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有持续性反复发作性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或无血便的患者。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栓所见
①黏膜有多发性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②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③可见息肉,结肠袋往他变钝或消失。
3.黏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陷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不典型增生等变化。
4.钡灌肠所见①黏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样改变。②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性息肉。③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十五、便秘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症状为大便干硬,排便艰难。由于粪便块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堆积,可有左下腹胀压感,排便不畅或里急后重感。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长期便秘体内不能及时排出废物、蛋白质等腐败物,如吲哚等在肠道吸收可引起毒性反应。可产生精神萎靡,两胁隐痛,口苦,全身酸痛。易疲劳,恶心,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及头痛、头昏等症状。结肠黏膜由于经常受刺激、痉挛引起便秘时,往往排出的大便呈羊粪状。排便极端困难者,可有肛门疼痛、肛裂,甚至诱发痔疮和乳头炎及轻度贫血、营养不良等现象。
十六、肛裂的临床症状、诊断及预防
临床症状
肛裂患者的典型症状是疼痛,便秘和出血。排便时,粪块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立刻感到肛门灼痛,但数分钟后疼痛缓解,称为疼痛间歇期。当肛管内括约肌痉挛时,再次剧痛,此期可持续半小时,疼痛难忍,坐立不安,有时用止痛药方能缓解。但再次排便时再次发生疼痛,疼痛可放射到会阴部、大腿内侧、臀部或骶尾部。由于疼痛剧裂,患者多恐惧排便,因而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排便时肛裂可加深,创面可有少量出血,鲜血多在粪便表面,便纸上有血或便时滴血。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肛裂是以肛管皮肤裂口,肛管溃疡,难以愈合为主要表现。痔疮则是由于肛门周围静脉形成静脉曲张、静脉血管团,以及直肠下端黏膜滑动而形成的。它们的共同点:肛裂多数伴有哨兵痔,特别是Ⅲ期肛裂,都伴有外痔,同时伴有内痔;而痔疮可单有内痔、外痔以及混合痔。其二者表现,在Ⅲ期肛裂时,肛门外观表现多相同。不同点:①肛裂以疼痛为主,痔疮以出血为主,只有外痔发炎肿胀时,痔疮才会剧痛。②肛裂均可肛管皮肤裂开,而痔疮则无,在肛门指诊时,即可确定,肛裂者多不可行肛门指诊,或者窥器检查。③肛裂多伴有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瘤,而痔疮则不伴有肛乳头肥大或乳头瘤。④肛裂者,肛门外观可见狭窄,而痔疮患者则多见内痔脱出、外翻。
预防
1.肛裂的主要病因是大便干燥,临厕努挣,肛门被坚硬的粪便撕裂,久之则形成慢性溃疡。因此。应保持大便通畅,干硬粪块形成后,不要努挣排出,可选用温盐水灌肠,或石蜡油灌肠,或用开塞露注入肛内,滑润排便。
2.及时治疗肛隐窝炎,防止感染后形成溃疡及皮下瘘。
3.妇女月经期应注意卫生,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妊娠期应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生育时要注意保护会阴,不要撕裂会阴及肛门。
4.在肛门检查如肛门指诊、用肛门镜或其他器械时切忌粗暴用力,以防损伤肛管引起肛裂。
5.及时治疗克罗恩病、溃疡性大肠炎等肠道疾病,防止并发肛裂。
十七、肠易激惹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1.便秘粪便量少,排便困难,每周1~2次,偶有10多天1次者,因而常使用泻药,有时因肛门括约肌收缩。大便呈铅笔样细条状。这种情况,可见于直肠肿瘤,但更多见于过敏结肠。
2.腹泻每日1次或多次,有的只在早餐后暴发多次排便,其余时间可无腹泻,偶有1日腹泻20多次者。腹泻不发生夜间,不会因排便感而觉醒,所以不干扰睡眠,也不发生排便失禁,与器质性病变的腹泻不同。
3.大便带有薄层黏液少见情况下有大量黏液或黏液管型排出。
4.腹痛、腹张常沿肠管有不适感。多见于右上腹部。可发展为绞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排气、排便或灌肠之后缓解。有些食物如浓烈的调味品、酒、粗纤维蔬菜、粗质水果等,可诱发腹痛。
5.消化道其他症状有食管堵塞感,即中医所谓的“梅核气”症状·还可有恶心、烧心、打呃和胀满等。
十八、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1.好发于女性,特别是12~18岁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者。30岁以后发病罕见。
2.约1/3患者起病前有轻度肥胖。
3.近半数患者起病前有社会心理因素。
4.故意节制食量为必要症状。进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能量食谱。部分患者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饥饿,而有阵发性贪食。呈少食或禁食和贪食相交替。
5.体重减轻,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严重者可达消瘦程度。
6.极度担心发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利尿剂、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减轻体重。
7.有体象障碍自觉过胖,或部分躯体过胖。即使已明显消瘦,仍认为并不瘦。
8.有性功能及性发育障碍。女性闭经,男性性敏感减退或阳萎:青春前期者,性心理和生理发育迟缓。
9.有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障碍。如黄体生成素周期变化缺如,氟美松抑制实验呈脱抑制。可的松和生长激素水平升高。
10.严重者伴有营养不良、毛发呈脱发样、水肿、低血压、低体温、心动过缓,甚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1.可伴强迫性症状及抑郁情绪。
12.拒绝承认有病,不愿配合诊治。尤其是不承认体重过低和进食过少是病态,患者就诊的原因常为闭经等继发症状。
13.多数患者社会、生活功能基本正常。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
1.进食量明显低于常人。
2.节食致体重减轻,至少达到下述标准之一:①比原先体重减轻25%以上(减15%以上为可疑病例)。②比标准体重低25%以上(减15%以上为可疑)。
3.担心发胖,且认为自己太胖。
4.如系女性患者,常有闭经。
5.厌食和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致。鉴别诊断
1.排除可致厌食和体重减轻的躯体疾病,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脑肿瘤等。
2.排除原发性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所致的厌食。
十九、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要点和认识
1.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时多在中上腹或脐周围,为阵发性疼痛,逐渐加重,经数小时或10余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体温可能正常或有轻度升高,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体温可在38~39℃左右,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后体温可高达39~40℃左右。平时应避免饮食不节和食后剧烈运动,纠正便秘,预防肠道感染性疾病,及早治疗肠道寄生虫病。急性阑尾炎一经诊断,即应施行手术切除。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妊娠期和老年人的单纯性阑尾炎可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阑尾炎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可出现“阑尾化脓”、“阑尾穿孔”、形成阑尾包块或腹膜炎。常规治疗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非手术疗法主要适应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早期、轻型非化脓性阑尾炎等,如中药内服、中药局部外敷、针刺、静滴或肌注抗生素;凡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严重者,有坏死、穿孔的危险,一般均考虑手术治疗。60岁以上的阑尾炎列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由于老年机体反应性差,所以,症状与体征往往不典型,也就是说体征虽轻,但病理改变较重,患者腹痛多不剧烈,痛点不固定,转移性右下腹痛常不明显,可穿孔率较青壮年高,病死率也比一般人高3~5倍,因此对老人威胁较大。
2.急性阑尾炎的分型急性阑尾炎临床可分为4型: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③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④阑尾周围脓肿。
3.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要点
(1)腹痛初起时上腹或脐周隐痛,逐渐加剧,数小时或10余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呈持续性。腹痛有时也起始于右下腹。腹痛程度一般与炎症成正比。腹痛突然减轻,但范围扩大者,提示有阑尾穿孔。
(2)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3)体温升高但多不超过38℃,阑尾穿孔后有高热并有全身中毒症状。
(4)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炎症明显时,伴右下腹局限性肌紧张及反跳痛。
(5)阑尾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时,全腹压痛,全腹肌紧张,但仍以右下腹最明显。
(6)阑尾穿孔形成局限性脓肿时,右下腹可扪及界限不清有触痛的肿块。
4.中医对急性阑尾炎的认识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肠痈”等范畴。其病是因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等原因,致使气机不调,气滞血瘀,湿阻热望,湿热蕴积,淤滞不散,热盛内腐而成痈脓。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胃肠热盛型:症见低热或午后发热,口干渴,服痛重。食欲不佳,便似,尿黄赤;湿热重则可出现头眩晕,热而不扬,呕吐较重,口渴不欲饮,腹胀痛,胸脘痞闷,便溏而不爽,尿黄浊,舌质红,占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热毒内蕴型:症见发热微恶寒,口不渴,面红目赤,盾干舌燥,呕恶不能食,腹胀痛拒按,甚至腹硬如板状,大便秘结,小便赤涩或痛,舌红绛,苔黄燥或黄腻,脉洪数有力。
二十、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1、腹部疼痛:主要位于右下腹部,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患者在饱餐、运动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病程中可能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2、胃肠道反应:患者常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胃纳不佳。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患者可伴有便秘。3、腹部压痛:压痛是惟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4、间接体征:各种特定的压痛点如马氏点、兰氏点及腰大肌征、罗氏征,在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无意义。5、辅助检查:胃肠钡透和纤维结镜检查有一定帮助。回盲部钡透如出现显示的阑尾有压痛、阑尾呈分节状、阑尾腔内的钡剂排空时间延长及阑尾未显影等,均为慢性阑尾炎的特征。纤维结肠镜可直接观察阑尾的开口及其周围的黏膜的变化和活检,尚可对阑尾腔进行造影,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压痛,这种压痛经常存在,位置也较固定。X线钡餐检查可见阑尾不充盈或钡剂排出缓慢,充盈的阑尾位置不易移动等。
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慢性阑尾炎的确诊有时相当困难,国内统计慢性阑尾炎手术后症状未见减轻者高达35%,其主要原因是诊断上的错误。应该对每一个慢性阑尾炎的诊断高度认真,用“排除法”来逐个除外容易与它相混淆的有关疾病。其中主要有回盲部结核,慢性结肠炎,慢性附件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及结肠恶性肿瘤等。
二十一、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1.烧灼感它是胃一食管反流最常见的症状,为酸性反流物对食管上皮下感觉神经末梢的化学性刺激所致。典型情况多在餐后1小时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烧灼感或疼痛,可向颈、肩、背扩散,平卧或躯干前屈、弯腰时加重,还可由于进食过量,或摄入茶、酒、咖啡、果汁、阿司匹林等物质诱发;而站立或坐位时或服用抗酸药物后可缓解。
2.胃内容物反流反胃常伴随烧灼感同时出现,酸性或含胆汁的胃内容物溢入口腔,当躯干前屈或卧床时易出现,睡眠时由于反流液被吸人气管可引起呛咳或吸入性肺炎。
3.吞咽困难由于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早期吞咽困难多呈间歇性发作,因炎症刺激引起食管痉挛所致,后期持续性者常提示食管狭窄。
4.出血由于食管黏膜损伤,可有慢性、少量出血。因长期少量失血而有贫血的表现,但急性大出血者少见。儿童的慢性贫血和大便含潜血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惟一表现。
诊断依据
1.与体位改变有关的烧灼样胸骨后痛。
2.胃内容物反流及吞咽困难。
3.食管内pH值监测、食管压力测定及X线吞钡检查提示下括约肌有关闭功能不全。
4.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或滴酸试验证实有炎症存在。
治疗原则
1.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少反流。
2.减少胃酸刺激。
3.内镜下扩张治疗。
4.必要时手术治疗。
提示:本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使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削弱所致,包括呕吐、食管贲门大部分切除术、胃潴留、十二指肠溃疡、吸烟、大量饮酒或服用阿托品类药物及迷走神经切断术等。因此,在本病的防治上,要积极消除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削弱的因素,再用药物控制症状,做到“标本兼治”。大部分患者(85%~90%)经注意饮食调节、减轻体重、垫高床头及加用药物治疗,都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近年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抗反流药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少数忠扦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作胃底折叠术。
二十五、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1.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痛:隐痛、胀痛或紧压感,疼痛扩散范围较广,餐后30~60分钟发生,下蹲弯腰和平卧可诱发,亦有心前区痛或全胸痛,少数可呈急腹症表现。疼痛多在1小时内自行缓解,当食管旁疝发生嵌顿时,突然出现剧烈上腹痛,伴呕吐及吞咽困难。
2.反流症状:嗳气、反酸、烧心、呃逆和呕吐等。
3.梗阻症状:当部分胃疝人胸腔或食管时,可使食管变窄或痉挛,进食时有哽噎、下咽不顺或有食物停滞在胸骨后方,初为间歇性,久之可呈持续性。
诊断依据
1.胸骨后疼痛。
2.有反流症状及梗阻症状。
3.X线钡餐检查可见部分胃腔位于膈上。
4.内镜检查可见齿状线上移,食管缩短,插镜不到40cm即可见到胃黏膜、食管下段、贲门、胃体小弯侧有充血水肿、溃疡或瘢痕狭窄等。
治疗原则
1.无症状或病情轻者不需治疗。
2.症状明显者应进行防治:①避免腹压升高。②饮食调节。③禁用或慎用能降低食管下括约肌(LES)张力的药物。④提高LEs张力,促进食管、胃排空。⑤中和或抑制胃酸。⑥促进组织修复及保护黏膜。⑦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