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11389500000047

第47章 卦四十六·升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升”即昇,上升的意思。上升本身就有通达的含意,加以下卦“巽”与上卦“坤”都是顺,因而,在上升的过程中顺利,不会有任何阻碍。又,“九二”刚爻,在下卦居中,又与“六五”相应,也是非常亨通的形象。以“九二”刚毅,中庸的德性,必然能够得到伟大的人物的援引,勿须担忧。南方是人自然面对的方位,也相当于上方;会见伟大的人物,就要往上方前进,所以说,往南方走吉祥。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这一卦,是解卦的“六三”柔爻,得到机会上升,成为升卦,无论由上下卦的性格,以及整体的卦形来说,都是非常亨通的形象。可以会见伟大的人物,勿须担忧;是说会有吉庆。向南方前进吉祥;是说要将自己的志向,行于天下。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这一卦,上卦“坤”是地,下卦“巽”是木,地里生出树木,不断的长大升高。树木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如果停止生长,就枯死;君子也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谨慎自己的德性。不断进修,由小处着手,累积成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允”是信、诚。“初六”阴爻柔顺,在最下位,是下卦“巽”的主爻。巽卦是顺,在上升时,柔顺的“初六”,靠自己的力量,不能上升,只能追随上面近接的两个阳爻,就能跟着上升,非常吉祥。“象传”所说的“上”,即指上方的这两个阳爻,与“初六”志同道合,可以追随上进。

这一爻,说明在升进中,应追随志同道合的前辈,才会顺利。

九二:孚乃利用袷,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这一“爻辞”,与萃卦的“六二”相同。萃卦的“六二”,柔顺中庸,与刚健中庸的“九五”相应;这一卦,刚中的“九二”与柔中的“六五”相应,也同样的与人神相互感应的情形相似。对神只要诚心诚意,简单的祭祀。也能获得保佑,不会有灾难。所以“象传”说:由于“九二”的诚意,会有喜庆。

这一爻,说明在升进中,必须有诚信,不必拘泥于形式。

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虚邑”,是无人的村落。阳爻的中央充实,阴爻的中央空虚,上卦“坤”全部是阴爻,所以空虚;坤卦又是地,因而用空虚无人的村落比拟。“九三”刚毅,一心升进,前方又是空虚无人的村落,没有任何疑虑,可以放心大胆地前进。

这二爻,说明是进应当勇往直前。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随卦“上六”的“爻辞”说:“王用亨于西山。”西山即岐山,位置在周国首都的西方,亨通享,“享”是祭祀。古来的注释家,许多人都说,随卦的“上六”与这一爻,是指周文王逃避夷狄侵略,移住到岐山下。

古代的祭祀,依阶级划分,帝王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四”是诸侯的位置;但王这一称谓,并不限于帝王,诸侯也称王。“六四”柔顺得正,可以顺利的升进,就像君王升岐山祭祀,吉祥,没有灾难。因为祭祀必然诚心诚意,只要诚心诚意,任何事都可以成功;所以,在升卦中也以祭祀比喻。“象传”说:祭祀是应当的事,顺着应当做的事去做,必然吉祥,没有灾难。

这一爻,说明应顺从正当的途径升进。

六五:贞吉,升阶。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六五”阴爻阳位,本来并不适当,但与下方的“九二”相应,得到刚毅有力的人辅助,就能登上君位。不过“六五”本身柔弱,必须坚守正道,才能吉祥。阶梯便于攀登,所以“六五”能够顺利登上王座。

这—爻,说明用贤,得到有力的辅助,就可以顺利升进。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冥”是昏昧的意思。“上六”阴爻,柔弱无力,又上升到了极点,已经头昏目眩,摇摇欲坠。所以,必须不停地坚持正道,才会有利。象传说:盲目上升到极点,消耗过度,力量已经不足。

这一爻,告诫升进必须有节制,否则后力不继。

升卦,阐释升进的原则。建立群众基础,得到人民拥护,就可以施展抱负,向前升进。升进应追随前人的足迹,作为借镜,才会顺利。而且应有诚意,才能得到支持。升进为积极的有所作为,应当勇往直前,不必疑虑。但方向必须正当,任用贤能,依循众人所期待的方向前进,必然不会有阻力。更应当有目标,知道节制,盲目冒进,将无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