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11389500000066

第66章 系辞上传

“系辞传”一名“大传”,是《易经》的整体概论,阐释《易经》的哲学意义,《易经》不仅止于占卜,进而提升为高度的哲学理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

“系辞”本来是指“系”在卦、爻后面的“卦辞”“爻辞”;但在此处,则是“系”在《易经》整体后面的“辞”。据说,这是孔子的著述,分为上下两篇。一说:上篇解说“无”,下篇解说由“无”到“有”的微妙境界;又说:上篇解说《易经》的大理,下篇解说《易经》的小理。不过,由内容来看,似乎有些牵强。

又,原文仅分为上下两篇,没有分章。古来的注释家们,依含义分成若干章,但分章的方式并不一致。在此,依照朱子《易本义》的分章方法。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系辞传”首先庄重的阐扬,《易经》的著作,是以宇宙的构造形象为依据。宇宙创始万物,宇宙的自然法则,同时也是万物的行为规范。在形象上,天在上尊贵,地在下卑贱,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就由此决定。天地之间,万物由卑下到高大,杂然并陈,这一自然序列,形成贵贱不同的地位,卦中六爻的位置,也依贵贱不同的地位而排列。宇宙运行,动静有一定的常态,动则刚毅,静则柔和;因而,以刚与柔两个简单的符号,代表这两种断然不同的作用。宇宙万物的性向不同;因而,同类聚合,自然形成分离的群体,彼此利害的调和与冲突,产生吉与凶的现象;因而有了吉与凶的占断。宇宙在天上,呈现日月星辰、昼夜、以及季节气侯等现象;在地上,形成山河、动植物等各种形体,产生错综复杂的变化;而卦与爻的变易作用,也由此出现。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因而,刚与柔这两种作用,相互交错摩擦;八卦象征的天、地、风、雨、雷、电、山、海,这八种自然现象,也相互鼓动推荡;产生宇宙万物的变易,演变成六十四卦。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于是,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随着日月运行,寒暑季节的循环,代表天功能的“乾”,成为男性的象征,代表地的功能的“坤”,成为女性的象征。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天与地,亦即“乾”与“坤”为创始万物的根源。“乾”的功能,在于职掌伟大的创始;“坤”的功能,在于继承“乾”的创始,完成有形的生命。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乾”的功能,是自发的,无休止的,没有阻碍的;因而,很容易就能达成创始的使命。“坤”的功能,是被动的,静止的,顺从着“乾”,就能简易地作成万物。“乾”的功能,是自发的行为,所以称作“知”,“坤”的功能,在结果,所以说是“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容易,就便于了解;简易,就便于遵行。容易了解,就会使人亲近;容易遵行,就能够见到功效。有人亲近,就能保持长久;见到功效,就能够壮大。能够保持长久,这是有才能的人的知慧;能够壮大,这是有才能的人的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了解容易与简易的原理,就已经领悟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领悟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就能在天与地的中间,确立人的地位,与天地并立了。

以上第一章,由宇宙构造,述叙《易经》的著作过程、天与地的功能、以及人与天地并立的道理。由这一章中,就可以看出,“易”这一名称的“简易”、“不易”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