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病
11380100000028

第28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由于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不包括子宫肌层)而引起的一种病变。异位的子宫内膜其组织结构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相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目前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此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30~40岁妇女居多。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痛经”、“瘕”、“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人工流产负压吸引产术可诱发本病,故应做好避孕,避免人流术。如先天性处女膜闭锁、宫颈粘连等经血下行受阻或不畅,使经血倒流入盆腔,可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手术应避开月经期,以免经血逆流入盆腔。经期避免剧烈体育活动或重体力劳动,尤其是避免增加腹压的劳动,可防止本病发生。尽早治疗某些可能引起经血潴留或引流不畅的疾病,如处女膜无孔,阴道闭锁或瘢痕狭窄,宫颈闭锁,子宫极度后屈等。对晚婚高龄妇女劝其适时生育。积极防止医源性因素,经期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检查或手术。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经期、产后避免涉水感寒。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时禁房事。

清热调血汤加味方

【组成】 丹皮15克,黄连6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桃仁12克,莪术10克,香附15克,延胡索15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薏苡仁12克,槐花12克,地榆12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除湿,化淤止痛。

【用途】 适用于湿热蕴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若带下量多者加黄柏10克,樗白皮12克。

温经汤合温胞饮加减方

【组成】 党参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肉桂3克,莪术10克,丹皮12克,甘草6克,牛膝15克,巴戟天10克,补骨脂10克,菟丝子12克,桂仲15克,白术12克,山药15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温经散寒,祛淤止痛。

【用途】 适用于寒凝血淤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双耳饮

【组成】 银耳、黑木耳各15克,红糖适量。

【制法】 用上2味泡发后,加水煮软烂,加入红糖调服。

【功效】 活血化淤,祛淤止痛。

【用途】 适用于气滞血淤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 每日1次,连服1个月。

调经种玉汤加减方

【组成】 当归身10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香附12克,白芍15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吴茱萸10克,丹皮10克,延胡索2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养血活血。

【用途】 适用于气血虚弱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少腹逐淤汤加减方

【组成】 小茴香6克,干姜6克,延胡索20克,没药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肉桂3克,赤芍15克,蒲黄12克(包),五灵脂1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活血化淤,祛淤止痛。

【用途】 适用于气滞血淤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若痛经剧烈伴恶心呕吐者,酌加吴茱萸10克,制半夏10克,莪术10克;若兼小腹胀坠或痛连肛门者,酌加姜黄10克,川楝子15克;兼寒者小腹冷痛,加艾叶10克;挟热者,口渴、舌红,脉数,加栀子15克,连翘15克,黄柏10克。

黑豆红花饮

【组成】 黑豆、红糖各30克,红花6克。

【制法】 用以上3味同入锅,加水2000克,煮沸10分钟后取汁。

【功效】 活血化淤。

【用途】 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 代茶饮。

丹参红糖饮

【组成】 丹参、红糖各30克。

【制法】 将丹参加水500克,煮沸后用微火煎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

【功效】 活血化淤。

【用途】 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 代茶饮,于经前3日开始,连服10日。

海带绿豆糖饮

【组成】 海带60克,绿豆150克,红糖适量。

【制法】 将上2味加水煲汤,再加红糖调味。

【功效】 活血化淤。

【用途】 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 每日1次,连服3~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