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11370700000003

第3章 误区二用孩子的成绩成就自己的面子

过去人们比吃、比穿、比钱多。现在却开始比孩子了。谁家的孩子多么优秀,谁家的孩子多么有才华,谁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学校……把孩子的成绩当成装饰品,当成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据一位妈妈所说,平时她和同事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大家聚会的时候,也都带着孩子,互相夸奖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如果自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孩子的话,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做家长的便会觉得很没面子。

喜欢用孩子的成就来为自己脸上贴金,这是不少中国父母都有的一个陋习。当孩子在别人面前为父母争足了面子、让父母觉得脸上有光。父母就会对孩子宠爱有加,大大奖励一番!当孩子让父母在人前面子尽失,父母又会气急败坏,对孩子大呼小叫。无形中,“面子”成了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殊不知,这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摧残。有这种心态的父母应该自问一下:我想做的事情我的孩子也一定想做吗?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谁都渴望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这是可以理解的。于是,从平民百姓到高官巨贾,从普通工人到知识分子,工作之余谈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出色的,高声大嗓,眉飞色舞,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孩子成绩不如人的,不是保持缄默,就是低声叹息,总觉得自己矮人三分。因而在家里,孩子听得最多的话语是:“这次考得不错,这样的分数为你爸妈争得了面子,我们总算没有白辛苦!”或者“你真没出息,这个分数叫我怎么出去见人?”称赞也好,斥责也罢,总之,在多数父母心目中,孩子的分数直接跟父母的面子挂钩。

金女士参加了女儿期末考试后的家长会。家长聚在一起,也就是说说孩子的学习,相互取取经、发发牢骚,当然也总免不了比比孩子的成绩。因为金女士的女儿一向成绩优异,大家都对她羡慕不已,这个说“看人家的孩子多让人省心”,那个说“你有什么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也教教我们”,让金女士感到很得意。可是一公布成绩,金女士傻眼了:女儿这次只考了二十几名!尽管老师对金女士说,孩子只是因为数学考试中的一道大题意外失手,才把成绩拉了下来,其他几门课都考得很好。可金女士却觉得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回到家,金女士就把女儿叫到身边大声训斥起来:“你这次考试怎么考的呀?怎么会这么马虎,把一道大题的分都丢了!平时你都能考个前三名,这回竟然考了二十几名!体知道我去开家长会时多没面子,别的家长还要向我取经,结果我女儿考得还不如人家呢!”

孩子的学习出现了问题,理应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父母的训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孩子的放弃。这一切,都会使孩子在无形之中丧失人应有的尊重与信心。而且,在目前的教育机制下,孩子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已经十分沉重,作为父母,又怎能在孩子稚嫩的双肩上再强加一副“为父母挣面子”的沉重负荷呢?再说了,父母要靠孩子给自己挣面子,难道不是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本身无能?

因此,为了保证孩子健康发育和成长,父母一定要摒弃虚荣心,转变攀比、急功近利的心态。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孩子也一样。孩子并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不是父母生命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父母人生道路的升级版本,而是另一个新生命的开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工具,为了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把孩子当成了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工具。要求孩子实现父母未完的愿望,为父母争得面子。这就导致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包办过多,而忽视了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父母应该珍惜孩子的独立意识,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其表现出自尊、自强、自立的情感和态度。

不要以一次成败论英雄

父母没有必要在考分上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孩子的所有学习情况。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孩子偶尔的一次考砸而感觉脸上无光,孩子是需要鼓励的,只有鼓励与理解才能使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

了解孩子,提出台理要求

从发展孩子综合素质的立场出发,配合学校教育,尊重孩子个体的差异性,从让孩子个性完整的角度对孩子加以培养。多花些时间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正确评估,在全面了解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要求。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与亲情的温暖,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质。这样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