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病
11380100000010

第10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周围关节骨质损害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关节损害外,心、肺、神经系统等器官或组织也可受累。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有证据表明本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及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诱发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始动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多发于中年妇女,男女之比为1∶3。全世界患病率平均为1.4%左右,我国患病率为0.32%~0.36%。据报道,其致残率高达60%~70%,其中10%的病人在数年内丧失劳动力,是造成社会劳动力丧失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是痹证中的特殊类型,尤其与“顽痹”、“痹”、“历节风”、“白虎历节”、“鹤膝风”、“骨痹”等相似,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除痹汤

【组成】 续断30克,鹿角片15克,当归15克,秦艽15克,威灵仙10克,松节10克,羌活10克,桑枝10克,乌药10克,防风10克,玄胡10克,蚕沙10克。

【制法】 用上药水煎2次,每次加水500克,煎取药汁150克。

【功效】 补益肝肾,祛风通络,蠲痹止痛。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不显者。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用熏洗汤:续断15克,当归15克,伸筋草15克,川椒15克,海桐皮15克,闹羊花15克,透骨草15克,寻骨风15克,五加皮15克。外用熏洗关节,每日熏洗2次,每次30分钟,15日为一个疗程。

蠲痹沐方

【组成】 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马钱子10克,酒白芍20克,透骨草15克,细辛10克,莪术15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制南星12克,威灵仙15克,桑寄生15克,仙灵脾10克,皂刺15克。

【制法】 取以上14味研为粗末,装入布袋,加适量清水浸泡1小时,小火煎50分钟,取汁。

【功效】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蠲痹止痛。

【用途】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结节性脉管炎等。

【用法】 将患部浸泡在药浴液中,要略加活动,再用药渣袋趁热外熨患处,每日1~2次,每剂可连用2天,7~10天为一个疗程。

独活寄生汤

【组成】 独活10克,寄生15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细辛3克,肉桂5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芍药10克,干地黄15克,党参3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

【制法】 将上药每次加水500克,煎取药汁2次,将二煎混合。

【功效】 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佐以祛风散寒。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两虚证。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双手指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活动不利,全身关节酸痛,活动受限。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30日为一个疗程。湿盛者肢体麻木疼痛,重着如裹,加薏苡仁20克,苍术10克;风邪盛者疼痛游走不定,加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

补脾消痹汤

【组成】 黄芪100克,党参40克,白术20克,白芍15克,当归 12克,丹参30克,蚂蚁20克,地龙20克,地鳖虫15克,乌梢蛇10克,补骨脂15克,淫羊藿15克,制川乌头3克,制马钱子0.5克,没药10克。

【制法】 将草乌、川乌先煎煮1~2小时。再用上药再加水500克,煎取药汁2次,将二煎混合。

【功效】 补虚祛淤。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乌头汤加味方

【组成】 草乌15克,川乌15克,黄芪30克,麻黄10克,芍药10克,防己10克,鸡血藤20克,伸筋草20克,甘草10克。

【制法】 取上药每次加水500克,煎取药汁2次,将二煎混合。草乌、川乌先煎煮1~2小时。

【功效】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湿盛者加苍术15克,薏苡仁15克;寒盛者加桂枝8克,细辛3克;疼痛较甚者加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

寒湿痹汤

【组成】 麻黄6克,附子10克,制川乌10克,蜈蚣3克,威灵仙10克,桂枝8克,细辛3克,木瓜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

【制法】 草乌、川乌先煎煮1~2小时。用上药再加水500克,煎取药汁2次,将二煎混合。

【功效】 祛风散寒,化湿通络,益气活血。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20日为一个疗程。

三龙历节方

【组成】 乌梢蛇15克,蜈蚣2.5克,炙地龙10克,摇竹消10克,三七5克,川乌2.5克,草乌2.5克,黄芪15克,鹿角片1.5克,仙灵脾10克,威灵仙10克,生地20克,知母15克,甘草3克。

【制法】 用上药每次加水500克,煎取药汁2次,将2煎混合。

【功效】 补肾壮骨,养肝荣筋,活血搜风,散寒止痛。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不足,风寒湿阻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清利搜通汤

【组成】 茵陈15~30克,滑石块15~30克,生薏苡仁15~30克,防风10克,防己10~15克,猪苓10~15克,老鹳草15~30克,银花15~30克,蜂房10~15克,蜈蚣2条,僵蚕10~15克,全蝎4克,生甘草6~10克,雷公藤10~16克。

【制法】 取上药每次加水500克,煎取药汁2次,将2煎混合。

【功效】 清热利湿,搜风通络。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一个疗程为2~6个月。热重者加蒲公英30克,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疼痛甚者加秦艽10克,羌活10克,延胡索15克;气虚者加黄芪20克,党参10克。

柽柳功劳汤

【组成】 柽柳30克,功劳叶30克,莶草15克,防己10克,灵仙15克,虎杖根30克,秦艽10克,地鳖虫10克,当归10克,芍药12克。

【制法】 将上药每次加水500克,煎取药汁2次,将2煎混合。

【功效】 祛风透邪,化湿宣痹,清热活血,和营止痛。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10剂为一个疗程,一般服一至三疗程。气虚者加黄芪20克,党参12克;血虚者加熟地10克,白芍12克;脾虚者可加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肾虚者可加杜仲10克,牛膝10克。

通痹汤

【组成】 独活10克,威灵仙10克,羌活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5克,龙骨15克,黄柏10克,木瓜10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鸡血藤20克,红花8克,黄芪20克,桂枝8克,细辛8克,蜈蚣3条,白花蛇舌草5克。

【制法】 把上药每次加水500克,煎取药汁2次,将二煎混合。

【功效】 益气补血,调补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温经活血通络。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气血亏虚,寒湿淤阻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服用二至三个疗程。寒邪偏盛者加麻黄10克,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兼有热邪者加生地10克,知母10克;兼有湿邪者加薏苡仁20克,苍术10克。

血府逐淤汤加减方

【组成】 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全蝎15克,蜈蚣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六方藤30克,白豆蔻15克,炒柴胡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痹证汤

【组成】 生麻黄10克,制川乌6克,川牛膝30克,苍术6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全蝎9克,白僵蚕12克,制马钱子1克,生甘草9克。

【制法】 把草乌、川乌先煎煮1~2小时。再取上药再加水500克,煎取药汁2次,将2煎混合。

【功效】 散寒除湿,搜风通络。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寒盛者加制草乌6克;气血两虚者加黄芪20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鸡血藤20克等;肝肾两亏者加杜仲10克,独活15克,秦艽15克,熟地20克,当归15克。

全消痹汤

【组成】 黄芪40克,防己40克,桂枝15克,细辛5克,全蝎10克,蜈蚣2条,穿山龙50克,蜂房15克,三七5克,炙马钱子0.3克。

【制法】 先把炙马钱子先煎1~2小时,使其中士的宁成分充分溶解破坏,以免服药后产生抽搐现象。再取上药再加水500克,煎取药汁2次,将二煎混合。

【功效】 益气扶正,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活血止痛。

【用途】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

加味身痛逐淤汤

【组成】 秦艽12克,地龙12克,羌活10克,牛膝12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五灵脂10克,没药10克,香附10克,蜂房10克,鸡血藤30克。

【制法】 取上药每次加水500克,煎取药汁2次,将2煎混合。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化淤,通络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