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11389500000023

第23章 卦二十二·贲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是贝壳的光泽,饰的意思。这一卦,与噬嗑卦是“综卦”,形象上下相反,恶要罚,善要饰,扬善罚恶,交互为用。“序卦传”说:“物不可以苟且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物的聚合,必然有秩序与模式;人的集团,也需要有礼仪装饰。这一卦,内卦“离”是明,外卦“艮”是止,以文明的制度,使每个人止于一定的分际,这就是人类集体生活必需的装饰;所以,称作贲卦。

本来“贲”不过是装饰,虽然美化,毕竟不过附属于实质而已;所以,不能担当大任,不可过分重视。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卦所以亨通,是由卦变而来,损卦的“六三”柔爻下降,文饰原来的刚爻,所以亨通。又既济卦将“九五”刚爻割爱,上升文饰原来的柔爻;所以,小利时可以前往。这样将刚与柔交互文饰,犹如日月星辰的交互运行,成为天的文饰。这一卦,内卦“离”是明,外卦“艮”是止,以文明使人人止于应有的分际,这是人的文饰。观察天的文饰,以明察四季时序的变化;同样地,观察人的伦常秩序,以教化天下,达到转风移俗的目的。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这—卦,上卦“艮”是山,下卦“离”是火,山下有火,火势被山阻挡,不能蔓延。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虽然能够明察政务中许多琐碎的小事,却也不敢轻率的去裁决诉讼。

内卦“离”是明,所以说明察庶政。外卦“艮”是止,所以说不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趾是脚趾,人体的最低部分。“初九”阳刚,下卦“离”是明;所以,刚毅贤明,甘心在最下位,一心美化自己的行为,择善固执。这是装饰脚趾的形象,脚趾用来行走,行走与行为相通。象这样贫贱不移,洁身自爱的人,就是送给他不应当有的华丽的车,也不会坐,宁愿舍弃车,徒步行走。

这一爻,说明文饰应恰当。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须”是鬚的本字,胡须在口边的称髭,在两颊的称髯,在颐亦即下颚的称须。

“象传”说:“六二”阴柔中正,与上方阳刚得正的“九三”接近,双方在上卦又都无应,因而异性相吸,关系密切,一起行动,得以兴盛,就象须装饰下颚,与下颚一起行动。亦即,在没有应援时,应当追随接近的有实力的人物。

这一爻,说明文饰应取法乎上。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濡如”,是象打湿般的光泽。“陵”与凌同。“九三”阳刚,在两个阴爻中间,被装饰得光泽柔润。然而,“六二”、“六四”都不是与“九三”相应的正当匹配,虽然令人陶醉,却不能被诱惑,以致沉溺不能自拔。所以,永远坚守正道,才能吉祥。“象传”说:这样才始终不会被人凌辱。

这一爻,说明不可被文饰迷失。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皤如”,本来是指老人的白发,在此当作不加修饰的白色。“翰如”是象鸟一般飞的快速的意思。“六四”本来与“初九”是正当的相应,相互装饰;可是,“九三”隔在中间,形成障碍,以致应当得到的装饰,却落了空。因而,“六四”为了要与正当的配偶相聚,骑马象飞一般的奔驰前往,由于自己是未加装饰的白色,马也看着是白色。但“九三”阳刚得正,所以阻当,并非是要强暴,不过是想求婚而已。“象传”说:“六四”因为“九三”的位置接近,因而被怀疑。可是“九三”并非逞强,只是求婚,“六四”阴爻阴位得正,因而拒绝,最后不会怨尤。亦即在达不到愿望,一时遭遇挫折时,只要坚持初衷,最后仍然不会有怨尤。

这一爻,说明文饰重实效,不在一时的得失。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束帛”是五匹一束的绢。“戋戋”是轻少的意思,如水少是浅,贝少是贱;金少是钱。

“六五”柔顺,在外卦得中,是这一卦的主爻。大凡装饰,内在的实质,重于外表的形式,“六五”在中央,象征重视内在实质,就象不去装饰人人注目的都市,而去装饰内在朴实的山丘林园。然而,“六五”阴爻,代表女性,本性吝啬,以“六五”君王的地位,赠送的礼物,不过是微薄的一束绢,当然寒酸;但实质重于装饰,虽然被讥笑为吝啬,最后仍然会吉祥喜悦。这一爻,强调文饰重实质。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上九”已是贲卦的极点,一切的装饰,都由极端又返回一片空白的本来面目。人类的装饰是礼法,当礼法达到极致时,又恢复到朴素,所以说“白贲”。“上九”如果领悟到装饰的空虚,而恢复本来面目时,就会无咎。

上位无位,已是局外人的立场,“上九”到达这一位置,领悟一切,放弃虚饰,悠然自得。所以“象传”说得志。

这一爻,再强调一切文饰,都是空虚,应当反璞归真。

贲卦,阐释礼仪的原则。为建立与维持秩序,刑罚是不得已的手段;因而,制订文明的礼仪,规范个人的分际,成为不可少的文饰。然而,一切人为的文饰,应当恰如其分,重内涵的实质,实际的效用不在外表的形式。应当高尚而不流于粗俗。不可被外表的形式迷惑,不可因一时得失动摇,不可因虚荣而铺张,陷入繁琐,失去意义。应当领悟,一切文饰都是空虚的道理,惟有重实质,有内涵的朴实面目,才是文饰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