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把他首先登陆的小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救世主的意思)。据人们考证,这个岛就是今天巴哈马群岛的威特林岛。哥伦布义航行到其他岛屿,到达古巴——他猜想那里可能是中国的一个省。最后,他从海地岛启程回国。他发现,所有这些岛屿都是草木葱绿,气候宜人,居民也都和善健壮。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找到能够代表中国文明的任何迹象,也没有黄金和香料。他以为这是命运在捉弄他,使他来到了中国最贫瘠或最边远的一个地区!但他坚信他已到达东方,因此把当地的土人都叫做“印度人”。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把美洲原有居民称为“印第安人”的由来。
后来,哥伦布继续对新大陆作过三次探险航行。但是,只热衷于抢掠财物的西班牙王室和贵族,不再支持哥伦布的航海事业,并且听信别人的诬陷,逮捕了他。哥伦布第三次远航结束时,竟是带着手铐被押回西班牙。以后,他虽然被释放,并且再次西航,终于因为得不到人力物力的支持而中途停顿,1506年,他在失望和悲愤中死去。这位航海家在临死前,依然惦念着自己的事业,盼望能远航到更远的地方。
哥伦布第一个到达的新大陆,后来用了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叫“亚美利加洲”。但是,历史并没有抹杀哥伦布的功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继哥伦布以后,各国的冒险家、航海家争先恐后,扬帆远航,其中包括著名的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这些航行,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葬身海底的“无敌舰队”
1588年(中国明朝的时候),英吉利海峡战云密布,风声紧急。庞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排山倒海般地涌入海峡,扬言要水陆并进,毁灭英国。普通老百姓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敌人,不免胆战心惊。这一天,英国海军的侦察官瞭望到西班牙舰队的威武阵势,也很着慌,赶快跑到总部报信。
在朴利茅斯的英国海军总部,副司令官德雷克还在草地上和朋友玩木珠球。侦察官跑来报告说,敌舰已经进入海峡。德雷克向大海望了望,还见不到远方有什么动静——侦察官是用望远镜看到敌舰的,德雷克用肉眼自然看不到什么。于是,他不慌不忙地向朋友们说:“西班牙人还远着呢,我们打完这场球完全来得及。”一直到最后一局打完,他才慢慢披起战袍向司令部走去。
德雷克稳如泰山、从容临敌的故事马上在英国传开,很快地安定了人心。
西班牙和英国结下仇恨由来已久。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西班牙占领了美洲广大地区,掠夺了无数金银。到16世纪初期,西班牙已经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这时候,英国也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很想向海外扩张,就和西班牙争夺美洲殖民地。到16世纪后期,矛盾更为尖锐。英国贵族和商人组织了一些贸易公司,专门进行海盗和走私活动,破坏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德雷克就是对西班牙大搞海盗袭击的著名人物。他曾经指挥一只战船对西班牙舰队进行了全球性的袭击:从大西洋打到太平洋,多次劫夺西班牙运载金银财宝的船只,给西班牙人造成很大损失。西班牙政府正式要求英国女王逮捕德雷克。女王伊丽莎白不仅不予理睬,反而亲自到德雷克的战船上慰问,封他为贵族,甚至把德雷克掠夺来的宝石装饰在王冠上——显而易见,西班牙和英国已经是水火不相容了。1588年,经过3年筹划,西班牙派出了欧洲历史上空前庞大的“无敌舰队”,并且命令在欧洲大陆集结一支精锐部队,配合舰队渡海,要彻底征服英国。
这支无敌舰队共有大型战舰150艘,由麦地纳·西东尼亚公爵担任总指挥。西班牙的战舰体型粗笨,虽然炮火很强,行驶却不够灵活。西东尼亚公爵也缺乏海上作战的经验。这些弱点,被德雷克看得一清二楚。因此,尽管西班牙大吹大擂,吹嘘自己这支舰队“天下无敌”。德雷克和他的同僚却满怀信心,周密地制定好迎击的方案,要使无敌舰队有来无回,给骄横的西班牙人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无敌舰队的150艘大战舰排成月牙形,浩浩荡荡驶进海峡。英国舰队并不正面迎战,只是让少数快速舰只绕过敌舰,尾随在它后面。等待机会突袭掉队和帆桨损坏的敌舰。英国人把这叫做“一根根捋下它的羽毛”。这种变化不定的战术,使西班牙人大为恼火。然而,这还只是大战的序幕。西班牙舰队驶达法国海岸的加来港以后,真正的战斗才开始。
离加来港不远,西班牙的巴尔马公爵已经集结了一批精锐的陆军部队,等待西班牙舰队把他们渡过海峡。只要陆军在英国登陆,西班牙就会取得优势。英国海军决定抓紧时机,在西班牙海陆军还没有会合的时候,把它的舰队打垮。德雷克精心布置了火攻战术:准备好8艘装满干柴和火药的快艇,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敌方中央的指挥船舰冲去。果然,8艘快艇在撞进敌阵后烈火猛烧,敌舰有的着火失灵,有的赶忙闪避,顿时乱了阵脚。本来运转就不够灵活的西班牙战舰队形一乱,就很难重整阵势,再加上这时候西南风猛刮起来,100多艘西班牙战舰被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德雷克看到这种情况,知道歼灭敌人的机会到了。第二天早晨,他率领60艘英国战舰出击。这些舰只虽小,速度却比西班牙舰只快一倍,发射炮火的速度竟比敌舰快4倍。双方一交火,西班牙的大战舰就完全处于被动。从早晨到黄昏,英舰来往奔驶,到处开火,纵横攻击;西班牙舰队只能在原处徘徊,结果被击沉、击伤了五六十艘。英国方面损失很小。
这一仗打下来,无敌舰队已经不是“无敌”而是“无力”了。西班牙人决定逃跑。但是海峡上一直刮着强劲的南风,而且还有英舰截击,往回逃已经不可能。残存的西班牙舰队就随风北上,准备绕过大不列颠岛,沿爱尔兰岛西岸驶回西班牙。但这段路程不仅漫长,还有北海的巨风恶浪的袭击。这就使西班牙舰队受到更严重的损失。据说,仅在爱尔兰北部沿岸,就有8000名西班牙官兵葬身海底。等到“无敌舰队”由爱尔兰驶回西班牙的时候,船只已经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西班牙失掉了100多艘战舰和14万多官兵,征服英国的梦想破灭了。
战争结束了,西班牙从此衰落下去。而英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了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
龟船大败侵略军
海上的激战,不仅发生在西方,在东方也出现了。它是在日本和朝鲜之间进行的。
十六世纪下半叶,日本统一了。在这以前,本来面积就不大的日本,又分成几十个小国。它们长期混战,弄得国内很不安宁,人民更是怨气冲天。最后,一个叫丰臣秀吉的地方封建主打败了几乎所有的对手,统一了日本。按说,他应该让人民安定了。但丰臣秀吉不这么想。他要向外扩张:先占领朝鲜,再进攻中国、印度,还幻想让天皇定都北京。这个狂妄的计划如果实现,日本就能独霸亚洲了。
1592年,丰臣秀吉派出二十万军队,侵入朝鲜。陆军登陆以后,很快占领了朝鲜首都汉城。但是,在海上,疯狂的侵略军遭到了惨败,因为他们碰上了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海军。
李舜臣原来只在一个县政府里担任小官职。因为他刚毅勇敢、足智多谋,被首相柳成龙发现,破格提升他当了全罗道左水使。这是扼守朝鲜海峡的一个重要的海军官职。李舜臣就任后,立刻抓紧训练。使他所指挥的部队成为朝鲜海军中战斗力量最强的队伍。他还特别改进了传统的龟船,使它更强大地武装起来。
龟船是朝鲜人民很早就发明了的一种战船。因为船身上装有硬木制成的、形似龟壳的防护板,所以叫龟船。李舜臣改进了龟船的结构和设备,把船身造得更大。每艘船身长十多丈,宽一丈多,全用坚固木料做成,有的地方还覆盖着铁板。船舱顶也用硬木板交织拼美图,组成龟壳的八卦纹样,非常坚牢。船舷四周外插尖刀,使敌人不敢攀登。龟船前面装有一个大龙头,上穿两个大炮眼;船舱两边都开满炮眼,后舱也设炮座。一旦遭遇敌人,水兵可以四面开火。船身两侧又各设十只大桨,全部划动时船只能够飞速行驶。同时,由于船身大,可以装载比较多的饮水和粮食,龟船能够长期在海上航行。所有这些优点,再加上李舜臣的善于指挥和朝鲜士兵的勇敢作战,就使龟船成为当时海上极有威力的战舰,难怪日本侵略者要在它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了。
1592年5月7日,停泊在玉浦港的日本兵船有五十多艘。骄横的日军士兵大部分都上岸到附近村庄抢劫去了。他们发现出击的朝鲜舰后,才仓皇跑回船上。看到这种情况,李舜臣下令猛击日军,龟船像猛虎一样扑向敌船,不断放炮射箭。日军士兵被打死、烧死、落水淹死的不计其数。这第一次交锋,日船就损失二十六艘。接着,朝鲜军队又在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清晨,把残留的日船击沉和烧毁十八艘。这次交战,日本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朝鲜方面只有一名士兵负伤。这真是历史上少见的辉煌胜利。
玉浦海战的胜利,粉碎了丰臣秀吉从海路侵略朝鲜沿海地区的计划。侵略军和日本本土的交通、后勤物资的运送又发生了困难,陆军的进攻也不得不放慢。二十多天后(5月29日),李舜臣又打响了第二次大海战。
当时,十多艘停泊在泗川岸边的日本军舰,自认为有险可守,想等待朝鲜船只临近岸边才出击。李舜臣看透了敌人的诡计,便改变战术,自动后退。日军看到朝鲜舰队不攻自退,以为有机可乘,就尾随着出洋了。李舜臣一声令下,龟船立即掉头向敌人猛攻,枪炮齐发,纵横进击。敌船顿时阵容大乱。其他朝鲜战船紧跟在龟船后面,追歼残敌。这次海战打得干净利落,日船几乎全部被击沉或缴获。
接着,李舜臣率领舰队进攻停在唐浦的敌军阵地。侵略军舰队共有在小船只二十一艘,其中一艘大船挂着帅旗。李舜臣决定“擒贼先擒王”,命令龟船向敌方的帅船猛冲过去。帅船被坚固的龟船撞坏,二十一艘敌船全部被朝鲜海军俘获。
几天以后的唐浦之战,战果更加辉煌。当时,那里有日本船舰二十六艘,躲在浦口后面,朝鲜海军一时难以攻入。李舜臣巧妙地运用了引蛇出洞的战术,让三艘战船伪装侦察地形,引出敌人,主力船舰则埋伏在山脚下。敌舰果然倾巢而出,结果被朝鲜海军前后夹击,全部焚毁。最后,朝鲜海军又歼灭了逃往釜山的十艘日船,结束了这次被称为“唐浦大捷”的海上进击战。
就在这时候,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中国明朝政府派出军队援助朝鲜。中朝联军一鼓作气,收复平壤,接着又攻克了汉城。交战双方于六月开始和平谈判。可惜,在日本间谍的破坏和坏人陷害下,李舜臣竟在1597年2月被免职。他的继任人贪污腐化,防备松弛,朝鲜海军的实力一落千丈。丰臣秀吉马上抓住了这个机会,重新燃起战火,命令日本海军全力出击。这一回,朝鲜舰队几乎完全被击溃。朝鲜政府不得不又起用李舜臣,并且请求中国再次出兵援助。
李舜臣临危受命,尽一切力量重整海军。虽然当时只剩下十二只战船和一百多名水兵,他却信心百倍,团结了坚决抗敌的将士,惩办了怕死的官员;又吸收了大量忠诚勇敢的农民参军,加紧修补战船,整顿装备。不到一个月,一支坚强善战的朝鲜海军又出现在海洋上。为了迎击日军,李舜臣利用沿岸有利地形,布下了巧妙的铁索阵:在朝鲜海峡内外的水下暗地架设两道铁索,涨潮时水深,船只可以安全通过;落潮时水浅,铁索就能把船封锁在口内。果然,拥有五百余艘船只的日本海军中了计,部分战船被诱入海峡。潮水退落后,战船被铁索缠住,进退两难。李舜臣指挥部下驾驶龟船出击,歼灭大批敌人,取得了以十二艘战船击沉敌船三十多艘,击毙击伤敌军四千多人的胜利。丰臣秀吉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第二年,丰臣秀吉生病死去,日本军队的锐气大减,人心涣散。这时,明朝又派了陈士昌、邓子龙率领的强大海军舰队去朝鲜助战。李舜臣和朝鲜爱国将士日夜等待的全歼顽敌、最后胜利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交锋开始的时候是在深夜。朝中战船同时发出猛烈的炮火,海面被火光照耀得和白昼一样。战斗由夜晚打到白天。到第二天中午,五百多艘日舰绝大部分都被打沉和烧毁。李舜臣和七十多岁的名将邓子龙当时都站在船头,亲自指挥作战。不料,日舰的炮火打中了邓子龙的船,马上着起火来。附近的李舜臣看到了,立刻命令自己的船只快速援救。这时候,他的左胸中了一弹。他忍着剧痛,嘱咐部下不许声张,并且把军旗交给副手,要他代替自已指挥,继续战斗。
李舜臣和邓子龙都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了,但他们仍和广大官兵用鲜血换来了朝中海军的最后胜利。日军共损失船舰四百五十艘,官兵一万多人。
丰臣秀吉称霸亚洲的美梦最后破灭了。
国王上了断头台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还发生了尼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到了十七世纪中期,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的斗争,首先在英国激化起来。
1640年10月,英国国会突然逮捕了国王查理一世的亲信斯特拉福伯爵和洛德大主教,并且宣布要对他们进行审讯。这件事把国王惹恼了。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查理一世亲自来到了国会大厦。
“我要求你们立即放回伯爵和大主教!”查理一世对国会首领皮姆和汉普顿等人说。
“他们犯了叛国罪,国会有权处决他们!”对方毫不让步。
“什么?”查理一世愤怒地高叫起来,“处决他们?这绝对不行!”
正在这时,从窗外传来了震耳的吼声:
“处死斯特拉福!”
“处死洛德大主教!”
“支持国会!”
查理一世快步走到窗前朝外望去,只见国会门前拥挤着成千上万的群众。他们挥动着手里的刀或者棍棒,高声喊叫着。很明显,国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查理一世感到一阵恐慌,就狠狠地瞪了皮姆他们一眼,转身急匆匆地走了出去。国会和国王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破裂了。
那时候的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可是国王查理一世和封建贵族们仍然想维持专制统治,这就和资产阶级发生了矛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会总想限制国王的权力,国王却不把国会放在眼里。查理一世监禁了不少国会议员,还派兵讨伐反对他的苏格兰(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区)人。大主教洛德和伯爵斯特拉福就是他的得力助手。这一次,国会在工人、水手、学徒和帮工的支持下,顶住了国王,逮捕了他这两个助手,不久又宣布了斯特拉福的死刑(洛德也在以后被处死)。这等于砍掉了国王的臂膀。虽然查理一世不得不在死刑书上签了字,然而他怎么能甘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