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11368500000026

第26章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的探析

段柏羽赵夫鑫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做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辅导员针对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难以适应环境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而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出现了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感到无所适从、空虚。

(二)自我认知失调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他们的内心产生了严重的冲突,部分学生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整天沉迷于上网睡觉,谈恋爱。

(三)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问题,不少人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有些大学生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这对于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必然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

(四)情感脆弱,追求个性的张扬,不顾及别人

由于现在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受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做事做人不顾及别人感受,只是追求自己的个性和需求。一旦遇到情感问题,易走上极端,而且自暴自弃,据研究,现在大学生自杀有许多是因为情感因素导致的。

二、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以现有的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人员的培养规模和速度,高校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量扩充心理教师队伍,而要较稳妥地解决当前大学生求学过程中尖锐的矛盾,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而其中高校辅导员队伍无论从工作职能、业务范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统计学意义上的大样本群体,心理完全健康和心理障碍特别严重的学生都只占大学生群体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在某个心理维度较为倾向不健康或亚健康,常态分布于两个极端的连续体中,所以非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在心理问题程度较轻的学生群体中可以发挥适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分担专职心理教师的压力,从而促进构建大范围的“和谐校园”、“平安校园”,而高校辅导员因职务、素质方面的优势,成为扩充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选择。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优势和应具有素质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优势

1.沟通优势。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年龄、价值观、生活模式与在读大学生都很接近,属于同辈群体。师生之间基于成长背景的差别小,沟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动性强,所以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提高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生比较信赖辅导员,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2.信息优势。就工作内容来看,辅导员负责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毕业生就业,对于学生适应环境能力、情感状况、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等情况都比较了解,加上学生干部团队的辅佐,使得辅导员与专业任课老师和行政工作人员相比,无论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优势。辅导员老师经常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实地考察调研、春(秋)游、评优,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插曲,辅导员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群体,并充分利用班级群体效应(对同辈群体强烈归属感)的特殊制约功能,健全、规范和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教育工作,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对话、学会自我管理,探索如何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班级环境。

3.功能优势。我国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数年师范教育的熏陶,使得这部分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反应较为敏感,而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辅导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确的实现成长的其他途径。非师范教育专业出身的高校辅导员,在正式参加工作前,也接受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了解了大学生群体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经历,进入职业状态也比较容易。总之,高校辅导员已经基本具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顾问功能和疏导功能。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具有素质

由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性质、职业角色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它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觉察能力、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这是顺利进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进行培养的保证。

1.要有相对健康的心理素质。

首先辅导员的人格与心态应该是积极健康的。人格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真诚友好、乐于助人、包容接纳、责任心强等人格特质有助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开展。胜任心理辅导工作的辅导员在精神上应该是积极、乐观和充满生机的,这样才能把他们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带进咨询工作,才能使心灰意懒的同学重新唤起生活学习的勇气。

其次是辅导员要具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辅导员也和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欢乐和忧伤。但是,他们必须善于排遣,有较高的挫折承受能力。他们自身要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既要“共情”来询者,但又不能使自己的情绪深陷其中,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自己的头脑冷静和心理上的独立性。

最后辅导员要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的人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去理解他人,能与各种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的人交往,能体谅人们的处境和困难并恰当地给予同情、支持和帮助。在高校,人际关系不好是困扰很多大学生的重要问题之一,人际关系不好会导致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薄弱,进而使个体产生或加重心理困扰。辅导员要掌握一定的言语沟通技巧,例如说话的艺术;也要注意非言语沟通技巧的掌握。

2.要有敏锐的觉察能力。

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对问题、对他人、对自身都需要有足够的觉察力。面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要判断其面临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能否在学校的范围内解决,是否需要家庭等方面的协助,要洞察到情绪表现的背后是否有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对问题觉察的越清楚,越有利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其中特别需要提请辅导员老师注意的是:不能把心理问题思想品德化。敏锐的咨询者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准切入点,将谈话引向深入,进而帮学生解除心理困惑。

3.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基础。

心理健康辅导不同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它有着与思政体系不同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仅靠良好的愿望、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心理困境的学生是不行的,有时反而引起学生的不解、反感和阻抗。事实表明:心理健康知识越丰富、完整,辅导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强,情绪就越稳定,性格就越乐观、开朗,心胸就越开阔,人际关系就越好,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力就越大。

四、高校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性质可以看到,如何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联系,如何与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相结合,发挥高校辅导员特有的优势地位,是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此前提之下,需要高校辅导员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也需要辅导员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采用合适、创新的策略和技巧充分调动手中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得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服务。

(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上和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体现在智力上,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特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的智力达到较高水平,其主要表现为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和判断力增强。体现在人格上,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格的稳定性和自我意识增强。人格的稳定性提示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特的人格特质;自我意识是形成大学生个性品质的重要条件与前提,高校辅导员可以从是否具备健康的社会化了的自我意识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帮助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二)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级需要层次,把握心理工作侧重点

在低年级阶段,主要的工作侧重点在于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给大学生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学习方法、人际关系、争优创优、心理调控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其适应新环境,明确努力方向。在中年级阶段,大学生开始全面开展学业和社会工作,此时的工作侧重点在于通过学业的经验交流、及高年级优秀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扩大学生努力方向范围,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意恋爱心理分析、情绪管理培养、德能与为人处世的统一教育,帮助学生为进入社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在高年级阶段,大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因此,就业心理辅导是重点,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志向并结合实际培养个性,完善自我,并且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三)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条件

高校辅导员要发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优势。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管理工作,从教室到宿舍到食堂到运动场所,对学生的接触是全方面、全天候、立体式的。再加上大多数辅导员是刚从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就参加工作,年龄与大学生相仿,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与大学生接近,有较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这大大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辅导员既当老师,更当朋友,学生就愿意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向辅导员倾诉,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建议和意见。辅导员可以从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交流中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情况和问题。对小事及时疏导,大事则及时上报,有利于有效迅捷的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四)采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积极介入网络

高校辅导员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有关心理知识的讲座、专题报告;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社会活动,活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能力;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有的放矢的开展专项的团体心理。

训练活动对于有明显障碍的学生,鼓励和陪伴去专业心理健康机构求助。高校辅导员也可以在网上扮演耐心地倾听者的角色,倾听学生的快乐、困惑、烦恼和痛苦,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创造一个宣泄心理压力的机会。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辅导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的心理学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之,高校辅导员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而目前大学生群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和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抚育模式变迁、基础教育模式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联。高校、家庭、社会需要联手,借助心理学的专业力量,科学界定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扰,使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得到有效避免。

参考文献

[1]许又新.心理咨询与治疗原理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2]林崇德,辛涛,邹泓.学校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夏晓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07).

[4]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刘秀荣.试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6).

[6]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7]彭丹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纪安辉.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的作用[J].大众科技,2009(01).

[9]汤国水.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研究[J].社科纵横,2009(02).

[10]胡元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9(07).

[11]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01).

[12]陈小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