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疼痛护理手册
11377700000033

第33章 疼痛病房的安全管理

疼痛护理是疼痛诊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作用,病区是医院的基本管理单位,良好的病房护理管理是科室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全”是医疗服务永恒的主题,科室质量管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本篇主要介绍疼痛病房涉及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护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疼痛患者的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等。

第一 防跌倒安全管理

(1)对年龄6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跌倒评估,当跌倒评分在4分或4分以上时,向患者和家属做好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宣教,患者、责任护士、护士长在评估单上签全名,需每周再评估,患者出院时还需填写转归情况,评估单归入病历。

(2)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室内及卫生间的物品放置有序、病房光线充足。

(3)病房粘贴防跌倒的标识。

(4)护士加强巡视,对高危患者用床档保护。

(5)强调患者上下床、自由活动、入厕时注意安全,尽量有人陪同。

(6)强调留陪伴的重要性,70岁以上的患者,最好留陪伴。

(7)对于服用镇静、镇痛类药物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服药时间的准确性,服药后嘱卧床休息。

(8)硬膜外神经阻滞后的患者,应使用平车转运回病房并且术后绝对卧床休息6小时,有创治疗后患者感头晕、下肢麻木的患者,用轮椅送回病房;其他有创治疗的患者,应由护士扶回病房;

(9)患者如果发生了跌倒或坠床,应立即通知医师,对患者的受伤情况进行评估和相关检查,监测生命体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和消除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做好观察记录;同时立即向护士长和科主任汇报。

(10)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后,应在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交护理部;严重不良事件,应立即口头报告护理部,并在12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交护理部。

(11)科室及时组织讨论,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不良事件性质,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提醒其他科室严防类似事件发生。

第二 与治疗相关的安全管理

一、口服用药的安全管理

(1)发药前,护士应洗手并核对医嘱,如因特殊检查或行手术而须禁食者,应再次询问医生后,正确实施给药措施,并做好交班。

(2)核对分发:按规定时间,准备好温度适宜的开水、携带医用掌上电脑(PDA),送药至患者处,核对床号、姓名、解释服药目的,分发口服药物。待患者服下后方可离开,特别是麻醉性镇痛药、抗肿瘤药、安眠药等,更应仔细观察。若患者不在或因故暂不能服药,应将药物取回保管并交班。

(3)发药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虚心听取、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给予解释,再嘱患者服下。

(4)帮助患者服药或鼻饲。危重或其他不能自行服药者,应喂服,鼻饲患者需将药物研磨、溶解后,经胃管给药,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

(5)按药物性能,掌握服药中的注意事项:

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类、铁剂),可使用饮水管吸入药液,服药后漱口;

止咳类液体制剂,服用后不宜饮水;

磺胺类药物和退热药,服药后应多饮水;

促进食欲的健胃药,应在饭前服用;

助消化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

强心苷类药物,应先测量心率及心律,如心率低于60次/分,则应停服并报告医师。

发药后,随时观察患者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与医师联系,酌情处理。

二、静脉用药的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如需加入药物,应合理安排,以尽快达到输液目的,但应注意静脉输注药物的配伍禁忌。

(3)需长期输液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使用留置针输注液体。

(4)输液前应排尽输液管和针头内空气,药液滴尽前,要按需及时地更换溶液瓶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5)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针头和输液器衔接是否紧密,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输液速度是否适宜并观察输液瓶内的溶液量。

(6)滴速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加以调节: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病患者,输液速度宜较慢;阿昔洛韦要求输注时间达1小时,密固达输注时间至少15分钟。

(7)需24小时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

(8)使用留置针者,留置针一般可保留72~96小时。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在不进行输液时,也应避免肢体呈下垂姿势。

(9)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结束后,均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液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与医师联系,紧急处理。

第三 焦虑、抑郁患者的安全管理

一、焦虑患者的安全管理

(1)保证患者的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休息环境,减少心理压力、避免刺激和危险物品的存在,定期做好危险物品的检查工作。

(2)协助照顾患者的个人卫生。耐心引导、改善和协助患者做好自我卫生管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加强饮食和排泄的护理。鼓励患者进食,帮助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和可口的食物,注意患者的排便情况,嘱患者多进食蔬菜水果,多喝水。

(4)休息、睡眠与活动安排。鼓励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感受自身的价值,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减少焦虑的发作;晚间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指导患者放松,减少患者对睡眠障碍的担心。

(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真诚、和善、支持和理解的态度,接触患者,耐心地协助患者,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接受、被关心。

(6)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焦虑和不愉快的感受,使其感受到被尊重,并学习自我表达,提升其自我价值感。

(7)与患者共同探讨与疾病有关的压力源,协助患者解决问题;协助患者建立正性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建立正向的自我调节技巧。

(8)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加以健康教育和指导,注意调动患者的主动参与和兴趣,协助患者了解身心健康与生活形态、压力事件、情绪反应及社会互动的重要关系。

(9)指导患者学习有关药物知识,定时观察患者的服药情况,促进其症状的缓解与康复。

二、抑郁患者的安全管理

(1)根据病情留陪伴陪护。

(2)保护患者,避免自杀、自伤等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严密观察,定时巡视,必要时需专人陪护,为患者创造安全的治疗环境,房间内避免存放危险物品。

(3)改善不适当的、不适宜的环境。保证病房的光线适宜、温和,温度适当,勿太吵闹,避免环境对患者的额外刺激,减轻患者的心理压迫。

(4)维持足够的营养、卫生和休息。抑郁患者可能会出现拒绝进食现象,护理人员应先了解患者拒绝进食的原因,针对原因鼓励患者进食,保证营养。同时,重视患者的自我卫生情况,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5)增加患者的活动。鼓励患者参加体育活动,使其产生健康的感受和有控制力的成就感,增强患者的信心。

(6)重建或学习适应性应对方法。抑郁症患者因精神活动障碍,在做出决定和开始行动方面,有很大困难。起初,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出正确的决定,减轻其负担;随后,应逐渐地让患者学习和掌握独立做出正确决定,负担起义务和责任。

(7)增进支持系统。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充分理解和同情患者,重视患者的感受,增强对抑郁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社会支持,促进抑郁症状的缓解。

(8)保持身心完整。鼓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集体活动和锻炼,调节患者的适应能力,激发其责任感并增强其内在动力。

(9)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心理社会压力,理解、控制和预防症状。当患者用消极的观点谈论自身问题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探讨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负性想法,帮助患者明白其原因,借此帮助患者建立正性的认知、修正负性的自我感受。

(10)指导患者学习有关药物知识,定时观察患者的服药情况,促进其症状的缓解与康复。

第四 防烫伤安全管理

(1)70岁以上的老人及未成年患者需有专人陪护,防止烫伤意外事件的发生。

(2)住院期间患者勿自行使用热水袋、热水玻瓶等保温用品,以免烫伤,特殊需求请寻求护理人员帮助。

(3)开水房开放时间过后,其他时间应关闭开水房。病区内的开水房使用时应注意安全,勿让儿童靠近,避免开水溅到躯体表面,造成烫伤。

(4)生活工人每日为患者送热水和开水。

(5)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性感觉障碍患者),应注意水温,避免水温过高造成烫伤。

第五 用电安全管理

(1)电器用品使用前,均应检查开关是否正常工作,避免短路等意外情况发生。

(2)电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应首先拔下电源插头,再行检查。

(3)电器使用完毕后,均应拔掉电源插头。

(4)拔掉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拽电线,以防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

(5)电线及电源的绝缘皮脱落时,需及时通知专业维护人员加以维修和更换。

(6)电器用品出现故障时,应通知专业维护人员,切断电源后,加以检查和维修。

(7)不要用湿手接触带电设备,不要用湿布擦抹带电设备。

(8)病房电源插座均为医疗抢救所准备,嘱患者请勿擅自外接生活电器。不要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头、插座等。严禁用手或导电物去触探电源插座或插口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