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孩子培养成才
11381700000031

第31章 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的人(3)

心理素质为孩子铺平成才之路

每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是向上的,都是热爱学习的,都是具有自信的,这些品质都是孩子成长必备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上。心理健康的孩子乐观自信,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拥有自我激励的良好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人生的历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只要孩子勇于战胜困难,不断进取,即使出现挫折与失败,孩子也会重整旗鼓,积极面对,百折不挠,最终取得成功。

国家要强盛,“强人”是前提;要“强人”,必先要“强心”,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是孩子迈向未来成功的基石。

现在的家长、老师普遍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按时让学生进行疾病的预防接种,以预防小儿麻痹、天花、结核病等的发生。尚没有听说过家长带孩子去找心理医生接受定期的心理卫生教育,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其实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等重要。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个孩子长期有病,很容易影响心理健康。他可能由于身体长期有病引起心情闷闷不乐、脾气急躁等心理问题。一个孩子身体健康,就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性情活泼。

心理健康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心胸开阔的人病情恢复得快,一个人心情抑郁,焦虑不安,经常处在失望和压抑的情绪状态中就容易衰老,就容易得病,得病后恢复起来也慢。俗话说得好:“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

21世纪是人类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孩子事业能否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但又普遍为家长们忽视的心理素质。很难设想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的人,或者脾气暴躁、狂妄自大的人,或者孤独清高、人际关系敏感的人,或者挫折承受能力很低、心理压力舒解能力很低的人,或者以我为中心、性格偏执的人,或者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极差的人,能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取胜。

让孩子具备天才的素质

天才素质是指天才具有的素养、品质和能力的总称。天才影响他人,激励他人,使众人能够团结一致向组织目标进军。他们身上具备的这种影响下属并使之追随他们的基本素质如能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上,那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提高。

1.素质是成功的基础

素质是一个人的基本状态或特征,领导素质是一个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学习形成的、能够发挥领导作用的本质要素。

如何做一个好经理,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分享:“有一次,我在苹果公司改组后接管公司的图形图像部门。当时部门里有一位年龄很大、在该领域有影响的高级研究员,在一个年纪轻轻又没有这方面研究经验的人手下工作,他感到很不服气。于是,他在工作中处处为难我,倚老卖老,故意反对我的所有决策。虽然出于尊老敬贤的传统,我对他总是以礼相待,但内心仍然充满矛盾,不知如何处理这个难题。于是我去请教公司一位资深副总裁,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你太软弱了。做经理是要能够下狠心‘开人’的。一个月之内,你必须开除他。这句话点醒了我。于是我开始用坚定、自信、严厉的态度对待这个老专家。傲慢的老专家发现他的挑衅不再起作用,慢慢有所收敛。后来他自己离开了公司。”

只有具备良好的领导素质,孩子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担任领导。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获得这种领导素质。

我们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天才,但是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天才的。然而,让孩子获得天才素质却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个人的情况不同,比如,许多孩子先天就具备了做一个天才所需要的许多个人素质,而一些孩子可能在经过教导后仍无多大变化,但教育的奇妙之处恰恰在于你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在哪一个点上,孩子的变化就显现出来了,这变化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一位IT业的招聘官曾经指出:“当你发现一个应聘者身上那鼓舞人心的感染力和领导力的时候,你会觉得与他一起工作将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这种人就是我们需要的职员,他能带给我们活力和激情。”

事实上,天才素质是需要培养的,它并不是拥有超凡能力的少数几个天才型人物的专利。

我们首先要在孩子身上找到领导的潜质,并有意识地培育孩子各种领导行为,诸如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激励人心等。当然,你还必须培养孩子符合追随者的期望,具有领导魅力,诸如真诚、敬业、果断,有前瞻性和有激情等。

2.成功是一种过程

爱立信中国区总裁蔡桐木先生说过:“我不太在意他们在学校的成绩;但是,我会在意他们是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准时交作业,课堂上有没有专心听讲等这种纪律原则,以及努力程度。他们的作业常常必须自己上网找相关信息,平常我们都尽量监督他们做作业,作业的质量我们也早就心里有数,老师的分数就当作是一种参考吧。”

成功是一种过程,需要不断付出自己的努力。养育孩子也是一种过程,需要父母不断地倾注自己的关爱,用心去培育孩子。

蔡桐木先生对两个儿子恩尼和杰克的教育有几个简单的目标和价值观,这些对于其他父母也许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具体如下:我们希望恩尼和杰克能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骨子里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但能用流利的外国语言和外国人的思维模式去沟通和了解外国人。文化差异是今天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最大障碍,而将来的中国企业如果也想“和平崛起”,成为全球性的企业,他们会需要很多像恩尼和杰克这样理解文化差异的人。如果我们看日本和韩国企业崛起的经验,他们壮大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在人才,缺少很多海外扩张时的人才。我们不管将来恩尼和杰克会选择留在什么地方,我们希望他们或许可以有机会成为许多壮大的中国企业向全球扩张时的生力军。

我们希望恩尼和杰克将来是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人,能照顾和爱他们的家人。

我们希望恩尼和杰克对这个社会有爱心,在能力所及之处帮助他人。

希望恩尼和杰克能妥善管理自己的财务,有能力赚钱养活自己,能甘于过简约的生活和懂得利用音乐或艺术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们快快乐乐地面对人生,面对一切的挫折和挑战。

蔡桐木先生说:“我们家的家庭教育就是围绕在这几项看来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的价值观上面。很坦白地说,我们不在乎他们将来的学业问题。我们觉得不该倒果为因,太过于重视学业,以为将来孩子能够念个什么学位,他们的人生目标就达成,而我们当父母的使命就结束了。学位和工作是人生过程的结果,但并不是存在的目的。”

3.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杨澜说:“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人生在世,你唯一能够有把握的就是成长。”

对于什么是个人成长,杨澜的解释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什么是一个人的成长?以前的儒家思想要求人成长的轨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哲学家罗素则认为,人的成长要遇到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二是人与社会,也就是人与人的矛盾;三是人与自己的矛盾。我觉得,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寻找自己人生坐标的过程。人从小到大,视野不断开阔、知识不断丰富、经验不断积累,从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也在认识周围世界,我想恐怕这就是人的成长过程了。人的成长路径不同,人生追求也千差万别,无论成功与否,人的最终归宿大致是相同的。而区别就在于每个人所走过的道路不同,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了解程度和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是不可复制的。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小环境,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的过程。这种突破,不仅要突破物理空间的界限,也要突破心灵空间的界限。

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们总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某位名人那样的人,这些实际上都是父母的一相情愿。孩子的意愿怎样,孩子的个性特点怎样,我们恰恰忘记考虑这些因素。

教育是一种“农业”行为,父母只能根据孩子的特点来精心培养,给孩子新鲜的空气,肥沃的土壤,为孩子灌溉、施肥、拔草、除虫,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来提升孩子的生命力,而不是拔苗助长,更不是违背孩子的个性特点,强迫孩子往哪个方向发展。

成长是一种自然状态,良好的成长结果就是成功,不良的成长结果就是失败。因此,在培育孩子过程中,父母要把眼光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精心培育,让孩子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走向自己生命的辉煌。

培养孩子挑战自我的精神

要想成为天才,就要有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就要有带领团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信念,故步自封,甘于现状的人是不可能获得他人的追随的。

1.成功来自不断挑战自我

美国演员麦尔顿说过:“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会对于当时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但不会使他抱怨和不快乐,反而使他充满一股热忱想闯出一番事业来,而其所作所为便得出了结果。”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天的成功不代表明天依然成功。成功是一个过程,需要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去追求,需要寻求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把小成功变成大成功,让成功成为一种常态。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生是极具戏剧性的,而这正是他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表现。

1933年,22岁的里根就开始从事体育节目播音员的工作。在之后的5年中,他的播音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里根对此却并不满足。

1937年,里根经人推荐在华纳电影公司的影片《空中的爱情》中扮演了一位感情丰富而幽默的播音员。从此,里根踏上了演艺生涯。

在演艺生涯中,里根一共拍摄了64部影片。

在1941年的“最有希望演员”的评选中,里根成为5位“明日巨星”之中的一位。

1942年,美国开始战争。里根毅然投身于战争。

1947年,里根成为好莱坞演员工会主席。

1964年,美国“联艺”电影公司拍摄《最好的男人》这部影片,片中主角是一名总统。里根应征主角试镜时,电影公司的主管却将他淘汰了。主管说:“里根不具备一名总统应有的相貌。”对于政治,里根从来没有接触过,当然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想要突破自己的事业,走上政坛的决心。

1964年,里根拍摄了生平最后一部影片《杀戮者》,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1966年11月,里根竞选州长成功。

1971年,里根连任州长。

1980年11月,69岁的里根当选美国第40任总统,实现了从平民到总统的梦想。1984年11月,里根连任总统。

在长达8年的总统生涯中,里根为美国做了许多事情,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优秀的总统。老布什在接替总统职务时这样评价里根:“他决心并找到了推动这个国家朝与过去20年不同的方向发展的道路……他以自己无限的乐观和自信,真正恢复了公众对深藏于美国这块土地上的国家根本的生命力的自信心。”

2004年6月5日,93岁高龄的里根逝世。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称:“这是美国人民悲伤的一天。”美联社记者迈克·范西尔伯说:“里根的人生充实而多彩……”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生活必须经常做自我超越,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正如音乐必须不断改变主题和旋律一样,一曲完成再来一曲,绝不倦怠,绝不沉睡,自始至终,保持清醒。”确实如此,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挑战,成功需要不断挑战自我。

超越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只有有超越意识,一个人才能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不断地突破自身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每一位希望孩子能够成功的父母,应该培养孩子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让孩子学会激发自己的信心,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也带领他人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2.鼓励孩子挑战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挑战自我,挑战自己就是直面自己、解剖自己,也就是磨炼自己。当孩子在不断地训练下,做出一些比较胆大的事情,父母应该不断鼓励、称赞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挑战自我获胜的乐趣。

当然,鼓励孩子挑战自我并不是说说而已,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去训练孩子。父母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些让孩子挑战自我的游戏,比如独自一个人办一件事;与父母比赛忍耐力等。这种亲子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耐性,而且可以促进亲子关系。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父母希望女儿能够有坚强的意志承受极限的考验,在刘亦婷10岁的时候,爸爸对她进行了一个残酷的训练,挑战自我:捏冰一刻钟!

以下是刘亦婷记录此事的日记:

和爸爸打赌

嘿!告诉你吧,昨天晚上,我和我爸爸打了一个赌,结果呀,嘿,我赢了一本书呢!

事情是这样的,晚上,爸爸从冰箱里取出一块冰,这块冰比一个一号电池还大呢。爸爸说:“婷婷,你能捏这块冰超过15分钟吗,你办到了,我就给你买一本书。”我说:“怎么不行,我们来打个赌吧!如果我捏到了15分钟,那你就得给我买书哦。”爸爸满口答应了。

爸爸拿着秒表,喊了一声:“预备,起!”我就把冰往手里一放,开始捏冰了。第一分钟,感觉还可以,第二分钟,就觉得刺骨的疼痛,我急忙拿起一个药瓶看上面的说明,转移我的注意力。到了第三分钟,骨头疼得钻心,像有千万根冰针在上面跳舞似的,我就用大声读说明的方法来克服。到了第四分钟,我感觉骨头都要被冰冻僵、冻裂了,这时我使劲咬住嘴唇,让痛感转移到嘴上去,心里想着:忍住,忍住。第五分钟,我的手变青了,也不那么痛了。到第六分钟,手只有一点儿痛了,而且稍微有点儿麻。第七分钟,手不痛了,只觉得冰冰的,有些麻木。第八分钟,我的手就完全麻木了……当爸爸跟我说:“十五分钟了!”,我高兴得跳着欢呼起来:“万岁,万岁,我赢了,我赢了!”可我的手,却变成了紫红色,摸什么都觉得很烫。爸爸急忙打开自来水管给我冲手。

我一边冲,一边对爸爸说:“爸爸你真倒霉啊!”爸爸却说:“我一点儿也不倒霉,你有这么强的意志力,我们只有高兴的份儿。”

这就是我赢书的经过。你看,多不容易呀!

孩子懂得挑战自我,就能够促进孩子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使他们赢得一种内在的力量,从而推动人生走向成功。正如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自己。”要让孩子的人生更有价值,就应该让他们挑战自我。

3.培养孩子良好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