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46

第46章 小儿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表皮的炎症,婴儿湿疹在临床上更为常见,好发生在2~10个月的婴幼儿。婴儿湿疹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较密切的关系。湿疹按其发病缓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婴儿湿疹多为急性期,发病部位可在全身任何部位,头面、四肢及手足部位较多见,腋窝、股部等皮肤皱褶处也常有发生。湿疹常对称分布,如两手、两股内侧等。皮肤上首先出现多数密集的点状红斑及粟粒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丘疹的基底潮红,有轻度浮肿。丘疹及丘疱疹很快变成小水疱,疱破后形成点状糜烂面及结痂。湿疹病变常易融合成片,向周围扩延。因而病变外围常出现散在小丘疹及丘疱疹,呈卫星状,边界不清楚,在皮肤松弛部位的湿疹往往明显肿胀。婴儿的自觉症状有瘙痒及灼热的难受感,因而常常啼哭不休。婴儿病室内应通气良好、温度适宜,保持在18℃左右,不能大干燥,也不可过潮湿,患儿必须和其他有化脓性皮肤病人隔离,防止细菌交叉感染。避免搔抓及摩擦,婴儿指甲必须剪短。乳母禁止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通过乳汁间接影响婴儿的康复。对湿性的婴儿湿疹患者,绝对忌用温水洗,更不能用肥皂水刺激,否则能使病情加重。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奶癣”、“胎癣疮”的范畴。

白芷青黛生地汤

【组成】 白芷4克,青黛3克,生地、地肤子、马齿苋、败酱草、紫草、荷叶、白鲜皮各9克。

【制法】 用以上9味加水浸泡,浓煎1次,去渣,滤取清汁备用。

【功效】 清热利湿。

【用途】 适用于小儿顽固性湿疹。

【用法】 每日服用2~3次。

扁豆陈皮薏苡仁汤

【组成】 扁豆10克,陈皮3克,薏苡仁10克,苦参6克,白鲜皮6克,蝉蜕3克。

【制法】 煎汤取药汁。

【功效】 健脾利湿。

【用途】 适用于小儿湿疹。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当归玉竹饮

【组成】 当归6克,玉竹10克。

【制法】 煎汤取药汁。

【功效】 养血祛风渗湿。

【用途】 适用于血虚风燥之小儿湿疹。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10~15剂。

二黄青黛松花粉

【组成】 生大黄30克,川黄柏15克,青黛30克,松花粉30克,枯矾9克,鲜女贞叶60克,地骨皮30克。

【制法】 用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后2味加清水适量煎沸,倒入盆中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收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先用药液温洗患处,再扑上药粉,每日早晚各用药1次。

三黄苍耳子洗方

【组成】 生大黄10克,川黄连10克,黄柏10克,苍耳子10克,苦参10克。

【制法】 用以上5味加水煎汤,去渣备用。

【功效】 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熏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数分钟。渗液多者可加枯矾10克共煎汤。湿热皮损型患儿慎用,以免皮损加重。

荆芥防风洗方

【组成】 荆芥15克,防风15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苦参15克,艾叶15克,川椒4.5克。

【制法】 取以上7味加水适量,煎沸后倒入盆中,备用。

【功效】 祛风渗湿,消炎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温洗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

松花粉硫黛散

【组成】 松花粉100克,硫黄60克,青黛30克,枯矾15克,冰片3克。

【制法】 将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可用猪油调成膏,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收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患处渗出液较多时可用药粉扑之,如无渗出液则可涂敷药膏,每日用药3次。

山楂参黄洗方

【组成】 生山楂60克,苦参60克,生大黄60克,蝉蜕30克,芒硝60克。

【制法】 把以上前4味加水2000克,煎煮10~15分钟后加入芒硝再煎1~2沸,去渣备用。

【功效】 活血化淤,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湿疹、小儿湿疹。

【用法】 用药棉蘸药液温洗患部,每日5~6次。药棉可随洗随换,以免污染药液。

三黄炉甘石洗方

【组成】 雄黄3克,黄连粉5克,硫黄6克,炉甘石20克,硼酸2克。

【制法】 用以上5味混合研细,加入蒸馏水100克,摇匀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擦洗患处。

婴儿湿疹洗方

【组成】 炉甘石8克,赤石脂10克,滑石粉7克,煅石膏7克,甘油10克。

【制法】 取以上前4味混合研细,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研成薄糊状,再加入甘油及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溶成200克,摇匀备用。

【功效】 清热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擦洗患处。

紫草黄柏膏

【组成】 紫草30克,黄柏15克,干荷叶500克,麻油250克。

【制法】 将以上前2味用麻油浸泡半天,再置于火上熬枯,去渣;然后将干荷叶烧成炭,研成细粉,加入到油中,调匀成软膏,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痒。

【用法】 涂敷患处,每日早晚各用药1次。

苦参柴胡矾洗方

【组成】 苦参20克,白鲜皮20克,黄柏20克,地肤子15克,蛇床子15克,皮硝15克,黄连10克,柴胡10克,明矾5克。

【制法】 把以上9味加水煎取药液1000克,去渣备用。

【功效】 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湿疹。

【用法】 取药液分3~4次温洗患部。

苦参百部益母洗方

【组成】 苦参60克,蛇床子30克,百部30克,益母草30克。

【制法】 用以上4味加水煎煮,去渣备用。

【功效】 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温洗患部,每日1剂分2~3次。

二黄地肤矾洗方

【组成】 地肤子10克,蛇床子10克,苦参10克,川椒10克,黄连5克,黄柏10克,防风10克,明矾5克。

【制法】 把以上8味加水煎煮,去渣备用。

【功效】 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湿疹。

【用法】 温洗患部,每日2次。

僵蚕洗方

【组成】 僵蚕不拘多少。

【制法】 用以上1味研末,加水煎煮,去渣备用。

【功效】 祛风热。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温洗患部。

硫黄雄黄硼砂膏

【组成】 硫黄20克,雄黄20克,硼砂5克,水杨酸5克,冰片1.5克,松节油15克,凡士林适量。

【制法】 取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加入熔融的凡士林,再加入松节油,搅匀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涂敷患处,每日用药2~3次。

二子地榆百部洗方

【组成】 蛇床子、地肤子、地榆、黄柏、野菊花、白鲜皮、苦参、百部各等份。

【制法】 将以上8味加清水2000克,煎至1500克,连渣倒入盆中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燥湿,凉血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先熏后洗患处,每次熏洗15分钟,每日熏洗3~5次。

二花蛇床甘草洗方

【组成】 蛇床子9克,金银花9克,野菊花9克,甘草6克。

【制法】 把以上4味加水煎煮,去渣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温洗并湿敷患部,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二石青黛黄柏方

【组成】 煅石膏120克,滑石粉120克,青黛30克,黄柏30克,冰片3克,麻油适量。

【制法】 用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适量,用麻油调和成糊状,备用。

【功效】 祛风解毒,燥湿止痒。

【用途】 适用于婴儿湿疹。

【用法】 外涂患处,如有渗液者可取干粉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