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先生不吝赐教,传授一些增强中小管理者说话技巧的诀窍。与会的对象都是拥有50名左右员工的企业管理者,预定听讲人数为70人。因为深深体悟到心意相通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遥远,部属看上司脸色办事的传统陋习早已行不通。因此,此次恳请先生莅临演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让所有与会研习者明白,不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法的人,是无法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希望演说时间能控制在两个钟头左右,内容锁定在:
①学习说话技巧的必要性;②掌握说话技巧的好处;③说话技巧的学习方法这三方面,希望能带给大家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万事拜托了!”
卡耐基感觉到这家机构的邀请者明快干练、信心十足,完全将他的热情毫无保留地传达给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对方在他还没有提出问题的情况下,就解答了所有的疑问。因此,在卡耐基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自己置身讲台的情景,并且很快就能够想象出参加者的表情,以及自己该讲述的内容等。显然,这种邀请方式很能带给受邀者好感。
显然,为了说服别人,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遵循一定的步骤。说服他人应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来进行呢?大致有以下四个步骤:
1.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兴趣
为了让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首先应吸引劝说对象将注意方集中到自己设定的话题上。利用“这样的事,你觉得怎样?这对你来说,是绝对有用的……”之类的话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对方愿意并且有兴趣往下听。为了不至于在开始时便出师不利,以下几个要点请你务必好好掌握:
(1)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就是穿着得体、以礼待人,脸上保持诚恳的微笑。
(2)平时多留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绝对要言行一致。
(3)主动与周围的人接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再小的承诺也要履行,记住一定要言出必行。
(5)不撒谎,除了善意的谎言。
(6)提高与大众沟通的能力。
2.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具体说明你所想要表达的话题。比如“如此一来不是就大有改善了吗?”之类的话,更进一步深入话题,好让对方能够充分理解、明白,清楚的表达能力是成功说服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方能否轻轻松松倾听你的想法与计划,取决于你如何巧妙运用你的语言技巧。
为了让你的描述更加生动,少不了要引用一些比喻、例证来加深听者的印象。迫切地引用比喻和实例能使人产生具体的印象;能让抽象晦涩的道理变得简单易懂;甚至使你的主题变成更明确或为人熟知的事物。如此一来,就能够顺利地让对方在脑海里产生鲜明的印象。
说话速度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语调的高低、停顿的长短、口齿的清晰度……都不能忽视。除了语言外,你同时也必须以恰当的表情、肢体语言来辅助。
3.动之以情
通过你说服对方的内容,了解对方对此话题究竟是否喜好、是否满足,再顺势动之以情或诱之以理告诉他“倘若遵照我说的去做,绝对省时省钱,美观大方,又有销路……”不断刺激对方的欲望,直到对方跃跃欲试为止。
二、说服对方的语言艺术
(一)善于说服,增强力度
善于劝说,是一种极为可贵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如教育子女与人为善,解决与邻居的矛盾纠纷等等,若能掌握一些说服人的技巧,可能会使你的努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一个人的说服力并不是一个常数,它是可以用巧妙的表达技巧来增强的。以下几点,是可以帮助你增强说服力的经验之谈。
1.注意仪表
美国某镇内有一位艺术家,常因一些地方问题到镇议会去控诉。他去时常穿一件油渍斑斑的工作服,胡子也不刮。因为,他从来看不起那些以衣冠整齐来取悦于人的人,认为人只要有头脑,别人就会听取他的意见,穿着好坏并无关紧要。可事实是,年复一年,照样没人理会他。他则自我麻醉地认为这是由于那些人愚蠢之故。
美国心理学家塞肯曾在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里召集了68名志愿者,吩咐他们每人跟4位行人谈话,请求他们支持一个反对校内早餐供应肉类的团体。在跟行人接触前,研究人员对每位志愿者的各种情况,如:外表是否漂亮,口齿是否伶俐,能否令人信赖,能否说服人以及智力高低等等,都做了鉴定。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外表漂亮者一般比不太漂亮者更为成功。
2.站在听众一边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要改变别人的想法,劝说者必须与听众站在一边,两者的关系越融洽,劝说的话便越容易入耳,这是因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天性,即喜欢听“自己人”说的话。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的心理学家哈斯也说过:“一个酿酒专家也许能告诉你许多理由为什么某一种牌子的啤酒比另一种牌子的要好。
但如果你的朋友,不管他对啤酒是否在行,教你选购某种啤酒,你很可能听取他的。”
另一位心理学家莫恩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海滩上搞了一个传播训练公司。他发现,最佳商品推销员都能模仿顾客的声调、音量和言词,表现顾客的姿态和情调,甚至还能下意识地在呼吸动作上与顾客相协调,好像是一架绝妙的反馈机器,把顾客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反射回去。毋庸讳言,这种由于在具体行动上,甚至是些很微不足道的方面表现出来的在感情上与你的听众的亲近感与认同感,往往会使你得到巨大的感情回报和共鸣。而一旦建立了这种感情共鸣,还需要什么苦口婆心的劝诫与说服吗?
3.论据要坚实
什么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个很基本的要求就是论据要坚实可靠,不可使人产生不信任感。向听者提供切实的资料比提供主张更有力。对于一个犹豫不决的人来说,资料来源也是很有影响的,并且其影响之深不亚于资料本身。这并非因为人们只信任特定来源而不信任其他的来源,而是因为他们听到引述的话来自十分可信的权威,便不会再为自己的成见辩护。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心理作用。不过,引述权威的意见也不宜过分。过犹不及、资料太多也可能引起听者的反感。
4.运用经验和例证
善于做劝服工作的人都知道,我们做事受个人的具体经验的影响比受空洞的大道理的影响要大得多。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如果大夫劝他(她)服某种药物,那么,即使医生再三证明这种药物有效,说了许多的药理知识和道理,病人总还是不免心存疑虑。但如果换一种方法试试,如医生告诉他(她):我自己也服这种药,只用了一个疗程就大病痊愈了。听了这样活生生的个人体验,病人一定再也不会有所顾虑了。心理学家莫恩在研究这种方法的效果时发现,成功的推销员往往使用具体的例证向顾客说明:他们现在的选择已有人做过。
5.使自己更具有说服力的五项提示
(1)要以权威的腔调讲话,但不能对听众盛气凌人。
为了实现权威性,你必须熟悉你讲话的内容,你对你的题目了解得越多越深刻,你讲得就会越生动、透彻。
必须强调的是,即使你可能是你要讲的这个专题的权威人士,你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盛气凌人地对待听众。要保持“我们大家各有所长、彼此彼此”的态度。
(2)可以使用具体和专门的词汇和词语,但讲话的内容应尽量简短。
具体和专门的词汇和词语能够显示权威性和增强说服力,但冗长的发言会令人生厌。最简洁的文章总是最好的文章,其原因就是它最容易理解。关于讲话和对话也可以说是同样的道理。绝对掌握了这种艺术的人是耶稣,他说话使用的词汇和发布命令所使用的词语都是简洁、明了的,很容易理解。例如,他说的“跟我来”不会有人不明白。
(3)说话要直截了当而且中肯。
如果你想在你所说的各种事情上都取得驾驭人的卓越能力,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集中一点,不要分散精力。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词汇和说一些没有用的话,你才容易击中靶心。
(4)要有外交手腕及策略。
圆滑老练是指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去做适当的事情,却又不得罪任何人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当你对付固执的人或者棘手的问题时,你更需要深思熟虑,甚至使用外交手腕。要说做起来也很容易,就是你对待每一个女人都像对待一位夫人,对待每一个男人都像对待一位绅士一样。
要注意的是永远不要夸口或者言过其实,在你陈述情况时还要动脑筋为自己留有余地,这样你就不必担心会遇到什么责难。
(5)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
为你的听众提出最好的建议,而不只是为你自己提出最好的建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容易赢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二)用充满感情的话开启对方的心扉
一位朋友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
我的儿子读书的时候一直是“拐子走路”,文科成绩很好,理科成绩很差尤其是物理,简直很少有及格的时候。
那是他读初二的下学期,有一天,他的物理竟得了83分!更令人惊讶的是,83分竟然是这次测验的第5名!有些平时物理成绩不错的学生这次反倒落在他的后头。
儿子中午回家的时候,兴奋得满脸发红,朋友也为他感到高兴。
可是,下午放学后,他突然把书包一扔就冲进浴室,把自己反锁在里面任凭你在外面捶门就是不出来。
朋友吓慌了忙打电话给他同学问发生了什么事。同学告诉他说,老师在课堂上说他儿子的物理成绩是假的!
这一来,朋友也感到了事态的严重。
朋友走到浴室门口,不再捶门,只是竖起耳朵听,里面除了水的声音再也听不见别的声音。
于是他充满着感情地告诉儿子,做父亲的相信自己的儿子,相信他经过刻苦的努力,物理成绩确实进步很快。同时,也更坚信自己的儿子决不会用虚假的成绩来糊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