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11419900000033

第33章 闾丘露薇(1)

战地玫瑰分外香,第一位进入阿富汗、巴格达的华人女记者

“这些普通人,这些在我们的眼中悲惨地生活的人们,教会我学会珍惜,教会我认真地生活,自尊地生活。我们不能够控制战争,不能够控制天灾人祸,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心情,控制我们的思想。”——闾丘露薇

“复杂的新闻线索和信息,临危不乱地描述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这使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我喜欢记者这份工作,因为这份工作,我学会了感恩;因为这份工作,我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为这份工作,我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长处;也因为这份工作,我懂得了珍惜生命。”——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简介

闾丘露薇,女,人称“闾丘”,有些干脆美称她为“凤凰卫视的玫瑰”,现为香港凤凰电视台驻北京首席记者,曾为该台资深国际记者、采访主任,还编辑、主持、参与制作过一系列财经专辑及评论节目。她1969年出生于上海市;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到香港经商;1997年加入凤凰卫视新闻财经节目,1999年取得香港浸会大学传播硕士学位;先后采访过多项大型活动,包括克林顿、布什访华,江西抗洪、长江水灾,香港、澳门回归,中国申奥、入世,2001年美国总统就职仪式等,也曾多次跟踪报道中国领导人外访活动,并采访过大量政经界领袖人物,其专业的提问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足迹遍布亚、欧、美洲;2001年“911事件”后,成为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2002年2月和年底又两度前往阿富汗采访,并出版《采访手记》一书;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她又成为首位进入巴格达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4月中旬重返巴格达采访;不久后回国,直接到北京作有关抗SARS的报道,并于此年8月出版第二本书《我已出发》(北京出版社)。2005年2月,她的第三本书《行走中的玫瑰》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面世。

应该说她的新闻从业经历并非很短,相反,她是见过大世面的,采访过许多伟大人物,报道过许多重大事件,不是什么一鸣惊人、昙花一现的“明星”;但主要还是因为在2003年的伊拉克最前线,炮声隆隆、枪林弹雨、生死攸关之际,3月23日,凤凰中文台女记者闾丘露薇,在各国战地记者大都遵命退出伊拉克之际,却毅然关掉手机,自作主张带着摄影记者蔡晓江租车奔赴战火之下的巴格达(因她要求进入巴格达已遭到台领导坚决拒绝),成为首位进入巴格达的华人女记者,昭示出一位战地记者的职业勇敢与一名年轻女性少有的大无畏姿态,一时名闻天下,举世赞叹,这朵绽放在战地的玫瑰(其英文名Rose就是玫瑰)显得分外浓香而艳丽。

我们看她本人照片,也许并无凤凰卫视另一名记吴小莉的风华盖世,也不如早她到达伊拉克的凤凰卫视另一年轻女记隗静那么秀美迷人,她甚至很瘦小、文弱,但她的大智大勇、决断利落、巾帼豪气,却另有一番令人仰慕、向往的魅力。网上有篇文章说:“一名女性记者,在大多数男性记者都遵从上级指示(撤离)的情况下,作出这样一个极具英雄色彩的个人行为,赢得了国内不少网民喝彩。不可否认,这样久违了的英雄主义行为发生在一个瘦小女性的身上,的确让我这个身处和平地带、每天重复着差不多生活的中国人深感震动。”不过这并不是说她没有女人味;相反,她的温柔、幽默、开朗、友善也曾深深感染着周围的人。她的凤凰博客首页上写道:“闾丘露薇,很古典很女性化的名字,祥和而婉转,仿佛是上古传说中浸着露珠的一株仙草。”不知是哪位大文人给她写的这么一段雅句?

起始:努力报道伊战的凤凰卫视与受伤不下火线的闾丘露薇

著名的香港凤凰卫视,在2003年美伊开战前夜就确立了“向华人报道世界的资讯,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定位,力争大事发生时在世界媒体格局中树立华语媒体位置。但一直以来,每有大事发生,西方主流媒体特别是美国发出的声音占了很大篇幅,无论是形象、动感、情绪设计,无形中都影响着其它媒体传播。

为凸现凤凰卫视作为国际华人媒体的地位,该台作了很大努力。如战前就提出采访萨达姆的要求,但萨却接受了英国一家媒体采访,他还接受了美国CBS访问,就是没给亚洲机会。后来,凤凰台又与半岛电视台联系,提出新闻交换,但半岛也忽视了亚洲,说不需要亚洲新闻。凤凰台又提出购买海湾战争报道,半岛也不同意,提出要购买一年和与西方同价的苛刻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凤凰卫视采用了来自美联、路透等社的讯息,CCTV、东森、亚视、新加坡、日本等媒体也给予了合作。却独独缺了阿拉伯的声音。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中文台台长王纪言说:“这是一个遗憾。”

正是3月20日,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当伊拉克战争正如火如荼时,在约伊边境采访的凤凰卫视战地女记者闾丘露薇和摄像师陈汉祥,当晚在连续工作30小时之后,于返回约旦首都安曼途中遭遇车祸。

北京时间20日晚,闾丘露薇和陈汉祥乘坐的汽车与一辆油罐车相撞,造成完全损毁,两名记者都不同程度受伤。车祸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沙漠刮起沙尘暴,加上连续30多小时工作造成司机过渡疲劳所致。事故发生后,闾丘与陈汉祥顾不上去医院检查,就直接赶往新闻中心办理采访签证。直到次日他们才发现,车祸已造成陈汉祥颈骨受伤,不得不使用颈箍来固定。经检查后,医生要求陈汉祥必须制动,并需要休息至少1个月才可恢复。凤凰卫视总部得知此情况后立即决定,让陈汉祥尽快返回香港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同时另派记者前往约旦替补,与闾丘搭档继续报道。

闾丘露薇自己也下颚和面目受伤,经过简单包扎,很快便出现在屏幕上。但突然发生的意外,使北京新浪网约定她网上连线采访亦临时取消。凤凰中文台台长王纪言称:“她是华人记者中站在最前线的。”王纪言非常激动地表示,凤凰卫视一线记者都很出色;闾丘从“两会”报道现场直奔约旦,如果不是中国政府和凤凰高层厚爱,没让她进入,因为当时关口是开通的,而她的目标是巴格达,在所有人撤离伊拉克时,她是准备逆流而进到巴格达去。当战争打响时,在前线300多名各国记者中,闾丘是唯一到达约伊边境采访报道的记者,她是华人记者中站在最前线的一位。

高潮:瘦弱女子自主勇闯巴格达

据千龙新闻网北京时间3月24日讯,香港凤凰卫视战地女记者闾丘露薇和摄影记者蔡晓江,今天冒生命危险成功进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为战争打响后第一批进入巴格达的中国记者。

闾丘露薇在北京进行“两会”报道期间,就已办好赴伊拉克签证,“两会”报道结束后便直奔约伊边境。(电视台原本是派她去相对安全的约旦,可她一个人偷偷跑去伊拉克使馆申请签证,在北京采访人大期间每天到使馆解释半小时,说了3天终于签了下来。临去巴格达时,她的女儿都不知道妈妈出差去做什么。)她在约旦边境出发时说,她的目标就是巴格达,她要把战争最前线第一手消息报告给全球华人观众。她曾露宿约伊边境,是全世界唯一采访到战后第一批逃离伊拉克难民的记者(3月16日)。

在遇车祸受伤情况下,闾丘露薇坚持采访,昨晚(3月23日),她在安曼边境做完采访后向总部汇报,她已联系好一辆出租车,并找到一个在安曼的伊拉克女孩作向导,准备向巴格达进发。随即与总部失去联系,冒着生命危险,已自作主张奔赴前线。今天凤凰得到消息:她已进入巴格达。

摄影记者蔡晓江是3月22号从香港启程,接替受伤的陈汉祥,在安曼和闾丘汇合的。他进入凤凰工作还不到一年时间,是一位年轻的专职摄影师。

闾丘露薇曾三次进入阿富汗,是进入阿富汗的第一位华人女记者。此次又成为进入伊拉克战地中心地带的中国记者第一人。凤凰卫视方面称,这位英文名字为“Rose”(玫瑰)的女记者是一位真正的“战地玫瑰”。

据新华网等地消息,北京时间3月26日12时05分,在与凤凰卫视中断联系近20个小时后,闾丘露薇和蔡晓江与总部重新取得联系。作为战争打响后进入伊拉克首都的首批中国记者和首位中国女记者,凤凰卫视战地女记者闾丘向人们讲述了另一个巴格达,一个真实的巴格达。

北京时间3月24日凌晨,闾丘露薇从约伊边境出发,经过五六个小时艰难跋涉,向战争最核心巴格达进发。其间,由于在通过关卡时,伊方封存了闾丘的海事卫星电话,她与凤凰卫视香港总部中断联系10多个小时。北京时间3月24日下午3时30分,闾丘首次与凤凰总部恢复联系,并在巴格达进行了首次连线报道。

临行前,有朋友问闾丘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因为巴格达之行可能会以生命为代价。闾丘回答说:“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为一名记者,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职业。我的职责就是告诉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些人会说,因为你是女性,所以你不能去。我对领导讲,不要把我当成女性,要看我作为记者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

当闾丘在约旦边境准备出发时,有很多记者听说她有签证,都表示非常羡慕。他们对闾丘说,“你真幸运,你有签证”。在约旦边境,有几十个媒体在那里拍摄。他们一看到闾丘的车子就走过去,很大声地对她说,“你一定要小心,你一定要注意安全,但是你真的很幸运。”

闾丘露薇说,我们曾一直认为,面对美英炮火的攻击,伊拉克人会表现出惊慌,显得不知所措。但是在她经过伊拉克边境时,却看到几百个在约旦的伊拉克人,正拖着大包小包行李要赶回巴格达。不管这条路可能存在多少危险,他们都说一定要回巴格达,因为他们要与巴格达共生死。

闾丘到了巴格达,看到白天整个城市基本正常。令她感觉最深的是,伊拉克人对自己国家的那种深厚感情。一个受伤的伊拉克伤员,一看到闾丘的镜头就马上挣扎起来说:“我一定要为我的国家而奋斗,要斗争,要保卫我的国家,流血也没有关系。”那种感觉,只有到了巴格达才会让人深深体会到。

闾丘在约伊边境时,过关的边境官员说,如果要拿下巴格达,非得牺牲20万人不可。虽然他没说是牺牲20万美军还是伊拉克人,但在他们眼中,巴格达是不容易拿下来的。这点当她在约旦时,民众也这么看,他们觉得美军把巴格达太低估了,他们低估了伊拉克人对这个国家的感情,尤其是巴格达人对这座城市的感情。

很多伊拉克人说,他们不相信美国人已拿下哪座城市,他们觉得美国人在说谎。他们知道有很多美军已在战斗中阵亡。在闾丘看来,其实巴格达人知道战局的进展,但是他们抱着不愿意相信、或者觉得自己可以胜利的心态。

在美军实行“震慑”式轰炸时,很多伊拉克人就待在原地,他们说已经习惯了。就像闾丘以前在阿富汗接触过的当地人一样,虽然伊拉克面临着战争,面临着这样的炮火,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很乐观,有的人说就是要保卫自己的国家,他们显得很亢奋。这让闾丘觉得,伊拉克人有一种天生乐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