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是当****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者,或鞘膜闭合仅有积液时称为鞘膜积液,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单侧****内肿块逐渐增大,不红不热,无痛感,皮肤光滑,肿块较大者,则有****下坠感,过大时甚至影响行走,并使****陷入皮肤之内,以致排尿及****发生困难,本病相当于中医学“水疝”等范围,多见儿童、青少年患者,发于婴幼儿者多因先天禀赋薄弱,发于成年人者或因肝经湿热留恋不解、下注****而成,或由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而发;亦有因外伤血淤阻络,水液不行,停积为患。
加味四苓汤
【组成】 猪苓、茯苓、泽泻各10克,肉桂5克,荔枝核15克,橘核、川楝子各10克,吴萸、茴香各5克,萆15克,海藻1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疏肝理气,温阳利水。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属寒滞肝脉,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下注****而成者。
【用法】 口服,每日1剂。
蓄薏苡仁煎
【组成】 蓄草、生薏苡仁各3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利湿,行水消肿。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属脾虚湿热型。症见****肿胀,甚者囊大如斗,皮色光亮,触之不痛或稍有疼痛,舌质正常、苔微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透光试验阳性。
【用法】 口服,每日1剂。
加味苓桂术甘汤
【组成】 茯苓12克,桂枝、白术各9克,甘草6克,桃仁、红花、昆布、海藻、荔枝核、川楝子各1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温化蠲饮,活血通络。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属阳虚寒湿内停型,症见****肿大,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滑。透光试验阳性。
【用法】 口服,每日1剂。
金钮头汤
【组成】 金钮头、赤小豆、土茯苓各25克,荔枝核8克。
【制法】 将上药洗净,加清水2碗煎至1碗多,滤去渣,加入新鲜鸡肉60~150克炖汤服。以乌鸡肉为最佳。
【功效】 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用途】 适用于儿童鞘膜积液,苔脉如常。
【用法】 每3天服1次,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
水疝汤
【组成】 萆、茯苓、泽泻、石斛、车前子各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利水除湿。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症见****肿大如水晶,小腹按之有水声,苔脉如常。
【用法】 口服,每日1剂。每晚睡前服。每次服药后用大葱1把,煎汤浸洗患处。
茴香橘核汤
【组成】 小茴香15克,川楝子、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橘核、荔枝核各12克,牵牛子、肉桂、昆布、海藻各10克,地肤子15克,百部1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温经散结,行气逐液。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属寒气凝滞肝脉,积聚****。
【用法】 口服,每日1剂。
加减马鞭草汤
【组成】 马鞭草、萆、薏苡仁、刘寄奴各15克,穿山甲(先煎)6克,小茴香、苍术各6克,川牛膝、赤芍、茯苓、神曲各10克,麦芽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驱虫通络。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属虫积阻结型。症见有丝虫病感染史,或有下肢象皮肿,****肿大,积液呈米泔水样,面唇部有虫斑,舌淡体胖,苔白稍腻,脉沉滑。
【用法】 口服,每日1剂。
加味真武汤
【组成】 附片(先煎20分钟)、鸡血藤各30克,白术、茯苓、桂枝、赤芍各12克,生姜3片,乌药、槟榔各15克,荔枝核、橘核各18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温阳散寒,除湿利水。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属阳虚水湿内停型。症见****肿胀疼痛,小便自清,形寒肢冷,舌质淡、微紫暗,苔薄白而润、根部白腻,脉弦滑。
【用法】 口服,每日1剂。
健脾化痰汤
【组成】 党参、白术、泽泻、谷芽、麦芽、制半夏各9克,陈皮4.5克,炙甘草3克,牡蛎(先煎)30克,逍遥丸(包煎)9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健脾化痰,疏肝理气。
【用途】 适用于小儿先天性****鞘膜积液。
【用法】 口服,每日1剂。
张氏水疝方
【组成】 桃仁、地龙各5克,红花、白通草、赤芍各1.5克,益母草6克,麻黄1克,川牛膝、荆芥穗、生甘草各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活血利水。
【用途】 适用于小儿****鞘膜积液。症见****皮肤颜色正常,肿物表面光滑,触之有波动感,透光试验阳性。舌质如常,苔薄白。
【用法】 口服,每日1剂。
黄芪荔枝核汤
【组成】 生黄芪45克,荔枝核、乌药、橘核、茯苓各25克,小茴香、黄柏、苦参、滑石各15克,红花、莪术、王不留行各9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补虚通络,利水消肿。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症见****肿胀,坠胀明显,活动不便。
【用法】 口服,每日1剂。
水疝汤
【组成】 小茴香、炒二丑、橘核、肉桂各3克,生榔片、乌药、车前子、牛膝、当归、泽泻、赤芍各5克,猪茯苓各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散寒行气,利湿消肿。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属寒湿内结型。症见****肿胀,坠胀明显,或下腹部不适,活动不便,****隐缩,或阴部寒冷,腰部发冷,舌淡苔白,脉沉滑。
【用法】 口服,每日1剂。
茯苓泽泻白术汤
【组成】 猪苓、茯苓、泽泻各3克,白术4克,肉桂1.5克,葱白3克,茴香(盐炒)1.5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除湿。
【用途】 适用于小儿****精索鞘膜积液。症见****肿大,时有肿胀,无压痛,不红不热,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用法】 口服,每日1剂。或上药研细末,开水调服。
茯苓泽泻双核汤
【组成】 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车前子(包煎)、小茴香、陈皮、青皮、槟榔、木香、乌药各10克,荔枝核、橘核各3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温阳利水,理气消肿。
【用途】 适用于小儿****鞘膜积液,属阳虚水湿内停型。症见****肿胀,形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滑。
【用法】 口服,每日1剂。
小儿****鞘膜积液方
【组成】 沙参、橘红、橘皮、橘核、茯苓各10克,猪苓、青皮、小茴香各5克,川楝子7.5克,车前子15克,木香2.5克,黄柏5克,佛手10克,黄芪5克,防风2.5克,升麻5克。
【制法】 治疗初期用前11味药。水煎取药汁。待积液部分吸收后,可酌减猪苓、车前子用量,增加黄柏、防风、佛手、黄芪。
【功效】 补益中气,理气化湿。
【用途】 适用于小儿****鞘膜积液,属气虚湿滞型。症见****肿大,时隐时现,面色萎黄,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无力。
【用法】 口服,每日1剂。以上为3岁患儿用量,可依年龄增减。
五倍子枯矾洗方
【组成】 五倍子10克,枯矾10克。
【制法】 用以上2味加水500克煎煮30分钟,待温备用。
【功效】 散寒燥湿,收敛消肿。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症见单侧****内出现肿块,逐渐增大,肿块大小不一,小者无不适,大者则有****下坠感,过大时甚至影响行动,并使****陷入皮肤内,可使排尿及****发生困难。
【用法】 将****放入药液内浸洗,并用消毒纱布湿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二仁二子膏
【组成】 炒桃仁30克,杏仁30克,川楝子60克,蓖麻子120克,麝香1.5克。
【制法】 将以上前4味共捣如泥,加入麝香拌匀,分5次平摊于布上,备用。
【功效】 破血去淤,清热止痛。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
【用法】 睡前贴敷于患部,次日早晨去药泥。
苏叶枯矾洗方
【组成】 苏叶15克,五倍子10克,蝉蜕15克,枯矾10克。
【制法】 用以上4味用消毒纱布好,加水1500克煎煮10分钟,取药汁倒入盆内,备用。
【功效】 散寒燥湿,收敛消肿。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
【用法】 先熏后洗患处,待药液凉至微温将****放入药液内浸泡,每日2次,每次10分钟。3天用药1剂,连用3剂为一个疗程。
水疝洗方
【组成】 枯矾15克,五倍子15克,肉桂9克,冰片2克。
【制法】 把以上前3味加水1000克,小火煎煮30分钟,取汁加入冰片,备用。
【功效】 散寒燥湿,收敛消肿。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
【用法】 待药液温度不烫皮肤时将****放入药液内浸洗,将****全部浸泡在药液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轻者可同时配服五苓散,重者内服禹公散。
茴香大枣饼
【组成】 大茴香7粒、小茴香7粒,大枣7个,蜂蜜适量。
【制法】 取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用蜂蜜调成药饼,备用。
【功效】 散寒理气止痛。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另可将小茴香炒热,趁热熨****20分钟,每日1次。
肉桂枯矾洗方
【组成】 肉桂6克,煅龙骨15克,五倍子15克,枯矾15克。
【制法】 取以上4味捣碎,加水约700克,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
【功效】 散寒燥湿,收敛消肿。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寒湿内结者。
【用法】 待药液温度不烫皮肤时将****放入药液内浸洗,将****全部浸泡在药液中每次30分钟,每2日1剂,连用8剂。
银花车前子洗方
【组成】 金银花40克,紫苏叶15克,蝉蜕40克,车前子10克。
【制法】 将以上4味加水煎煮,备用。
【功效】 散寒燥湿,收敛消肿。
【用途】 适用于****鞘膜积液。
【用法】 先熏后洗患处,待药液微温时将****放入药液内浸泡,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2天用药1剂。
落得打骨碎补葱洗方
【组成】 落得打9克,红花9克,生半夏9克,骨碎补9克,甘草6克,葱须15克,食醋50克。
【制法】 用以上前6味加水1000克煎煮,去渣加入食醋,备用。
【功效】 活血化淤,收敛消肿。
【用途】 适用于****血肿。
【用法】 先熏后洗患处,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