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11372600000007

第7章 高丽末朝鲜初对公险镇的历史记忆(2)

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者,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者,本国统之。各正疆境,毋侵越。

这里,铁岭指辽东铁岭,即铁岭以北、以东、以西的元朝所属开元路,归明朝辽东都司管辖,铁岭以南“旧属高丽者”,仍由本国统治,末尾一句“各正疆境,毋侵越”,意在警告高丽不得侵越边境,因为此前高丽曾两次派兵越过鸭绿江,一次进攻佟佳江流域,一次进攻辽阳南部螺匠塔。

高丽得知明朝将设铁岭卫是在洪武二十一年二月,高丽使者偰长寿自南京回国后,口宣圣旨(明太祖)道:“铁岭迤北,原属元朝,并令归之辽东。其余开元、沈阳、信州等处军民,听从复业。”明朝在元朝所属开元路设立铁岭卫,于高丽无大关碍,却在高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这是因为元朝在高丽设的双城总管府也是以铁岭为界的,位于半岛东中部,即江原道与咸镜道分界的地方,显然和辽东铁岭是两码事儿,高丽却误以为明朝要收回包括双城总管府在内的铁岭以北旧元地盘,而高丽自恭愍王(1351-1374)时期趁元朝势力衰微,不断向北扩充领土,已经越过双城总管府界,向东北推进到海阳(吉州)一带,向西北推进到鸭绿江上游,在今满浦附近设置江界万户府(后移到现今江界位置)。明朝在铁岭设卫的消息传来后,高丽祸王万分紧张,他一面“命修五道城,遣诸元帅于西北鄙”,还与崔莹密议攻辽,发动京城坊里军修汉阳、重兴城;一面急派密直提学朴宜中到南京上表文,请求不要收回铁岭以北领土。

同月,以祸王的名义上的表文如下:

……切照铁岭以北,历文、高、和、定、成等诸州以至公险镇,自来系是本国之地。至辽乾统七年,有东女真等作乱,夺据成州迤北之地。睿宗告辽请讨,遣兵克复,就筑成州及公险镇等城。及至元初戊午年间,蒙古散吉大王、普只官人等,领兵收附女真之时,有本国定州叛民卓青、龙津县人赵晖以和州迤北之地迎降。闻知金朝辽东成州路附近沈州有双城县,因本国成州近处和州有旧筑小城二坐,朦胧奏请,遂将和州冒称双城,以赵晖为双城总管,卓青为千户,管辖人民。至正十六年间,申达元朝,将上项总管、千户等职革罢。仕和州迤北还属本国,至今除授州县官员,管辖人民。由叛贼而侵削,控大邦以复归。今钦见奉铁岭迤北、迤东、迤西,元属开元所管军民,仍属辽东。钦此。铁岭之山,距王京仅三百里。公险之镇,限边界非一二年。其在先臣,幸逢昭代,职罔愆于侯度。地既入于版图,还及微躯,优蒙睿泽。特下十行之诏,俾同一视之仁。伏望陛下度扩包容,德敦抚绥,遂使数州之地,仍为下国之疆。臣谨当益感再造之恩,恒祝万年之寿。

上述表文,首先论述了高丽东界的沿革情况,包括:(1)铁岭以北,包括文、高、和、定、咸州以至公险镇,自来系是高丽领土。(2)东女真作乱,夺据咸州(咸兴)以北,睿宗派尹瓘夺回,筑咸州及公险镇等城。这里,避而不谈一年后高丽还九城于女真的事实。(3)元朝在和州(永兴)设双城总管府。四、恭愍王时收复和州以北领土,并得到元廷的承认。此沿革情况与《高丽史·地理志》“东界”条如出一辙,表明地理志参考了这段不乏外交饰辞的高丽表文。其次,强调铁岭距高丽首都开京仅三百里,而高丽向以公险镇为界。显然,高丽将双城总管府的铁岭与辽东铁岭混为一谈。最后,请求铁岭以北数州之地仍归高丽所有。

此时是祸王十三年(1387年),高丽东北界大致在海阳(吉州)附近,因此,上述表文强调高丽以公险镇为界,与实际情况没有太大出入。这也反过来证明,尹瓘立碑“以为界至”的公险镇,的确在吉州附近。总之,高丽对铁岭这一地理概念的错误认识,引发了一场与明朝之间的边界争议。

继前述侯长寿口传圣旨以后,又有臣下报告明朝将设铁岭卫的消息。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西北面都安抚使崔元沚报告:“辽东都司遣指挥二人,以兵千余,来到江界(鸭绿江边满浦附近),将立铁岭卫。帝(明太祖)豫设本卫镇抚等官,皆至辽东。自辽东至铁岭置七十站,站置百户。”韩国学者金龙德对崔元沚的这一报告表示怀疑,他认为这是攻辽派崔莹的心腹崔元沚故意捏造事实,意在煽动反明情绪。不过,当时明太祖正筹划在辽东设立铁岭卫,此时辽东都司派人至江界,一是为了争取和招抚鸭绿江一带的女真部落,二是为了牵制高丽,防止其进攻辽东,因此,崔元沚的这一报告还是可信的。听到这一报告后,祸王泣曰:“群臣不听吾攻辽之计,使至于此!”遂征八道精兵,准备进攻辽东。同月,明朝后军都督府遣辽东百户王得明来告立铁岭卫,祸王称疾,命百官郊迎。祸王不但在八道征兵,而且以崔莹为八道都统使,曹敏修为左军都统使,李成桂为右军都统使,左右军渡鸭绿江屯威化岛。祸王还下令停“洪武”年号,令国人服元朝冠服。可见,祸王愤慨之极。

有趣的是,在铁岭这一地理概念上,明朝也同样不分南北。当时明朝首都在南京,大概对北方地理尤其半岛地理形势不甚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高丽境内还有一个铁岭,更不知道这个铁岭是元朝双城总管府南界。《明史·朝鲜传》记载: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表言,铁岭之地,实其世守,乞仍旧便。帝(明太祖)曰:“高丽旧以鸭绿江为界,今饰辞铁岭,诈伪昭然。其以朕言谕之,俾安分,毋生衅端。”

明太祖强调高丽旧以鸭绿江为界,现在陡然饰称“铁岭之地,实其世守”,认为这是在说谎,下令警告高丽安分,不得挑起衅端。显然,明太祖把高丽铁岭当成辽东铁岭,故十分气恼。

同年六月,高丽使臣朴宜中带回了警告味儿十足的礼部回咨,内容如下:

本部钦奉圣旨:高丽表云,铁岭人户事,祖宗以来,其文、和、高、定等州本隶高丽。以王所言,其地合隶高丽。以理势言之,其数州之地,曩为元统,今合隶辽东。高丽所言,未可轻信,必待详察然后已。且高丽隔……且朕观累朝征伐高丽者:汉伐四次,为其数寇边境,故灭之。魏伐二次,为其阴怀二心,与吴通好,故屠其所部。晋伐一次,为其侮慢无礼,故焚其宫室,俘男女五万口奴之。隋伐二次,为其寇辽西,缺蕃礼,故讨降之。唐伐四次,为其弑君并兄弟争立,故平其地,置为九都督府。辽伐四次,为其弑君并反复冠乱,故焚其宫室,斩乱臣康兆等数万人。金伐一次,为其杀使臣,故屠其民。元伐五次,为其纳逋逃,杀使者及朝廷所置官,故兴师往讨,其王窜耽罗,捕杀之。原其兴端,皆高丽自取之也,非中国帝王好吞并而欲土地者也。今铁岭之地,王国有辞。其耽罗之岛,昔元世祖牧马之场。今元子孙来归甚众,朕必不绝元嗣,措诸王于岛上,戍兵数万以卫之,两浙发粮以赡之,以存元之后嗣,使元子孙复优游于海中,岂不然乎!

礼部咨文充满讥讽和威胁之意,其内容可概括为:第一,对高丽主张铁岭以北为其世守提出质疑,说道:“高丽所言,未可轻信,必待详察然后已。”第二,高丽领土以鸭绿江为界,却累遭中国王朝的征伐,就是因其好生衅端,并列举了中原王朝攻打半岛的次数及其原因。暗指高丽要求铁岭以北领土是一种挑衅行为,搞不好还要挨明朝的打,包含军事威胁的意思。第三,“铁岭之地,王国有辞。其耽罗之岛……”这一段意思是高丽对旧属元朝的“铁岭有辞”,那么原为元世祖牧马场的济州(当时已被高丽收复)又该如何呢?要不要将源源不断来降的元朝子孙放置于此,供应粮食,派兵守护呢?这是对“铁岭之地,王国有辞”的讽刺和挖苦。

这以后,高丽使臣朴宜中还在使行路上的时候,以崔莹为首的强硬派发动了攻辽行动,导致高丽内部亲明派的军事政变,右军都统使李成桂举起反旗,从威化岛回军,攻打开京,囚禁攻辽派首脑崔莹,废掉国王祸,立昌王,同时派使者向明朝告发祸王和崔莹征辽之罪。不久,在李成桂的一手策划下,相继废掉昌王和恭让王,于1392年在都评议使司的推荐下,李成桂合法地登上了王位,建立了朝鲜王朝。

以上所述,由于对铁岭这一地理概念认识上的差失,使本来就不怎么顺坦的明、高丽关系进一步恶化,导致一场军事冒险行动和一场政变,酝酿了一个新王朝的诞生,这在历史上恐怕并不多见。但是,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对铁岭认识的差失,它不过是一个导火索,关键在于对新兴明王朝的外交政策取向上。李成桂之所以胜利是因为在元末明初中国发生改朝换代的巨变之际,他能够审时度势,坚持亲明外交。朝鲜王朝很快得到了明朝的承认,双方建立了牢固的宗藩关系,反过来,这又为新兴朝鲜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争取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总之,高丽在与明朝围绕铁岭设卫的争论中,坚持以公险镇为界,这与当时高丽东北部所达到的领土现状是基本相符的。

四、朝鲜与明朝围绕图们江以南女真归属问题的交涉与公险镇

明成祖朱棣旧为燕王,他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帝位以后,把战略重点进一步移向北方,加强对女真地方的经营。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建州卫和兀者卫。第二年,派遣辽东千户王可仁前往图们江地区招抚女真人,包括图们江以南叁散、秃鲁兀等十一处女真。由于图们江以南女真各部与朝鲜在地理上接近,永乐帝此番招抚女真,希望得到朝鲜的支持。王可仁在前往女真部落之前先到了朝鲜,宣布如下敕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