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施工队的黄金季节,无日照雨淋,铺出的屋面沥青比夏天的好。
各单位冬季的钱也宽松,喜欢在冬季就做好来年防屋漏的准备。
由于工作紧张,施工队的工人实行在施工处住宿,胡清泉也不例外,每月能有两三次回来与汉晨见面。
渐渐地,汉晨除自理其食外,便是更多地盼胡清泉的归来和苦想边城里老家中的父母兄弟。
有时,连自己都不能容忍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忧生伤情就在所难免。
在都市、在远方,自己渺小如街边飘落的沙尘。在村庄、在家中,自己博大如一道强光,从土地里挤出,那是每一天的日出,紧张而又安详。
自己是边城中人,边河在夏天之外,惦量着自己宽敞却又极少的家当,为自己留下缩语,使亲人长年分享。
用一颗女人的心,披满世间荒芜的小道,能在听歌之前,唱一首关于边城的歌。
能在望天的一瞬间,挥一挥无措的手。
只是平常披衣送饭,只是人们最易忘记的事,只是盼着恋人的归来,只是渴望边城弟妹能早日登科中举。
只是——这城市比山村还要山村,还要荒凉,无法靠近锄头的那种荒凉。
边城中人,初夏是自己的节日,亲情准备了送行的礼,愿永远站在桥头,直到白露、秋分。
远方响起的呼唤,那儿有几颗高挂的眼睛,安放在灯火里,包裹好炒面与布衣。
整整一生如此不变。
边城,凿出了手印里的无数沟壑,能看望一次那良心里的卡片,决不失去签注下边城同龄人的年月日。
是窗户外的细雨,轻摇都市不黑的天空,拦下天空里将去的船舶之影。
晚夜挨近,也止不住自己是女人的群体,在一生的路上,旋转那低沉的汲水之声。
自己——边城中人,边城中永远的女人啊!
小说再一次无言无语地介绍,没有悲和伤的故事,只做到了简单到无法再简单地介绍一下边城小说中的人在外寻找活路的同时,开始记起了曾经有一个地名叫边城之后,就无从下笔去找些对话。
找些无所谓的,空虚而又不实际的小波小折来点缀小说在话剧或玄学里的一些人物、事物。
边城小说里,每一个角色的每一个起步,都不希望遇到小故事。
最喜欢大转折,大动作,大背景的整体运动。
介绍式的情节,相传是为了让角色更好地在边城故事里有一个,可以,也值得推敲的过程。
意思是没有这样的介绍过程,就不可能看到角色在小说里的大波折和大背景。
相反就会出现神仙故事,鬼怪故事的一节脱了一节,一章就是一章。
汉晨这个角色原先是主角,而后来却慢慢地成为了配角。
在过去的小说主人翁汉晨看来,这是边城小说的一大失败。
因为,汉晨本来就应该是一名绝对的主角,才能体现出边城小说人物中不多见的专业女性。
如果,全是一批清一色的公子在台子上像摆评书那样只说不干。
那么,这小说的所有自编的所谓大转折、大背景,不外乎就是从台子上跳到观众席,再从观众席跳上舞台。
根本就看不到角色们是怎样吃了一碗饭,用筷子的手是左手还是右手,一顿饭吃了多少粒饭,吃了多少菜、多少肉,肉是猪肉还是野味,拉屎的情节也没法让观众看到,用多少圈手纸,屙了有多大的一堆屎,是黄的还是白的,有无臭味……等等等等。
无味,是边城小说的最大特色,看起来无味,想起来更无味,笑又笑不起来。
因此,介绍式的字字丁丁,的确不是小说的枝枝节节,顶多算做传记一类。
而传记,又是写一些非凡的人物、非凡的家族,更可以说是记录一些非凡的爱情故事和非凡的赚钱故事。
可是,边城小说所传记的字眼,老是又记不好让人心惊,让人销魂的情欲和财欲。
阿诺家子女的前半截人生写穿了,不外乎有两个字——读书,这多少才让一些正在读书的边城局外观众,能感受一下子表面读书,内在不见书影的下三流人世“沧桑”。
这种“沧桑”,不见哭声也不见眼泪,而是一种简单的梦想,也可以说是简单的精神。
仿佛饱餐了一顿酒肉的食客,只简单地点了一支烟,烟只是符号,油嘴才是这个食客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