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11389500000052

第52章 卦五十一·震

虩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序卦传”说:“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前一卦,“鼎”是祭器;祭祀祖先,应由长子担任;所以,震卦象征长子,含义是动。

“虩虩”是壁虎,引伸为恐惧。“哑哑”是笑声。“匕”是匙。“鬯”是黍米洒,浸泡郁金草,洒在地上,以香气请神降临。

震动,本身就能亨通。当地震来时,人人恐惧,惟有记取教训,知道戒惧,以后才能谈笑嘻嘻;也可以解释成当灾难来临,恐惧万分,过后就忘记,谈笑自若,不知警惕,将不会得到任何益处。当地震来时,使百里以内震惊,但虔诚祭祀的人,手中的酒匙,却没有掉落;以比喻平时戒慎恐惧,当突然遭受震惊时,不会惊慌失措,而能从容镇定。震卦象征担任祭祀的长子,所以用“匕鬯”比喻。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震动,就能亨通。震动来临,战战兢兢,因恐惧而知戒备,后来就会幸福。笑谈嘻嘻,因为能够记取教训,以后有了法则可循。震惊百里以内,是说远方受到震惊,而使近处恐惧,提高警觉。凡事能够戒惧的人,就可以出头主持祭祀,担当保家卫国的重任了。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游”是再、重的意思。震卦是两个雷重叠,象征天怒,雷声轰轰。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以戒慎恐惧的态度,致力于进修德业,自我反省。

《论语》“乡党篇”中,孔子说:“迅雷烈风,必然使人变色。”所用的比喻,与这一卦相同。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这一“爻辞”的“象辞”与“卦辞”,的“彖辞”相同。“初九”是下卦的主爻,也是震卦的开始,相当于震惊来临,记取教训,能够戒慎恐惧,使以后得福;所以吉祥。

一说,“震来”是指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笑言”是指以后周代建国。

这一爻,说明记取恐惧的教训,提高警觉,以后才能平安。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贝”是古代的贝币,“九陵”是九重的山陵。“六二”阴柔,在“初九”阳刚的正上方。“初九”是震惊的主体;所以,当震惊来临时,“六二”首当其冲,最危险,以致丧失亿万家财,逃往九重的山陵上去避难。不过,“六二”柔爻柔位,又在中位,柔顺中正;因而,丧失的财物,不必去追寻,在短短的七天里,就会失而复得。

这一爻,说明遭受震惊,坚持中正的原则,就能迅速复原。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苏苏”是恐惧不安。“眚”是病、过失。“六三”阴爻阴位,离开中位,不中不正,地位不当,而地震是人类的天谴,以致“六三”恐惧不安。但如果因恐惧而能改过迁善,仍然不会有灾难。

这一爻,说明因恐惧而知反省检讨,即可避免灾难。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遂”是坠、止的意思。“九四”虽然阳刚,但不中不正,上下又被两个阴爻挟持;因而力量衰弱,不够强大,就像被雷震惊坠落在泥淖中,不能动转。

这一爻,说明必须发挥刚毅的力量,才能经得起震撼。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 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六五”阴爻阳位不正,当天谴发生地震时,想往上走,却是震惊极点的“上”位;要往下行,又是震惊主体的刚爻;都有危险。不过,“六五”在上卦得中,虽然遭遇重大事故,但不会有大的损失。“亿”在此处当大解释。

这一爻,说明当震惊发生时,坚持中庸原则,不偏不激,可使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未得中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索索”是沮丧。“矍矍”是视线不安定。“言”是斥责的话。“上六”阴柔;不中不正,又在震惊的极点,以致在地震中,惊恐沮丧,目光闪烁,心神不定;在这种状态下,任何行动,必然危险。不过,当地震发生在邻近,还没有到达自己身上以前,知道戒慎恐惧,就能够避免。然而,“上六”在最上位,身为领袖,邻居遇受灾难,而自己却得以避祸,难免就要听到亲戚们的怨言了。

这一爻,说明他处遭受震惊,自己知道警觉,就可防患未然。

震卦,阐释震惊的应对法则。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难免不发生意外的重大事故,以致震惊。惟有记取教训,凡事戒慎恐惧,才能有法则可循,发挥刚毅的力量,镇定从容应对,不致惊慌失措;即或遭受灾难,也可发生迟滞作用,使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能迅速复原。平时戒慎恐惧,经常反省检讨,即可防患于未然;经常保持高度警觉,在灾难未到来之前,就可使其消灭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