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03

第3章 新生儿皮脂硬化症

新生儿皮脂硬化症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冬季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得这种病的最多,通常发生在生后保暖不好、喂养不足或生后1周内患病的新生儿。新生儿皮脂硬化症患儿多表现为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以及少吃、少哭、少动、体温增高少、体重增长少。本病常发生在出生后1周内,常系早产儿,以寒冷季节多见,常有摄食过少、保暖不当等病史,以致热量产生与消耗失调。患儿体温在31~35℃左右,皮下脂肪凝固,皮肤发硬呈暗红色,甚至青紫、苍白,兼有水肿,硬肿由两下肢渐向臀部、躯干、面颊部发展。患儿活动少,哭声低下,严重者影响呼吸及吸吮,导致低血糖、酸中毒、循环衰竭,患儿常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肺出血。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常伴感染,感染又加重其症状。

归芎红花膏

【组成】 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克,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7.5克,丁香9克,肉桂6克,羊毛脂100克,凡士林900克。

【制法】 用以上前11味研细末过筛。将羊毛脂、凡士林隔水加热、溶化,过滤后把药末加入调匀即成。

【功效】 活血化淤,温阳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皮脂硬化症。

【用法】 用时取药膏涂于纱布上,略加温后敷于硬肿部位。每日换药1次,直到痊愈。

肉桂丁香川乌膏

【组成】 肉桂12克,丁香6克,川乌、草乌各15克,乳香、没药、生姜各15克,红花、当归各30克,羊毛脂、凡士林各适量。

【制法】 取以上前9味共研细末,用羊毛脂及凡士林搅拌成50%软膏。

【功效】 活血化淤,温阳通络。

【用途】 适用于新生儿皮脂硬化症。

【用法】 涂抹硬肿部位,用纱布包裹。每日1次。

软坚消肿汤

【组成】 丹参12克,川芎12克,红花9克,桃仁9克,降香9克,当归10克,附子3克(先煎)。

【制法】 先用500克水煎附子30~60分钟,再加水至500克,加入其他药物,煎取药汁250克;2煎加水400克,取汁200克,将所得药汁混合。

【功效】 软坚消肿。

【用途】 适用于小儿皮脂硬化症。

【用法】 每日1剂。每日用以擦洗患处8~10次,重症擦洗全身。连续应用7~10日为一个疗程。可连续用一至三个疗程。

硬肿消

【组成】 苏木15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水蛭5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丹参10克,甘草5克。

【制法】 将上药加冷水煮沸后,煎煮30分钟,再加凉开水最多半脸盆,使水温达40~42℃。

【功效】 温中散寒,活血通络。

【用途】 适用于新生儿硬肿症。

【用法】 用时将患儿放入脸盆中,仅留面部和颈部在外。操作者以左手扶稳小儿头颈部,右手用小毛巾蘸药液擦洗小儿皮肤,硬肿部位可用手反复轻轻按摩。洗澡时间15分钟。每日洗2次,暖箱保暖。

消肿散

【组成】 桂枝15克,川芎15克,生姜15克,细辛10克,白芷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麻黄6克,白芥子10克。

【制法】 将上药加水500~800克煎至200~500克滤出,滤液温度保持在40~50℃之间。

【功效】 温经通阳,活血通络。

【用途】 适用于小儿皮脂硬化症。

【用法】 每日1剂,用干净小毛巾在滤液中浸湿外敷患处,并随毛巾温度的改变随时更换。每次外敷3~4小时,每日1~2次。

肉桂川乌归芍熏洗方

【组成】 肉桂、川乌、草乌各6克,当归、赤芍、川芎、红花、透骨草、艾叶各15克。

【制法】 用以上9味加水700克煎浓汁,连渣倒入盆内。

【功效】 温经散寒,活血化淤,软坚散结。

【用途】 适用于新生儿皮脂硬化症。

【用法】 将硬肿处对准盆口处热熏,同时用薄被覆盖其上以免散热。待湿时,再洗或浸泡15~25分钟。每日熏洗1次。

伸筋草艾叶洗方

【组成】 伸筋草、艾叶、桑枝各15克,透骨草、刘寄奴、官桂各7.5克,苏木、草红花各4.5克。

【制法】 取以上8味共研末,装纱布袋内,加水煮沸后备用。

【功效】 活血温经,通络软坚。

【用途】 适用于新生儿皮脂硬化症。

【用法】 用时浸洗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