地抗拒它。采取坚强的行动,站起来面对畏惧,下定决心,永远不让畏惧左右自己,即使平常的生活中,也不要受畏惧的支配。

3.感到畏惧的时候,你就去作你所畏惧的事,不久你就不再畏俱它了。

如果你害怕某一件事,你试着不要让自己沉酒于这事的想象中,首要的责任是征服恐惧,为此,需要积极的、勇往直前的行动,去攻击恐惧,攻击的力量越大,畏惧消失得也就愈快。

4.认识自我之力和洞察力可以克服畏俱。找出畏惧的根源,畏惧常常起源于孩提时代所受别人的暗示,以及罪恶感,你就需要想办法去肃清它。认识自我是智慧的开始,通常也是痊愈的开始。

5.当然根本还在于树立起信心。培养出强大的、健康的信心。要自始至终地相信自己,永远不要害怕任何人、任何事,或你自己。这种信心愈强,畏惧就愈弱。

6.保持内心的平静。心中不要有任何妄念和冲突,月正常的自然的态度来处理情况。事先作一些准备和采取预珍措施,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然后正常地毫不畏惧地做彼该做的事。

怎样克服初学游泳者怕水心理

初学游泳者大多存在怕水心理,消除了怕水心理,游泳就学会了一半。那么如何克服怕水心理呢?

首先要有勇敢精神,明白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

喝水、呛水是初学者常遇到的现象,不必害怕。

其次要做一些熟悉水性的练习。练习方法如下:

1.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工作,如选择好水域,做好准备活动,备足救生圈等。

2.选择齐腰深的水域,站在指导者的周围,手拉手,或原地自由嬉水,体会人在水中的感觉。

3.两人一组做水中走步、下蹲、抬腿等动作,进一步适应水的环境。

4.两人一组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做水中憋气、吐气、招头吸气等动作,抬头时不要急于抹掉脸上的水。

5.在齐腰深的水域里做走或跑的接力游戏,水中传球、打水仗、拣石子,看谁腿气时间签煞答续习。

怎样防止紧张状态的发生

紧张状态,旧称应激,是人对扰乱人体自然平衡的各种内外影响的反应。它包括对人体的外界物理性损伤、生物性侵害以及精神上的创伤或情绪上的干扰等等。在1971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主办的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给紧张状态下的定义是“使机体做好行动准备的生理反应型式。”也就是人体受到内外危害性刺激时为应付它们而迅速动员起来的一种紧张反应。

紧张状态扰乱机体平衡,能导致多种疾病,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而,要积极防止紧张状态的发生。而在某种情况下,如果紧张状态的发生和感受是不可避免的,就应该努力消除和缓解它。

防止紧张状态发生的理论根据是,人们可以通过阻断那些可能导致机体病理变化的事物(即刺激)的各个环节,来阻止紧张状态的发生和发展。具体地说,防止和克服紧张状态的主要途径有三点:一是设法清除和避免各种致紧张的因素;二是增强人体对紧张状态的抵御能力;三是实施心理治疗。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中存在大量致紧张因素。例如,在工作环境中,过度的噪音、温度、湿度和照明等,在生活环境中,现代化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造成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J在家庭生活中,对个人的行为所加的限制或不适当的要求,等等。因此,要设法消除和避免这些紧张因素,就必须创造一个稳定、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一方要有物质条件,如劳动条件、居住条件等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要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扬同志式的友爱精神。无论在工作岗位上,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广泛的日常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彼此尊重、互相帮助,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大家开诚相见,平等待人,使人人都能心情舒畅,从而消除紧张状杰产生的根源,尽可能她排除那些致紧张因素。

在防止紧张状态的发生中,增强人们对紧张状态的对付能力,使之对紧张状态有一定的抵抗力或耐受力,是另一条重要的预防措施。事实上,由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复杂,要完全消除致紧张因素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可能的。何况紧张对人来说并不是坏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本来就有着紧张和松弛的节奏,没有紧张的工作也无所谓休息的松弛。因此,问题不单单在于有没有紧张因素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于要使得人们能够适应这些紧张因素,使种种紧张因素在人们身上引不起紧张状态。也就是说,可以紧张,但要设法使它不发展为致病的起因,不使人们的身心处于致病的紧张状态中。做到这一点的有效措施就是讲究心理卫生,使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常要努力保持自己的乐观情绪,遇事尽量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开些,要敢于面对现实,以冷静豁达的态度对待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在人际交往中,要谦虚礼让,与人为善,努力和同志搞好团结。此外,还应该注意个人的品德修养。常言道:“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能做到大公无私,不谋私利,助人为乐,不患得患失,那些精神上的紧张和负担就不容易出现了。

对于那些已经不可避免地陷人紧张状态的患者,就必须实施心理治疗,通常采用的心理治疗办法有催眠和暗示疗法,行为矫正疗法,气功和生物反馈疗法等。使用这些心理治疗手段能使人对造成紧张状态的环境作更为现实的估价,从而重新建立起自信心,愿者通过指导采取应付紧张状态的策略、方法,能提高人们应付紧张状态的能力,以更有效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世界和紧张刺激,达到减轻或避免紧张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伤害的目的。

怎样消除辩论时的紧张

1.担心对方小看你时,气势在辩论上至为重要。如果对方的实力超过你很多,只要心理上跟他站在同等地位,你就可以发挥无比的能力,扳倒强敌。所以当你担心自己被对方在心理上压倒时,不妨细察对方的表情、服装、语言,从中找出对方的缺点,借此壮大自己的胆子。

这就是说,在心理上站在“评价”对方的立场。譬如,看出对方衬衫不洁、钮扣脱落之类小缺点,使自己产生一种绰绰有余的心态,你就可以在心理上跟对方立于平等的地位,而不致于太紧张。

2.一开口就声音宏亮,就不会怯场。

3.服装方面,如果有某种较豪华的东西,你也许会有一种自我欣赏感觉,增加自信心。

4.论辩之前,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利用很短时间,使自己的心情转为愉快。

譬如,走到书摊,翻看你喜欢的杂志,看几则笑话,大笑一番,逛逛附近的百货店,欣赏悦目的商品……。

5.对手可能使你怯场时,设法提早论辩的时间。同时,提前到达会场,心理上就不会那么畏畏缩缩。

6.以轻松的步调走到会场,心情会轻松许多。

7.保持眼睛的高度跟对方齐等的地步,精神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某人曾经在加州大学研究心理学,当时他有个朋友(也是心理学家),身高足足有两公尺,走在一起,两人就像大人和小孩,因此,刚认识他那一段时候,某人总有泰山压顶的感觉,使他一见了他就有点畏缩不前。原来是平等的双方,由于眼睛的高度不同(物理条件的差异),使他在心理处于劣势。

所以,在论辩的场合,如果对手的身高高过你太多,最好双方都坐着谈论,以免心理上处于劣势。

8.选场所时选择自己熟悉的地方,如果办不到,至少也要选择双方都不熟悉的地方。

9.遇到可能使你畏缩的对手,说话时要一直注视对方钓眼睛。

10.把关键问题,提早说出来,紧张感就会缓和。

11.怯场时心中坦白承认:“我有点怯场了,真不像话1”只要意识到了,你就不再那么紧张了。

12.论辩之前,让“强硬的自己”和“懦弱的自己”在心中对话。

人有强硬的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乐观型的人,常常对失败不肯有所回忆,悲观型的人,常常对过去的成功不肯有所评价。

人的本性,甚为复杂,既有乐观、强硬的一面,亦有悲观、懦弱的一面。

论辩之前,为了消除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应该使“强硬的自己”和“懦弱的自己”在心中的对话。

“这一次,我很可能会落败。”说这种话的“懦弱的自己”,一定对那次论辩该注意的事,特别敏感。

“不,这一次必然马到成功。”说这种话的“强硬的自己”,必因那次论辩所占的优势,而信心满怀。

由于这种对谈,“强硬自己”和“懦弱的自己”就彼此扮演了监视、辅佐的角色,使你力量倍增。

13.如果你感到在气势上已被对方压倒时,不妨拿出一1张纸,胡乱涂写。这一办法有两个作用。对自己来说由于握笔胡乱涂写,手指频动之时,紧张感就大见缓和,另一作用是可以揽乱对方心理,分散其注意力。

14.告诉自己:“我紧张、不安,对方也会与我产生同样感觉。”这样,你的心理会坦然些也会增加勇气。

15.告诉自己:“我的对象与我一样,不过是个平凡的人。”这样就不会使你被对方的社会地位或头衔吓住。

16.为了防止论辩突然中止时候发生尴尬气氛,事先要带些资料、备忘录之类的东西,以便随时可以若无其事地翻看。

17.当你忽然给对方的问题难住(无法回答),要立刻反过来间对方有关的另一个问题。

18.发现自己说错了话,就立刻在脑里想起与此全然无关的事情。

失言对论辩而言,是一种致命伤,但是,事已发生,驰马难追,苦恼有什么用?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发现失言而紧张失措,又连连失言。

失言之后,之所以手足无措,是由于注意力一下集中到失言之事,使你丧失冷静的缘故。

失言之后,如果又关心对方作何感想,是不是心中称快,那就更糟糕,这是一般人最易掉进的心理陷井。

发现失言了,你要立刻运用“自我暗示术”,也就是锐,头脑中马上想到跟失言、辩论全然无关的事。

譬如,想到打乒乓球的一幕、客厅里摆设的花木、电视节目的某个镜头等等。

如此一转念,你的惜绪献渐趋缓和,人也会镇静下来,因失言而来的紧张,会很快消除,你就又可以从容面对你的辩论对象。

19.发现自己很紧张,你就使所有动作缓慢下来。

这是消除紧张相当有用的一条办法。譬如,站起来发言的动作,在黑板上写字的动作,说话的速度……,无不使之缓慢到你自己都觉得“是不是太缓慢了?”

事实上,连你都觉得“是不是太缓慢了了”的动作,通常在那个场合却是恰到好处。靠它消除紧张后,你就可以恢复冷静,又能侃侃而谈了。

怎样表现个性

一个漂亮的人会因在社交中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兴高采烈,而相貌平常的人便会为此而烦恼,尤其是一个女人。其实,平凡的相貌也同样能够吸引人,重要的是学会去表现个性、使你显得与众不同,特别突出。

1.身材表现个性(特别表现男人的个性)。人体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内成形(多脂肪的人)中间形(身材匀称、肌肉发达的人)和外成形(骨瘦如柴的人)。社交中最有诱惑力的体型是中间型体型。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无论其打扮如何,都会给人以矜持慎重、温文有礼、平易近人和自信心强的印象。肌肉发达象征着具有责任感和同情心,宽厚待人,男性化程度高。这在男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外成形的人看起来很机警,虽然富有幽默感,但在交际中不很受欢迎,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太强了,以至于使人望而生畏,似乎每时每刻都在窥探别人的秘密。内成型的人由于脂肪较多,看上去不够灵活,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没有人把他们看做是男子汉。所以,如果你的外观不能引人注目,你就应该努力去塑造自己的体型,这要花费时间和力气。中间体型是每个男子与女子的心愿,它会使你成为佼佼者。

2.服装表现个性:男同志穿的服装是否代表男性的心理,目前还尚未清楚,但女同志穿的服装确实能代表女性的心理。女同志穿衣服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考虑人时,即应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精美、雅致的衣服来穿着,以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审美观。胖人要注意服装的视觉效果,暖色和条纹会使你显得更加臃肿,不要一味追赶时髦。你的衣服可以表现或埋没你的个性,也可以表现或埋没你夭生的缺欠。各种面料、颜色的选择,以及你个人难得的那种特殊气质,使你穿上服装不像一个展品式的模特,而是一个主动一者,一个充满活力、有个性的人。凡此种种,都足以增加你个人的重心和引人的地方,增加你的社会竞争力。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服装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有正式的,有非正式的,有庄严的,有时髦的,你穿衣服时都要考虑。

3.言语表现个性:一个人说话多少,是否真诚,以及言语风格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这样或那样地表现着人的个性。沉默寡言的男子在交际中不会得到特殊的青睐,但也不能滔滔不绝。爱说话可能表现着开朗、善交际、关心人、诚恳、具有同情心的性格特征,也可能表现出缺乏自制力、夸张、虚伪的态度,所以说话量要恰到好处。女子的沉默,在不同的场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言语风格相当重要,最不能缺少的是沉默,不要轻易放过任何表现你个人风格的时机,但切忌装模作样和娇柔造作,不要轻易打手势。这样,你能够成为社交中的中心人物,人们都被你的独特的个性所吸引,你的平凡的相貌也因此而增加光辉了。

怎样培养坚韧的性格

坚韧,是一种心境状态,因此它能够培养。跟一切心境状态一样,坚韧是奠基在固定的因素上的,这些因素是:

1.固定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发展坚韧的重要的一步。强烈的驱策力会使一个人去克服许多困难。

2.欲望:人在追求强烈欲望的目标时,较为容易获得和支持坚韧的精神。

3.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计划,可以鼓励一个人利用坚韧的精神去遵行计划。

4.固定的计划:组织化的计划,即使它们是薄弱而完至不实用的,也可以鼓舞坚韧的精神。

5.精确的知识:如果以猜测来代替精确的知识,你澎会在失望中摧毁坚韧的精神。

6.合作:热忱、了解和与别人的合作协调,能促使莎展坚韧的精神。

7.意志力:把一个人专注思想的习惯,用在获得固丘目标筹划上,会导向坚韧。

8.习性:坚韧是习惯的直接后果。

怎样鉴别内外向性格

一个人在性格倾向上表现出内向或是外向的类型特征是性格特征的一个侧面。一个人的性格倾向类型对其生活学习、工作、交往等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某些条下,甚至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在心理学家对性格的类型进行的研究中,把性格分为内外向的类型,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因而关于性格内外向类型的鉴别方法也就特别多。下面我们介绍4种具体的鉴别方法,它们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浅到深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性格进行鉴别、分析。你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全部使用,多方印证,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性格倾向性。

属于外向型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经常对外部事物表示关心、热情、开朗、活泼、好动、情感外露、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善于交际,属于内向型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一般表现为沉静、寡言、稳重、处事谨慎、深思熟虑、反应缓慢,适应环境比较困难,敏感、顾虑多,交往少。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数人都介于外向与内向的中间类型,极端外向或极端内向的人只占少数。

在具体行为方面,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的区别大体是:

1.内向性格的人动辄害羞脸红,外向性格的人很少这样。

2.外向性格的人比内向性格的人爱笑。

3.内向性格的人寡言少语,外向性格的人较注意不伤别人的感情。

4.外向性格的人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内向性格人善于用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善于口头表达。

5.外向性格的人比内向性格的人更愿意借给别人东西或钱。

6.外向性格的人日常活动的动作比内向性格的人节奏抉,如走路、穿衣、说话等等。

7.外向性格的人对个人的东西,如钟表、衣服等不太住意保管,内向性格的人这方面较注意。

8.内向性格的人不太愿意和异性交朋友,外向性格的人喜欢和异性交往。

9.内向性格的人在大庭广众面前容易发窘。

10.外向性格的人往往是夭生的演说家。

11.内向性格的人不喜欢争论。

12.内向性格的人不善于交朋友。

13.内向性格的人写信喜欢反复推敲,措词谨慎,加上许多说明,对每个书写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都不放过。

在思考方法和态度方面,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的区别大体是:

1.内向性格的人经常担心这担心那,而外向性格的人是乐夭派,从不担心什么。

2.内向性格的人容易动气;外向性格的人不太介意别人说三道四。

3.内向性格的人喜欢考虑周全,吃什么,穿什么等等,一切都想得很周到,并告诉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4.内向性格的人不大愿意接受别人的命令;外向性格的人把接受命令视为理所当然的。

5.内向性格的人爱听赞扬,受表扬能激励他们进步;而表扬对外向性格的人来说作用一般不大。

6.内向性格的人对别人的动机往往持怀疑态度。

7.外向性格的人政治和宗教观点通常比较激进,内向性格的人通常比较保守。

8.内向性格的人宁愿自己拼命去解决问题,而不愿求助于别人。

9.内向性格的人喜欢一个人单独工作。

10.外向性格的人喜欢体育运动,内向性格的人喜欢看书和翻阅高深的杂志。

11.内向性格的人输不起。

12.内向性格的人喜欢一个人胡思乱想。

13.内向性格的人喜欢做细活,如算帐、刻印章等;外向性格的人喜欢做粗活。

14.内向性格的人有时郁郁不快,爱生闷气。

15.内向性格的人做事非常认真。

性格的内、外向无绝对的好坏之分,任何一种倾向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有积极意义,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有消极意义。如外向的人情绪丰富,工作能力较强,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但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内向的人工作中耐受力差,接触面往往狭窄,但感情细腻,做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别人不易察觉到的细小事物。青年人的性格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很大,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注意扬长避短,培教和发展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怎样调整内向性格

性格在心理学上是指观察其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人格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内向是一种可能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定向以及围绕个人内在世界的主观知觉和认识占优势的人格类型。现在一般认为,内向人的兴趣与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多除了亲密朋友之外,不易与他人随便接触,对一般人显得冷漠,待人含蓄,沉恩、严肃、敏感;缺乏自信与行动的勇气,喜好幻想;情绪比较稳定;喜欢有秩序的生活。

1.性格内向者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位性格内向的人说:“我并不是厌世,但我确实不知道生存世上的意义,我对人对世都没有特殊的爱恋,我希望可以躲起来不必面对这个世界。我每夭早上都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太难应付了,每夭由办公室回到家里的时候,我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放假的日子,我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一定要留在家里,无论如何也不肯出去。

我最伯的是人,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所以为了逃避与别人比较高低,我在尽可能范围都避免与别人接触。我很怕向别人提出问题,我怕别人骂我笨,所以工作上及生活上有许多事我都一知半解、得过且过就算了。可是我又怕别人识破我的无知,因此我加倍谨慎,避免与人接触。我很怕:

向别人提问,虽然我躲在自己的“一人世界”里觉得很安全,但同时我也觉得孤独。我向往能多几个好朋友,我希望自己不要这么怕与人接触,我希望可以仔细地去了解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环境。我希望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

2.内向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1)由于自我意识敏感而产生对人的“紧张症”、“恐怖症”。如有的中学生与异性接触时,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造成情绪过度紧张,陷人尴尬局面。

(2)家庭背景。这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

患者的父母常属于较为冷漠的人,他们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身为父母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位患者说:“小时候,爸妈从来不鼓励我有好奇心,他们对我的问题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闲事,做好份内的事。”家长不鼓励子女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儿女“分心”,对正常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踏人社会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里。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儿童,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便在刚踏人社会做事时,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他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入自己的个人世界。

(3)个人经历。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在不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人的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便是经历,经历也是性格形成的条件。

3.怎样正确对待与改变过于内向的性格?

(1)应当认识到: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各有优缺点。研究表明,内倾与外倾型在学习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内倾型的最主要优点是遇事沉着、善于思考,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但内倾型人思想较狭隘,容易产生自卑感,爱抠小事,忽视大局,这也会影响学习。外倾型的最大长处是性格爽朗、倔强;但外倾型的人往往从兴趣、情感出发,缺乏计划性和坚持性,影响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2)对于怕“人”的内向性格患者,首先要引导他们对周围环境里的事物产生兴趣。具体方法是:患者每天下班之后,不要马上回家,而要到一个热闹的场所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将他所观察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想将患者从他的个人世界拖出来,让他投人一些以前不敢置身,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作出详细的观察。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患者对一切接触过而向来没有留意过的事物逐渐产生兴趣,想逗留在外的愿望也就加强,逗留的时间也自然地增加了很多。

(3)第二步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在正式开始前,我们要教患者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

(4)研究表明,中学生性格的内倾与外倾类型是逐步定型的,一般高中之后已趋于稳定状态。也就是说,性格的内倾与外倾类型及其莽现,在高中阶段已经成熟而成为内向、外向及中间型。教师和家长的责任,一是抓紧中学生内倾与外倾成熟或稳定前的性格的塑造,二是要根据内倾与外倾类型的测定,判断各类不同性格类型的中学生,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的行动,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5)我们要认识到大多数人属于中间型,兼有内倾和外倾的特征。了解一个人性格的内倾与外倾的特点,对于他的性格培养及其作用,发挥及长处,克服其不足都有一定的意义。

许多性格极端内向的人都生活在孤寂之中,他们渴望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子,使自己生活得有意义一些,可惜我们缺乏基本的社交技巧去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假如你遇到一个这样的人,你可尝试用以上方法去帮助他。

怎样战胜羞怯的性格

从心理学健康学上看,羞怯者的一些行为表现属于消极性的心理自我防御。他们往往使用退缩、回避、离群等方法来减轻由于自己害羞、胆怯而造成的心理紧张和压力。这对他们的工作和社交都是十分不利的。

造成羞怯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因人而异。归纳专家们的分析,可以找出这么几条主要因素。

1.幼时所受教育、文化教养差异造成的。日本人中羞怯者占半数以上,是由于他们从小接受一种“羞耻教育”,许多为了不给自己家族丢脸而制定的清规戒律束缚着他们,因此人们变得谨小慎微。与此相反,以色列的孩子很少由于失败而遭大人指责,而他们的成功往往受到高度赞扬,所以,以色列人从小就自信、果敢和爱冒风险,羞怯的人只占30%02.由于敏感。一般来说,人进人青年时期后开始注重自我意识,表现之一就是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心“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而过于敏感的人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他们想象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像在别人的放大镜下,时时刻刻要接受着别人的评判。即使在拥挤的舞会上,他们也会为自己失足踩了舞伴一脚而脸红耳热,仿佛大家都盯着他的双脚。

3.个人气质上的原因。由于内向和抑郁气质的人习惯进行内心活动,不擅长表露自己,在大庭广众和陌生环境中尤其如此,常常显得紧张拘束而且手足无措。

4.自卑感使然。自卑感的核心是“我不如别人”,有这种念头作怪,你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临场中难以建立起精神优势。

如果你也在羞怯者之列,不妨“对号人座”,查查自己羞法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积极的补偿方法,纠正、克服这一弱点。正像专家们为羞怯性格找出了许多成因,他们也为战胜这一性格缺陷提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1.转移中心法:找出周围你认为最吸引别人注意的东西,或者集中精力去做你的事,打破自己是周围人注意中心的错觉。

2.多向交流法:多与开朗外向的朋友来往,除了经常鼓动自己随他们踏进社交界,还可以有意识地模仿他们泰然自若的接物待人的举止风度,对照自己的弱点加以克服。

3.正确估己法:不要因为自己个别的和次要的不足而全盘否定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同时,多想想别人的错误和糟糕之处。

4.反向训练法:强迫自己朝最使自己胆怯的地方迎上去。假如你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那么无论如何都不要逃避这种发言的机会,假如羞于见要见的陌生人,就强迫自己迎上去,盯住对方的鼻梁,并尽量开口说第一句话。

5.自律性训练法:当你临场紧张不安时,必须控制紧张情绪的外露,比如可以自我暗示:“不要害怕,没什么可害怕的”、“不要紧张、紧张无济于事”或者用“我现在很舒服,很镇静”等自律性安慰来达到消除压力、放松心情的效果。

像许多人已经看到的,羞怯并非一无是处。羞怯的人往往会聆听别人的讲话,显得谦逊而有涵养,有些地方他倒是讨人喜欢、受人赞赏的。不过,羞怯常常会误你的事,而且超过75%的人肯定地认为怕羞是一种当然的性格缺点。但这也没什么可怕的。记住,只要你能有意识地加以克服并且运用的方法得当,羞怯是可以战胜的。许多着名人物,如美国前统总卡特及其夫人、英国查理王子、电影明星凯瑟琳·丹纽佛、运动员弗兰特·林尽等都曾是胆怯害羞的人。他们的成就和表现是否有助于你对战胜自己的差性树立信心?

怎样克服个性太强的毛病

有些青年人个性强,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对,有时候不分事情大小,动辄与人争吵不休。有的甚至为一件小事大动肝火,大打出手。结果,同事间关系搞得十分紧张,有的还严重影响工作。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的集中表现。个性的个体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如有的人热情活泼,有的人沉着冷静,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沉默寡言。人的个性特征是在其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个性太强,主要表现为主观、任性、急躁,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好胜心强,听不得不同意见,尤其对批评特别、敏感。克服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认识个性强的危害。个性强并不是一个人有能耐的表现,恰恰相反,由于个性太强,容易激动和失去理智,容易与同事发生无谓的争端,伤害同事的自尊心与感情,与己与人都是不利的。

2.养成凡事“三思而后行”的习惯。不要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当听到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自己的意见时,要冷静地先想一想,心平气和地分析和对待别人的意见。即使别人尖刻的话刺伤了自己的自尊心,也要克制自己。俄国着名作家屠格涅夫曾劝告那些常与别人争吵的人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10个圈”,这对于缓和激动的情绪是有益处的。

3.自我暗示。以自我的意志力量抑制和减低情绪反应。

当自己即将要开口争吵或发怒时,可自言自语道:“冷静,冷静!”“息怒,息怒!”“发怒不会有效果!”这种自我暗示常会起到平静心境的作用。

4.转移和消解。当自己即将要卷入一场激烈的争吵或即将发怒时,立即离开使自己发怒的环境和现场,摆脱烦燥激动的心境,暂时回避一下,这样可避免矛盾激化,有利于情绪的消解。

5.学会忍耐。日常生活中,朋友和同事间的矛盾和争吵,大多是非原则性的,因此,学会忍耐和宽容是十分必要的。要养成“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气度,坚持以理服人,得-理也让人三分。即使是遇到事关原则的大事,也不宜轻易发怒,而应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采取理智的和实事求是的办-法,妥善地加以解决。

怎样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些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在实践活动中受环境(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

此,无论是内向的性格还是外向的性格都是可能转变的。只要有信心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开朗活泼的性格是能培养出来的。

要想改变白己的性格,首先得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并找出如何改变的方法。无论是内向性格还是外向性格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要改变的是性格中不适当的部分、不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那一部分。一般来说,内向性格的人抑制性强,这种抑制性主要表现为对外部行为的自控,而内心活动则很突出。当内心活动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时,常常表现为沉稳、谨慎,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为拘谨、不善交往,给人一种难以接近或者冷漠的感觉,这样就影响了相互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应该说,内向性格的这一部分,是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在信息瞬息变化的现代社会,如果我们不善交往,不大量获取新的信息,我们就会变得狭隘和孤陋寡闻。据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长期的压抑,对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因此,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些,对身心健康的确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怎样才能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些呢?

1.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改变呆板、单一的生活方式。

性格过于内向的女同志往往很古板,生活天地狭小、单调、缺乏热情,同丰富的生活之间常常保持一种距离。殊不知这样的生活使人的灵性、生气都耗散了。使得本应该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姑娘显得未老先衰。因为,只有投人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热爱生活,才能获得创造生活的灵气和才能。有一位哲人说过,生活本身就是一座熔炉。要想改变自己古板、单调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满控热情地投人生活,建立一种新的丰富的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

2.培养广泛的兴趣,丰富生活的情趣。

有人说,兴趣本身就是一位很好的老师,这话是有道理的。人一旦对某件事有了兴趣,就会去积极地探求。培养广泛的兴趣,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和心智,陶冶人的情操和性格,也有利于丰富生活情趣。据观察,生活情趣单调的女性,一般都喜欢独处,爱清静,不善向往,孤僻内向,常常陷入内心冲突和自我压抑之中,要改变自己孤僻内向的性格,就要培养广泛的兴趣,这不仅可以丰富生活的情趣,而且可以把自己从内心冲突和自我压抑之中解脱出来,对身心有利。

3.广交朋友,善于同不同性格的人交往。

改变内向性格,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广交朋友。有人必结说,交友有三大好处:1.增进了人与人的友爱;2。开阔了思想,3。丰富了生活。难怪有人说,善交友乃人生一大乐事也!热情地与人交往,坦诚地与人进行风趣的交谈会使你觉得十分愉快,是一种享受。这样,不仅缩小了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你也会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受到启迪。

应当指出的是,广交朋友,不只是一个简单量的规定,而是要有利于自己性格的改造。这就要求性格内向的人,善于同与性格不同的人交朋友。这样可以形成一种性格互补,取长补短,在开朗性格的影响下,使自己的性格得到改变,渐渐地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拨起来。

4.多接近自然,热爱生活。

人的性格除了受生理、教育的影响外,还受环境的影响。性格孤僻、内向的人,往往喜欢独处、深居简出,也不喜欢远足郊游。殊不知,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不接近白然、接触生活,就体会不到趣味盎然的生活气息,就会愈来愈孤僻、内向。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比如,长期生活在海边或辽阔草原的人,性格就粗犷、开阔。这就是自然给予人的陶冶。凡有过登山远眺经历的人,都有胸襟豁然开阔、心旷神怡的体验。可见,只要我们投人大自然的怀抱,无论是山川、海河,还是丛林、原野,无论是苍松翠柏,还是花卉、小草,都能给人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灵气、一种情趣、一种陶冶:。当然,这需要投入整个身心去体味、感受。如果你人去了,魂则仍存孤僻之中,自扯具什次功,翎略不到的。

老年人怎样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说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不易改变并不是不能改变,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下决心,不良性格还是可以改变的。老年人的性格,改起来更不易。但老年人多年生活中形成的自控能力有时比年轻人要强,这是改变其不良性格的有利条件。

首先,老年人要对自己的性格有一个客观的分析,找出哪些性格是应该发展的,哪些性格是应该改变的多还应认识到如不改变会有哪些危害。这样,老年人就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去改掉不良性格。

其次,要有改变不良性格的信心与恒心。要认识到不良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但却不是一朝一夕就会有收效的。这就需要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接人待物、工作学习中,时时、处处地注意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发展良好性格,改变不良性格,要循序渐进地调摄性格。

第三,人的性格的形成,通常是有一定的环境基础的。

那么,老年人要改变不良性格也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老年人自己还应培养出高雅的兴趣、爱好,比如:欣赏戏曲音乐,习练书法绘画,养花垂钓下棋等等,以陶冶情操,加饭白升修羌.沛不良摊格得到抑制。

怎样帮助他人娇正不良品德

1.排除意义障碍,消除疑俱心理与对立情绪,为不良品德者创造接受教育的内因。

2.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体贴和关心他们内心的要求,用感人肺腑之事启发其觉悟,并满足他们正当要求。

3.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积极因素,启发其自尊心、好胜心和上进心,创造条件让其积极因素充分发挥。

4.抓住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的关键时机,帮助他们看到优点,促使其品德向好的方面转化。

5.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坚持正确行为的心理因素。

6.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积极向上。

7.要给他们创新的环境,锻炼其道德的意志力,培养与诱惑作斗争的能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8.对有不良品德者,要给予改正错误的时机,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树立克服不良品德的决心和信心。

怎样戒除坏习惯

1.事先有计划:一般说来,想重返恶习的冲动常在3到10分钟之后便会自行消退。所以,一旦有了这种冲动,你可以出去散步,外出办事,侍弄园艺或找人聊天。

2.养成新习惯:选择那些同样能使你感到快意和舒适的新习惯。如身体锻炼、跳舞、做深呼吸等都可以。

3.寻求亲友的帮助:你一旦感到心情烦燥、情绪不安,你就告诉他们,请他们帮你克服这种消极情绪。

4.避开诱惑的场合:不要给自己创造复萌恶习的有利条件。如果你有一边喝咖啡一边吸烟的习惯,那你就改喝茶或汽水等饮料。

5.目标要现实、可行:树立短期性的目标,第一个目标达到后,回忆一下成功的滋味,然后再树立一个较长远的新目标。

6.自我奖励:从努力到成功再得到奖励,这样做可以增强你的毅力。“要是这个星期达到了节食的目标,我就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

7.对自己诚实:如果自己的某些做法使自己受到了老习惯的诱惑或恶习萌发,不要设法欺骗自己。因为一般人难得有这样强的顿悟力,所以有时朋友提醒一下你也可以有助于你澄清自己的行为动机。

8.不要一错再错:如果自己错了,分析一下原因,吸取教训,这样你就更有改正错误走向成功的可能了。

总之,不能灰心。改变自己的行为谁也没有经验。想一墩而就是不大现实的。

据说,马克·吐温也是个烟鬼。他曾经说过:“要是我想戒就能戒的话。我早就戒过一千次了。”你很可能要比他有进步。但是,你想扔掉手中的“拐杖”,还确实是要几经努力的。

怎样防止别人利用你的弱点

有些人会找出人们感情上的弱点,使人们心里有压力,去迎合那个制造压力的人,事后人们才知受骗。怎样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呢?首先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向别人让步或感到被人利用时的感觉是什么?是谁用什么话或何种举动来激起你的情感?一旦确定了能影响你的决定因素后,先将这些因素排除掉。即使不能完全消除自己的弱点,你仍可以摆脱别人的支配,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这样不仅自己愉快,别人也会尊重你。现在,看看你有没有以下弱点:

1.容易感到内疚。最常见的一种操纵别人的手段就是使对方感到内疚。有人很会装出一副自我牺牲或可怜巴巴的样子,其实他们都是感情敲诈的行家。

2.害怕冲突。很多优柔寡断的男女为避免冲突,常常会对任何事情委屈求全。在父母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成长的人,往往会憎恨各种形式的不和,在那些父母小心翼翼掩饰神突的家庭中长大的子女,往往会有一种“必须保持良好关系”的观念。

3.易生恻隐之心。一些玩弄“我好可怜”把戏的人,植长欺骗别人。遇到这种人时要自间:“此人是否在玩弄我的同情心?”另一种惯用手法是哭泣,儿童的眼泪能说流就流,而且还会选择父母中心软的一位来实施眼泪攻势。有些成年人也用哭提出他们的需要。

4.被诌媚所蒙蔽。孩子在父母即将惩罚他们时,会用热烈搂抱或亲吻来表示爱,使父母心软下来从而使他们逃避惩罚。成年人之间也常用这种手段。馅媚能蒙蔽你的洞察力,使你甘愿顺从别人。

5.害怕别人不同意。许多聪明有见识的人竟不能忍受别人不喜欢自己。这些不实事求是的人永远不知道,一味为得到别人赞同会牺性自尊和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6.对自身地位缺乏安全感。处在特定位置的人(如父母、经理或监护人),既有权利,也有一定职权和负有责任,当受到一个提出不公平合理要求的人指责或威胁时,受威胁的人会因对自身地位没有安全感而作出让步。

7.不能忍受沉默。想控制你的人会用一种冷峻傲骨的态度对待你。时间一长,你的心里就产生一种抗拒的感觉,开始与之斤斤计较。

8.担心与众不同。“如果和别人不一样,必定是自己有问题”的观念是造成此种心理的主要成因,但你要知道:

第一,别人的所为不一定对,第二,如果你仅仅以别人为标准,就会失去肯定自己,按自身的价值标准生活的能力。

怎样用心理战避免伤害

有些人认为,要保护自己必须有强壮的身体,会几套拳脚,其实并不尽然。在很多情况下,打“心理战”也能成功地避免他人伤害。下面介绍一些利用心理学原理作自我保护的方法。

避免摩擦。既要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摩擦,又要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摩擦。骑车过猛撞着别人,走路踢石块踢到别人身上,这些都是身体摩擦,都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如果对方心里正因为什么事憋着气,这时气就可能撒到你身上来;如果对方正想找碴,你就给了他碴。因此,要尽量避免与人发生身体摩擦。如果不经意引起了摩擦,要及时向别人致以歉意。在大街上可以看到,不少人(尤其是女性)走路时面向前方,目不斜视,泰然自若。这不但是气质高雅的表现,也是一种避免心理摩擦的好方法。目光既可以使人愉悦,也可以使人反感。特别是以不良的心理情绪传递出来的目光,容易给人以不愉快的刺激,引起对方在心理上的对抗,并进而导致语言争吵和挥拳相向。

镇静生“势”:有些行为不端的人往往是欺软怕硬。但是,要表现自己的“硬”或强大不应该仅仅着眼于体力。还应该着眼于心理上的气势,让对方感到你不可侮,不可欺。

而遇事镇静就是一种“气势”,它让人知道你并不怕他,而且有办法对付。不少人被欺,其本身的原因往往是面对歹徒时害怕,心情慌乱、手足无措。如果沉着应战,坏人不是一定能得手的,即使你内心抑制不住恐惧,也不要显露于形色。你镇静了,对方往往会慌乱。因为你正义在胸,而歹徒毕竞心虚。但是,显示强大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头。否则,会被对方视为挑衅,引起攻击。

脱离冲突:如果与他人发生了冲突,例如吵嘴、争执、打斗等,要学会脱离冲突。要知道,个人间的冲突很难在当时讲出个“理”来,往往是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你的理让他觉得不是个滋味,他的理让你不服气,争来争去,互相刺激,使冲突不断升级,最后带来恶果。为脱离冲突,可以说声:“不跟你争了,我不愿在这里浪费时间!”对方可能因获得一种得胜感而响应你的“免战”。有人认为这是服软,太丢“面子”。其实,与不可预料的后果相比,即使是丢点面子,也算不了什么。

抗拒诱惑:有时候,别人对你的伤害是悄悄地进行的。

他可能送给你一张电影票,陪你去看电影,可能请你去咖啡厅,让你品尝美味,可能让你去他家,给你放不健康的录像。然后,就让你为他千事情。对于姑娘,他可能会借口喜欢你而抚摸你、拥抱你,一步一步得寸进尺地达到他阴险的目的。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别人的讨好,在接受前要先问一个为什么,是真正出于友谊还是别有用心,在不清楚时不要贸然轻率行动。为了预防万一,可用自我暗示法:不管你用什么诱惑,我都不动心,不管你企图干什么,我都能冷静地应付。有了心理上的谁备。就能有效地识破和抗拒诱惑。

善于断交:交上了坏朋友,误入了犯罪团伙,想要脱身。又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断然行事,说:“我不想跟你好了”,“你以后不要来找我了”,“咱们从此一刀两断”,那就很可能引起别人的报复和伤害。因为你的“背叛”本身就构成了对他的轻视和否定,会极大地损伤他的自尊心。如果他已在你身上“投”了不少“本儿”,花了不少时间,那么他就可能十分恼怒,为了收回“本儿”或泄愤向你报复。

不少伤害事件,就是由于一方要中断关系,另一方难以接受造成的。所以,在与这类人断绝关系时,一方面自己一定要坚定,不要三心二意,优柔寡断,另一方面采用行动时要注意策略,巧妙行事。例如,可以逐渐减少交往次数。慢慢冷却双方感情,最后水到渠成;也可以寻找借口,“如我爸爸不让我出门”,“家里有病人需要我照顾”,等等,还可以有意暴露自己的毛病,甚至“制造”缺点,使对方对你不满,主动离开你。

少女怎样抵御外界的不良诱惑

少年时期是奠定人生基础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个时期的女孩子身心成长是否健康,在一生中更具有重要意义。而恰恰在这个时期,由于生理、心理、认识、知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正处在特殊时期,外界的各种诱惑往往会牵动少女的心,加之处在这一时期的女子普遍具有鉴别能力差、好奇心强、精力过剩、富于幻想、情窦初开等等特点,如不提高警惕,很可能被外界的不良诱惑迷惑,以致造成终身的悔恨。

少女怎样才能抵卸外界的不良诱惑呢?

1.客观地认识自我。少女步人青春初期,月经来潮是一个重要标志,它会使她们一下子认识到了自己与男孩子的区别。而在此之前,她们的认识还不那么深刻。这时便有些少女产生自我庆恶的心理,认为如果自己不是女性,也不会有那么多麻烦。随之,女性的第二特征渐渐形成:皮肤细腻,声音高挑,乳房隆起,体态丰满。处于这个妙龄时期的女孩大多一面在认识客观世界,开阔视野,另一方面,也在悄悄观察自己的变化,开始欣赏自己、打扮自己,甚至希望自己的美丽引起他人,特别是异性的注意和称赞。这两种倾向的过分发展都可能使自己成为外界不良诱惑的俘虏。因为,当你厌恶自己是个女性时,便可能在心理上解除女性的自尊和自卫,而失去自尊和自卫能力的女子恰恰是社会各种恶势力不攻自破的对象,当你十分欣赏自己,并且迫切得到别人欣赏和称赞时,你的眼睛就像蒙上一层纱,对恭维和社会上的虚假现象难以识别和抵御,沉溺于虚荣夭地里,这就很可能为外界的不良诱惑所利用。

2.依靠家人,依靠社会,不轻信他人的花言巧语,在处理重大问题时,不自做主张。少女时期,处于既有独立意识、独立思考、独立意志的强烈要求,同时对家庭、长者、社会保护有较大的依赖性。由于外界的不良诱惑并非赤裸裸地让你感到它是坏的、肮胜的、丑恶的,它们利用少女时期不成熟、爱幻想、易轻信、爱面子等弱点,使你落人圈套,久而久之,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诱你误人歧途,而这些不良诱惑的天敌便是社会的正义,家庭、亲友及组织的保护。

3.加强对欲望的克制及理智的培养。外界的不良诱惑之所以能发挥作用,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因为你在心理上自身欲望的趋向性。不良诱惑无论其多么丑恶,总是要以美的外表去吸引你,假如你在心理上也有一种主动去接近它的欲望,那么,外界的不良诱惑便会成为一种发动力,一种起爆因子,使你不由自主地坠人泥坑。少女时期自身欲望是多方面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十分强烈的。这时,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克制能力。克制是阻止自己满足欲望的强制措施,也是磨炼自己意志的重要手段。比克制更高一个层次的抵御能力强的标志是加强自己理智的培养,提高自己对不良诱惑抵御的自觉性。少女时期的人往往偏重情感,情感与理智相矛盾时,前者往往会压倒后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培养自己理智处事的习惯十分重要。何以做到理智?重要之点便是:明白事理,了解人生,用理智指导自己的行为。当然感情与理智也并非是截然对立的。如果能把理智与克制结合起来,再加之以健康的情感,那么,外界的不良诱惑就难拉你入手。

怎样防止和克服青春期“闭锁心理”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会发现自己在这段时期里心理和言行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对别人翻看自己的东西很反感,偷偷地写日记,自己向自己倾诉内心的秘密;在与别人交往中,也不像少年时代那么坦率了,等等。对此,家长和孩子本人往往不知该怎么办。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心理和言行的这种变化,是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心理的闭锁性现象。”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青少年的“闭锁心理”除上述言行表现外,还有:开始愿意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抽屉要上锁,不轻易地全盘托出内心所思,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易做到心理上毫无保留,还可能以各种形式似作回答而拒绝回答。青少年男女在这个时期,除了发展一般交往外,也产生了由相互知心而培育起来的友谊。

青少年的“闭锁心理”是由于思维的发展,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广泛性、深刻性的发展,尤其是对新的自我的出现而产生的。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开始走向自己的内部世界,加之独立性与自尊心的相应发展,便失去了儿童时期的外露、直爽、单纯、天真,出现了心理活动的闭锁性。

青春期到来之后所出现的闭锁心理,对个体或是对社会来讲,有两种不可忽视的功效:其一是一些有为的青少年可以使闭锁心理产生升华作用,成为钻研学术、为社会做贡献和进行科学发明创造的动力;其二是可以使人类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通过窥探人生的奥秘,可以创造出很多的文艺作品和发现人生发展的规律,促进人类进步。

然而,青少年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闭锁心理,也会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为闭锁心理出现后,使青年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要求较高,选择条件很苛刻。因此,他们不仅与父母、教师之间不易达到心理相通,在同辈人中也不易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常感到不易被别人理解,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或出现的孤独感。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的要求,青年却强烈地想与人交往,不仅想交往得多,还想交往得深,想得到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扉,这一矛盾常常不易被人理解,而自己又不能理解别人,因而心理常常不能平静,个别人甚至发展为性情孤僻。

怎样才能防止和克服闭锁心理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呢?

青少年首先要懂得,闭锁心理是自身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但若处理不当,会向消极方面发展。因此,青看期青少年要多交正派的挚友,要相信父母和老师,有什么港不通的问题应向别人倾诉,要积极参加集体的文娱体育活动一置身于沸腾的生活中,而不要久囿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老人非非。对老师和家长来说,必须正视青少年这一正常心珍现象,尊重他们的“私秘权”,不可生硬地要他们敞开心扉可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孩子的人生道路作积极的正面引导,当然,对其错误或危险的苗头,则应及时一予以疏导和纠正。

怎样消除“生女儿”的心理压力

虽然新中国已诞生四十三年,但许多封建旧习俗和陈腐偏见仍大有市场,例如重男轻女,性别歧视方面表现得很突出,尤其在广大农村:“女孩不是后,男孩才是根”,“女孩不能养老”,“女孩不能传宗接代”、“女孩不是劳动力”等偏见严重地影响着生女婴的产妇的身心健康,有些农村不断发生遗弃、溺死女婴及歧视、虐待女婴、妇女的野蛮行为,在城市产妇生了女儿,有的也受到各种巨大的精神压力。若不重视和解决这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损害妇幼的身心健康,同时将逐渐危害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

首先要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在招工、升学、分配及提干等一系列政策上,要体现出来,并注重落实。在农村鼓励男方“出嫁”,女方和男方一样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在医学上要广为宜传生男生女的科学道理:受精卵发育成女胎责任在男方,不在女方。生男或生女,目前仍属偶然,即使将来科学发展有可能控制胎儿性别,也决不可能用来满足重男轻女的愿望。道理很简单,独生子女都生了男孩,将为社会造成灾难。

所以生了女儿的家庭,首先是丈夫、婆婆要关心体贴产妇,任何歧视或虐待的行为都是有害的,产妇本身也不能过分悲观或激动,因为产妇的情绪突然变化会影响子宫收缩,轻则影响乳汁分配,重则导致产后出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只有社会、家庭和个人一起努力和封建旧习俗、陈腐偏见决裂,树立新风尚,才能消除对生女婴产妇造成的心理压力。

怎样战胜轻生的念头

青年人在坎坷的生活中,经常有些感情脆弱者,寻死轻生。怎样才能战胜轻生的念头,做生活的强者呢?

1.要变绝望为希望。轻生是人生矛盾的错误解决方式,一般说来,无所追求,随波逐流的人是不会自杀的多勇于追求、从不绝望的人也不会自杀。自杀正是从追求到绝望,又从绝望中追求的人的最后解脱。因此,战胜轻生念头的关键在于变绝望为希望。

2.变闭锁为开放。轻生自杀的人往往是内向型的,性格比较孤僻,有了想法不愿意轻易向人吐露,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要变闭锁的性格为开放的性格,善于向别人敞开襟怀。尤其是遇到挫折、心倩郁闷的时候,最好找几个知心朋友谈谈,找长辈们谈谈,他们会给你帮助的。

3.多为别人着想。死,既是死者的不幸,也是生者的不幸。一旦你结束了自己的痛苦,同时就会给活着的亲人、朋友和同志带来痛苦。自己不希望绝望,却使别人对自己的希望变成了绝望,甚至还会形成心理投射,使亲人或朋友也去寻短见,造成悲剧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为别人着想。

4.寻找生活榜样。当张海迪写完遗书、吞服大剂量安眠药,准备结束19岁的生命时,她想起了保尔在海滨公园自杀的情景,相到那扳机一扣就不再会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发出了“我错了,快来救救我”的呼喊。是保尔的形象把她从死神嘴里夺了回来。因此,我们要以具有百折不挠的韧性的人为榜样,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奋勇进击。

怎样摆脱亲人分离思念之苦

思念之情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情感。随着我国经济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大批人才流动,已成为必然趋势,因而亲人分离、夫妻分居的情况会越来越多。亲人分离、夫妻分居期间,怎样解决思念之苦呢,有这样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1.转移法,当自己不能控制思念之苦的时候,立即去从事必须要集中精力的工作和娱乐活动。

2.宣泄法,从心理学上来说,有悲有忧,只有发泄出来,才能减轻心理压力。因此,当你遭受思念之苦的时候,不妨找朋友痛痛快快地畅谈一下,或者千脆以泪洗面,宣泄一番。

3.模拟法,南斯拉夫有部电影,讲一位海员的妻子由于忍受不了长期分离,提出了离婚。在离婚前夕,她来到了船上,发现丈夫的一本日记,每天都是写给她的信。丈夫对她深沉真挚的思念,使这对夫妻重归于好。航海路遥,通邮不便,他就每天给妻子写信,心中的思念忧闷可以得到解放,习以为常以后,每当打开日记本的时候,就想对妻子娓娓长谈,从而心灵得到了安慰,这就是模拟法。长期外出的人,可以定个时间,专门给亲人写信、录音或听亲人的录音,也可以收集亲人的信件、照片。总之使自己在这个时间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4.升华法,当你陷人思念之苦,神游四海的时候,不妨把种种感受写出来,或着试着写散文、写诗歌,一旦把自己的情感用艺术形式表达出来,郁闷的心情就会变成宽广、深沉的感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思念的情感导向积极性、深刻性、坚定性。在这种自我控制中,对亲人的思念就会自然而然地升华为一种力量。这力量,使分离的人变得更深沉、更丰富、更完善—分别使生活的酒酿得更浓更美。

怎样平复亲人去世的心理创伤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亲人去世,往往会给活着的人留卞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有时甚至发生种种意外,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亲人去世,不要把悲伤郁积在心里,放声地痛哭一场是有益的。专家认为,哭是人悲伤情绪的一种反应,若在悲伤时不哭,不仅有害健康,简直等于慢性自杀。悲伤情绪不通过哭泣释放出来,而憋在心里,会导致人的大脑神经失调,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可直接危害身心健康。当然,痛哭不能没有限度,老是悲泣也会伤身。比较有效的方法是:

1.勤奋地工作或学习,借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避免一味地陷人悲哀的困苦中。

2.找知心朋友谈心,把郁积在心中的悲痛倾泻出来,并接受朋友的开导和安慰。

3.外出旅游,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开阔自己的胸怀,避免产生厌世情绪。

4.对丧偶的老人,家属子女要加倍关心他们的生活,有条件的还可另择配偶,使之安度晚年。

5.少数感情脆弱的人,当看到亲人遗照遗物时,也会触景生悲,故对这些人要尽量使之脱离可能引起悲伤的环境,可把遗照遗物收藏起来,也可让孤独老人到子女家暂住一时,以帮助他们平复心理创伤。

怎样发现老年人出现的变态心理

人的行为违反了正常行为范围,称为变态行为;造成变态行为的心理因素,称为变态心理。

变态心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年人应及时发现自己出现的变态行为的征候,利用自我心理调摄,以保持身心的健康。

老年人变态心理的表现往往有以下征候:①以幻想代替现实,一些想法和现实生活不符,又不接受别人的劝告,不讲道理,固执己见,②从不理会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既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③精力不集中,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④对自己的行动不考虑后果,缺乏责任感;⑤知觉上可以产生误差,而导致行为失常或出现无效的行为方式,对自己不良行为不觉得可耻和不妥;⑥缺乏克制能力,做事说话不考虑后果和影响,不考虑环境和条件,无是非标准,⑦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不当,常常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听不进别人的规劝。

怎样克服老年人心理变异

人到老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要发生变化,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可以人为地把衰老过程中的消服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而保持积极的、乐观的心理状态。

这对于维护老年人的身心键康非常有利。所以,人到老年要学会克服心理变异。

1.学会冷静。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每天自己的周围都会发生高兴或不高兴的事情。对待不愉快的事情或外来刺激,要持冷静态度,不急躁,不发火,不生闷气。

2.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开阔视野,调节和充实精神生活;增加生活乐趣,多与青年人交往,保持应有的生活朝气。

3.克服各种不良个性,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4.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机制,是克服老年人心理变异钓重要条件。

老年人怎样防止精神衰老

人们多注意躯体的衰老,往往忽视精神衰老。其实精神衰老与躯体衰老相比前者更应引起重视。

人体各器官的逐步老化,是生命过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精神衰老与躯体衰老,虽然不是平行发展,但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

精神衰老一般表现为:一是思维活动迟缓,理解能力减退,注意力难于集中,对外界反应迟钝;二是性格变化,情感平淡,情绪不稳,或因小事暴怒,或固执保守,孤僻自私,极易伤感,三是记忆力障碍;四是动作笨拙迟缓且术协调,步履不稳,手脚震颤。

产生精神衰老有多方面的因素。可以是生理上的,老年人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各种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化,致使神经纤维再生能力减退,注意力难于集中,脑血流量和脑的摄氧量减少而导致精神衰老,可以是心理上的,主要是急剧的精神刺激,可以是生活上的,酗洒、纵欲,营养不足,过于安逸,也可以是由疾病和遗传因素引起。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对衰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人到了五、六十岁,从心理上总是认为自己老了,认为自己手脚不灵,记忆力减退了,逐渐从思想上解除了积极生活的武装,于是生理机能也随之发生一系列的衰退变化。要想使人保持青春活力、始终精神不衰,就应做到:

1.幽默风趣、笑口常开。能一扫笼罩在心头的愁云和烦恼,心胸开朗,使整个机体处于轻松状态,促进胃、肠运动和血液循环,进而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2.泰然处事、心平气和。情绪不稳,易于冲动,无疑是有损于身体健康的,尤其伤害了老年人的体质。

3.善于用脑、勤于探索。人的精神状态是由大脑支配的。要减缓脑的衰老速度,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勤于用脑。老年人欲使自己“人老心不老”,也应该保持好奇心。不断用新奇的东西充实自己的生活,就会觉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自己仍然是那样精力充沛,朝气蓬勃。

马克恩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一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人至老年,只要能始终保持心情愉快积极而又乐观,你就会发现:这种欢乐的生活会使你身心皆健,衰老的脚步悄然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