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疼痛护理手册
11377700000035

第35章 疼痛管理的质量控制(2)

培训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础操作。通过培训要求12年级护士能提高基础护理操作水平;掌握我科护理工作流程;掌握我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掌握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输血制度、差错事件报告与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等护理制度;掌握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掌握护理程序和整体护理。熟悉危重患者的护理要点和抢救配合;熟悉消毒隔离制度。了解疼痛患者护理常规、疼痛有创治疗配合等内容。

(2)培训方式:

①理论学习。

②操作技能训练。

③自学。

(3)培训内容:

①理论培训。参加科室及医院举办的各种专题讲座、查房、读书报告等。

②操作培训。

参加病房的各项护理操作示范,提高基础护理操作水平。

③护理操作要求。

A.必须熟练掌握的18个项目:手卫生、出入院护理技术、生命体征测量、口服给药、密闭式静脉输液、真空采血技术、静脉注射法、口腔护理、氧气吸入、无菌技术、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物理降温、心电监护、徒手心肺复苏、有创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患者跌倒的预防。

B.需掌握的专科护理等技术项目:VAS评分、手术患者更衣、超激光治疗仪及神经刺激仪、超声导入治疗仪的使用、鼻饲、雾化吸入、经口鼻吸痰、气管插管/切开吸痰、胃肠减压技术、灌肠技术、患者搬运法、患者约束法、痰标本采集法。

C.要求熟悉了解的项目:密闭式静脉输血、导尿技术。

D.了解病房常见专科操作:患者自控镇痛泵的护理、硬膜外神经阻滞围手术期的护理、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等。

3.3~5年级护士培训(N2层次)

(1)培训目的:

培训的重点是危重患者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专科护理内容。通过培训要求3~5年级护士进一步提高基础护理操作水平;掌握危重患者的护理要点和抢救配合;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进一步掌握专科护理内容;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2)培训方式:

①理论学习。

②操作技能训练。

③自学。

(3)培训内容:

①理论培训。参加科室及医院举办的各种专题讲座、查房、读书报告等。

②操作培训。参加病房的各项护理操作示范,提高护理操作水平。

③护理操作要求。

A.在18项基本护理技术的基础上,掌握下列操作:鼻饲、雾化吸入、经口鼻吸痰、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昏迷患者护理技术、高热患者护理技术、心肺复苏、电除颤、微量泵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B.掌握病房常见专科操作:患者自控镇痛泵的护理、硬膜外神经阻滞围手术期的护理、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等。

4.6~9年级护士培训(N3层次)

(1)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要求6~9年级护士进一步巩固专科护理知识、理论及技能,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能胜任专业护士工作;进一步增强教学和科研能力。

(2)培训方式:

①理论学习。

②操作技能训练。

③护理查房(至少1次)。

④专题讲座(至少1次)。

⑤参与操作示范(至少1次)。

(3)培训内容:

①理论培训。参加科室及医院举办的各种专题讲座、查房、读书报告等,力争派出到国内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及学术会议。

②操作培训。参加病房的各项护理操作示范,提高护理操作水平。

③护理操作要求。

A.掌握内容同3~5年护士。

B.掌握电除颤、镇痛泵置管的护理技术。

5.10年以上护士培训(N4层次)

(1)培训目的:

①培养护理教学、科研能力。

②培养管理能力。

(2)培训方式:

①选择性参与科室专题讲座、查房。

②参加院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

③担任专题讲座主讲者(至少1次)。

④组织查房(至少1次)。

⑤技能培训。

⑥自学。

(三)护士年度考核制度

1.新入科护士(N1层次)

(1)指定护理专业组长一对一带教,全面负责该护士的基护操作培训及理论指导。新入护士应主动与指导老师交换意见。

(2)每月进行操作考核一次(由带教老师考核)。

(3)由教学老师于第6个月底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合格结束新入科护士培训课程。

(4)培训期结束由带教学老师写出培训总体评价。

2.1~2年级护士(N1层次)

(1)每年10月进行1次理论考核。

(2)每季度1次操作考核。

3.3~5年级护士(N2层次)

(1)每年10月进行1次理论考核。

(2)每季度1次操作考核。

4.6~9年级护士(N3层次)

(1)每年10月进行1次理论考核。

(2)每季度1次操作考核。

(3)专题讲座至少1次,应有课件、教案。

(4)组织查房至少1次。

(5)科研论文至少1篇(准备发表或当年已发表)。

5.10年以上护士(N4层次)

(1)每年10月进行1次理论考核。

(2)每年1次操作考核。

(3)专题讲座至少1次,应有课件、教案。

(4)组织查房至少1次。

(5)发表科研论文至少1篇。

(6)参与科研项目至少1项。

三、疼痛专科护士培养

(一)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临床实践,以华西医院麻醉科疼痛病房为培训基地,学习时间6个月,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不得无故缺席,授课在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学习能力及探索精神的培养,鼓励学员利用图书馆资源阅读当前最新的课本及国内外文献。

(二)培训方式

学员参加理论学习,具体为:

(1)参加理论授课1个月,完成专题讨论,以口头形式汇报1次,书面形式汇报1次。

(2)参加疼痛病房医生及护士专题讲课、业务查房,签到次数不少于20次。

(3)参加学术杂志俱乐部、高影响因子文章学习、科研及统计课程,签到次数不少于20次。

(4)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班”培训,获得其颁发的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5)参加疼痛医师协会举办的疼痛学术会议。

理论学习结束后,学员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参与临床实践。

(1)轮转疼痛病房参加护理工作3个月,掌握物理治疗方法及神经阻滞配合,疼痛管理方法包括疼痛评估及疼痛处理。

(2)参与疼痛医生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疼痛门诊1周。

(3)参加麻醉全过程,麻醉苏醒期患者的管理,ICU学习4周。

(4)参加麻醉学与危重医学研究实验室及护理实验室学习2周。

(5)参与疼痛课题项目,熟悉科研立项、实施过程,了解疼痛学科研究新进展。

(三)培训内容

(1)教育公共课程: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医学统计、论文撰写、教育与指导、护理研究、人际关系学、护理伦理7项专题。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疼痛诊疗学、麻醉学、神经解剖学、姑息治疗学、肿瘤学、健康教育学、资源、制度等专题。

(3)专业课程:疼痛的评估和记录,镇痛药物药理学基础,非药物性疼痛治疗方法,术后疼痛治疗,癌性疼痛治疗,心理或精神因素造成的疼痛,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等专题。

###第三 医护一体疼痛管理中心的建立

医护一体疼痛管理中心的建立,能为医院建立起一支专业的疼痛管理团队,让每一个临床科室的疼痛患者能得到有效和规范的治疗;同时,通过定期举办疼痛学术讲座、学术沙龙以及每年举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班,推动疼痛管理知识、技能及理念的普及和发展,培养出疼痛护理专家及疼痛联络护士(疼痛专科护士);加强医护之间的合作,提高医护一体合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疼痛管理作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内容,充分体现了护士职责,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的、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一、运作模式

(1)由护理部牵头,负责疼痛管理中心的政策、制度的建立,人力、财力资源的配置与调度。疼痛医疗专家负责制定患者的疼痛诊断与治疗标准和计划,并负责对患者实施有创治疗。疼痛护理专家负责并指导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和健康教育,各科疼痛联络护士负责患者疼痛治疗、护理计划的具体实施。

(2)疼痛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全院的急性、慢性、癌性疼痛管理。疼痛患者隶属于母病房。

(3)当患者的疼痛需要管理时,向该中心提出会诊申请,疼痛医疗专家会诊病情,给出处理意见,开出医嘱,疼痛护理专家负责实施并指导各科疼痛联络护士对患者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疼痛联络护士负责该患者的观察和记录以及向中心专家反馈病情及治疗效果。中心专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疼痛治疗效果。

(4)遇到疑难病例时由中心专家组织多科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疼痛医疗专家、疼痛护理专家共同参与处理患者。

(5)疼痛管理中心负责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疼痛知识培训,每一个科室培养2名疼痛护士。

(6)中心通过培训,使临床医生和护士对患者的疼痛健康宣传教育更加规范。

(7)通过中心工作的推动,实现由临床护士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实现第五大生命体征的记录和绘制。

(8)让护士掌握疼痛管理的技能,及时使用必要时镇痛医嘱以及对患者实施恰当的止痛措施,如心理暗示、放松治疗、理疗等。

(9)创建“疼痛关爱病房”,创办“无痛医院”,让患者能够有尊严地接受疼痛治疗,享受无痛的生活。

二、疼痛管理中心人员职责及岗位责任

(一)疼痛管理中心领导小组

(1)组织和协调全院各科的人员调配,以及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培养为疼痛护理专家;

(2)监管各项培训计划的落实;

(3)对各临床科室疼痛管理进行质量控制。

(二)疼痛护理专家

(1)开展疼痛查房,评估患者的镇痛效果和镇痛药物副反应,负责全院的急性、慢性、癌性管理服务,如遇疑难重症患者报告指定疼痛医师;

(2)对镇痛效果欠佳的患者,报告指定疼痛医师;

(3)遵照医嘱调整镇痛参数或镇痛治疗方案;

(4)对发生镇痛药物副反应或硬膜外镇痛并发症的患者,报告指定疼痛医师,遵照医嘱进行处理;

(5)对评估及其处理内容进行记录;

(6)根据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患者进行与镇痛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镇痛观念;

(7)纠正患者不正确的PCA操作方法;

(8)在专科设备的使用和故障解决方面为缺乏经验的护士提供帮助;

(9)参与复杂病例的疼痛管理,与疼痛医师,患者的主管医师,临床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多学科合作的疼痛管理;

(10)做好疼痛专科护士的带教工作;

(11)指导临床护士的疼痛管理工作;

(12)参与疼痛管理专科领域内宣教资料的制作和更新;

(13)为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业咨询服务;

(14)查询文献,收集循证资料,提供最佳的临床实践指导,实现个体化镇痛。

(三)疼痛医疗专家

(1)为相对疑难的有镇痛需求的患者会诊,督导护士做好疼痛管理;

(2)负责将疼痛专科护士培养为疼痛护理专家。

(四)疼痛联络员(疼痛专科护士)

(1)负责本科室疼痛患者的疼痛管理;

(2)与疼痛管理团队密切配合,执行疼痛管理团队的医嘱;

(3)执行护理部领导小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参加医院培训,并将新业务新技术带回科室,组织实践;

(4)对镇痛效果欠佳的患者,及时报告指定疼痛医师;

(5)按月向中心提交本科室疼痛管理工作情况总结。

(五)各科临床医生和护士

(1)协助疼痛管理团队做好疼痛管理,为疼痛管理团队提供专业支持。

(2)临床科室护士:负责患者疼痛状态的评估;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和指导;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