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72招让你教出最懂事的孩子
11362300000008

第8章 交际能力决定孩子70%的成功(1)

成功学家指出,人的交际能力决定着70%的成功。孩子虽小,但父母决不可忽视对其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讲,他的交际面其实并不比成人少,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交际常识是极其有必要的。会说话、懂得与人相处、懂文明、讲礼貌的孩子,才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19招帮孩子树立社交意识

父母箴言

我们不能整天把孩子关在一个封闭的角落里,而应该让他们多见见世面,不断增长见识,多与别人交往,锻炼交际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如今,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由于怕孩子累着、绊着、被人欺负,一些父母几乎把所有的事都揽到自己身上。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孩子与人接触的机会。长此以往,会让孩子逐渐脱离群体,不懂如何与人相处,无法开口说话。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向心理医生倾诉:

“我家孩子上小学时就拥有了自己的房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喜欢一回家就关上房门,而且还把门反锁上。开始我们认为孩子独自在房间里会安心看书,没想到她的成绩一天天下滑。我们一气之下,干脆把孩子房门上的锁给撬掉了。谁知孩子更绝,一回到家,照样关上门,然后再用凳子把房门堵上。我们家里买了电脑,我们说什么也不敢让孩子上网,但她干脆借了一大堆碟,关了房门独自欣赏,任凭我们在门外喊破喉咙也不开门。我们给了孩子独处的空间,但却使孩子和我们越来越疏远,这孩子到底怎么了?”

很多被长期关在家里的孩子,因缺少与人交往,特别是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个性、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养成了刁钻、古怪、孤僻的性格。

孩子需要有机会与个性不同的孩子交往,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孤僻的孩子需要交开朗的朋友;过分受到保护的孩子需要自主性较强的伙伴;胆怯的孩子需要和较勇敢或富于冒险精神的孩子在一起;幼稚的孩子能从和比较成熟的伙伴们的交往中得到益处;霸道的孩子可以由强壮而不好战的玩伴来矫正,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应当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很注意制造条件让孩子得到多方面的交往机会,他让男孩子们全部到非教会学校读书,使他们能与各种背景的人接触,扩大视野。后来,他的4个儿子全部进了哈佛大学,成为杰出人士。

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美国大企业家高尔文,只有一个儿子叫鲍勃,他期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于是,他频频让儿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增长儿子的见识。高尔文公务外出时,总是尽量带上鲍勃,一方面用来弥补与儿子常不在一起的缺憾,更重要的是让儿子有与更多的人交往的机会。他亲切地对儿子说:“坐飞机可以飞翔蓝大,穿云过雾;坐轮船,可以乘风破浪。干什么事都要继往开来,永远前进。不前进,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

这两位父亲都很重视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因为他们明白:人们从小到大就一直处于社会互动之中,受到这些规则和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逐步接受和掌握这些规则和习惯,最终融入到整个社会群体之中,而交往的技能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父母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比如,让孩子去找伙伴玩,邀请邻居家的小孩子、同班同学来家做客等。

心理学家指出,同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摆脱孤独,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年人那里学到的。

有些父母只看成绩,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反对孩子做一点社会工作。这种看法不全面,不利于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其实,做一点社会工作不一定就会影响学习,反而会加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孩子的社交能力反映着一个孩子的修养与气质。很难想象一个只会做习题的小书呆子将来如何在社会上与人相处。

因此,父母要从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主动地为孩子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就有“与人交往”的意识。教育孩子学会称呼人,学会礼貌,不粗俗,不霸道,不任性,待人和气、诚恳、热情。

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待人处世的办法,并提供机会让孩子去实践,如带孩子上车,让孩子买票;要问路,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外出,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主动与邻居、周围的人打招呼;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做小主人自己招待来客,等等。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一定能结识许多朋友,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帮助,他的生活一定会更加丰富,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

第20招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

父母箴言

尊重别人是孩子的一种必须具备的品德,这种品德,并不是天生获得的,它是良好的教育的结果。孩子只有学会了尊重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公民素质的高低,尊重他人是一个重要的尺度。在一个社会里,处处尊重他人的权益和人格,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父母教导孩子尊重别人,显得尤为重要。

有一个叫小强的男孩,在他小的时候,非常纯真可爱,也很聪明伶俐。在他6岁那一年,一场车祸让他的一条腿残废了,也从此毁了他的一生。当小强一瘸一拐、满怀希望地进入小学校门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不断的嘲笑和无尽的捉弄,伴随他的只有孤独和忧伤。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小强的心里流着血,眼里流着泪。一种强烈的愿望在他心中渐渐凝成:只要谁看得起我,对我好,让我干什么都行!

14岁那年,小强因病休学在家,孤独和寂寞更加无情地包围着他,折磨着他。渴望交朋友、得到尊重的欲望时刻撞击着他受伤的心灵。小强几乎要发疯。正在这时,一个小偷向他走来,给他带来了“友情和温暖”。从此,这个在孤独中长大,从未赢得同龄人尊重,视友情重于一切的小强走上了盗窃的道路。

如果在学校里的时候,小强得到的不是嘲笑和捉弄,而是友谊与尊敬,那么,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孩子们往往容易把那些与自己兴趣爱好不同,在某些问题上与自己的看法不同的人视为异端,不信任他们,在背后议论他们的缺点,把他们排除在自己的小团体之外,这会使孩子的心胸变得越来越狭窄,也就很难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家长要注意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激,指导孩子们从正确的角度看他人,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从而增进彼此交流,取长补短。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曾教导他的门徒:你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得先怎样待别人。中国的圣人孔子也曾这样教育弟子: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尊重别人和获得尊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根本的方面是主动地奉献,主动地付出。尊人者,人尊之。把尊重、理解、爱献给别人,把自己最渴望的献给对方,这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

第21招让孩子学会宽容待人

父母箴言

孩子天生是宽容的,父母要做的就是维持孩子的宽容,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一个懂得宽容,能够理解别人的孩子,必然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仅如此,宽容的孩子还会有一种生命的智慧一换位思考的能力。

很多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如果别人做错了事,有的孩子更是一点儿宽容之心都没有,往往会逮住他人的缺点不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当你讨厌的同学需要你的帮助时,而且你能帮助他,你会帮他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表示愿意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是59.8%,41.7%和37%。由此可见,虽然不少孩子对于他人的主动求助表示愿意帮助,但是,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表示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数是递减的。在调查中,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对于过去欺负过你或严重伤害过你的人,你会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只有29.9%的学生表示会原谅他,有近24%的学生表示很难原谅或绝不原谅,其余的学生则表示原谅但不忘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能够主动宽容别人的孩子不是很多,而事实上,宽容是一种重要的美德。

想要孩子学会宽容,首先父母要学会宽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试问,如果父母不宽容,那么他们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什么样的烙印呢?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长远打算。父母不宽容的行为不仅会导致孩子不能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将来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各种关系。因此,教会孩子学会宽容,不光是为了孩子的今天,更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

一位幼儿园阿姨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我带着小朋友去学校体育馆玩,由于孩子特别多,我一时疏忽,在游玩结束后,少算了一个,将一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

等我发现人数不对时,就赶快跑回来,将那个孩子带回来。那个孩子因为一个人在网球场,受到了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小孩的妈妈(一个年轻教授)来了,看到了自己哭得可怜兮兮的孩子。

当时我特别害怕,生怕这个妈妈会痛骂我一顿,然后直接向幼儿园领导提出抗议,最后很生气地将小孩带走,转到别的幼儿园。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个妈妈并没有这样做!

她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小孩,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一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

当时那个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边上的我,并且说:“姐姐,不要害怕,我已经没事了。”

现在有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了尖刻、自私、倔犟、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但是,父母们只有像这个年轻的女教授一样教育孩子,才有可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做父母的,既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我们应当教孩子学会宽容。

第22招正确看待孩子之间的纠纷

父母箴言

孩子之间相互争吵、打架,然后又自己和好,就在这一来一去之中,孩子的交友能力便锻炼出来了。小纠纷能促使孩子慢慢地明白,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孩子也渐渐地会掌握一些与人相处和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

孩子在一起玩耍时,打打闹闹的事经常发生,对这种摩擦、打闹的处理过程也是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课程之一。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孩子在与同龄人发生纠纷以后,父母应该怎么做,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孩子的是非观念尚未明确形成。尤其是现在有些独生子女从小缺少伙伴,在家备受父辈、祖辈的宠爱,有的孩子性格就暴躁,而且自私,在同伴中稍有不如意,便拳脚相加。另有一些孩子因受到父母过分的呵护,反而失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在粗暴、骄横的孩子面前不知所措。因此,作为父母,应当把教会孩子处理好与伙伴之间的纠纷,看做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孩子分辨是非能力的重要时机。

孩子之间发生纠纷,是他们在群体交往中协调、解决矛盾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就是通过这种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学会怎样坚持独立的见解,学会怎样竞争怎样协调,学会适度地表现自己,同时学会忍耐的。因此,如果孩子的纠纷发生在正常交往中而且并不十分厉害,父母就不应过多干涉,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好了。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协调性和社会交往能力。

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父母要先加以制止,以防止不必要的肉体伤害。对问题的解决应坚持: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自己解决不了,求助于父母,父母切莫简单处理,武断对待。更不能越俎代庖介入孩子之间的纠纷,不问青红皂白打骂自己的孩子或别人的孩子。

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很多时候,父母应先管教自己的孩子,这不是什么吃亏的事,也不在于谦让,而在于让孩子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错误和不足,有利于他的成长进步。即便完全是对方的过错,也可以和对方家长坐下来协商解决,可以配合学校解决,学校解决不了的,还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家长介入孩子之间的纠纷,无助于孩子之间的和解,反而会激化家长之间的矛盾,使原本孩子们之间的打打闹闹,变成了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事情的性质变了,解决的难度也大了。

从另一个角度讲,家长过分介入孩子间或纠纷,时时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他们直面纠纷的勇气和解决纠纷的能力,反而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家长能“保护”孩子一时,能“保护”他一世吗?所以,让孩子自己面对纠纷,解决纠纷,在与同伴的吵吵闹闹中学会如何与人为善,如何化干戈为玉帛,才更利于孩子性情的锤炼和能力的提高。

父母在了解到孩子与同学之间有了摩擦之后,应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家长可以先适当地给予抚慰,并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让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分析原因后是自己孩子不对的,父母应明确指出孩子的不对之处,并进行教育,还应该让孩子向对方赔礼道歉,指导孩子道歉时应注意礼貌用语。假如分析原因后是对方的不对,父母也应指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属于在正常交往中发生的小冲突,可让孩子采取忍让、不予理睬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如果属于孩子的既得权益受到侵犯,可让孩子据理力争;对经常欺侮人的同学,可以采取回避的方法,或向教师、家长反映情况,这个时候成人才可介入。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要以诚相待,宽以待人,讲文明礼貌,从而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切莫因孩子在交往中的问题引起家长之间的不和睦,造成不良的影响。

第23招教孩子学会处理争执

父母箴言

孩子受了欺负,应找对方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去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些纠纷父母不便直接介入,可以通过老师进行协商教育。对孩子来说,老师是权威,他们解决问题的效果会比较好。

叶子班上有个叫壮壮的男孩儿,凭借自己人高马大经常欺负弱小同学。有好几次,叶子伤心地告诉妈妈,壮壮揪她头发,还用小剪刀剪她的新裙子。

妈妈看着委屈的叶子很心疼,也很气愤,但妈妈还是尽量克制自己,然后平静地说:“他再欺负你,你就大声呵斥:你这样做不对!然后告诉老师。妈妈明天会跟老师说的。”