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11370700000018

第18章 误区十七纵容孩子的任性

在现今社会中,任性可以说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所谓任性,是指对个人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果任其发展,孩子会逐渐难以与别人合作,难以与别人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物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孩子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

6岁的媛媛聪明可爱,乖巧的时候,也着实惹人喜爱,能歌善舞,语言表达能力强,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争着疼爱她。而媛媛呢,凡事只要大人说过一遍,就都记住了,而且也做得很好。比方说倒尿盆,每天早晨起床后,她自己就知道去做这件事情。

可是,媛媛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太任性。在家里随心所欲。什么事情都得依着她,稍不如意,她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不止,谁的话都不听。为此,她的父母伤透了脑筋。尽管他们一再告诫她“你下次再也不许重犯了”,可不愉快的事情还是不断发生着:这天一大早,妈妈因为着急去上班,就匆忙帮媛媛把尿盆倒掉了。媛媛的脾气立刻又上来了,号啕大哭:“你为什么要倒尿盆?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她的脾气越来越大,没完没了,即使妈妈上班要迟到了,也不行!最后还是大人让步——哭得一抽一噎的媛嫒,拿着尿盆走进厕所,从抽水马桶里舀回“该自己倒的”尿,重新倒一遍。才算完事!

妈妈看到女儿这样做非常生气,可是又没办法,因为如果不让她这么做,她会一直哭闹下去,妈妈担心她的身体受不了。现在,全家人凡事都得让着她三分,对了要夸,错了不能罚,否则孩子的“拗脾气”一上来,最后还得是大人让步。她的妈妈苦恼地说:“这孩子,好起来的时候特别好,闹起来的时候,我们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简直太任性了!”

生活中,像媛嫒这样任性的孩子不在少数,经常可以听到不少父母说:“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拗种,真没办法。”

其实,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任性都不是天生的。那么,孩子的任性是怎样形成的呢,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孩子模仿别人的结果

孩子曾不止一次亲眼看到在家里或亲友当中有人任性,而且可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于是孩子就会模仿,学着表现出任性。

父母迁就的结果

任性作为一种不良的性格,除了与天生的秉性有关以外,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孩子小的时候,常常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迁就他,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孩子放任自己的心理定式,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并要求他人服从自已。比如,有的孩子偏食现象很严重,只吃自己喜欢的,别的一概不吃,父母怎么说也不行。这种任性的表现,就是以往迁就的结果。所以,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把握爱的尺度,不要过分地、没有原则地宠爱孩子。

父母对孩子过度严厉或不尊重孩子的结果

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孩子难以达到,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的粗暴,发泄不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任性。还有的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动不动就贬斥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也随意责备,孩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可能就会以任性来对抗父母。

既然过于任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会导致孩子的身心无法健康发展,那么,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呢?

了解任性的原因

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千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实施。父母要注意了解孩子任性的原因,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就事论事地告诉他这次错在哪里,而不要不明原因地、泛泛地教育孩子“不能任性…你这样做不对”,或是全盘否定孩子,否则,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难以纠正孩子的任性。

鼓励孩子多参加群体性活动

要想预防因自我中心而导致的孩子任性,让他和同伴一起玩耍、活动是捷径之一。比如平时经常请邻居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适时地放孩子出去找伙伴等。当然,父母事先要给孩子讲清要求,如果自己的意见被否定了,要服从多数,不固执,不闹情绪。孩子在与别人的沟通中,会体会到任性无用武之地。

在行为上约束孩子

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父母在情绪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发现餐桌上没有他爱吃的菜,拒绝吃饭。这时父母也不应该迁就给他重新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就不能随便更换。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孩子在玩具摊前耍赖不走,非要买某个玩具时,大人可以指着开过来的高层公共汽车说:“噢,这辆高车真棒,咱们还未坐过哩。”然后抱着孩子去赶这辆高车,买玩具的事就会很快被孩子忘记的。

采用暂时回避的方法

有些孩子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会纠缠不休。这时,父母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是无效的,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停止任性的行为。之后,父母可以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进行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父母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另外,父母还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因为他任性而造成的恶果。比如用本来应该给他买礼物的钱来购置由于他任性而摔碎的东西,或是让他用积攒起来的零用钱去赔偿他毁坏的同学的东西等,让孩子知道任性是没有好处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从而让孩子渐渐改变任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