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大陆第一战地记者,无数次奔走于世界各地的硝烟炮火中
“最欣赏的主持人是我自己。”——水均益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不必非大事不干。大事也好,小事也好,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都是一样的。客观、公正、准确,只要坚持下去,哪里都是新闻前沿,哪里都有前沿故事。”——水均益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是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赋予了我特别的光彩,因此我所做的也只是对于工作经历的记录,让那些没有机会站在我那个位置的人更详细了解当时所发生的事。”——水均益
“酷爱+激情。”——水均益对自己所从事的新闻工作的评价
水均益简介
水均益,人称“小水”、“水主”,1963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父亲是兰州大学教授,1980年到1984年在兰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84年至1993年任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任编辑、记者,1989年至1991年任新华社驻埃及中东总分社记者,1993年后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主持人、记者、制片人,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高端访问》、《国际观察》栏目主持人、记者、制片人,高级编辑。
作为新华社驻中东分社记者,水均益积极参与了海湾战争、黎巴嫩内战的报道,是国内主流媒体首批赴战地采访的记者之一;同时,他长期对阿以矛盾、巴以冲突进行了多角度、全面、深刻的关注与报道,是国内、国际新闻报道中对中东问题有深刻研究、独特见解的记者之一。1993年加盟中央电视台后,在伊拉克危机、科索沃战争、波黑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美英联军出兵伊拉克期间,他又先后多次赴战地采访报道,是国内著名的战地记者。所以,说他是当今中国大陆第一战地记者,可谓名副其实。
此外,在人物专访方面,他的采访对象大多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人物,是国内访谈国际政要、世界商界巨贾、各界知名人士的“专业户”。迄今他已有了100多次重要专访的经历,独坐国内新闻界专访具有世界级影响人物的首把交椅;先后曾专访过安南、加利、普京、克林顿、布莱尔、希拉克、金大中、穆沙拉夫、阿罗约、贝布托、托莱多、阿拉法特、卡尔扎伊、马哈蒂尔、穆巴拉克、卡斯特罗、基辛格、查韦斯、西哈努克、纳扎尔巴耶夫、瓦杰帕伊、克雷蒂安、鲍威尔、比尔·盖茨、多明戈、泰戈·伍兹等国际名流。多年来,他在国际新闻报道和人物专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国内著名国际新闻主持人。从某个意义上说,他也是当今中国第一国际新闻记者。
水均益先后担任上述中国多个著名电视栏目主持人、记者,以其深厚的新闻功底、扎实的外语基础、睿智的主持风格,很快赢得了观众认可和欢迎。在海湾、波黑、阿富汗、伊拉克诸次战争期间,他屡次在隆隆炮火声中为观众做现场报道,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记忆。
1998年,水均益出版《前沿故事》。2003年,他与人合著《伊拉克风云二十年》。
水均益所取得的出色成就,得到了广泛赞誉。他曾多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及主持人“金话筒”奖,屡次受到中直机关和中央电视台嘉奖,2003年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因为他“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在炮火连天和沙尘暴肆虐中,坚持从巴格达新闻中心平台上发回现场报道,为央视全程报道和让全国人民详细了解伊拉克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均益不凡的战地记者生涯
水均益干了20多年新闻工作,最初是在新华社,后来调到中央台。他对自己所从事新闻工作的评价是:“酷爱+激情”。在新华社时,他就采访过海湾战争和黎巴嫩内战;到了中央台,更是屡屡出现在动荡不安的战争现场。2003年他能深入危险的第一线进行采访,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缘于他对新闻工作的酷爱和对一线报道的激情。在那次赴巴格达之前,他曾四次到伊拉克第一线进行采访。1998年美英发动“沙漠之狐”行动,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空中打击,当时在导弹空袭之中,水均益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背心,不畏危险地站在新闻中心室外平台上,坚持进行现场报道,所有观众都看到“战斧”导弹划破巴格达夜空爆炸的情景;而水均益在战争前线为观众朋友做现场报道的惊险情景,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至今记忆犹新。1998年之前之后,水均益还到过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的第一线,进行战争状况采访。
2003年水均益从伊拉克前线回来后,在回答网友的提问时说:“1989年到1991年我在新华社中东分社当了两年多记者,其间经历了海湾战争,但是很可惜没能去战场采访。”“1991年海湾战争时,我的记者生涯中种下了一个梦想。我当时在开罗,间接参与报道海湾战争,我编发、采写了不少稿件。海湾战争中,我在开罗看CNN,看到CNN记者站在楼顶上向全世界现场直播,说‘我背后的巴格达已经被防空炮火染成了圣诞之夜的绚烂夜空!’我当时感觉这样的工作非常吸引我,我想有一天一定要有这样的经历,要做到这样!后来到了《东方时空》,包括今年去伊拉克,多多少少都实现了我的这个梦想。”
伊拉克战争在2003年3月20日正式爆发,水均益等人在接到上级指示后,于3月18日离开巴格达。但是战争爆发后,他心里始终挂念着工作,始终期望中国国家电视台能够在巴格达战争现场发出自己的声音。他把这个重担自觉放在了自己肩上。3月26日,在水均益带领下,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争报道组经过难以想像的困难和危险,在战火和沙尘暴肆虐之中,再次回到战争中心巴格达,再次出现在已经炮火连天的巴格达新闻中心平台上;并克服各种困难,连续发回关于伊拉克战争进行中的现场报道。在巴格达前前后后67小时内,水均益等人只睡了不到7个小时,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他们的艰苦卓绝工作,使所有关心伊拉克战争的观众目睹了战火中的伊拉克,目睹了世界在这一重大事件中的第一现场,目睹了中国国家电视台和中国记者在战火中的风采。
“在伊拉克的报道,并没有做到我所预想的最满意的结果,但是,我们五个人做到了无怨无悔。”水均益回想起那段战火纷飞中的采访生活,作了这样一个总结。
在TOM网站做客时,有网友问:“如果下一次海湾又出现了战争,你还会去那里做记者吗?”水均益说:“我是肯定会去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份让我血液澎湃的工作,而且在这个时候我才会有种过瘾的感觉。我今年就40了,有人说男人40一枝花,我的身体是没有问题的。这次伊拉克战争当中我看到一些外国同行,60多岁白发苍苍的主持人,随军一路挺进,在巴格达机场现场报道。看到他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有网友问:“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你对战争怎么看?”水均益说:“这个问题很深奥。作为记者我喜欢战争,不是说喜欢战争爆发,而是说喜欢采访战争;因为在战争情况下、冲突情况下,对记者的挑战才是顶级的,考验也是巨大的,工作能力、本领大小也可以体现出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亲眼看到了战争的残暴,看到很多惨不忍睹的情形,战争的受害者只能是无助的老百姓。我在伊拉克看到,普通老百姓,哪怕是大学毕业都在沿街乞讨,而伊拉克官员在被封锁的艰苦情况下,还可以买到最新款的奔驰车招摇过市。医院里每两分钟病死一个孩子,但是郊外依然在建别墅。无论如何都是老百姓受害。”
有网友问:“如果没有战争,没有动荡,是不是水均益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了呢?”水均益说:“这话对也不对。我参与了波黑、巴以、伊拉克的报道,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知名度,在观众中也获得了一定认可。但我并不认为我天生就是做战地记者的类型,我也在摸索和实践。其实我干别的也可以干好,我在《东方时空》早期主持过一些国内题材,比如消费者维权,比如我的家乡兰州空气污染的问题,后来才逐渐转向国际。”
水均益说,自己选择了新闻这个职业,是一个非常幸运的结果。而且,他将用自己一生的精力去继续这个充满激情的事业。“激情是新闻的魂”,用一种近乎神圣的心境去对待新闻事业,没有做不好的。
水均益奔波在伊拉克的硝烟炮火中
中央电视台赴伊拉克报道组是于2003年2月5日从北京启程的,北京时间2月7日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对于水均益来说,这已是他继波黑、阿富汗、海湾战争之后第七次到战区做报道。这次他也是自此年1月份到伊拉克进行采访以来,重返两河流域。而且,他这次已是第四次到伊拉克了。抵达巴格达后,他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工作,进行“在监视下的采访”,并已连续三天发回巴格达第一线的新闻报道。在央视五人报道组中,新闻中心评论部的水均益是出镜记者兼领队。
2月10日,央视记者水均益通过《东方时空》栏目,在巴格达一线传回最新报道。北京方面主持人白岩松与巴格达的水均益现场对话。目通过两位主持人时空连线的对话,和东方时空栏目组制作的精美短篇,再现伊拉克的历史和现状。身在前方的水均益,站在巴格达新闻中心大楼平台上发回报道。在本次节目中,水均益介绍了央视记者在巴格达的近况和周围环境,并对伊拉克现状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一行五人的工作计划作了简要说明。
2月12日,央视赴伊拉克报道小组在前方采访报道已进入第七天。一周来,他们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地工作,发回了大量前方报道,为观众朋友们及时、准确了解伊拉克局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水均益说,一周来,报道任务繁重,工作量较大,但各方面进展比较顺利,5人身体都很好,生活起居、饮食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由于时差关系,经常吃不上午饭,因为巴格达中午时间经常是他们需要与后方连线,向国内传送报道画面时,因此有时只好凑合着吃点,有时不得不动用“战备物资”从国内带去的方便面。近两天,在做好各档节目同时,他们准备作一小小休整;同时观察寻找相对安全的地方,一旦战争打响仍可继续工作。水均益还谈到,目前碰到的一个小麻烦是签证问题,因为伊拉克规定外国记者入境10天内需要到移民局登记延长签证。但他说估计问题不大。
此后,伊拉克局势不断恶化。率领5人报道组在伊拉克前线采访的水均益异常忙碌。随着战争的硝烟越来越逼近,战地记者的职责注定了他们将追逐炮火,成为距离危险最近的人。但水均益甚至还无暇顾及这种危险,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提前离开巴格达,那将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水均益不想留下这样的遗憾,作为战地记者,他希望坚守巴格达到最后一刻!12年前,他当时在新华社中东分社,离海湾战争很近,但没有能亲身到战地采访,事后他觉得很遗憾。
3月5日,经过相当艰苦的争取工作,在只有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与国内联络的情况下,水均益接受中国媒体专访时说:“能在伊拉克坚守多久就守多久。”记者问他:“在过去十几年来,你先后在黎巴嫩、波黑、伊拉克进行过战地采访,这次你又率队再赴巴格达,你是怎么看待战争的?”水均益回答说:“采访了这么多次战争,我对战争的感受非常强烈。每次战争带给人类的都是深重灾难,在现代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已成了大家的共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都期待战争不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