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怎样当好“小巷总理”:居委会干部读本
11407400000009

第9章 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许许多多的人聚集在一个社区生活,必须讲文明、讲道德、守规则;否则,就会陷入混乱状态。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提高居民素养,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与作用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

(一)全面性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它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明显的综合性。从内容上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两大类。前者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民主等;后者包括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从体现这些内容的设施和物质形式来看,有文化书籍、体育活动、科普站、游艺室、民事调解小组等等。不仅如此,精神文明建设还渗透到居委会每项具体工作中去。

(二)群众性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群众积极参加。参与这一活动的,不仅有本辖区的居民群众、邻里家庭,还有驻地各单位的干部、职工,甚至有非驻地但与社区有联系的部队、院校。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有了基础。

(三)复杂性社区居民复杂,有干部、职员、工人、学生,又有各种行业人员(包括“两劳”释放人员)、离退休人员;既有常住人口,又有流动人口。这就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困难。要求我们开展这一工作时,一方面要充分注意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各种不同类型特点的形式和方法。

(四)多样性上述特点决定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多样性。从命名形式看,有“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从建设力量上看,有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从综合表述看,有“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争当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居委会”等;从工作落脚点看,有“遵纪守法文明户”、“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等。这多种多样的形式,为营造文明社区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或前沿城市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是从基层社区开始的。一个城市的社区状况是人们了解该市的第一印象,是人们判断这个城市价值的标准之一。因此,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市容市貌、社会风气、市民素质以致影响城市生产力的发展及政权的巩固。

(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促使社会安定团结的基本建设一个脏、乱、差的城市,居住环境恶劣、藏污纳垢,往往容易导致道德败坏、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发生,造成正常生活秩序的混乱。相反,干净整齐、秩序井然、文明礼貌、优美舒适的环境,会令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互敬互让,和睦相处,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三)对社区物质文明建设有促进和保证作用一方面,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又为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就是说要建设文明的新社区,如果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不对人们进行革命理想、道德和纪律教育,人们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各种错误思想就会泛滥起来,社区建设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社区思想建设

(一)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以提高居民群众政治觉悟为目的的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的总称。通过政治教育,使居民群众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主要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以及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等。

(二)理想教育理想,就是人生的目的、信仰和对未来的希望。革命的理想是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一个城市公民如果不能树立崇高理想,便难以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难以在城市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中,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对居民群众进行理想教育,必须同“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同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文明社区的目标结合起来,同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四化建设有用人才的个人奋斗方向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居民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三)道德教育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是指个人与整个社会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对社会需要承担什么义务,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应遵守哪些原则等等。所以,对于人口高度集中,人与人交往频密的城市社区来说,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在现阶段,道德是分层次的,道德教育应体现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社会主义道德是全民范围内的道德,其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在共产党员和其他先进分子中,应该大力提倡以“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

(四)民主与法制教育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就民主建设方面而言,首先要向居民群众讲清楚什么是民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性。在宣传教育中要注意到:第一,同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如专制主义、家长作风等做斗争。第二,要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揭露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博爱”的虚伪性。第三,要懂得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是统一的,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第四,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使人们懂得,做为公民,在行使自己正当的自由权力的时候,必须履行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重点是要学好宪法、行政诉讼法、义务教育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婚姻法、城市规划法等。要特别抓好对广大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做好后进青年和有轻微违法行为的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坚决制止偷盗、赌博、打架斗殴、早婚早育、虐待老弱妇幼等违法行为。通过法制教育,使人们一方面能够知法、懂法,增强法制观念,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学习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活动,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又能运用法律武器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五)纪律教育纪律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条件。现代城市是高度集约化的人类生存空间,一切经济活动以及人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社会规范、规则进行。居委会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纪律教育,发动群众,制订和完善居民公约,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推动居委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社区文化建设

文化素质是人的素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就会影响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居委会要抓紧对辖区内居民的文化科技知识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对文盲作必要的辅导。

社区应该在其自身物质条件范围内尽可能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努力办好各类培训班、文化站(室)、图书室、俱乐部、敬老院、康复中心等等,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创办适合老年居民、青少年儿童以及其他居民群众需要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活动的场所,组织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艺体育和科技活动,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净化、美化环境是建设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最初是由治理脏、乱、差的环境开始的。

(第三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法与组织形式

基本方法

白益华、任占军等专家,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总结了以下八种方法:(一)讲课报告进行讲课、报告、演讲,应注意从实际出发,针对居民群众的思想,以理服人,寓理于事,循循善诱,生动活泼,不要空洞生硬,无的放矢。要注意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用他们所熟悉的事例,提出他们所能做得到的要求,才能使他们坐得住、听得进、行得通。

(二)座谈讨论这是对讲课、报告、讲演的继续和深化。因听讲者对会上讲的内容需有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在座谈讨论时应注意的是,一要出好讨论题,紧紧围绕所讲的内容提出富有引导性、针对性的问题;二要选好主持人,请有组织能力、有威信、能启发群众思想的同志主持讨论并做好记录;三要贯彻围绕中心、畅所欲言的精神;四要做好对发言内容的整理与分析研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有能力解决的尽快解决,无力解决的,向有关方面反映,争取解决。

(三)谈心交流这是居民间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分集体谈心与个别谈心两种。谈心交流的内容包括了解情况、征询意见、听取批评、研讨问题、思想互助、明辨是非等。应注意针对谈心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好谈心交流的主题,选择好谈心交流的时机和谈心的方式,适时准确地表达谈心交流的意图。注意谈心交流的情感,善于以热情的态度,冷静的头脑,稳定的情绪,创造一个最佳的谈心交流氛围,使谈心交流活动取得最佳效果。居委会开展谈心交流必须根据居民群众的不同情况,分层次、有重点、有分寸地进行。

(四)宣传教育包括总结经验、宣传好人好事,通过黑板报、墙报和出简报、印材料,广为宣传。还可运用图书资料,开展读书评报写心得活动;根据不同对象文化程度的不同,组织他们学文化、学科技。根据对象的思想实际和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选择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逐步办好黑板报、讲演室、图书室、宣传橱窗,通过长期努力,提高居民群众的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

(五)形象化教育主要是指举办各种展览,组织观影看戏,播放电视录像,通过生动具体的图像,对群众进行形象直观教育,特点是形象、具体、感染力强、收效明显。除组织群众观看在全国或本地区有影响、教育意义大的文艺作品,使他们受到教育外,还应根据本社区群众的审美情趣和爱好,举办多种形式的创作展览活动,如社区文化艺术作品联展,家庭文化艺术作品联展,家庭装饰品展示,家庭服饰制作展示,家庭收藏品展示等。

(六)评比竞赛主要方式有:文明里巷楼院、文明家庭、卫生之家、美好家庭、双文明户、好婆媳、好姑嫂、好儿童、贤内助的评选竞赛,应注意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开展、利于调动居民群众积极性的形式;拟定出具体、易于掌握和衡量的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掌握竞赛的进度,给以适宜的指导;公正、客观、合理地组织评选;做好评选后的思想工作。

(七)回忆对比通过回忆对比,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与认识能力。回忆对比的特点是说服力强,教育效果好。如引导群众进行20年改革前后的回忆对比,提高群众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性的认识等。在进行回忆对比时,应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为群众所公认的有说服力的事实。

(八)参观访问组织群众实地考察、直接参观、具体询问来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参观访问的地点、对象和内容,根据教育的需要来确定,如配合形势教育,参观重点工程建设成果;配合共产主义教育,参观雷锋纪念馆、孔繁森事迹展览;配合革命传统教育,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访问革命老前辈;配合社会公德教育,参观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访问军烈属等。

组织形式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群众性的社会实践与创造活动,在组织形式上,要注意点与面的结合,高层与基层的结合,相关单位间的结合,坚持灵活多样,不断发展创新。比较普遍采用的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一)自建是由社区各个企事业单位,社区各个居民楼、院乃至各个家庭自行建设的群众活动,如文明店、文明修理站、文明楼(院)、五好家庭等。其优点是在统一部署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群众积极性,发动面广,容易结合实际。

(二)共建是借助外界力量和社区自身力量一起共同建设的组织形式,如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厂街(居)共建等。特点是一对一结成对,为着某一共同目标发挥各自优势,互助互利。

(三)联建是指在有条件的区域内,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综合建设的组织形式,如精神文明一条街、文明商业区等。联建的特点是规划性、综合性强,动员各方,齐抓共管,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其社会效益更为明显。

无论采取哪一种组织形式,都应注意以下原则: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灵活多样,百花齐放;各尽其力,共同受益。

(第四节)居民行为规范

规范居民的行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居委会应根据居民实际情况,制定并认真实行居民行为规范。

居民行为规范的内容

行为规范是指规定或制约人们行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人们活动的一般准则或办事规矩。居民行为规范是居民为自己规定的活动原则、办事规则、言行标准和其他行为约束条件。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政治行为规范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在《宪法》中已明确规定,是我国一切组织和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活动原则。

2.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党和国家的政策从根本上说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这就要求居民要顾全大局,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3.服从组织,遵守纪律。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宪法确认的组织原则,因此要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体服从中央。要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正确的集中,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居委会的自治地位,并且处理好与国家基层政权的关系。

(二)法律行为规范

法律性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严格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二是严格遵守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居民的行为,必须约束在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其基本要求是:1.学法、知法、守法。所谓法,包括国家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不学法、不知法而导致违法;二是知法犯法。所以我们要在下述两方面继续努力:一方面要继续抓好普法教育,达到人人学法、人人知法。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广大居民严格守法的自觉性。

2.遵守国家政令。所谓政令,就是政府发布的各种施政命令的统称。诸如:戒严令,军管令,动员令,任命令,免职令,表彰嘉奖令,惩罚处治令,实施计划令,通过决议令,公布法律、法规令,等等。对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基本要求是: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按政令行事,受政令制约。

(三)道德行为规范

1.居民之间的行为规范。

(1)讲团结、讲友谊、讲互助。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自己的卫生责任区勤打扫,轮流值日认真负责,类似的义务主动积极地承担;当他人有困难需要提供帮助的时候,乐于助人;对于他人的批评意见虚心接受。

(3)待人诚恳,主持公道。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不能自恃高明,盛气凌人;要关心他人的利益,不能唯利是图,以邻为壑;要诚心实意,不能欺骗和驭使他人;要公正和霭,不能敌视和怀疑一切;要有自尊自爱之心,不能过分取悦于人,或妒嫉、陷害他人;遇到非原则纠纷要息事宁人,而不能拨弄是非,火上浇油。

2.邻里之间的行为规范。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说明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1)通情达理,礼让为先。说话做事要多替别人考虑,注意是否妨碍了别人,谓之通情;办事要遵循道德规范,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念,符合常人情理,谓之达理。对别人尊敬、谦虚、宽厚,谓之礼让。

(2)尊重他人,杜绝猜忌。邻里之间出现矛盾,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相互猜忌而造成的。这就要分析具体原因,取得共识和谅解,以便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尽可能增加交往,以加强相互了解和信任。

(3)增强辨别力,不轻信传言。邻里之间的矛盾往往来自信口开河,道听途说。各人管好自己的嘴巴,并对捕风捉影、添枝加叶的议论加以辨析,分清是非。听到不负责任的话敢于制止,才能成为处事公道、受人欢迎的好邻居。

北京市北新桥街道办事处从100多起邻里纠纷中,将带有规律性、易发性的纠纷归纳出上口好记的邻里关系“十四忌”,在居民群众中广为宣传:一忌凡事为己不睦街邻;二忌恶语伤人动手打人;

三忌幸灾乐祸危难不救;

四忌猜疑嫉妒背后议论;

五忌偏袒子女轻信纵容;

六忌经济往来帐目不清;

七忌得理不让劝阻不听;

八忌谈笑逗趣分寸不明;

九忌高声噪音不得安宁;

十忌公用地方己物乱放;

十一忌晒衣浇花影响邻里;

十二忌住楼走动脚重小孩跑跳;

十三忌饲养家禽有碍卫生;

十四忌违章建筑侵占绿地。

3.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规范

主要包括平等互爱的夫妻关系;尊老爱幼的长幼关系;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经济关系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允许有虐待、打骂、歧视等行为。

居民行为规范的形式

居民行为规范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推荐几种:(一)首都市民文明公约1.热爱祖国热爱北京民族和睦维护安定2.热爱劳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俭节约3.遵守法纪维护秩序见义勇为弘扬正气4.美化市容讲究卫生绿化首都保护环境5.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热心公益保护文物6.崇尚科学重教尊师自强不息提高素质7.敬老爱幼拥军爱民尊重妇女助残济困8.移风易俗健康生活计划生育增强体魄9.举止文明礼待宾客胸襟大度助人为乐(二)首都居民文明守则1.搞好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2.保持阳台、楼道整洁,不乱堆物品,不乱扔废弃物3.保持小区、院落环境整齐,不乱停放车辆,不乱晾晒衣被。

4.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

5.文明娱乐,不噪音扰民,不酗洒、赌博。

6.邻里和睦,不传闲话,不闹纠纷。

7.维护治安秩序,不打架骂人,不违反防火规定。

8.遵章守约,不违章饲养动物,不搞违章建筑。

(三)五好家庭条件

其一:

1.政治思想、生产工作好;

2.家庭和睦、尊敬老人好;

3.教育子女、计划生育好;

4.移风易俗、勤俭持家好;

5.邻里团结、文明礼貌好。

其二:

1.热爱祖国,关心集体,遵纪守法好。

2.爱岗敬业,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好。

3.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勤俭持家好。

4.夫妻和睦,尊老爱幼、教育子女好。

5.邻里团结,移风易俗,健康生活好。

(四)文明楼(幢)、文明院落的条件

1.关心集体、政治思想好。

2.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好。

3.安全防范、社会治安好。

4.室内外整洁、环境卫生好。

5.破旧立新、社会风气好。

6.组织健全、执行制度好。

(五)邻里关系公约

1.邻里不得以高音、噪音妨碍他人工作、生活、休息。

2.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要在室内楼内喧哗、跑跳。

3.午休晚睡期间,走动和动用物品要轻,以免影响邻居休息。

4.楼道公共场所,不得堆放个人物品和杂物(旧箱)。

5.楼上晾晒衣物或浇花,不得妨碍楼下正常生活。

6.合住户要多为对方着想,遇到问题不要感情用事。

7.自觉贯彻执行“禁放”(烟花爆竹)和“限养”(动物)规定。

8.居室装饰要按规定进行,施工的垃圾及时清运干净。

9.使用电器、石油液化气和取暖、吸烟等,要注意防火,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10.邻里和睦,不传闲话;发生矛盾要本着互谅互让精神解决。

(第五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居委会应尽最大努力在本居民区树立起进步、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的内容

社会风气,通常是指一个社会流行的风尚和习气,也就是社会大多数的成员或社会群体精神风貌的总和。社会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社会风气的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的。其内容基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社会道德风尚这是衡量社会风气是否纯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历史经验一再证明,社会道德风尚的好坏,对于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团结、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社会道德风尚包括家庭道德风尚、职业道德风尚和社会公德风尚三部分。

(二)社会秩序这是人们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而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行为规范。它是保证整个社会正常生活,维护整个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社会秩序应包括公共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从广义上讲,遵守社会秩序也是一种公德。所不同的是,维护社会公德主要依靠社会的舆论力量,而维护社会秩序除了社会舆论的力量之外,还要依靠法律手段。从社会风气的角度看,治安秩序尤为重要,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综合治理。

(三)社会心理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流行的一种社会意识。它表现为人的感情、风俗习惯、自发倾向等,是一种不系统、不稳定的心理表现形式,能够对社会风气造成一种氛围。因此,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必须重视对社会心理的研究,要通过有效措施,优化社会心理,改善社会气氛。

社会风气的特点

为了有效地发展好的社会风气,抵制坏的社会风气,需了解社会风气的特点。陈润田专家提出以下五点:(一)从社会风气的主体看,它具有群体性一般说来,社会大多数人普遍认同和奉行的风气,即构成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才可称之为社会风气。

(二)从社会风气的作用看,它具有影响性社会风气虽不带强制性,但它作为一种群体性的社会舆论力量和社会行为力量,对人的影响作用甚大,有时并不亚于法律的强制作用。因此,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单靠一般的号召是不行的,还必须由处于最高层次、影响力最强的社会群体发挥示范的作用。榜样的力量,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三)从社会风气的形成看,它具有过程性社会风气的形成一般都经历一个始发、传播、影响、推行的过程。至于形成速度的快慢,形成过程的长短,则既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也取决于人们的要求和主观努力。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和扶植正气,激励先进;有力地打击歪风邪气,防止消极的、腐朽的风气到处传染。

(四)从社会风气的发展看,它具有变动性社会风气的稳定是相对的,变动是绝对的。社会风气的稳定性较差,有时还具有反复性。

(五)从社会风气的表现看,它具有直观性它是外在的、表层的,可直接为人们所感知。社会风气的好坏,往往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声誉、兴衰。

促进社会风气好转

社会风气是党风、政风、行(行业)风、民风的综合反映。要营造进步、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大事,当然也是居委会的一项不可推卸的任务。

居委会所辖居住区是一个基层社区,可说是一个小小社会,是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基地。因此,应组织居民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促进社会风气好转。除了在居民群众中进行理想、信仰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和实行居民行为规范外,着重阐述以下三点:(一)提高居民生活素养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其生活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社会风气。所谓生活素养,指的是生活知识、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就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在生活方面的反映。有些社区“脏、乱、差”,这是该社区居民生活素养不高的表现,他们缺乏科学生活知识,长期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居民生活素养的难度在于不少居民只想到尽可能获得城市提供的生活上的便利条件,只想到更多地享有城市文明的优越,却很少想到居住在城市社区需要付出什么“代价”,需要受什么约束。当由于生活素养不高而产生的行为涉及他人利益时,就成为不道德行为了。居委会应注意通过各种活动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素养,以促进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

(二)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居委会要组织和建立家庭与邻里之间、基层社区居民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对此,我们在50年代曾经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但在“文革”期间被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受到批判。其实这是列宁提出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口号。

列宁不但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为新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般表达,而且把它作为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培养,调整人际关系,形成一个和谐共处、相互帮助的良性社会环境。

一个人从降生到这个世界开始,就自然地进入了“人人为我”的生活圈,接受社会、集体、他人提供的物质、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当这个人成长起来,并具有一定能力时,就应当对社会、集体给予回报,即“我为人人”,尽义务、作贡献,同时也从社会、集体那里得到尊重和物质的满足,从而体现人生价值。可见,我们必须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准则,处理和协调好社会、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在居委会管理的“小社会”中,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尊老爱幼,扶残济困,互相理解,礼让待人,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基础上息息相通,从而创造出融洽、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细胞。树立良好的家庭道德规范,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家庭道德包括以下两方面:爱情道德。和睦的家庭生活,是由于美满的婚姻;而美满的婚姻,又取决于纯洁高尚的爱情。因此,爱情道德是家庭道德的基本因素。爱情道德有三项基本要求:一是志同道合;二是相互倾慕;三是忠贞专一。

婚姻道德。它是家庭道德的重心,对其要求,一是婚姻家庭关系必须建立在真正爱情的基础上;二是男女平等;三是实现夫妻双方人格同一化,夫妻双方要自觉做到互敬、互爱、互信、互学、互助、互勉、互让、互谅;四是赡养父母,尊敬长辈,教育子女。

居委会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植根于家庭这个社会最基础的细胞方面。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在居民家庭中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各种陋习。

2.建立家庭思想工作信息网络,及时了解上面的精神,掌握下面群众的思想脉搏,把“情、形、趣、理”融为一体,持续不断地对居民家庭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

3.提倡优良的家庭传统文化,如子女孝敬父母、父母爱护子女的观念,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的观念,兄弟姊妹情同手足、团结互助的观念等。

4.持续地教育居民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爱情与友谊的关系,爱情与义务的关系,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的关系,结婚要讲道德,离婚也要讲道德。引导居民家庭向爱情纯洁、婚姻慎重、家庭美满的目标发展。

复习思考题

1.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哪些特点?

2.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哪些作用?

3.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哪些基本方法?

5.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6.居民行为规范有哪些内容?

7.居民行为规范有哪些形式?

8.社会风气包括哪些内容?

9.如何促进社会风气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