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11368500000039

第39章 优秀学生管理教育问题探究(1)

彭卫

优秀学生是学校在一定时间段对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的肯定或褒扬。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往往因为其暂时的表现好,管理放松,甚至娇宠,致使一些优秀学生出了问题。因此针对优秀学生的特点,加强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是学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项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优秀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提出了如何管理好优秀学生的思想方法。

优秀学生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不同的,但究其犯错误的根源,无外乎是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在起作用。从内因表现看:

1.思想不成熟,经不起挫折。由于青少年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没有完全定型,特别是在这大变革的年代,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东西像冲击波,一阵阵波及并非世外桃源的校园,他们觉得什么都新奇,什么都想接触、学习。喜欢在头脑中编织顺利到达理想彼岸的梦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都考虑得不多,形成了与成年人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爱学习,接受新事物快,又容易轻听轻信,缺乏独立思考。顺利时,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看不起其他同学,以致听不进不同意见,慢慢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先进行列中掉了队;遇到挫折时,又容易片面地分析问题,消极地接受教训,觉得万事皆休,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

2.理论根基浅,拒腐能力差。他们虽然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和政治常识以及必要的道德教育,但是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贫乏,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因而看问题易看现象忽视本质。有时凭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优势,和青少年固有的自尊心、好胜心去做事情,缺乏对事物的深刻分析、了解和认识,当碰到是非界线不清,良莠不明的事物迎面而来时,就会出现犹豫、彷徨,甚至作出不正确的选择,错误的追求,好恶并吞,以致走了弯路或是陷入泥坑不能自拔。

3.进步的动机不纯,目的不明确。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是父母的普遍心理,但有的家庭、亲友不恰当地施加压力,使学生上进心掺杂上“私利”的成分,背上了“只有学习成绩好才好向父母交代”的包袱。这样,当他们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不再继续努力,自我陶醉在已取得的成绩里,而一旦受到挫折和遇到困难,就觉得一切都完了,感到没有前途,有的甚至走向反面。

除以上三个主要的自身原因外,老师、学校领导,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不严,方法不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主要表现在:

1.是思想上偏信偏爱。个别班主任往往不是积极地维护三好生、优秀生的威信。对他们的表扬、批评缺乏辩证法,即使他们有了缺点也怕公开批评会影响他们的威信,而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触及思想实质。

2.是管理上忽视、放松。有的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分析研究很多,而对如何搞好三好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都重视不够。往往是督促学习、交代工作多,思想上提要求少,总以为他们的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放松教育管理,还表现在对他们的思想变化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教育引导。

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放松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他们也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必须加强。

1.要辩证地看待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思想基础比较好,积极要求上进;学习刻苦,接受新事物快;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在学习工作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是班级建设的排头兵。但是,也由于他们与其他同学所处的地位不同,成长进步的条件存在差异,在思想上理想上的追求不一样,决定了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管理教育中要做到有的放矢,使管理教育具有针对性。

从整个优秀学生的群体分析,有稳定型和摇摆型两种表现形态。稳定型的优秀学生,思想基础比较牢固,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和既定目标,一般不易发生动摇,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我修养比较好。对待这部分优秀学生,在管理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帮助他们逐步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使思想境界不断有新的升华。摇摆型的优秀学生,表现为思想基础不牢固,他们之所以要求上进,一般是因为某种原因,为了某种目的,一旦受到一些挫折,目的和愿望没有达到,思想就会出现波动。对这部分学生要注意调动积极因素,帮助他们端正争当优秀学生的动机,引导他们向稳定型发展。在管理教育中要研究工作方法,以鼓励为主,批评要恰当、适时,允许反复,防止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在教育内容上,应从基础抓起,逐步提高;在要求上不宜过多,起点不宜过高,要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要把握住管理教育中的几个环节。(1)是考察关。在培养优秀学生和树立典型时,要注意全面了解考察,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采取走访、座谈、谈心等方法,掌握第一手材料,力求一个“准”字,不能把一些道听途说作为处理问题的依据,更不能凭一时一事的印象一锤定音。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研究管理教育的重点,树立过得硬的典型。(2)是宣扬关。这个关把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优秀学生的质量。所以在宣扬他们的事迹时,要坚决反对和防止“假、大、空”,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夸大,不掺假,不任意拔高。哪方面突出就宣扬哪方面,不强拉硬凑,对待典型不能消极地帮,要积极地帮,否则将适得其反。(3)是荣誉关。对待荣誉,绝大多数优秀学生是能够正确对待的。但也有部分优秀学生,当荣誉、赞扬的话接踵而来时,就像走进了一个五颜六色的万花筒,感到头晕目眩,由此沾沾自喜,飘飘然起来,使荣誉成了这些学生沉重的包袱。所以必须做好表彰以后的思想工作。要针对他们对荣誉的不同思想反映,积极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誉观,鼓励他们把荣誉作为学习进步的新起点,不断进取,向新的高度冲刺。

3.要正确地处理管理教育中“严”与“爱”的关系。“严是爱,松是害”,这是许多班主任的经验之谈,也朴素地说明了严与爱的辩证关系。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要爱护其学习、上进的积极性,要从有利于健康成长出发,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教育,做到严得合理,爱得真诚。爱要以严格要求为基础,体现在对他们真正的关心帮助上,做到放心不能放松,表扬不忘批评。既要防止超越客观实际和优秀学生思想接受不了的要求的“严”,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又要反对放松管理,搞迁就姑息的所谓“爱”,助长他们一些不良思想的滋长。

4.要引导优秀生开展好“两个互助”活动。在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中,开展先进与先进、先进与后进的两个互助活动。先进与先进互助活动,有利于先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相互团结,更好地发挥先进层的群体作用。先进与后进的互助,可以有效地防止先进、后进两脱节的现象。在互助中先进学生可以不断向后进学生传播知识和先进思想,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一道成长进步。

职业人格培育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杨舒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赋予了辅导员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构建大学生人格培育体系,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其中,健康的职业人格是辅导员高素质的重要标志,是辅导员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积极的职业情感、良好的职业习惯的现实体现。要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导向型”、“服务型”、“职业型”、“专家型”辅导员。

【关键词】职业人格;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具体组织者,是高等学校构建大学生人格培育体系的具体践行者,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成长和发展指导的重要职责。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辅导员赋予了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构建大学生人格培育体系,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其中,健康的职业人格是辅导员高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实证明,在高等学校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不断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的新形势下,培养辅导员健康的职业人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高校辅导员健康职业人格的科学内涵

人格是描述或解释人的内在性质及其与行为关系的,对于它的定义,多年来心理学界众说纷纭,一直争论不休。“人格一词在语义上有三种解释:一是伦理学的解释,指人品、品格;二是法学上的解释,指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三是指人的个性,主要包括性格和气质两方面,这是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人格”。《心理学大词典》把人格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构成人格的各种心理特征,是在个人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由此可见,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它包括产生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完成特定活动的能力特征,达到特定活动效果的倾向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